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 (2017)一年级上册6.借助工具观察教学设计
展开这是一份苏教版 (2017)一年级上册6.借助工具观察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回顾旧知,导入新课,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渗透教育,联系生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教材第18-20页的内容。
教材分析
本课在学习了《认知感官》《感官总动员》之后学习的内容。本课从学生亲自使用观察工具开始,拓展到了解生活中还用到哪些观察工具。第一个活动,学生分别用肉眼、放大镜观察自己的指纹,通过比较看到不一样的情形,知道使用工具可以观察到物体更多的细节,而这些都是肉眼无法看到的。第二个活动,除了比较眼睛观察到的不同,还可以比较用耳朵和借助听诊器听心跳声有什么不同,发现听诊器听到的更清晰,让学生亲身体验到使用工具大大延伸了人的听觉功能。第三个活动,认识各种观察工具。望远镜、显微镜和汽车后视镜延伸了人的视觉功能,盲杖延伸了盲人的触觉功能,助听器延伸了听力障碍者的听觉功能,学生活动手册中还列举了酒精测试仪,它延伸了人的嗅觉功能。
学情分析
当学生发现用肉眼和放大工具看到了不一样的指纹,用耳朵和借助听诊器听到不一样的声音后,会引发对观察工具的浓厚兴趣。通过了解各种各样的观察工具,知道是越来越先进的工具提高了人类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通过做用感官直接观察和借助简单工具观察的活动,知道使用简单工具可以观察到事物的更多细节。
2、通过阅读图片资料,知道各种各样的观察工具延伸了人的感官功能。
3、会正确使用放大镜、简易显微镜等观察工具。
4、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观察品质和对观察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使用简单工具可以观察到事物的更多细节。
难点:会正确使用放大镜等观察工具。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相关视频、图片、单筒望远镜、显微镜等。
2、为小组准备:放大镜、听诊器。
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合作探究
学法指导
讲授指导、示范指导及交流指导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
谈话导入:前面我们学习了用感官观察物体:利用眼、耳、鼻、舌、皮肤感觉并描述事物的特点。积累了一些观察方法。现在我们来猜一猜感觉器官的谜语儿歌,看看你们能不能猜到是什么感觉器官?(PPT出示)
二、导入新课
1、第一个活动,学生分别用肉眼、放大镜观察自己的指纹,通过比较看到不一样的情形,知道使用工具可以观察到物体更多的细节,而这些都是肉眼无法看到的。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观察、讨论、比较。让他们感受到这是视觉延伸观察事物的一种科学方法
教师巡视指导,及时指导导学生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过程中,不过分追求细节,而是侧重于体验用观察工具能让我们看得更清楚。)
2、第二个活动,除了比较眼睛观察到的不同,还可以比较用耳朵和借助听诊器听心跳声有什么不同,发现听诊器听到的更清晰,让学生亲身体验到使用工具大大延伸了人的听觉功能。在这一活动中,学生可以体验到工具大大延伸了人类的听觉功能。
3、第三个活动,认识各种观察工具。望远镜、显微镜和汽车后视镜延伸了人的视觉功能,盲杖延伸了盲人的触觉功能,助听器延伸了听力障碍者的听觉功能,学生活动手册中还列举了酒精测试仪,它延伸了人的嗅觉功能。(讲到酒精测试仪时,让孩子们监督家长遵守交通规则)
三、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渗透教育
在刚才我们学习的借助这些工具来观察的时候,我们看见(说到)了一些身体上有某些障碍的人。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他(她)们呢?
(身体上有某些障碍的人其实和我们一样。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关心、爱护、帮助。让他们残缺的身体变得完整,心灵的创伤渐渐愈合。尊重残疾人就是尊重生命和尊重自己。)
四、联系生活、课后延伸
今天我们只研究了一些物体,不过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的物体等着大家来研究,看看还有什么发现。
板书设计
6. 借助工具观察
感觉器官 工具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苏教版 (2017)一年级上册6.借助工具观察教学设计,文件包含苏教版1上第2单元第6课-借助工具观察docx、03苏教版1上第2单元2-6-1放大镜mp4、借助工具观察视觉mp4、做一个铅笔加长器mp4、助听器mp4、放大镜和简易显微镜的使用mp4、正确使用听诊器mp4、比较水的多少mp4、金属探测器mp4、铅笔加长器的使用mp4等10份教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教案共11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6.借助工具观察教案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 游戏导入, 认识听诊器在观察中的作用, 拓展延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一年级上册6.借助工具观察教案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学习目标,重点与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