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1年高中语文 人教部编版 必修下册 第一单元 齐桓晋文之事 学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1年高中语文 人教部编版 必修下册 第一单元 齐桓晋文之事 学案第1页
    2021年高中语文 人教部编版 必修下册 第一单元 齐桓晋文之事 学案第2页
    2021年高中语文 人教部编版 必修下册 第一单元 齐桓晋文之事 学案第3页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齐桓晋文之事导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齐桓晋文之事导学案,共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学习过程,反馈检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学习目标】
    1.梳理文言知识点,在翻译的基础上读懂文本。
    2.疏通文意,领略孟子循循善诱的说话艺术。
    3.梳理全文内容,理清孟子论述的步骤。
    4.深入体悟孟子在这次对话中所体现的思想的光辉和精神的可贵。
    【学习重点】
    在理解文意、理清思路的基础上,把握孟子的民本思想和论辩特色。
    【学习难点】
    先秦散文的简约和孟子曲折论辩(对话)的特色,可能带来文意的理解和思路把握的难度。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介绍背景
    战国时期,列强纷争,各国诸侯国君都是野心勃勃地追求统一中原的霸主地位。对外连年征战,对内盘剥人民,于是就出现“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的惨烈局面,致使广大人民过着苦难的生活。而齐国在东方诸侯中号称强国,齐宣王子承父业,野心勃勃,在稷下扩置学宫,招揽学士,任其讲学议论。孟子这时也以客卿的身份在齐宣王身边供职。于是,孟子便在一次齐宣王问有关齐桓晋文称霸之事的时候,针对当时的社会现实,阐发他的“发政施仁”,改革政治,实行“王道”的主张了,这就是著名的《齐桓晋文之事》。
    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一)、解题:
    “齐桓”即春秋时期齐国国君“齐桓公”
    “晋文”即春秋时期晋国国君“晋文公”
    这二者都是春秋五霸中的代表人物。
    “事”指的是争霸之事。
    (二)梳理知识点:
    1.闻、徒、道、传、焉、臣未之闻也、无以、王;
    明确话题,以问霸道开始,转入谈论“王道”。
    2.何如、王、保民而王、御、若、之、衅、觳觫、若、就、然则、与、易、识、诸、爱、固、诚、褊小、爱。
    提出中心论点“保民而王”,肯定齐宣王能够做到。
    插入知识提问——考考你:
    焉:
    1.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2.且焉置土石。
    3.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徒:
    1.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2.徒劳无功。
    3.徒手擒贼、家徒四壁、徒步前往。

    (1)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
    (2)若无罪而就死地也
    (3)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
    (4)天涯若比邻、安之若素、置若罔闻
    (5)天若有情天亦老
    (6)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

    (1)牛何之
    (2)古之学者必有师
    (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4)顷之,烟炎张天/填然鼓之
    (5)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6)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7)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8)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3.异、恶、若、隐、择、宜乎,乃、仁术、庖厨、说、忖度、乃、反而求之,不得吾心、戚戚、复、钧、明、察、秋毫之末、舆薪、许、形。
    剖析齐宣王未成王道的原因,不是“不能”而是“不为”。
    4.超、语、诚、折枝、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刑、寡妻、御、举、推恩、无以、妻子、所以、大过人、权、度、度。
    为齐宣王指明努力的方向。
    插入知识提问——考考你:

    (1)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2)家祭无忘告乃翁
    (3)此乃大丈夫也
    (4)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5)天下胜者众矣,而霸者乃五。

    (1)帝感其诚
    (2)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3)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于之地六百里。
    所以
    (1)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2)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三、快速回看课文,思考:孟子循循善诱的说理艺术是怎样体现的?
    明确:
    1.“臣未之闻也”巧妙岔开话题;
    2.抓住齐宣王“以羊易牛”的事例,肯定其具有“保民”的基本条件,拉近与齐宣王的距离。增强故事性,更具说服力和感染力。
    3.“一羽之不举”“舆薪之不见”的一组比喻和“挟泰山以超北海”“为长者折枝”的一组对比性的比喻反复说明“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的道理。使得说理形象准确,浅显易懂。
    第二课时
    一、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一)梳理知识点:
    1.抑、兴、危、构怨、肥甘、轻暖、采色、声音、便嬖、令、岂、辟、朝、莅、中国、抚、四夷、若、殆、孰、方、齐集、服、何以异、盖、发政施仁、士者、涂、疾、赴愬。
    反面论述“霸道”的危害,督促齐宣王放弃霸道,实行“王道”。
    理清“王道”和“霸道”的区别:这是先秦时代一对相对的概念。“王道”是儒家提出的以仁义治天下的政治主张;霸道指君主凭借武力、刑法、权势等进行统治。孟子所处的时代是沿着霸道的方向前进的,凡事行法家主张,讲求耕战,富国强兵,以便取得胜利。
    快速回看课文所学部分,完成以下任务:
    ①齐宣王之“所大欲”是什么?
    ②孟子用缘木求鱼的比喻说明什么?
    ③孟子假设邹国与楚国之战,有何意图?
    ④孟子如何具体描述实行王道的威力的?
    2.惛、明、恒产、恒心、士、若、因、苟、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然后、罔、制、产、仰、事、畜、乐岁、凶年、之善、赡、奚、暇、衣帛、之、失、夺、谨、申、孝悌之义、颁白者、然而。
    阐述施行“王道”的具体措施。
    快速回看课文所学部分,完成以下任务:
    孟子为齐国描绘的社会蓝图是怎样的?怎样才能实现这幅蓝图?
    (二)总结
    本文记录的是齐宣王和孟子的一次对话,孟子用迂回曲折的方式,劝说齐宣王放弃“霸道”实行“王道”,从而集中阐述了他的仁政思想,描绘了一幅“保民而王”的社会蓝图。
    “高超的论辩艺术、当仁不让的担当精神和舍我其谁的浩然正气。”“当世之时,秦用商君,富国强兵。楚、魏用吴起,战胜弱敌。齐宣王用孙子、田忌之徒,而诸侯东面朝齐。天下方务于合纵连横,以攻伐为贤;而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
    ——司马迁《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二、升华总结:
    尽管孟子理直气壮,论辩艺术高超,但他所宣扬的“仁政”、“王道”,最终还是为齐王所遗弃!没过不久齐宣王攻打燕国,五十天,大获全胜。孟子再次离开齐国。
    “昔者孟轲好辩,孔道以明,辙环天下,卒老于行。”(韩愈)
    孟子44岁带着自己的政治理想周游列国,到处游说。在自上而下追逐私利的战国乱世,孟子穷其一生践行自己的政治主张。他肩负“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历史责任与使命,奔走各国推行“仁政治国”的士人理想。尽管四处碰壁,却始终锲而不舍。
    我们被他百折不挠、锲而不舍的精神所感动:“博学、审问、慎思、明辩、笃行,孟子之谓也,”孟子是中国人的一把利剑,一面刺破旧时代的桎梏与黑暗,一面让人道关怀直抵普罗大众。“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滕文公下》)“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说不能。”(《孟子·告子下》)“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说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些话语掷地有声,无不充满着激荡人心的巨大力量!
    大气象、大关照、大智慧、大丈夫,孟子之谓也。
    我们被他大丈夫的浩然正气所激励:一个心忧天下,又百般尝试的人,无论是否成功,他都是一个时代的人杰。
    三、补充一部分孟子名言:
    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3、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4、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5、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6、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7、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反馈检测】
    翻译句子
    1.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无以,则王乎?”
    2.然则废衅钟与?“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不识有诸?
    3.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
    4.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以小易大,彼恶知之?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
    5.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
    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7.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
    8.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9.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齐集有其一;以一服八,何以异于邹敌楚哉?
    10.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
    11.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
    12.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
    13.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相关学案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1.2* 齐桓晋文之事导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1.2* 齐桓晋文之事导学案,共12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文本解读,素养目标,学习重难点,学习方法,学习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1.2* 齐桓晋文之事导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1.2* 齐桓晋文之事导学案,共7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复习目标,复习过程,应用学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1.2* 齐桓晋文之事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1.2* 齐桓晋文之事学案及答案,共8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复习目标,复习过程,应用学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