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美术上册教案-第6课 漂亮的建筑6-人美版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1/1008/12174005/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小学人美版6.漂亮的建筑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人美版6.漂亮的建筑教学设计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教材分析:
本课属“造型、表现”的学习领域。这是一节具有浓浓地域文化又富有人文情感的美术课。恩施土家族的居住文化,由于土司统治长达数百年,以山高林密、溪壑纵横,溶洞遍布的自然环境,形成了具有山地特色的民居习俗,由于汉族的大量迁入,土家居住建筑文化发生了重大变化。于是,汉族人的建筑艺术便与土家人的审美要求结合在一起,构成了新的建筑形式既吊脚楼。本节课旨在以《巴楚文化的“活化石”——吊脚楼》为线索,设计成四年级的美术教学活动课,感受吊脚楼的艺术特色,探究吊脚楼的形式,以及该怎样用线条去表现吊脚楼。以线描写生为切入点,整合自然知识,尝试探究性学习方式融入课堂教学之中。
二、学情分析
授课学生是面对恩施城区的孩子,这些孩子虽然生长在恩施,但对于吊脚楼的了解不一定深入,对吊脚楼的文化传承更是概念模糊。根据课标要求,本节课从了解吊脚楼的特点切入,由浅入深展开学习、探究,并以了解土家吊脚楼的来历、结构、形式和特点为重点,并运用线条来表现吊脚楼。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
三、学习目标
1、通过查阅、欣赏、探究等多种形式,了解土家吊脚楼的特点、结构和形式。
2、体验并运用线条表现吊脚楼的结构特点。
3、增强学生对家乡人文遗产的情感联系和对家乡的热爱。
四、学习重点
了解土家吊脚楼的历史、结构、形式和特点。
三、学习难点
用线条的疏密关系表现吊脚楼的细节部分。
四、课前准备
教具:PPT课件、教师范画、吊脚楼图片资料。
学具:勾线笔、彩色卡纸,吊脚楼图片资料。
五、学习过程:
(一)精彩导入: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张图片,你们认识吗?
2、这节课我们就来画吊脚楼。
(二)自主学习:
首先请同学们拿出自己搜集的资料。
(1)请仔细观察自己搜集的吊脚楼图片。
(2)观察了解吊脚楼的特点、结构。
(3)再用比较的方法观察吊脚楼有那些形式?
3、(生汇报)同学们学很认真,谁来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吊脚楼有哪些结构特征?
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了,看看这些吊脚楼都属于哪种形式呢?
(三)方法探究:
我们今天该怎样把它们生动的表现在画纸上?请结合我们以前学习过线描写生的方法进行探究。
首先我们来欣赏一下画家的作品,说不定可以吸取很多灵感呢?
1、选景。选择最能表现感受的角度去画,可选择吊脚楼的某一个局部,也可选择一座吊脚楼。
确定好画什么了,我们就大胆的把基本外形画出来,注意在处理结构时要注意:柱子与柱子之间的关系。(板书)
2、构基本形,画出吊脚楼结构。勾画外轮廓形及比例。
3、细节刻画。如:栏杆、瓦片、窗子。
4、 加背景:屋前屋后栽花种草,各种树果,但是前不栽桑,后不种桃,因与“逃”“丧”谐音,不吉利。
注意要从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
(四)艺术实践:
1、用线描的形式,描绘出吊脚楼的形态特征。画面构图要饱满,刻画要有主次。
2、评价作品。自评、互评,师评。构图大气,线条富于变化,刻画仔细,。。。。
如果还加点什么就更好啦!
(五)拓展延伸:
有代表意义的吊脚楼在今天,需要我们去好好保护。其实,国外的一些现代化的建筑就善于吸取吊脚楼的神韵,进行再创造。例如著名建筑大师莱特的作品——流水别墅。就巧妙地借用了吊脚楼的原理,大胆地跨溪而建,体现了自然与建筑的和谐。而我们作为恩施的小主人,如此辉煌灿烂的建筑艺术瑰宝就摆在面前,该如何去对待了?
下节课,我们再把自己的理想蓝图拟定出一个小方案或绘制一幅设计图,把它们尽情地展现出来,好吗?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美版6.漂亮的建筑教案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 教材分析,教学设计,教师示范,教学评价,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美术一年级上学期6.漂亮的建筑教案及反思,共7页。
这是一份小学美术人美版一年级上学期6.漂亮的建筑教学设计及反思,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老师总结,下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