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_新版新人教版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1.1 功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1.1 功教案设计,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进行新课,学以致用,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本节在复习力的概念的基础上,引入功的概念,讲述物理中的功的意义.通过分析让学生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并讲述功的计算.
本节是物理课中重要的一节.通过计算功把能量改变及能量转化的多少定量地表示出来,为高中学习打下基础.本节是学习功率、机械效率的基础,本节的难点是理解做功的必要因素.
本节知识是在学习了力的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功的概念.学生必须具备力的知识,理解力的三要素,知道力的作用效果.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理解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和单位,并会用功的计算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思考和讨论,判断在什么情况下力对物体做了功,在什么情况下没有做功.
2.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简单的物理规律.
3.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功的含义,学会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物理规律,乐于参与实验、探索活动.
2.让学生养成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重点:功的概念的理解.
难点: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以及功的计算.
1课时
教师通过讨论引导学生学习本节课内容,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功的物理意义.所以本节课用到的教学方法:讨论法、观察法、实验法.
小车、刻度尺、多媒体课件等.
课前3分钟,学生自主阅读课本P62-P64内容,并用双色笔标出本节课的基本概念、定律和重点知识,物理课代表收集学生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准备在课堂上展示.
一、导入新课
投影图片:小明推车未动,累得满头大汗.司机却认为没有做功.直到车辆被推走,司机才肯定其功劳.小明不理解,请你给他作出解释.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积极思考问题.)
二、进行新课
(一)力学中的功
教师利用课件展示:叉车搬运货物.
叉车用力托起货物,使货物在这个力的方向上发生了位置的移动.把货物举高是叉车工作的成效.
学生认真观察,理解力的工作成效.
演示实验:用力拉水平面上的小车,小车前进,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小车受力和力的成效.
教师指出:物理学中的功,主要是吸收了“贡献”的意思.如果某个力对物体的移动做出了贡献,取得了成效,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师生共同总结功的概念: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作用下移动了一段距离,这个力的作用就有了成效,力学中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图片:
① ②
③ ④
学生组内讨论,分析总结一下力学中的做功有哪些共同特点?
①人对小车施加了推力,并显示出成效,小车在推力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所以推力对小车做了功;
②人对物体有向上的拉力,并且把物体向上提升了一段距离,所以也显示出了成效,拉力做了功;
③直升机对塔施加了向上的拉力,并且把铁塔向上提升了一段距离,所以显示出了成效,拉力做了功;
④马对车施加了拉力,并显示出成效,车在拉力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所以拉力对车做了功.
师生共同总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个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另一个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教师出示图片:分析这些力为什么没做功.
① ②
①男孩提着滑板在水平路面上前行.力是竖直向上的力,而运动方向是水平方向,滑板在竖直方向上没有移动距离.
②女孩搬石头,未搬动.虽然对石头施加了力,但是力没有显示出成效,没有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
问题思考:铅球被抛出后在空中运动的过程中,人手对铅球做功吗?
思考点拨:铅球离开人手后,人手对铅球没有力的作用,人手对铅球不可能做功.
师生共同总结:不做功的三种情况:
(1)有力无距离→劳而无功;(2)有距离无力→不劳无功;(3)力与距离相垂直.
(设计意图: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具体,便于学生接受.)
【对点训练】
关于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某人提着一只包在平直马路上匀速前进,此人对包一定做了功
B.举重运动员举着杠铃不动,举力做了功
C.重物竖直下落,重力做了功
D.小球在水平面上滚动,重力做了功
【答案】C
(二)功的计算
【思考讨论】
(1)把一个空桶和一个装满水的桶提升相同的高度,做功一样大吗?
(2)把同一个物体提高不同的高度,做功一样大吗?
(3)你认为影响功的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思考点拨:作用在物体上的力越大,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越大,这个力做的功就越大.
教师点拨:
物理学中规定:功等于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
功的计算公式:功=力×距离,用W表示功,F表示作用在物体上的力,s表示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功的计算公式可以写成W=Fs.
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距离的单位是米,功的单位是牛米,牛米有一个专门的名称叫焦耳,简称焦,1焦=1牛米.
教师强调:在用此公式计算功的大小时,受到力F作用的物体和移动了距离的物体必须是同一个“对象”;“对象”移动距离的方向和它受力的方向必须一致,且必须同时.
教师简介焦耳,并补充对焦耳这一单位的感性认识.
将两个鸡蛋举高1 m,做功大约1 J;将一袋10 kg的大米从地面扛到肩上,做功约150 J;体重600 N的某学生从一楼走到二楼,做功约1 800 J;将一瓶500 mL的矿泉水从地上举起做功约10 J.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和计算能力.)
【对点训练】如图所示,某同学在水平地面上用50 N的水平推力推动重100 N的箱子,前进了10 m,他做了多少功?如果把这个箱子匀速举高2 m,他做了多少功?
【答案】解:推箱子做的功为:W1=Fs=50 N×10 m=500 J;
举箱子做的功为:W2=Gh=100 N×2 m=200 J.
三、学以致用
1.一个人先后用同样大小的力沿水平方向拉木箱,使木箱分别在光滑和粗糙两种不同的水平地面上前进相同的距离.关于拉力所做的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粗糙地面上做功较多
B.在光滑地面上做功较多
C.两次做功一样多
D.条件不够,无法比较两次做功的多少
2.一个同学用150 N的力把一个重5 N的足球踢到25 m远处的球门,他踢球做的功是( )
A.做了3 750 J的功
B.做了125 J的功
C.没有做功
D.做了功,但缺少条件,无法计算
【答案】1.C 2.D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成功的体会和经验?
1.学会了如何判断物理学中的“怎样才算做功”.
2.掌握了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即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同时学习了如何计算力所做的功(W=Fs).
第十一章 功和机械能
第1节 功
一、力学中的功
1.功的含义
2.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2)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3.不做功的三种情况
(1)有力无距离→劳而无功
(2)有距离无力→不劳无功
(3)力与距离相垂直
二、功的计算
1.功等于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
2.功的计算公式:W=Fs
3.在国际制单位中,功的单位是焦耳,简称焦,符号是J,1 J=1 N·m
完成《红对勾·45分钟作业与单元评估》或《红对勾·练吧》的相关练习.
由于功的概念是比较抽象的,学生要认识功,必须经历一个较长的过程.因此,关于功与能的关系要逐渐渗透,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定位在对机械功的了解和对机械功的含义的解释.课堂中抓住了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创造条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认知过程,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物理人教版11.1 功教案,共3页。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1.1 功教案,共3页。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版11.1 功教案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课堂小结,当堂检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