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第二节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第二节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及反思,共3页。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说出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2、通过教师引导,学会阅读和使用气温分布图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分析归纳能力及抽象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
讲述法、读图分析法、讨论法(多媒体)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构建学生的地理空间概念,培养学生崇尚科学、努力探寻自然奥秘的态度和精神。
教材分析
教学
重点
学会阅读气温变化曲线和气温分布图。
教学
难点
理解气温变化规律和气温分布规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教学目的、时间分配等)
旧知识 引新知:
(教师)上节课,复习世界温度带的划分
大屏幕展示:温度带图
探新知互动:
气温的分布
大屏幕播出动画:
等温线呈封闭形状,如果中心气温低于四周气温,表示的是低温中心;
如果中心气温高于四周气温,表示的是高温中心。
等温线稠密的地方,温差大;稀疏的地方,温差小。
大屏幕出示图3.17“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
(教师引导)
⑴这是一张什么图?
⑵这张图与以往我们见过的图有什么不同?
(教师引导)请学生从《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上描绘0℃、10℃、20℃等温线,在图中发现气温分布有什么规律?
(教师)那么,同一纬度地带,陆地和海洋气温有没有差别?
设问:夏天中午和晚上站在河岸和水中的感觉?
哪位同学来描述一下?
(教师引导)同学们都有这种感觉,推理:在同一纬度(同一地点)的陆地(河岸)和海洋(河水)在夏季(中午)和冬季(晚上)气温的变化规律。
归纳总结:由此可以推断“陆地”和“海洋”之间也存在这种差异。得出结论:受海陆的影响,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也不一样。
过渡:刚才通过学习,同学们知道了气温受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影响。那么,气温是否受地形影响。
(教师)提问:同学们爬过山吗?有什么感受?谁来描述一下?
(教师)这说明,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据观测,在同一地点,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同一地点海拔高,气温低,海拔低,气温高。
探疑互动:
从水平分布和垂直变化两个方面,对气温的空间分布规律进行概括。
查疑落实:
1、为什么我国南北方的景观相差如此之大?
2、“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试分析两句诗中所蕴含的地理原理。
以旧知带新知
(学生活动)让学生仿照等高线图的判读方法,引导学生绘图(分析、讨论)
(学生分组活动)学生读图、思考、讨论、回答:
⑴这是《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
⑵从图例、等温线等方面描述。
如:⑴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
⑵一般情况,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
⑶南北半球相比,南半球等温线较为平直。
⑷自北向南,北半球等温线数值逐渐增大,南半球等温线数值逐渐减小,由此可以判断所在区域位于北半球或南半球。
(学生抢答)中午河岸气温高,河水气温低;晚上,河岸气温低,河水气温高。
(学生抢答):爬山时,在山脚下穿短袖衬衫还觉得热。到达山顶,感觉冷,还要加衣服。
板 书
第二节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1、一般来说,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
2、同一纬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
3、同一地点,海拔高,气温低;海拔低,气温高。
教学后记: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二节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优秀教学设计,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新课导入,新课讲授,课堂练习,板书设计,作业布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二节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精品教学设计及反思,共3页。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第二节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优质教学设计,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等温线,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会计算山地和丘陵的气温变化,了解影响世界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