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人教部编版10 爬山虎的脚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人教部编版10 爬山虎的脚教案设计,共2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作者介绍,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0 爬山虎的脚课题爬山虎的脚课型讲读课文 授课时间2课时 教学目标1.认识“均、柄、蜗”等5个生字,会写“操、占、嫩”等12个生字。正确读写“引人注意、均匀、重叠、空隙”等词语。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梳理课文结构,初步了解爬山虎的特点。3.通过对“描写爬山虎叶子”的学习,学习作者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 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生字词。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梳理课文结构,初步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设计意图导入( )分钟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刚看到课文题目,你或许认为爬山虎是一只老虎,其实爬山虎是一种植物。(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教师板书:爬山虎的脚)爬山虎:一种攀爬在墙壁上的供观赏的植物,也叫巴山虎、地锦、常春藤、属葡萄科。高攀的落叶藤本植物,卷须前端有吸盘。夏季开花,花蕊小,黄绿色。产于我国各地,日本和朝鲜半岛也有。茎和根可以入药。 【设计意图:激发兴趣,并从中了解到植物的特点。】 新课教学( )分钟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1.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1)圈出课文的生字新词多读几遍。a.分析记忆字形。教师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记忆出示生字“均、柄、蜗、曲、萎”“曲”是多音字,读qǔ和qū;“萎”是上形下声。 b.书写指导。出示生字“虎、操、占、嫩、舒、、顺、均、叠、隙、茎、柄、萎、瞧、固” 指导书写:“操”的最后一笔捺要舒展;“嫩”三部分都要窄长,束字中间是一扁口、不要写成下框、末笔捺变为一点;“均”的最后一笔是提;“叠” 上窄下宽,中间是冖、横要长、上边没点,且字稍扁、里边是两横; “隙” 右边三部分要扁,上边小字中间一竖不带钩,下边小字竖要带钩;“瞧” 笔画多要写紧凑,目字要窄,右上边有一点、下边是四横不能少。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写字,并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2)课文每个自然段分别写了爬山虎的什么?2.检查交流:(1)请学生自荐领读词语。 嫩绿 舒服 均匀 重叠 空隙 拂过 叶柄 紧贴 蛟龙 枯萎 牢固 蜗牛 (2)交流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全文共5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步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讲爬山虎的生长位置。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讲爬山虎叶子的特点。第三部分(第3~5自然段):主要讲爬山虎脚的特点,具体写了它是怎样一步一步往上爬的。三、自主探究,理解第一段1.全班齐读,思考:这两句话从哪些方面介绍了爬山虎?2.填空。爬山虎生长的特殊环境是 。爬山虎生长的特点是 。3.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让学生归纳总结,从而理清课文脉络,了解课文内容。】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四、课堂小结,留有思考今天,我们了解了爬山虎生长的特殊位“墙”。爬山虎是爬墙成片生长的,那么它是怎样爬墙的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设计意图:回味全文,提出问题,为深入学习课文做准备。】 课堂作业新设计一、在加点字的正确读音后面画“√”。 蜗牛(wō wò ) 均匀(jùn jūn ) 枯萎 (wéi wěi ) 二、看拼音写汉字。cāo chǎnɡ shū fu láo ɡù nèn yè ( ) ( ) ( ) ( )三、按要求写出近义词和反义词。 1.(近义词)弯曲—— 牢固——2.(反义词)均匀—— 引人注意—— 【答案】一、wō√ jūn√ wěi√ 二、操场 舒服 牢固 嫩叶 三、1.崎岖 坚固 2.杂乱 视而不见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2.学习作者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 教具准备课件、两株爬山虎 教学设计设计意图导入( )分钟一、复习导入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著名作家叶圣陶爷爷写的《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并从课文第1自然段中,知道了爬山虎的生长特点。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大声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回顾上节课的知识,引起学生的兴趣。】 新课教学( )分钟二、研读第2自然段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爬山虎的?(教师板书:位置 颜色 样子)2.学生交流,教师归纳出本篇课文的两个探究点(多媒体显示):a.爬山虎叶子生长的位置: 。b.刚长出来的叶子的颜色: 。c.长大了叶子的颜色: 。d. 叶子的样子: 。(教师板书:墙上 嫩红 嫩绿 朝下、均匀、不留一点空隙)3.指导朗读:读出美感来。三、研读第3、4、5自然段,交流体会。1.请同学们继续默读文中第3、4、5自然段,思考:爬山虎的脚有什么独到之处?2.汇报交流。师:首先我们一起交流第3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1)结合插图,爬山虎的脚的样子很独特。a.出示文中的句子。“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师:如果你也学着叶圣陶爷爷此时也在观察爬山虎的脚,你发现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观察爬山虎的脚的?(引导学生发现作者是从位置、数量、形状、颜色上来具体描写的。运用比喻句显得更生动、形象。)b: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爬山虎脚的样子。(教师板书:茎上 如新叶 细丝 像触角)c:过渡:来,我们边跟着画面边读这段话,同学们读横线上的句子。d:出示画面:指导朗读这个句子,加深体会。(老师引读)小结:这就是爬山虎的脚的样子很独特之处。你们知道爬山虎更独特之处是什么吗?(2)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a:问:爬山虎是怎样往上爬的?b:“这样”是指什么?学生复述自己画的句子。再联系前文学过的第2自然段,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读……c:想看到爬山虎一脚一脚往上爬的情景吗?(请你睁大眼睛来看)d:自由朗读描写爬山虎向上爬的句子,并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出描写爬山虎脚的动作的词句。(教师板书:触、变成、巴住、拉、贴)小结:原来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有一股不断向上的攀爬劲呀!生齐读。指导朗读:注意动词稍微读重点。在这里,叶圣陶爷爷还教给了我们一种介绍事物的方法,那就是拿我们熟悉的事物来作比较。师:老师上课前在校园的东墙边采集了两根爬山虎,你来说说从它们的颜色去观察可以推断什么?老师这里有道作业练习,需要大家去探索。小组结合文章第五自然段的内容自由讨论。(3)爬山虎“脚巴在墙上相当牢固”。小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课外让我们到校园的东墙边,去看看爬山虎是不是真的像叶圣陶爷爷写的那样,也学着叶圣陶爷爷一样用一双慧眼,去观察,去发现,好吗?四、联系生活,感悟方法。1.你要向叶圣陶爷爷习什么?(留心细致地观察周围的事物)2.总结。罗丹也说过:“这个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今天让我们用一双慧眼,去观察,去发现。 【设计意图:提出问题,让大家一起讨论,解决问题,有助于理解课文。】 【设计意图:通过朗读,感受爬山虎脚的美。】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 五、积累运用,提升语言。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优美的词句。2.课外练笔。请你仔细观察一种攀爬植物(如:葡萄、牵牛花等),仿照课文写一写,内容要具体,语言要通顺。【设计意图:有助于学会运用抓住事物特征,把意思写清楚的写作方法。】板书内容爬山虎的脚 位置 颜色 样子叶 墙上 嫩红 嫩绿 朝下 均匀 不留一点空隙 茎上 如新叶 细丝 像触角脚 爬 触、变成、巴住、拉、贴(牢固) 课堂作业新设计一、比一比,组词语。隙( ) 嫩( ) 舒( ) 茎( )占( ) 瞧( ) 柄( ) 叠( )二、说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1. 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 ) 我会仿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微风中柳树正在向人们展示那美丽的腰肢。 我会仿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我会填。嫩绿的 嫩红的 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 ,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 。 【答案】一、空隙 占有 嫩绿 瞧见 舒展 叶柄 茎叶 重叠二、1. 比喻句 弯弯的月亮像小船。 2. 拟人句 鸟儿们在欢快地歌唱。 三、嫩红的;嫩绿的 教学反思 1.本课的教学让我收获颇多,首先我从中感受到要充分信任学生,把课堂和自主权还给学生,把读书和说话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的阅读、感悟、思考、质疑、解疑,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又让学生改变被动学习的坏习惯,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与此同时,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读懂内容的基础上,再进行相应的小练笔,使课文中的观察和写作知识实现迁移,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2.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激发他们的兴趣,我以与学生亲切谈话、课题质疑的形式激发他们探究的欲望。请小老师带读生字,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自然段,可以和小伙伴一起学习,给他们充分读、思考的时间,都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3.再现过程,突破难点。爬山虎脚的位置、样子、颜色以及它是怎么一步一步往上爬的?这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我在学生自己读、画、议的基础上,找准时机恰当地出示爬山虎脚的位置、颜色、样子和它向上爬的过程,这些形象直观的画面,学生很轻松地理解了难点,达到了水到渠成的效果。 【教材分析】本篇课文的主要意图,一是引导学生学习仔细观察植物的方法,并能够运用学到的观察方法指导自己的观察实践,提高学生在习作实践中把事物写具体的能力;二是配合本组教材的训练重点,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感受植物的无穷魅力,增加热爱大自然的情趣。这篇课文按照从整体到部分,再到细节的顺序观察,首先介绍爬山虎生长的地方;其次介绍爬山虎叶子的特点;最后重点介绍爬山虎“脚”的特点。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读懂课文,还要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细致地观察周围事物,抓住事物的特点,去学习写出内容具体的文章来。课文先讲爬山虎长在什么地方,然后介绍爬山虎叶子的特点,最后介绍爬山虎脚的特点。课文的重点是讲爬山虎脚的特点。文中用三个自然段讲了三层意思:先讲爬山虎脚的样子和颜色,再讲它怎样在墙上爬,最后讲它必须“触着墙”才能生存。【作者介绍】叶圣陶: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名绍钧,江苏苏州人。早年曾做过小学教师,后从事文学创作,建国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副署长兼编审局局长,教育部副部长兼人民出版社社长和总编,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等职。曾出版童话集《稻草人》,小说集《隔膜》、《火灾》等。有《叶圣陶集》和《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等著作。【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爬山虎:又叫“常春藤”“地锦”“巴山虎”。多年生落叶藤本。它的茎如不攀援在别的物体上就无法向上生长。爬山虎的茎上有卷须,卷须生有许多分枝,每根分枝上的末端都有吸盘,能够附着在墙壁上、大树上或岩石上。爬山虎附着在墙壁上非常牢固,不用大力气,很难将它的茎扯下来。爬山虎的生长速度快,如在墙边栽一棵,它的茎很快蔓延到整个墙壁。叶片多但不重叠,能充分利用阳光。叶形变化很大,基部或花枝上的叶是掌状复叶,幼枝上的叶是单叶或三裂。冬季落叶,春季重新萌发生长,秋天叶色变为黄色或红色。5月—6月开花,9月—10月结果,浆果蓝色。爬山虎有爬墙的本领,来自于它卷须上的吸盘,就像壁虎的脚一样,只要碰到房屋的墙壁,不管墙壁表面有多光滑,吸盘都能牢牢地吸附在上面,爬上十几米的墙壁,直到屋顶。人们利用爬山虎的爬墙本领,只要在房子四周种上爬山虎,用不了几年,它就会爬满整个墙面,等于给房子穿上了一件绿色外衣。夏天,住在这种穿上绿色外衣的屋内,会比普通房子凉快得多,因为爬山虎在墙面上形成浓阴,既美化了环境,又能降低墙面的温度,是城市里常用的绿化好材料。 蜗牛:一种软体动物。有黄褐色的壳,有螺旋纹,吃草本(如蔬菜等)植物的表皮,危害农业。蜗牛的触角像细丝,成枝状。蛟龙: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生活在水中的龙,能兴风作浪,发洪水。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一、看拼音,写词语。 cāo chǎng kū wěi yè bǐng qiáo jiàn ( ) ( ) ( ) ( ) 二、比一比,组词语。站( ) 嫩( ) 瞧( ) 贴( ) 漱( ) 焦( ) 三、根据意思写词语。 1.坚固,结合紧密,不容易破坏。( ) 2.舒适。 ( ) 3.极其认真、仔细地看。 ( )四、基础积累大巩固。1.从文中抄写描写颜色的词语。 2.描写一句含有颜色的句子。 阅读能力大提升五、课文整体梳理。 学校有 ,“我”家也有 。作者介绍爬山虎的叶子是抓住叶子变化的特点来讲的。从形状看,叶子由____到____;从颜色看,是由____到______。六、重点段落品析。以前,我只知道这种植物叫爬山虎,可不知道它怎么能爬。今年,我注意了,原来爬山虎是有脚的。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1.从语段中给下面的词语找出反义词。 爬山虎的脚像___________________,又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2.爬山虎的脚长在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读短文,说说爬山虎是如何爬的? 思维创新大拓展七、请你观察身边的植物,说说它们的脚是什么样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操场 枯萎 叶柄 瞧见 二、站着 粘贴 嫩绿 洗漱 瞧见 焦急三、牢固 舒服 观察四、1.嫩绿 嫩红 灰色 2.红色的玫瑰花香味四溢。五、爬山虎;爬山虎;小;大;嫩红;嫩绿六、1.蜗牛的触角;蛟龙的爪子2. 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3.爬山虎的脚步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七、略 第二课时(一)、复习,引入新课师:上节课,我们讲了蟋蟀住宅的选址,从中感受到了蟋蟀的不肯随遇而安,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剩下的内容。 (二)、细读课文,深入理解1、讲解住宅外部的特点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的第5自然段,找一找蟋蟀住宅的外部有什么特点?预设A:在朝着阳光的堤岸上,青草丛中隐藏着一条倾斜的隧道,即使有骤雨,这里也立刻就会干的。师:能不能用几个词来概括?(引导:朝着阳光可以概括为?而且这条隧道是隐藏在草丛中的,别人很难发现,说明它有怎样的特点?骤雨是什么样的雨?(又大又急的雨)下骤雨,这里竟然立刻就干了,说明它怎么样?)共同得出:朝阳、隐蔽、干燥。(板书:朝阳、隐蔽、干燥)预设B:隧道顺着地势弯弯曲曲,最多不过九寸深,一指宽,这便是蟋蟀的住宅。师:“九寸深,一指宽”是多大?你们知道一寸是几厘米吗?大约是三厘米三毫米,那九寸将近有30厘米。一指宽就是一个手指这么宽。(师比划)这样的隧道对一只只有两三厘米长的小蟋蟀来说够大了吗?足够宽敞舒适了。预设C:出口的地方总是有一丛草半掩着,就像一座门。师:蟋蟀的住宅有什么?预设:有门。(板书:有门)师:看看书上的插图,出口的旁边有一丛草,就像咱们房子的门一样,多形象呀!预设D:那微斜的门口,经过仔细耙扫,收拾得很平坦。这就是蟋蟀的平台。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师:除了有门,还有?预设:平台。(板书:有平台)师:蟋蟀还在这平台上弹琴呢!看来这小小的蟋蟀还很会享受生活!师:我们把第5自然段连起来读一读。(齐读)师:读了这个自然段,你觉得这又是一只怎样的蟋蟀?为什么?预设1:聪明:能把自己的住宅建造得很隐蔽;隧道倾斜,即使下骤雨都能立刻变干;吃草从来不吃门口的那一丛草。预设2:能干、勤劳:把门口收拾得很平坦。预设3:会享受生活:在平台上弹琴。 2、讲解住宅内部特点师:那住宅的内部又有什么特点呢?默读第六自然段,找一找。预设A:屋子的内部没什么布置,但是墙壁很光滑。师:重点在哪个词?预设:光滑。(板书:光滑)预设B:大体上讲,住所是很简朴的,清洁、干燥,很卫生。(板书:简朴、清洁、干燥、卫生)师:住宅虽然简朴,但是我想,蟋蟀在里面一定过着舒适安逸的生活。我们把这两句话一起读一读。 3、体会“伟大的工程”师:作者又是怎么赞叹蟋蟀的住宅的?预设:假使我们……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指名答,再齐读)(板书:伟大的工程)师:读到这儿,我们不禁产生一些疑惑,蟋蟀怎么会有修建住宅的才能呢?它有特别好的工具吗?作者又为什么发出这样的赞叹呢?一起读第三自然段。(齐读)师:蟋蟀就用这样柔弱的工具修建了舒适的住宅,怎能不让人感到惊奇呢?那蟋蟀又是怎样用这柔弱的工具修建出这么好的住宅呢?课文7—9自然段着重写了这方面内容,请三位同学分别朗读一下这三个自然段,其他同学仔细听,圈一圈描写蟋蟀挖掘时的动词。(板书:挖掘)预设:扒、搬、踏、推、铺。师:它就是这样一点一点进行挖掘,你们觉得它盖房子的过程辛苦吗?非常地辛苦。我们一起来读一读。(齐读)它盖房子的工具有哪些呢?预设:钳子、前足、后足、锯。师:凭着这么简单的工具却能盖出有门、有平台、清洁、干燥的住宅,难怪作者会这样赞叹——ppt: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师:当蟋蟀累了的时候,它会怎样?预设:蟋蟀钻在土底下干活,如果感到疲劳……它又进去继续工作。师:多么勤劳的小家伙!谁能再读读这段文字?(指名读)师:其实这些都是作者细心观察后才告诉我们的。读读这句话。ppt:我一连看了两个钟头,看得有些不耐烦了。师:你觉得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预设:有耐心、细心、善于观察……师:现在,蟋蟀的住宅已经挖了有两寸深,这么宽敞了,已经可以住了,可是蟋蟀好像并没有满足,它又做了什么?预设:整修。(板书:整修)师:它是怎么整修的呢?默读第九自然段。(生读)能不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它是怎么整修的呢?预设:蟋蟀长时间地进行整修,天气变冷了或身体增长了,它就把洞加深加阔,即使在冬天,它都在里面不停地工作。师:我们发现了,住宅是经过了长时间的整修,要不断地加深加阔。这个过程是十分繁重而漫长的,最后,蟋蟀才能修建了一座精致舒适的住宅。对于这样一个柔弱的小生命来说,这的确可以称得上是——(生接:伟大的工程。) (三)、读写结合,拓展延伸1、品味拟人手法及运用师:其实我们很多人都没有见过蟋蟀的住宅,那为什么读了这篇课文之后我们就如同亲眼所见一样呢?预设:因为作者描写得很生动。还用了拟人、比喻等手法;因为作者写得很具体,观察得非常仔细……师:有同学发现课文中有很多地方用了拟人手法,请你们在课文中找一找把蟋蟀当作人来写的句子,找到了就自己读一读。(学生汇报)师:从这些句子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蟋蟀的喜爱之情都流露在字里行间。你能不能也用拟人的手法来写写小动物呢?试试看。ppt:仿写:用拟人的手法来描述一种你喜欢小动物。 2、介绍法布尔和《昆虫记》师:最后,我们来了解一下文章的作者。把书翻到31页读一读“资料袋”。作者是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法布尔,他的作品叫《昆虫记》,蟋蟀的住宅就是其中的一篇。老师从作品中摘录了一段话,与大家分享。ppt:我的蟋蟀们!因为有你们的陪伴我才感到生命的活力,而生命是我们这片土地上的灵魂……一个活着的微点——最小最小的生命的一粒,更能引起我的无限兴趣,更让我无比地热爱你们! ——法布尔《昆虫记》师:希望大家用课余时间阅读《昆虫记》,可以更深地感受到法布尔对这些小生命的热爱与敬佩。 板书设计 7 蟋蟀的住宅 伟大的工程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教案及反思,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教案,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课时安排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