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9 三峡教学设计
展开知识和能力:正确认读“溯”等生字词,把握文章节奏,正确、流利地朗读。
过程和方法:通过合作与交流,理解三峡山水的特点,品味语言。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关注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积累文言词语,感受其画面美,品味文中优美的意境。
教学难点:培养关注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三、诗词导入
提问学生:
同学们,想想我们都学过哪些和三峡有关的诗句呢?(“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十二巫山见九峰,船头彩翠满秋空。朝云暮雨浑虚雨,一夜猿啼月明中”)进而引出课题《三峡》。
四、初读
1.初读诗歌,强调字音,把握节奏,明确体裁。
(1)学生自读诗歌。
划分停顿的节奏,指名读,教师总结、评价。
2.走进作者:
郦道元,字善长,南北朝时北魏卓越的地理学家、散文家。他是一位奇才,自幼好学,博览群书,涉猎天文地理等广泛领域,所撰《水经注》是一部专门研究河流水道的书籍。
《三峡》便是其中的一篇,是描写长江三峡壮丽景色的游记性散文。
五、析读
层次一:赏山水,知特点
小组合作讨论:找出文中描写三峡景物的句子,品味景物的特点,感受三峡之美。
(一)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主要描写三峡那个景物?
(山)
写出三峡山的什么特点?
(连绵不断、遮天蔽日)
哪些词可以精准的体现三峡山的特点?
(连、无阙、重、叠、隐、蔽。)
想一想作者用上了什么写作手法?
(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
三峡的奇观数不胜数,且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各有不同的特点,对这些美丽的景观作者并未细加描绘,仅以寥寥数笔勾勒三峡的山势,这样叙写有何用意?
(作者重点写山势,突出其“连”而“高”的特点,为下文写长江的水势和江水给两岸带来的四季景色做了铺垫)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这是描写那个季节景色?
(夏季水)
体现了夏季江水什么特点呢?
(水势迅猛)
从哪里看出来的?
(“疾”)
水流快到了什么程度呢?
(“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5.这句话中有什么修辞手法呢?
(夸张,对比)
6.文中曾写道:“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但后面又说“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这是否矛盾?
(不矛盾,通过一般情况和特殊情况的对比,表现了夏日长江水势大、流速快的特点)
由此可见夏水的特点是什么?
(水流湍急、交通阻绝)
指导朗读
层次二:找方法,学写作
作者笔下的三峡山势雄峻壮美,江水奔腾凶猛。为什么他能把三峡描写的如此美丽多情呢?
(抓住了景物的特点,运用多种手法)
六、品读
鼓励学生为三峡创作一段简短的解说词。
七、小结作业
作业:收集有关三峡的资料,了解三峡现在的面貌。
八、板书设计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三峡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三峡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情境导入,新课解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三峡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三峡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再读课文,梳理结构,品语言,赏美景,课堂讨论,拓展延伸,把握文章主旨,深入研读,探究方法,方法活用,片段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八年级上册三峡精品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语文八年级上册三峡精品教学设计,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学目标,课时计划,文言实词理解法,景物特征概括法,交流点拨,附: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