高教版(中职)基础模块上册1.1.2 集合的表示法教学设计
展开北京市昌平职业学校教案
教师姓名: 学科组长签字:
课程:数学 | 课题: 3.1.1函数的概念 | 课型:讲授课 | 课时:2课时 | ||||||
授课班级: | 授课时间: | 授课地点: | |||||||
教 学 目 标 | 知识目标 | 1.能用函数语言描述图像、解析式中自变量与函数值的依赖关系; 2.会计算函数的定义域,理解值域的含义 3.会用语言表述自变量与函数值间的对应关系 | |||||||
能力目标 | 通过对实例的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抽象概括及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计算函数的定义域,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 ||||||||
素养目标 | 函数概念的思想蕴含了很多数学思维,也渗透生活中及其他学科范围内,通过学习使学生认同函数的抽象性。 | ||||||||
教学重 点 | 理解函数的概念 | ||||||||
教学难 点 | 判断两个函数是否相同 | ||||||||
教学方 法 | 引导启发,讲练结合 | ||||||||
教学资 源 | 演示文稿 | ||||||||
板 书 设 计 | 3.1函数的概念 设集合A、B为非空数集,对于确定的对 应法则f下,在集合A中取定任意一个数x, 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f(x)与之相 对应,则称f:A→B为集合A到集合B的一 个函数. 记作:y=f(x),x∈A X叫自变量,y叫函数值,集合A叫函数的 定义域,所有函数值组成的集合叫值域。
| ||||||||
教学过程 | 教学内容与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教学意图 | 时间进度 | |||||
引起关注
及时引入
复习感知
引导发现
概念 呈现
分析 内涵
问题引领
例题 巩固
小结归纳
拓展应用
| 聊天:询问学生是不是经常学完的数学知识、符号老想不起来,为什么? 原因: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曾做实验,发现了人的遗忘规律,在学习了新知识后的第一天后你就会忘记所学知识66.3%,第二天后你的知识就会忘记72.2%,...六天后你只记得所学知识的25.4%了,并绘制了记忆的知识随时间的变化的图。 启示:我们在学习完新课后要及时进行复习、强化,才能保证记得更多,这就是为什么突击学习效果不好的原因。
引入新课:你是否会看这个图像?谁能对此图像进行简单描述?这个图像是函数吗?通过教师问题引导,引入本节课,学完这节课你就知道了,一起学习3.1函数的概念。(写标题)
复习1:初中函数的定义是什么? 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y,如果对于x在某一范围内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它对应,则称y是x的函数,x是自变量. 提问:艾宾浩斯曲线满足初中函数的定义吗?谁能说说,怎么个变化过程,这个过程谁在变?变量间存在对应吗?
复习2:曾经我们接触过什么函数? 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
提问:这些函数符合初中的定义吗?变化过程是指什么变化?在定义中体现的明确吗? 这也是我们为什么学过函数,我们还要再学一次的原因了,那么如何理解描述概念,就是我们本节课的重点。
引导:如果想描述变化的对应,得知道谁在变化,谁跟着谁变化,谁保持不变,变化的区间是什么?如果能弄清楚这些问题,你基本就能描述清楚函数是什么了。 建立概念:可能有两件事学生比较难理解 1.要借助集合概念建立函数概念 2.变化过程实际体现了一种不变的运算规则
呈现概念: 设集合A、B为非空数集,对于确定的对应法则f下,在集合A中取定任意一个数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f(x)与之相对应,则称f:A→B为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 记作:y=f(x),x∈A X叫自变量,y叫函数值,集合A叫函数的定义域, 所有函数值组成的集合叫值域。
疑惑1:“任意”、“唯一”两个词有必要使用吗? 任意唯一体现函数对应过程是一对一或多对一的,不能一个自变量对应多个函数值 例题:下列数集的对应哪些满足函数的概念?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答案,同时纠正学生的错误答案
疑惑2:追问两边数的对应运算是确定的么? 例题2:具体这些函数的对应法则是什么?
疑惑3:若两个函数相同首先他们的对应法则要一致, 那这两个函数一定就相同了吗? 不,自变量的可取值范围也要相同,即定义域相同 总结:相同函数的定义域和对应法则要相同 例题3:求函数的定义域? 1. 2.
小结定义域的求法及对函数的理解。 (选讲)练习:函数与相同吗? 两个函数经过化简后,他们的对应法则都相同,都的定义域是R,而的定义域是,因此他们不是相同的函数。 | 思考 回答
观察 思考
认同
思考
回答
思考 回答
思考 回答
思考
考虑
思考
讨论
思考 记录
理解
讨论 回答
思考 回答
思考 回答
讨论
回答
思考 |
找一个科学性的话题展开本节课,艾宾浩斯曲线是一个函数,而且学生要复习期末考试了,贴近他们需要引入新课。
复习概念是为了理论支撑解释,同时为了本节课新知进行对比,从图像描述上让学生对函数进行感知,使学生逐步认同函数的依赖关系。
找到本节课的主要矛盾,初中定义的狭义性,学习函数新概念的必要
通过问题的提示与引导,使学生正确的理解函数的概念
给出学生函数的概念,并且提出问题,让学生边理解定义,一边思考概念的内涵。
课堂通过教师提出疑问逐步分析,函数概念的内涵,引导学生理性思维。
教师进行追问实际是继例题的进一步挖掘产生的疑问,解释对应关系的重要性。
引出定义域的求法
本环节对学生理解情况较好后进行进一步巩固应用,加深对函数概念的理解 |
2
4
6
10
12
20
25
30
32
36
40
80
| |||||
课堂小结
| 本节课由艾宾浩斯曲线进行导入,由感知函数图像、初中学过的函数解析式入手,进一步总结归纳并概括出函数的概念,而后对概念的内涵进行逐步分析,学习,使学生的思维逐渐沉浸在抽象的函数概念中去,从而理解函数的概念。 | ||||||||
作业布置 与 预习内容 | 作业 1.练习册A组习题 2.教科书上A组习题 预习:函数的表示方法 | ||||||||
【中职专用】(高教版2021·基础模块上册) 高中数学 3.1函数的概念(教案)-: 这是一份【中职专用】(高教版2021·基础模块上册) 高中数学 3.1函数的概念(教案)-,共8页。
【中职专用】(高教版2021·基础模块上册) 高中数学 1.1.2集合的表示法(教案): 这是一份【中职专用】(高教版2021·基础模块上册) 高中数学 1.1.2集合的表示法(教案),共5页。
高教版(2021)基础模块上册3.1 函数的概念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高教版(2021)基础模块上册3.1 函数的概念教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