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学年微项目 科学使用含氯消毒剂——运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同步达标检测题
展开
这是一份2021学年微项目 科学使用含氯消毒剂——运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同步达标检测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在下列变化,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3节 氮的循环3.3.3 硝酸 人类活动对氮循环和环境的影响 1.酸雨被称为“天堂的眼泪”,会造成水土酸性化、加速建筑物腐蚀等危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酸雨是指pH<7的雨水,酸雨长时间放置,酸性变强B.氮的氧化物和硫的氧化物的过度排放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C.使用新型能源不会对酸雨的防治产生效果D.酸雨不会对动物的健康产生任何影响【答案】 B【解析】 pH<5.6的雨水叫酸雨,A错误;酸雨的形成主要是由氮的氧化物和硫的氧化物的过度排放引起的,B正确;减少酸雨发生的措施有:使用脱硫煤、使用新型能源等,C错误;酸雨不仅影响生物的生长发育,还会威胁人类健康,D错误。2.(2019·西安高一检测)我国清代《本草纲目拾遗》中记叙无机药物335种,其中“强水”条目下写道:“性最烈,能蚀五金……其水甚强,五金八石皆能穿第,惟玻璃可盛。”这里的“强水”是指( )A.氨水 B.硝酸 C.醋 D.卤水【答案】 B【解析】 根据所给四种物质的氧化性的强弱可判断,硝酸具有强氧化性,可溶解大部分金属,“强水”为硝酸。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室用氯化铵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混合制取氨气B.雷雨天气时空气中能生成少量的氮氧化物C.铵盐易溶于水,化学性质稳定,受热不易分解D.O2、NO、NO2都能用浓硫酸干燥,且通常情况下能大量共存【答案】 B【解析】 实验室用氯化铵和氢氧化钙的固体混合物在加热条件下制取氨气,A项错误;放电条件下,氮气和氧气反应生成NO,B项正确;铵盐受热易分解,C项错误;NO极易与O2反应,二者不能大量共存,D项错误。4.在下列变化:①大气固氮;②硝酸银分解;③实验室制取氨气中,按氮元素被氧化、被还原、既不被氧化又不被还原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 B.②①③C.③②① D.③①②【答案】 A【解析】 ①大气固氮反应:N2+O22NO,氮元素被氧化。②硝酸银分解:2AgNO3===2Ag+2NO2↑+O2↑,氮元素被还原。③实验室制取氨气:2NH4Cl+Ca(OH)2CaCl2+2NH3↑+2H2O,非氧化还原反应。5.已知某四种单质分别与浓硝酸混合后出现的情况依次是:①反应生成相应的硝酸盐;②反应生成最高价含氧酸;③发生钝化;④不发生反应。则符合上述情况的单质可能是( )A.Cu、C、Zn、Au B.Ag、P、Al、PtC.Fe、C、Sb、Hg D.Cu、S、Fe、Pb【答案】 B【解析】 浓硝酸在常温下使铁、铝钝化,故A、C项不正确;浓硝酸能与绝大多数金属反应,但不能与Au、Pt反应,故D项不正确。6.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①工厂中可以用铁质容器盛放浓硝酸②实验室里将浓硝酸密封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放于阴凉处③向盛有Fe(NO3)2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稀盐酸,在试管口能观察到红棕色气体④石墨可以经过人工转化变为金刚石,这个过程属于物理变化⑤1.0 mol·L-1的KNO3溶液中可大量存在H+、Fe3+、Br-、SO⑥NH4NO3、NO2、Mg3N2都可以通过化合反应直接得到A.③④⑤ B.④⑤C.④⑤⑥ D.④⑥【答案】 B【解析】 常温下,铁与浓硝酸发生钝化,因此铁质容器可以盛放浓硝酸,①正确;浓硝酸具有挥发性,且受热或见光易分解,因此浓硝酸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放于阴凉处,②正确;NO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能把Fe2+氧化成Fe3+,NO本身被还原成NO,NO在试管口与氧气反应生成红棕色气体NO2,③正确;石墨转化成金刚石,该过程属于化学变化,④错误;NO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能把Br-氧化成Br2,因此不能大量共存,⑤错误;利用NH3+HNO3===NH4NO3反应可直接得到NH4NO3,利用2NO+O2===2NO2反应可直接得到NO2,利用3Mg+N2Mg3N2反应可直接得到Mg3N2,都属于化合反应,⑥正确。7.如图所示,夹子开始处于关闭状态,将液体A滴入试管②中与气体B充分反应,打开夹子,可发现试管①内的水立刻沸腾了。则液体A和气体B的组合不可能是下列的( ) A.氢氧化钠溶液、二氧化碳B.水、氨气C.氢氧化钠溶液、一氧化氮D.水、二氧化氮【答案】 C【解析】 要使试管①内的水立刻沸腾,则试管②中气体压强要显著下降,即气体B要被液体A大量消耗。8.标准状况下,在体积相同的三个烧瓶中分别盛满NH3、HCl和NO2气体,并分别倒立在水槽里,充分溶解后烧瓶内三种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设烧瓶内液体未扩散到水槽里)( )A.1∶1∶1 B.2∶2∶3C.3∶3∶2 D.2∶2∶1【答案】 A【解析】 设标准状况下三个烧瓶的体积均为V L。NH3:V(溶液)=V L,n(NH3)=,故c(NH3)= mol·L-1;HCl:同NH3,c(HCl)= mol·L-1;NO2:V(溶液)=V L,n(HNO3)=× mol,故c(HNO3)= mol·L-1。综上可知,烧瓶内三种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 mol·L-1∶ mol·L-1∶ mol·L-1=1∶1∶1。9.一定温度下,1 mol金属铜与足量某浓度的硝酸完全反应,生成NO2和N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则反应过程中转移的电子为( )A.2 mol B.3 mol C.4 mol D.5 mol【答案】 A【解析】 由题意可知,硝酸过量,铜完全反应,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可知,铜失去的电子数=HNO3中氮原子得到的电子数=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1 mol金属铜全部转化为Cu2+时失去2 mol电子,因此该反应过程中转移的电子数为2 mol。10.(2018·潍坊昌邑第一中学高一上期末模拟)1.92 g铜投入一定量的浓硝酸中,铜完全溶解,生成的气体颜色越来越浅,共收集到标准状况下的气体672 mL,将盛有该气体的容器倒扣在水中,通入标准状况下一定体积的氧气,恰好使气体完全溶于水中,则通入氧气的体积是( )A.168 mL B.224 mLC.504 mL D.336 mL【答案】 D【解析】 1.92 g Cu的物质的量为=0.03 mol,反应时失去电子数为2×0.03 mol=0.06 mol,整个反应过程为HNO3与铜反应转化为Cu(NO3)2、NO2和NO,而生成的NO2和NO在水中与氧气完全反应转化为HNO3,则Cu失去的电子数等于O2得到的电子数,所以消耗氧气的物质的量为n(O2)=0.015 mol,V(O2)=0.015 mol×22.4 L·mol-1=0.336 L=336 mL,所以通入O2的体积为336 mL。11.向13.6 g由Cu和Cu2O组成的混合物中加入一定浓度的稀硝酸250 mL,当固体物质完全溶解后生成Cu(NO3)2和NO气体。在所得溶液中加入0.5 mol·L-1的NaOH溶液1.0 L,生成沉淀的质量为19.6 g,此时溶液呈中性且金属离子已完全沉淀。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原固体混合物中Cu和Cu2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B.原稀硝酸中HNO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3 mol·L-1C.产生NO的体积为2.24 LD.Cu、Cu2O与硝酸反应后剩余的HNO3为0.1 mol【答案】 D【解析】 生成的沉淀为Cu(OH)2,质量为19.6 g,其物质的量为0.2 mol。设Cu、Cu2O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y,则x+2y=0.2 mol,64 g·mol-1×x+144 g·mol-1×y=13.6 g,解得x=0.1 mol,y=0.05 mol,Cu与Cu2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A错误;Cu和Cu2O中的Cu都变为+2价的Cu2+,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1×2+0.05×2) mol=0.3 mol,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可知,生成的NO的物质的量应为0.1 mol,但未注明是否为标准状况,故气体体积不一定为2.24 L,C错误;n(NaOH)=0.5 mol,生成0.2 mol Cu(OH)2时消耗了0.4 mol NaOH,另外0.1 mol NaOH中和了剩余的0.1 mol硝酸,D正确;硝酸的总物质的量为0.1 mol(剩余的)+0.1 mol(表现氧化性的)+0.4 mol(表现酸性的)=0.6 mol,其物质的量浓度为2.4 mol·L-1,B错误。12.下列各组物质混合后(必要时可提供加热条件),最终只能得到一种气体产物的是( )A.足量的铜与浓硝酸 B.足量的木炭与浓硫酸C.足量的铜与浓硫酸 D.足量的锌与浓硫酸【答案】 C【解析】 A项,先得到NO2后得到NO;B项,得到CO2、SO2;C项,只能得到SO2;D项,先得到SO2后得到H2。13.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50 mL 18.4 mol·L-1的浓硫酸与足量的铜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SO2分子的数目为0.46NAB.3.2 g Cu与足量浓硝酸反应生成的气体为0.2 molC.在标准状况下,含4 mol HCl的浓盐酸与足量的MnO2反应可生成22.4 L氯气D.1 mol Cu在加热条件下与足量浓硫酸反应产生1 mol SO2【答案】 D【解析】 A项,随反应的进行,浓硫酸浓度逐渐变小,稀硫酸不与铜反应,因此生成SO2分子的数目少于0.46NA,错误;B项,3.2 g铜的物质的量为0.05 mol,与足量浓硝酸反应失去0.1 mol电子,根据得失电子守恒,能够生成0.1 mol二氧化氮,错误;C项,在浓盐酸与二氧化锰的反应中,若完全反应,4 mol HCl能够生成1 mol Cl2,而在实际反应过程中,浓盐酸变成稀盐酸后,反应停止,生成的Cl2的物质的量少于1 mol,则标准状况下生成的Cl2的体积少于22.4 L,错误;D项,1 mol铜与足量浓硫酸完全反应生成1 mol二氧化硫,正确。14.下列关于浓硝酸和浓硫酸说法不正确的是( )A.浓硝酸和浓硫酸在空气中久置,其浓度都会减小B.与铜反应中都表现出强氧化性和酸性C.浓硝酸常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D.常温下,浓硝酸和浓硫酸都不与铁、铝反应【答案】 D【解析】 在空气中久置时,浓硝酸因具有挥发性,其浓度减小(溶质减少),浓硫酸因具有吸水性,其浓度减小(溶剂增多);浓硫酸与铜反应生成硫酸铜、二氧化硫和水,浓硝酸与铜反应生成硝酸铜、二氧化氮和水,浓硫酸和浓硝酸都表现出强氧化性和酸性;浓硝酸见光易分解,常用棕色试剂瓶保存;浓硫酸和浓硝酸都具有强氧化性,常温下都与铁、铝发生钝化反应。15.(2018·济宁高一期末)下列有关浓硫酸、浓盐酸、浓硝酸的认识正确的是( )A.浓硫酸、浓硝酸与金属反应时,主要是S或N得电子B.如图,①中为三种酸的一种,②中为浓氨水,则大烧杯中均观察到白烟C.浓盐酸、浓硫酸都可用来干燥氧气D.常温下,浓硫酸或浓硝酸中投入Fe片,均会产生大量的气体【答案】 A【解析】 浓硫酸、浓硝酸均有强氧化性,与金属反应时,主要是S或N得电子,A正确;浓硫酸是难挥发性酸,B错;浓盐酸没有吸水性,C错;常温下,Fe在浓硫酸、浓硝酸中钝化,D错。16.某学生利用以下装置探究氯气与氨气之间的反应。其中A、F分别为氨气和氯气的发生装置,C为纯净干燥的氯气与氨气反应的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1)装置A中的烧瓶内固体可选用________(填字母)。A.碱石灰 B.生石灰C.二氧化硅 D.五氧化二磷E.烧碱(2)虚线框内应添加必要的除杂装置,请从表格中的备选装置中选择,并将编号填入下列空格:B________,D________,E________。(3)通入C装置的两根导管左边较长、右边较短,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装置C内出现浓厚的白烟并在容器内壁凝结,另一生成物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当a mol氯气参加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总数为b个,则阿伏加德罗常数为________mol-1(用含a、b的代数式表示)。(5)从装置C的出气管口G处逸出的尾气可能含有污染环境的气体,如何处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ABE(2)Ⅰ Ⅱ Ⅲ(3)使密度较大的Cl2和密度较小的NH3较快地混合均匀(4)3Cl2+8NH3===N2+6NH4Cl 3∶2 (5)在G后连接导管,直接把尾气通入盛有NaOH溶液的烧杯中【解析】 (1)装置A用于制取氨气,碱石灰、生石灰、烧碱遇水都会放热,使氨水温度升高,导致氨气逸出。(2)氨气是碱性气体,要用碱性干燥剂碱石灰干燥;由于浓盐酸有挥发性,所以制取的Cl2含有杂质HCl,应该先用饱和NaCl溶液除去其中的HCl,再用浓硫酸干燥,所以B选Ⅰ装置,D选Ⅱ装置,E选Ⅲ装置,经过除杂干燥后在装置C中发生反应。(3)氨气的密度比Cl2的密度小,通入C装置的两根导管左边较长、右边较短,就可以使密度较大的Cl2和密度较小的NH3较快地混合均匀。(4)装置C内出现浓厚的白烟并在容器内壁凝结,另一生成物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则白色固体是NH4Cl,另一生成物是N2,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原子守恒可得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3Cl2+8NH3===N2+6NH4Cl;在该反应中氧化剂是Cl2,还原剂是NH3,每有3 mol Cl2发生反应,消耗8 mol NH3,其中有2 mol NH3做还原剂。故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当a mol氯气参加反应时,转移的电子为2a mol,转移电子的个数为b,所以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 mol-1。(5)从装置C的出气管口G处逸出的尾气可能含有Cl2、NH3,Cl2能够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NH3易溶于NaOH溶液,则应该将尾气通入到盛有NaOH溶液的烧杯中。17.某同学看到“利用零价铁还原NO,脱除地下水中硝酸盐”的相关资料后,利用如图装置探究铁粉与KNO3溶液的反应。实验步骤及现象如下:实验步骤实验现象①打开弹簧夹,缓慢通入N2 ②加入pH为2.5的0.01 mol·L-1的酸性KNO3溶液100 mL铁粉部分溶解,溶液呈浅绿色;铁粉不再溶解后,剩余铁粉表面附着少量白色物质③反应停止后,拔掉橡胶塞,将圆底烧瓶取下烧瓶内气体的颜色没有发生变化④将剩余固体过滤表面的白色物质变为红褐色 (1)通入N2并保持后续反应均在N2氛围中进行的实验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白色物质是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其变为红褐色的原因:______________。(3)为了探究滤液的成分,该同学进一步设计了下述实验:实验步骤实验现象①取部分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KSCN溶液溶液无变化②将上述溶液分为两份,一份中滴入氯水,另一份中滴加稀硫酸两份溶液均变为红色③另取部分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浓NaOH溶液并加热,在试管口放置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有气体生成,该气体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ⅰ)根据以上实验现象,可以判断滤液中存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ⅱ)步骤②中滴加稀硫酸后溶液会由浅绿色变成红色,请用离子方程式解释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防止空气中的O2对Fe和NO的反应产生干扰,避免影响反应产物的判断(2)Fe(OH)2 4Fe(OH)2+O2+2H2O===4Fe(OH)3(3)(ⅰ)Fe2+、NH、NO (ⅱ)3Fe2++4H++NO===3Fe3++NO↑+2H2O、Fe3++3SCN-===Fe(SCN)3【解析】 (1)空气中的氧气具有强氧化性,为防止空气中的O2对Fe和NO反应的干扰,避免影响反应产物的判断,整个反应需要在N2氛围中进行。(2)铁粉表面的白色物质能变为红褐色,可知该白色物质是Fe(OH)2,遇空气中的氧气易被氧化成红褐色的Fe(OH)3。(3)①取部分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KSCN溶液,溶液无变化,可知不含有Fe3+;②将上述溶液分为两份,一份中滴入氯水,另一份中滴加稀硫酸,两份溶液均变为红色,可知溶液中含有Fe2+和NO,因为氯水将Fe2+氧化为Fe3+使溶液显红色,而在酸性条件下NO能将Fe2+氧化为Fe3+;③另取部分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浓NaOH溶液并加热,在试管口放置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有气体生成,该气体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可知溶液中含有NH。根据以上实验现象,可以判断滤液中存在Fe2+、NH、NO;步骤②中滴加稀硫酸后溶液会由浅绿色变成红色,是因为溶液中NO在酸性条件下氧化Fe2+生成Fe3+,Fe3+遇KSCN溶液显红色。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同步讲义】高中化学(鲁科版2019)必修第一册--第23讲 硝酸的性质 人类活动对氮循环和环境的影响 讲义,文件包含同步讲义高中化学鲁科版2019必修第一册--第23讲硝酸的性质人类活动对氮循环和环境的影响学生版docx、同步讲义高中化学鲁科版2019必修第一册--第23讲硝酸的性质人类活动对氮循环和环境的影响教师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鲁科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3章 物质的性质与转化第3节 氮的循环课时训练,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下列关于硝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鲁科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3节 氮的循环第3课时课时训练,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概念判断,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