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第5节运输作用 教案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11/12145183/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5章第5节运输作用 教案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11/12145183/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5章第5节运输作用 教案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11/12145183/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生物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5节 运输作用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5节 运输作用教案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突破与设计思路,教学准备,教学方法,教学时间,教学流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5章 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第5节 运输作用 一、教学分析:1、 内容:绿色植物通过根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通过导管运输到植物体其他部分;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通过筛管运输到植物体的其他部分。绿色植物的这种运输作用,保证了植物体各部分对各种营养物质的需求。本节教材通过观察和实验认识到水分和无机盐是通过木质部中导管运输的,有机物是通过韧皮部中筛管运输的,并辨认导管和筛管的结构特征。2、 学生:我校基本设施完善,教室都有多媒体,能为本节课成功完成奠定基础。我校学生处于城乡结合地,学习基础和习惯较差,因此在设计本课时力求从学生的基础和需求出发,利用生活中的许多实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运用前面所学知识,主动解答新问题。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已经学习了植物的 “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吸收作用”、“蒸腾作用”,学会和体验了探究性实验的一般科学方法和过程,这些都为本节课的学习做了前提和铺垫,学生可以用已有知识通过分析、讨论来完成此课。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说出植物茎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部位; 识别导管在茎内的分布部位;辨认导管的结构特征。说出植物茎运输有机物的部位;识别筛管在茎结构内的分布部位;辩认筛管的结构特征。能力目标 : 通过对观察现象和实验结果的讨论与分析和得出结论,培养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通过观察植物枝瘤的形成,培养
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植物体的木质部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教学活动,体会植物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形成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结合户外观察的长期性和困难性,培养坚韧的科学品质;结合显微观察的复杂性和严谨性,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三、教学重难点重点 1、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及结构基础;2、有机物的运输及结构基础。难点 1、观察茎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2、观察导管和筛管。四、教学突破与设计思路密切联系前知:植物的 “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吸收作用”、“蒸腾作用”,体验领会探究性实验的一般科学方法和过程,学生可以用已有知识通过对比分析、讨论交流来完成此课。 紧密联系生活:利用生活中的许多实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运用所学知识,主动解答新问题。五、教学准备1. 研究植物运输作用的视频课件。2. 简笔画:植物树图;导管与筛管的区别与联系的图表。六、教学方法观察比较、讨论交流等,并注意与前知进行紧密联系,及结合生活中的相关现象来进行学习。七、教学时间1课时八、教学流程老师指导学生活动复习引入,黑板绘图。 指导学生进行阅读自学。引导学生讨论归纳出植物的运输作用与茎有关系。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视频,讨论出植物运输水分与无机盐与有机物的区别与联系。练习反馈。小结本课。复习前知,思考问题,,进入课题。进行自学。在老师的指导下讨论、归纳。 观察视频,分析讨论,得出两种物质运输的部位,管道,方向的区别与联系。完成练习,检验学习效果。复习小结。九、教学过程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复习前知:在黑板上绘“一棵大树”简笔画,问:(1)植物的生长需要什么?(2)物质通过什么作用生成?(3)能量又来自植物什么作用?(4)植物需要的水分和无机盐又怎样得来?(5)为什么植物体内的水分能由低处向高处运输?创设情景,引入新课:那么植物体内的水分和无机盐到底是怎样进行运输的呢?叶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又是怎样运输到植物体各部的呢?要想知道答案呀,就从学习本节课开始吧。(板书课题。)自学思考:多媒体示思考题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案例,思考并讨论板书中的问题。观察视频:多媒体示思考题,组织大家假设与猜想:植物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部位在哪里?讨论分析课件的实验。描述实验结果。尝试自己说出,绘出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过程。讲述木本植物茎的结构。注意从外到内依次为树皮,韧皮部,形成层,木质部,髓。多媒体示茎的结构,导管的特点。拓展知识:树的年龄。自我评价:练习反馈,评价鼓励。提问思考:红薯里的淀粉哪里来的?橡胶从哪里来的?分析讨论:环剥树皮为何形成瘤状物?结合茎的结构分析。尝试讲述,绘出有机物的运输途径。结合实际,分析讨论,果农的措施。分析对比两种管道的区别。知识拓展:给植物输液;大树怕剥皮不怕空心的道理。练习反馈:归纳总结:作业布置:课本38页思考与练习1、2题。复习回忆:思考回答,复习和巩固前知。 新课学习:思考,进入探究的学习氛围。 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阅读教材。小组讨论思考多媒体示的问题。 对视频中的思考题进行假设与猜想;讨论分析交流;描述实验结果。绘图说明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过程。 数数树有多大年纪。 完成练习,巩固新知。 问题过渡,激趣生疑认真思考,大胆猜测。 进一步分析,得出结论。对比两种管道的异同,加深认识。再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完成练习,巩固所学。总结所学,加深记忆。 复习引入,既巩固前知,也使新课进入更加自然。 启发提问,创设问题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观察比较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同时从学者身上领会到科学研究的执着精神。 该活动氛围最热烈,有身边的实例,也有其它同学的实验探究,生动有趣,学生的学习兴趣极浓。讨论积极,热烈,也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学会探究学习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学习、领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并将这些方法应用于实践中。 及时反馈学习效果,检验学习目标是否达成。再次突出重点和难点。 培养学生分析和归纳能力,提高总结能力。 十、板书设计第5节 运输作用叶 1、树皮 2、韧皮部:筛管 有机物 自上而下木本植物茎的结构:3、形成层: 4、木质部:导管 水和无机盐 自下而上根 5、髓十一、随堂练习:(见课件)附表格 所在部位运输物质运输方向组成细胞导管 筛管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第5节 运输作用教学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重要概念,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准备,教学重点,教学策略,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5节 运输作用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复习导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5章 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第5节 运输作用教案,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重要概念,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准备,教学重点,教学策略,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m.enxinlong.com/img/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