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9.2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精品ppt课件
展开永遇乐·京口⑴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⑵处。舞榭歌台⑶,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⑷,人道寄奴⑸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⑹。[1] 元嘉草草⑺,封狼居胥⑻,赢得仓皇北顾⑼。四十三年⑽,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⑾。可堪⑿回首,佛狸祠⒀下,一片神鸦社鼓⒁。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⒂?
历经千古的江山,再也难找到像孙权那样的英雄。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⑵处。1.京口:古城名,即今江苏镇江。2.孙仲谋:三国时的吴王孙权,字仲谋,曾建都京口。孙权(182年—252年),东吴大帝,三国时期吴国的开国皇帝。吴郡富春县(今浙江富阳)人。长沙太守孙坚次子,幼年跟随兄长吴侯孙策平定江东, 汉献帝建安五年(200年)孙策早逝。孙权继位为江东之主。
辛弃疾开篇第一句,就写的是“千古江山”,苏轼在《念奴姣·赤壁杯古》中也曾写道:“千古风流人物”。这两种写法有什么不同?体現了作者的什么思想?
苏轼词中的“千古风流人物”側重人物,而辛弃疾則写的是千古江山,更注重于能够掌握这片江山、保护这片江山的英雄。作者将孙权孙仲谋当成了这样的英雄。孙权是三国时吴国的皇帝,他在南京建立都城,并且能够任用周瑜、黄盖、鲁肃等军事家打垮来自北方的侵犯者曹操的军队,保卫了家园。辛弃疾以“英雄”一词赞颂他,表示自己对他的敬仰和向往,只是像孙仲谋那样的英雄人物,再无处可寻了。
2.作者在此时提到孙仲谋,暗含了一种什么思想感情?
孙权善于用人,而作者遇到了一个浪费人才的皇帝。
当年的舞榭歌台还在,英雄人物却随着岁月的流逝早已不复存在。
舞榭歌台⑶,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⑶舞榭歌台:演出歌舞的台榭,这里代指孙权故宫。榭,建在高台上的房子。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⑷,人道寄奴⑸曾住。
斜阳照着长满草树的普通小巷,人们说那是当年刘裕曾经住过的地方。
1.寻常巷陌:极窄狭的街道。寻常,古代指长度,八尺为寻,倍寻为常,形容窄狭。引伸为普通、平常。巷、陌,这里都指街道。2.寄奴:南朝宋武帝刘裕小名。
说明了当初尽管刘裕那么英武非凡,军队那么威猛,武器那么精良,扫平了北方,建立了刘宋。但是直到今天,他当年丰功伟绩也都如当初的舞榭歌台都化作了破败的荒园一样,随着历史的风雨飘摇而去。
作者在此处提到,“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又说“斜阳草树”。两相对比,说明了什么?
回想当年,他领军北伐、收复失地的时候是何等威猛!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⑹。
“想当年”三句:刘裕曾两次领兵北伐,收复洛阳、长安等地。金戈,用金属制成的长枪。铁马,披着铁甲的战马。都是当时精良的军事装备。这里指代精锐的部队。
4.作者对刘裕的怀想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向往英雄,盼望自己也能像刘裕一样建功立业对统治者表达了一种自我推荐,要收复失地的愿望。同时,也表达了--种“英雄不在”的感慨。“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元嘉草草⑺,封狼居胥⑻,赢得仓皇北顾⑼。
元嘉草草:元嘉是刘裕子刘义隆年号。草草:轻率。南朝宋刘义隆好大喜功,仓促北伐,反而让北魏主拓跋焘抓住机会,以骑兵集团南下,兵抵长江北岸而返,遭到对手的重创。
封狼居胥:狼居胥山,在内蒙古自治区西北部。汉武帝元狩四年(前119年)霍去病远征匈奴,歼敌七万余,于是“封狼居胥山,禅于姑衍”。积土为坛于山上,祭天曰封,祭地曰禅,古时用这个方法庆祝胜利。南朝宋文帝刘义隆命王玄谟北伐,玄谟陈说北伐的策略,文帝说:“闻王玄谟陈说,使人有封狼居胥意”。词中用“元嘉北伐”失利事,以影射南宋“隆兴北伐”。
赢得仓皇北顾:即赢得仓皇与北顾。宋文帝刘义隆命王玄谟率师北伐,为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击败,魏趁机大举南侵,直抵扬州,吓得宋文帝亲自登上建康幕府山向北观望形势。赢得,剩得,落得。
南朝宋文帝元嘉年间兴兵北伐,想要再封狼居胥山,建功立业,由于草率从事,结果只落得自己回顾追兵,便仓皇失措
此时,作者提到如果仓促北伐,必将会导致失败。其中隐含了作者的一个意向,是什么?
作者自我推荐,实际上是建议:只有我这样的老臣才可以指挥作战,获取胜利。
如果统治者不善用人,会怎样呢?当然,必将导致失败了。但是作者此时并没有直接说会失败,而是回想当年,描绘了一幅失败时候的凄惨景象:四十三年过去了,现在向北遥望,还记得当年扬州一带遍地烽火。
四十三年⑽,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⑾。
10.四十三年:作者于宋高宗赵构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从北方抗金南归,至宋宁宗赵扩开禧元年(1205年),任镇江知府登北固亭写这首词时,前后共四十三年。11.烽火扬州路:指当年扬州地区,到处都是抗击金兵南侵的战火烽烟。路,宋朝时的行政区划,扬州属淮南东路。
四十三年过去了,现在向北遥望,还记得当年扬州一带遍地烽火。
四十三年⑽,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⑾
张浚北伐失败后造成的“烽火扬州路”。
作者用宋文帝北伐失败的典故影射张浚北伐的失败,那么用宋文帝北伐的失败后果来影射谁呢?
可堪⑿回首,佛狸祠⒀下,一片神鸦社鼓⒁。
12.可堪:表面意为可以忍受得了,实则犹“岂堪”、“那堪”,即怎能忍受得了。堪,忍受。13.佛(bì)狸祠: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小名佛狸。公元450年,他曾反击刘宋,两个月的时间里,兵锋南下,五路远征军分道并进,从黄河北岸一路穿插到长江北岸。在长江北岸瓜步山建立行宫,即后来的佛狸祠。
神鸦:指在庙里吃祭品的乌鸦。社鼓:祭祀时的鼓声。整句话的意思是,到了南宋时期,当地老百姓只把佛狸祠当作供奉神祇的地方,而不知道它过去曾是一个皇帝的行宫。
往事不堪回首,在敌占区里后魏皇帝佛狸的庙前,香烟缭绕,充满一片神鸦的叫声,社日的鼓声!
大家都已经不记得当年的耻辱了,就连四十三年前的惨象也已经忘却了。百姓们不知道当年的历史,只是看到神就下拜祈求祝福,以至于成了一片神鸦社鼓的景象。
当初魏武帝拓跋焘对汉族人民实行残暴统治,建造寻欢作乐的行宫,如今却已变成了一片神鸦社鼓的景象,作者有什么感情?
此处作者回忆当初扬州遭到金兵劫掠的凄惨景象,本来是不堪回首的。此处为什么要写作“可堪回首"呢?
为了让统治者知道,用人不当导致战略失误,会造成多么大的损失!因此,就更应该慎重,那么朝廷应该用什么样的人才呢?作者引用廉颇“尚能饭否”这个典故,表达了自己的思想::自己虽然已经老了,但依然可以为国效力,便如同那不服老的廉颇,而“凭谁问”则体现了一种无奈,无法被赏识的无奈。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⒂?
谁还来问,廉颇老了,饭量还好吗?
廉颇:战国时赵国名将。《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廉颇被免职后,跑到魏国,赵王想再用他,派人去看他的身体情况,廉颇的仇人郭开贿赂使者,使者看到廉颇,廉颇为之米饭一斗,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使者回来报告赵王说:“廉颇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通假字,即屎)矣。”赵王以为廉颇已老,遂不用。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和辛弃疾的《永遇乐京 口北固亭怀古》所写景和情有什么不同?
《念奴娇.赤壁怀古》所写景物有长江、赤壁、乱石、峭壁、惊涛故垒等,大多为实景描写,以实景诱发联想,所写景物是一时一.地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所写景物有舞榭歌台、寻常巷陌、佛狸祠下等,多是联想到的虚景,景是分散的。
《念奴娇·赤壁怀古》联想到的人物是周瑜一人;《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则联想到了 孙权、刘裕、宋文帝刘义隆、佛狸、廉颇等多人。
《念奴娇·赤壁怀古》表达了渴望建功立业的情感;《永遇乐京口北固亭 怀古》则表达了报国无门的悲愤之情。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9.2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评优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9.2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评优课ppt课件,共1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素养目标,作者简介,题目解说,写作背景,课文探究,深入探究,内容小结,主题归纳,课堂训练,答案C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9.2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9.2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课课件ppt,共5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永遇乐词牌名,看题目,快速切入明确方向,看作者,知人论世了解背景,写作背景,看注释,看诗文,疏通文意把握思想,古人古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必修 上册9.2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语文必修 上册9.2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ppt课件,共2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题目解读,解释下列词语,上片小结,下片小结,全词总结,再读课文体会感情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