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第三节 探索宇宙教案
展开【教学目标】
1.知道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史。
2.知道宇宙的浩瀚。
3.理解航天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
知道、体会到人类探索太空的自豪感。
【教学难点】
理解探索宇宙对人类的意义,以及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在我们生活着的地球之外,是一个广阔无边、无始无终的世界,被称为“宇宙”。宇宙里的许多奥秘在等着我们去探索,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些宇宙的知识,进行“探索宇宙”的活动。
二、探索的历程
教师引导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了解星空的内容,形成初步感知。
中国古人很早就对星空进行观察,并制作了星象图。在欧洲,人们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这种思想影响了人类达千年之久,直到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1609年,伽利略利用望远镜探索宇宙,人类的视线又深入了,1846年,科学家根据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发现了“海王星”。1957年10月,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2003年10月16日,我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上了太空这是我国航天史上的又一突破。
那么,在没有先进观测仪器的远古时代,人们是怎样认识宇宙的?你认为探索宇宙的困难有哪些?
三、浩瀚的星空
太阳系除了太阳这个唯一的恒星外,至今已发现的还有八大行星,66颗卫星、2000多颗有正式命名或编号的小行星,以及数量可观的彗星和流星。
在浩瀚的宇宙中,还有许多想银河系这样的星系。
四、幻想与追求
无论东方还是西方,人类对天空一直充满了美好的希望和幻想,以后人类探索宇宙的步伐将会不断加快,在太空建立永久性的居住地将不会再是人类的幻想。
你仔细观察过星空吗?你发现星星的位置在四季有什么变化?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讲了哥白尼提出“日心说”,伽利略利用望远镜探索宇宙,科学家发现“海王星”以及人造卫星的发射,航天技术的发展,恒星还有八大行星。
引导学生梳理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点,让学生自己总结出本节课的收获,形成对学习成果的自我评价。
六、习题检测
1.宇宙中的其他星球可能存在生命吗?
2.小明跟爸爸去长江游玩,看到江水流得很快。小明说:“看,水分子运动得真快。”这句话对吗?为什么?
3.“日心说”是谁提出来的?
2020-2021学年第三节 探索宇宙教案: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第三节 探索宇宙教案,共3页。
物理第三节 探索宇宙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物理第三节 探索宇宙教学设计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图片导入,引导经历人类观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 全册 教案: 这是一份沪科版八年级物理 全册 教案,共6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