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2021年江苏省南京市八年级上学期物理12月月考试卷附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0-2021年江苏省南京市八年级上学期物理12月月考试卷附答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作图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八年级上学期物理12月月考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以下物理量中,最符合实际的是〔 〕
A. 声音的速度是340m/s B. 洗澡水的适宜温度为60℃
C.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D. 水的沸点是100℃
2.如以下图,在学校组织的迎“青奥〞活动巾,小明进行了击鼓表演.他时重时轻地敲击鼓面,这样做主要改变了鼓声的〔 〕
A. 响度 B. 音调 C. 音色 D. 速度
3.以下有关物态变化的表达中正确的选项是〔 〕
A. 冰熔化过程中冰水混合物温度高于0℃
B. 冷冻室取出的冰棍,外表的“霜〞是由空气中水蒸气凝华而成
C. 雾淞的形成,是由于水蒸气遇冷发生了液化
D. 舞台上的云雾是干冰升华成的二氧化碳气体
4.在各图中,能正确描述铁锭熔成铁汁过程中温度变化情况的是〔 〕
A. B. C. D.
5.如以下图的光现象中,与小孔成像的原理相同的是〔 〕
A. 钢笔“错位〞 B. 茶杯在镜中的“倒影〞
C. 水中筷子“变弯〞 D. 屏幕上的“手影〞
6.图甲是小明春游时看到的美景,图乙中能正确反映他看到水中“树木〞的光路图是〔 〕
A. B.
C. D.
7.如以下图为一倾斜的平面镜,当你走向平面镜时,以下描述符合事实的是〔 〕
A. 像与你的连线与镜面始终垂直 B. 镜中的像将远离你
C. 通过平面镜观察到的视野不变 D. 镜中的像变大
、透镜和纸盒自制简易“投影仪〞,它能将 上的画面放大投射到白墙上。以下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 〕
A. 屏幕到透镜的距离应在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
B. 白墙上呈现的是 画面倒立、放大的实像
C. 假设用不透明的硬纸板遮住透镜的一局部,白墙上的画面将不再完整
D. 从各个角度都能清楚的看到白墙上的像,是因为白墙对照射到其上面的光产生漫反射
9.如以下图,小明将盛满水的圆柱形透明玻璃杯靠近书本,透过镜片观看书上的鹦鹉图片〔圆圈中的鹦鹉图与书本中的鹦鹉图实际大小相等〕,他所看到的虚像可能是〔 〕
A. B. C. D.
10.小华同学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调节到如以下图的位置,光屏中心正好出现清晰的像〔未画出〕.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
A. 凸透镜的焦距为20cm B. 屏上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C. 蜡烛燃烧变短,屏上像的位置会下降 D. 取走光屏,那么凸透镜不成像
11.把图中的凸透镜看作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是视网膜.给凸透镜“戴〞上近视眼镜,使烛焰在“视网膜〞上成一清晰的像.假设“取下〞近视眼镜,为使光屏上的像清晰,在保持烛焰和透镜位置不变的条件下,应将光屏〔 〕
A. 保持在原来位置 B. 靠近透镜 C. 远离透镜 D. 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使像清晰
12.小明和小华在窗边用凸透镜贴近报纸看文字,看到了文字的像.在移动凸透镜时,意外的发现在报纸上出现了窗外景物的像,如以下图.两次所成的像相对于原来被观察的物体,比照像的正倒、大小、虚实三个方面,它们〔 〕
A. 有一个方面相同,两个方面不同 B. 有两个方面相同,一个方面不同
C. 三个方面都相同 D. 三个方面都不同
二、填空题
13.同学们听到老师说话的声音,是通过________传播的;发出较强声音的喇叭能使它前面的蜡焰“跳舞〞,说明声波具有________;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说声音“震耳欲聋〞,这是指它的________很大.
14.
〔1〕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________。光的三原色是________。
〔2〕在图中,________图(选填“甲〞或“乙〞)表示近视眼成像示意图;矫正近视眼应佩戴眼镜的镜片是________透镜(选填“凸〞或“凹〞)。
15.小明在厨房中发现:壶里的水烧开以后,壶嘴上方冒出一团团“白气〞,这“白气〞实质上是一些________。小明仔细观察又发现:“白气〞从喷出到消逝要经历三个物理过程:
①靠近壶嘴的地方,我们什么也看不见,这是因为壶内水沸腾时产生了大量的水蒸气,在壶嘴附近由于温度比拟________,仍然保持________状态;
②水蒸气离开壶嘴一段距离以后,由于发生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下同〕现象,形成“白气〞;
③“白气〞进一步上升,分散到枯燥的空气中,发生________现象,我们又什么也看不见了。
〔1 标准大气压下〕可知:
物质
凝固点/℃
沸点/℃
酒精
-117
78
水银
-39
357
〔1〕水银的熔点是________℃;
〔2〕80℃的酒精是________态;
〔3〕在北方寒冷的季节里,最低气温可达-50℃,此时应选用________(选填“酒精〞或“水银〞)做温度计的测温液体。
17.阳光下看到一朵花是红色的,是因为这朵花 ________ 〔选填“反射〞或“吸收〞〕红光;透过蓝色的玻璃看这朵花,那么这朵花呈现 ________ 色.
18.小华在一家商场通过光亮的瓷砖地面看到了挂在天花板上的吊灯.她看到的其实是吊灯的________〔填“虚〞或“实〞〕像.如果吊灯到地面的距离是6m,那么像到地面的距离为________ m.小华发现通过地毯就看不到吊灯的像,这是因为光照射到地毯时发生了________〔填“镜面〞或“漫〞〕反射.
19.如以下图,在“制作小孔成像观察仪〞活动中,需将一端用半透明薄纸蒙好的圆筒插入易拉罐中,为了便于更清楚观察像,应在圆筒的________(填“A〞或“B〞)端是蒙上半透明薄纸。用制成的小孔成像观察仪观察静物时,移动圆筒位置,增大光屏与小孔之间距离,那么光屏上像将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0.
〔1〕利用微信“扫一扫〞功能,通过智能 的摄像头扫描二维码〔如图甲〕可快速获取网络信息, 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二维码到摄像头的距离应满足________的条件.
〔2〕如图乙所示,蜡烛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将光屏移至刻度线10cm处,蜡烛向________〔远离/靠近〕透镜方向移动,光屏上能再次成清晰的像.保持透镜位置不变,仅将蜡烛和光屏位置交换,光屏上可观察到倒立________的实像.
三、实验题
21.如以下图,小明将一枚硬币放在碗的底部,眼睛在A处恰好看不到它.
〔1〕小明看不到硬币,这是因为光在均匀介质中沿________传播;
〔2〕将平面镜放到碗边适当的位置,小明在A处通过平面镜看到了硬币的虚像,这是利用了光的________现象;
〔3〕沿碗壁缓缓向碗中加水,小明在A处也能看到硬币的虚像,这是利用了光的________现象.
22.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同学进行一组光学综合实践活动。
〔1〕如图甲所示,通过三个小孔去观察烛焰,假设要看到烛焰,应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此时看见的________〔选填“是〞或“不是〞〕蜡烛通过小孔成的像;
〔2〕如图乙所示是分别用易拉罐制作的简易针孔照相机,利用它观察窗外远处景物时,人的眼睛对着________〔选填“膜〞或“孔〞〕进行观察,可以看到倒立的________像〔选填“虚〞或“实〞〕。
23.如图是两位同学做“观察水的沸腾〞和“海波熔化〞的实验装置。
〔1〕图甲是小明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实验时,应先固定A、B中的________铁圈;当水温升到90℃时,每隔l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5min后停止读数,局部数据记录如下表。某次数据没有记录,当时温度计示数如以下图,请将漏填的数据填在表格内。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水的温度/℃
90
92
94
________
98
98
98
98
98
根据数据及实验现象分析可知,此烧杯中水沸腾时不仅温度要到达________℃,同时还必须________。
〔2〕在做“海波熔化〞的实验时,小华采用如图乙的实验装置。将装有海波的大试管放入上面实验的沸水中并取走酒精灯,温度计A和B分别测量海波和烧杯中热水的温度。根据两个温度计的示数,绘制出了海波和热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由图像可知, 在第8min时,大试管内的海波处于________〔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第10min后,海波的熔化将________〔选填“继续〞或“停止〞〕。
24.如以下图,是研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装置.
〔1〕把一可沿ON折叠的白色硬纸板放置在平面镜上,使一束光紧贴硬纸板射向镜面上的O点,在纸板上描出入射光线AO和反射光线OB,并测出反射角和入射角.改变光的入射角度,重复上述实验步骤.这样做的目的是研究________.
〔2〕硬纸板放在平面镜上时,要保持与镜面________.
〔3〕将一束光贴着纸板A沿AO射到O点,假设将纸板B向前或向后折,观察纸板B上能不能看到反射光,这样做的目的是探究________.
〔4〕将纸板A、B置于同一平面后,假设将一束光贴着纸板B沿BO射到O点,反射光将沿图中的OA方向射出,这说明光在反射时,________.
25.如图甲所示,是小明在水平桌面上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的实验装置.
〔1〕在实验中用平板玻璃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透明的特点,便于________;如果有3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________ 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
〔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A处放一支点燃的蜡烛,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的像.小明拿另一支大小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当蜡烛移动到A′处时,可以看到它跟像完全重合.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3〕如果玻璃板放置得不够竖直,将对实验产生的影响是:________.
〔4〕经过三次实验,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的位置如图乙所示.为了得到更多的实验结论,接下来小明应该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
26.某同学在做探究光的折射特点实验,如图是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的光路。实验中发现,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通过实验还得到如下数据:
入射角α
0°
15°
30°
45°
60°
反射角β
0°
15°
30°
45°
60°
折射角γ
0°
11.3°
22.1°
35.4°
40.9°
〔1〕分析表中的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①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将同时发生________和________现象;
②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变化关系是:________,且折射角_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入射角;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到水面 时,折射角等于________。该同学根据上述实验中的发现和结论②总结出了光的折射特点。
〔2〕请你对该同学通过上述探究实验得出光的折射特点的过程作出评价。是否存在缺乏?答:________;请简要说明理由:________。
27.在某次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所使用的凸透镜焦距是15cm。
〔1〕实验前要调整烛焰的焰心、透镜的光心、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目的是________。
〔2〕如以下图,当把凸透镜固定在50cm刻度线位置,蜡烛固定在15cm刻度线位置时,光屏应在________〔选填“Ⅰ〞、“Ⅱ〞或“Ⅲ〞〕区域内左右移动,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倒立的___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________〔选填“照相机〞或“投影仪〞〕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3〕实验过程中,燃烧的蜡烛变短,导致光屏上的像向________〔选填“上〞或“下〞〕移动, 可将凸透镜的高度调________〔选填“高〞或“低〞〕,使像呈现在光屏中央。
〔4〕如果保持光屏的位置不变,把蜡烛向左移动一小段距离时,要想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该在凸透镜和蜡烛之间放置一个焦距适当的________〔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才能实现,________〔选填“近视〞或“远视〞〕眼就是利用这种透镜矫正的。
28.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凸透镜焦距为10cm,蜡烛、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以下图。
〔1〕图中光屏上呈一清晰的像,该像是倒立、________〔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
〔2〕图中固定蜡烛位置不变,将透镜移到60cm刻度线处,要在光屏上再次看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_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
〔3〕图中固定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到45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下同〕承接到像,把光屏放在蜡烛的左侧,移动光屏________承接到像。
〔4〕图中将一个眼镜片放在透镜和烛焰之间,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将光屏向左移动,光屏上 再次呈现清晰的像,该眼镜片是________〔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的镜片。
〔5〕有同学发现在做图中实验时,风吹烛焰向左晃动,光屏上“烛焰尖部〞的像变模糊,那么将光屏向________移动,“烛焰尖部〞的像又会变清晰。
四、作图题
29.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物体MN的像M’N’.
30.如图,A′为处在B点处的人眼通过平面镜MN所看到的A点的像,请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确定A点的位置,并作出其光路图。
31.如图a、b是从点光源S发出的、经透镜折射后的两条光线.在图中完成光路并标出点光源S的位置.
32.如以下图,一束光线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发生反射和折射,OB为反射光线,请作出入射光线AO和大致的折射光线OC.
答案解析局部
一、单项选择题
1.【解析】【解答】A.15℃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A不符合题意;
B.洗澡水的适宜温度为40℃,B不符合题意;
C.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C符合题意;
D.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 ,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首先要知道我们初中物理课本上所讲的光的传播速度,声音的传播速度,水的沸点以及生活常识找出符合实际的选项。
2.【解析】【解答】轻敲鼓面,鼓面的振幅小,发出声音的响度小;重敲鼓面,鼓面的振幅大,发出声音的响度大,小明时轻时重地敲击鼓面,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响度,
故答案为:A.
【分析】敲击的力度越大,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3.【解析】【解答】A.冰是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尽管不断吸收热量,内能不断增大,但是温度却保持在熔点0℃不变,A不符合题意;
B.冷冻室取出的冰棍,外表的“霜〞是由空气中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的冰晶,B符合题意;
C.雾淞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小冰晶,C不符合题意;
D.舞台上的云雾是干冰升华成二氧化碳气体过程中吸收大量的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1〕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2〕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3〕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升华吸热;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4.【解析】【解答】解:A、读图可知,温度随时间而降低,且有一段呈水平,是晶体的凝固图象,不合题意;
B、图中温度随时间而不断升高,是非晶体的熔化图象,不合题意;
C、图中温度随时间而升高,且有一段呈水平,是铁锭在熔点温度时熔化,符合题意;
D、图中温度随时间而降低,是非晶体的凝固图象,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大多数的金属为晶体,通过固体的熔化图象〔吸热〕可以判断该物质是晶体还是非晶体〔通过该图象有没有一个吸热但温度不变的水平段来确定〕.
5.【解析】【解答】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A、钢笔“错位〞,是光在玻璃和空气两种介质中传播发生的折射现象,A不符合题意;
B、茶杯在镜中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B不符合题意;
C、水中筷子“变弯〞,是光从水传向空气发生的折射现象,C不符合题意;
D、屏幕上的“手影〞,影子的形成,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常见的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小孔成像、日月食的形成、影子的形成等;常见的光的反射现象:镜面反射、漫反射、凡与平面镜成像有关的现象均属于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现象:从水中看外面的物体,从外面看水中的物体、海市蜃楼、看日出、凸透镜成像、光的色散等.
6.【解析】【解答】小明春游时看到的美景是水面上的景物在水中的倒影,倒影是光的反射现象,光的发射是光在同一种介质中传播,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看到水中的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7.【解析】【解答】A.当你走向平面镜时,像与你的连线与镜面仍然垂直,A符合题意;
B.当你走向平面镜时,距镜子的距离减小,镜中的像将靠近你,B不符合题意;
C.你走向平面镜时,人的视觉近大远小,通过平面镜观察到的视野变大,人看到的像更清晰,C不符合题意;
D.人在平面镜中的像的大小与人等大,当人走近镜子时,镜中的像的大小不变,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平面镜成像特点: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像与物体的大小相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
8.【解析】【解答】A.根据投影仪成像的原理可知, 假设用不透明的硬纸板遮住透镜的一局部,白墙上的画面仍然完整,只是亮度变暗,C错误,符合题意;D.发生漫反射的物体可以从不同角度都能看到,因此从各个角度都能清楚的看到白墙上的像,是因为白墙对照射到其上面的光产生漫反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幻灯机:原理、成倒立、放大的实像,f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的范围2f>v>f,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3〕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的范围2f>v>f,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
四、作图题
29.【解析】【解答】分别作出物体MN端点M、N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M′、N′,用虚线连接M′、N′即为MN在平面镜中的像,如以下图
【分析】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
30.【解析】【解答】作出发光点A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即为像点A′,连接A′、B点交平面镜于点O,沿OB画出反射光线,连接AO画出入射光线,如以下图:
【分析】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作出发光点A的像点A′,根据反射光线反向延长通过像点,可以由像点和B点确定反射光线所在的直线,从而画出反射光线,并确定反射点,最后由发光点和反射点画出入射光线,从而完成光路.
31.【解析】【分析】平行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经过另一侧的焦点,经过光心的光线方向不发生改变.据此画图确定点光源的位置.
32.【解析】【解答】过O点作垂直水面的法线,在法线的右侧作出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得入射光线,在水面下,入射光线的异侧作出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得折射光线,作图如下.
【分析】此题考查反射和折射的作图问题,在反射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时,折射光线向靠近法线方向偏折,即入射角大于折射角.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江苏省南京市2020-2021学年金陵汇文九年级上学期物理12月月考试卷【试卷+答案】,共11页。
这是一份江苏省南京市2020-2021学年南京一中九年级上学期物理12月月考试卷【试卷+答案】,共10页。
这是一份江苏省南京市2020-2021学年树人九年级上学期物理12月月考试卷【试卷+答案】,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