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心理健康:18《我喜欢自己》教案01](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1/1016/12096639/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心理健康:18《我喜欢自己》教案02](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1/1016/12096639/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北师大版(2013)一年级上册第十八课 我喜欢自己教案设计
展开1.理论基础
自我是一种意识的、知觉的与概念化的过程,大体上包括三个部份。躯体我:对自己的驱体及其生理需要的认定;社会我:对个人在社会生活中所担任角色的认定;心理我:对某些信念,意愿及价值体系的认定。但是从动态的、性质的及形势的层次上去分析,自我也包括三个部份。投射我:透过与他人的交接,设想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投身于他人的角度以反观自己的结果;现象我:透过个人主观的知觉领域是“自我知觉”的自我,也就是“主观我”;理想我:透过主观的设想,构设个人所预达成的圆满影像,成为个人决定行动的参照架构,希望自己变成什么样的一个人,实现怎样一个人生境界。理想我与现象我愈接近,或是理想我是由现象我为基础发展而得者,个人的适应将愈好,生活也越幸福。
埃里克森的人生八个发展阶段理论认为,青少年期的发展危机主要是与其辨识、认定或认同有关,如果个人对自己的了解深刻,知道个人应扮演的角色,并知道人生的意义与方向,将有助于个人价值体系的形成,不致产生迷失或产生混淆。所以在辅导工作上,要肯定青少年的价值与接纳他们的角色,使之能建立自己的身份感与自我信心,如此青少年就容易去克服心理社会危机,能顺利往下一个阶段发展。依照埃里克森的看法,有效协助青少年正常发展最主要仍在于:协助他们找寻自我,应付危机。
2.学生现状分析
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大多进入青春期,生理和心理发展的不同步容易让他们产生心理波动,影响其对自己的正确认识。另外,很多学生没有认识到,自己眼中的我和别人眼中的我存在着一些差异,了解、正视这些差异才能全面地认识自我。在本节认识自我课程之后,还将安排悦纳自我、表达自我等相关的系列课程。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关注自我,发掘自身及他人的各种特质。
2.引导学生学会通过不同的途径来完善对自己的认识,并树立积极的自我概念。
教学重点
1.关注自我,发掘自身及他人的各种特质。
2.通过不同的途径来完善对自己的认识,并树立积极的自我概念。
教学难点
通过不同的途径来完善对自己的认识,并树立积极的自我概念。
教学准备
课件、“我的天空”自我探索单。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心理课是一门新兴课程,是为疏导学生心理而设置的一门课程。本学期我上了这节“我就是我么”的心理课。有了以下几点的反思:
1.心理课不同于思品课,语文课。
因此在教学中要把握好这个度,是比较困难的。因为在思品课上,对于学生的言行,老师要及时给予评判对与错。而心理课上就不能,他要求学生自己去感悟与体验。老师不能做过多的评判。心理课又不同于语文课,没有过高的语言训练,只要求学生有自己的体验与感受就可,哪怕是一句话也可以。
2.在这节课中,我设计了这样几个环节,充分体现心理课的活动性。
心理课是一门活动课程,活动性是它的基本特性之一。从川剧《变脸》导入,激发课堂兴趣,同时又自然地引出课堂的主题,探讨认识自我的话题。然后揭题:我就是我么?团体工作阶段是“画画”我——我眼中的我;通过这一环节学生内省思考自身的各方面特征,自我状况,并对自己的各方面情况进行评价,形成正确的自我评价。“照照”我——我眼中的我和别人眼中的我;团体结束阶段:认识我——这就是我。在活动中进行学生相互评价交流。通过课后拓展让在课堂中未得到其他同学评价的学生可以有更多的渠道完善对自己的认识。
课堂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整堂课的结构很清晰,几个活动并不是并列的,它是由表及里,层层深入的。最后的活动:在我背后留言,主要是让学生通过互相写留言,从而能够真正地客观地认识自己,悦纳自己,从中悟出我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真正理解了“我就是我”。
上完这堂心理课给我最大的感受是,我很快乐,学生也非常的快乐,也许效果就在此吧。
环节
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
团体热身阶段:心情整理
整理一下桌面,也整理一下心情。课前交流:说说对老师的印象。
营造温馨的氛围,也暗示学生为上课作好物质和心理的准备。
团体转换阶段:想想我——我就是我么?
1.欣赏《变脸》导入
川剧“变脸”是一种中国传统表演艺术,演员们在表演中一张接着一张换脸,让人搞不清他究竟是谁。在我们的生
活中,虽然不可能像变脸演员一样带着很多面孔,但事实上,我们在自己的心目中,在别人的眼中也有着各种各样的面孔。有时,还会令人产生这样的疑问——我就是我么?
2.揭题:我就是我么?
关于自我的问题,很多人都认真思考过,包括许多伟人。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思考和探讨。
激发课堂兴
趣,同时又自然地引出课堂的主题,探讨认识自我的话题。
团体工作阶段(1)“画画”我——我眼中的我
1.学生活动:“画画我”
教师在课前下发一张“我的天空”的材料,请学生在上面写上自己的名字。请大家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完成以“我是一个—------”为结构的十个句子。可从身体与外貌、一般能力、情绪、兴趣、意志、自尊、我的优点、缺点等方面简单地描述自己。
2.引导学生对填写的句子进行分类
分类标准一
A.表面性的句子有:(例:我是一个女孩。)
B.能反映内心世界的句子有:(例:我是一个不自信的人)
分类标准二
C.正面评价的句子有:(例:我是个勤劳的女孩)
D.消极评价的句子有:(例:我是个自卑的人)
3.引导学生进行对自我的分析
如果在自我描述10句中,A类多于B类,说明对自己的认识不够深刻,比较表面化,希望能多关注一下自己的性格、能力、兴趣等内在表现;如果C类多于D类,则说明对自己有比较积极的认识,反之,则说明对自己的认识不够积极,以后应注意去发现自己的亮点(优点、长处等)。
4.引导学生展开自我分析交流
这个环节中,学生对自己的描述有些是比较具体的,有些是比较抽象的,有些是积极的,有些是消极的,有些是表面性的句子,有些是反应内心的句子。
通过这一环节学生内省思考自身的各方面特征,自我状况,并对自己的各方面情况进行评价,形成正确的自我评价。
团体工作阶段(2)“照照”我
——我
眼中的我和别人眼中的我
1.案例呈现
小A的自白:我是一个自信的女孩,凡事都有自己的主见,和别人不一样。我能歌善舞,还会好几种乐器,我觉得我是学校乐队里最棒的,同学们都很羡慕我,甚至还有人嫉妒我。我经常一个人玩,因为我觉得她们老是围在一起叽叽喳喳的说些无聊的话很幼稚。
同学们这么说她:
◇她很臭美,就以为天底下她最棒,其实也就这样。
◇她多才多艺,很有自己的想法。
◇她老想指挥别人,我们都不喜欢和她在一起。
◇她很挑剔,看别人都是缺点,从来不会说别人的好话。
2.分析讨论
讨论:小A眼中的自己和同学眼中的她一致吗?
这给你什么启示?
3.小结
不能全面认识自己,常常会成为阻碍进步的拦路石。
通过呈现这个贴近学生实际心理特征的案例,让学生站在局外人的角度思考案例中的主人公自我定评价位偏差的原因,从而迁移
延伸,反思自我。
团体结束阶段:认识我——这就是我
1.学生活动:完整的天空——请在我背上留言请大家为同学在背上留言,写写“你眼中的他”。我们的约定:给同学以真诚的表扬或者客观中肯的意见,提出不足要注意措辞,不能伤人自尊。活动过程请保持安静,不交谈不回头,音乐停即停!
2.学生交流分享
请你说说看完留言后的感受以及你对同学评价的看法。
3.课后延续
希望在今后的一周当中,你采访一下你周围的人,比如你的爸爸、妈妈、亲戚、老师、同学、邻居等,把他们对你的看法填在“我的天空”下面。
4.课堂总结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完全的像我。从我身上出来的每一点、每一滴,都那么真实地代表我自己。我拥有全部的我:我的身体、大脑,以及我所有的感觉和行动。我拥有关于我的一切胜利与成功,一切失败与错误。我能爱自己并友善地对待自己的每一部分,因为——这就是我!
在活动中进行学生相互评价
交流。通过课后拓展让在课堂中未得到其他同学评价的学生可以有
更多的渠道完善
对自己的认识。
北师大版(2013)一年级上册第十八课 喜欢自己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2013)一年级上册第十八课 喜欢自己教学设计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游戏互动,写一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第一课 我喜欢上学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第一课 我喜欢上学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前活动,分享交流,揭示课题,猜一猜,聊一聊,想一想,画一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心理健康北师大版(2013)一年级上册第三课 我能做到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心理健康北师大版(2013)一年级上册第三课 我能做到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谈话导课,生活赛场,中日少年夏令营中的较量,生活过关,成长日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