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科版(2019)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1.1《走进化学科学》同步练习(1)(含解析)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2083241/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鲁科版(2019)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1.1《走进化学科学》同步练习(1)(含解析)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2083241/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鲁科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1节 走进化学科学精练
展开这是一份鲁科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1节 走进化学科学精练,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下列哪位科学家发现了元素周期律,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答案】D
【解析】A.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故A不符合题意;
B.黄豆酿酱油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不符合题意;
C.燃放爆竹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不符合题意;
D.活性炭除味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符合题意。答案选D。
2.化学就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 )
①组成 ②结构 ③性质 ④转化 ⑤制备 ⑥应用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③④⑤⑥D.①②③④⑥
【答案】D
【解析】化学科学的定义: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转化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学科,故D项正确,
答案选D。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化学是科学研究的内容,与普通百姓的生活没有多大关系
B.化学研究只能认识分子,不能制造分子
C.化学家可以制造出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
D.化学研究只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最终人类将毁灭在化学物质中
【答案】C
【解析】A、我们生活环境中的药物、化纤、塑料、电池、计算机芯片,都来自化学家的研究成果,化学与每个人息息相关,选项A不正确;
B、化学研究不只是认识分子,还能制造分子,化纤、塑料等高分子都是化学研究的成果,选项B不正确;
C、化学家可以制造出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选项C正确;
D、选项过于悲观,要相信我们一定能研制出对环境无害的化学用品和生活用品,通过对环境友好的方式及优化环境的途径来提高生活质量,人类不会毁灭在化学物质中,选项D错误;
答案选C。
4.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一种化学物质)而获得2015年诺贝尔奖,下列对于化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B.通过现代技术手段,科学家可以操纵原子和分子
C.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为原子核和电子
D.化学科学只能认识分子
【答案】B
【解析】A.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微粒,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故A错误;B. 科学家可以在较大范围内成熟的应用扫描探针显微技术,操纵单个原子和单个分子,然后再按科学的方式把它们重新组合。故B正确;C.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所以原子不能通过化学变化再分为原子核和电子,故C错误; D. 化学科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科学,故D错误; 本题答案:B。
5.人类首次合成的具有生命活性的蛋白质是( )
A.美国有机化学家合成的叶绿素 B.中国有机化学家合成的结晶牛胰岛素
C.日本化学家合成的嘧啶类物质 D.俄国科学家合成的核糖核酸类物质
【答案】B
【解析】A、叶绿素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色素,是一类含脂的色素家族,不属于蛋白质,选项A错误;B、结晶牛胰岛素是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选项B正确;C、嘧啶类物质是一种碱性含氮杂环有机化合物,不属于蛋白质,选项C错误;D、核糖核酸存在于生物细胞以及部分病毒、类病毒中的遗传信息载体,不属于蛋白质,选项D错误。答案选B。
6.下列有关化学及人类社会发展历程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道尔顿的“原子论”和阿伏加德罗的“分子学说”对化学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B.门捷列夫将元素按原子序数由小到大的顺序依次排列,制出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
C.人类历史上,重金属的发现和应用较早,而轻金属的发现和应用则较晚
D.化石燃料的使用,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但同时又伴生着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
【答案】B
【解析】A,道尔顿的“原子论”和阿伏加德罗的“分子学说”对化学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A项正确;B,门捷列夫将元素按相对原子质量由小到大依次排列,并将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放在一个纵行,制出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B项错误;C,人类历史上,不活泼金属的发现和应用较早,活泼金属的发现和应用较晚,重金属一般为不活泼金属,轻金属为活泼金属,C项正确;D,化石燃料指煤、石油、天然气,化石燃料的使用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化石燃料属于非再生能源,化石燃料的使用伴生着能源危机,化石燃料的使用伴生环境问题如酸雨、温室效应等,D项正确;答案选B。
7.下列哪位科学家发现了元素周期律( )
A.波义耳 B.道尔顿 C.拉瓦锡 D.门捷列夫
【答案】D
【解析】A,波义耳把严密的实验方法引入化学,提出了波义耳定律,1661年提出化学元素的概念;B,1803年道尔顿提出原子的概念,并创立了原子学说;C,拉瓦锡建立了燃烧现象的氧化学说,提出了质量守恒定律;D,1869年,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了元素周期表;发现了元素周期律的是门捷列夫,答案选D。
8.1920年参与建设亚洲第一座纯碱厂——永利制碱厂,为我国纯碱工业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化学家是( )
A.屠呦呦 B.侯德榜 C.张青莲 D.徐光宪
【答案】B
【解析】这是侯德榜在前人基础上研制成功的制碱法,反应方程式为NaCl+NH3+CO2+H2O=NaHCO3↓+NH4Cl,所以正确答案为B。
9.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是:造纸术、指南针、火药、活字印刷术。来自“一带一路”沿线的20国青年评选出了中国的“新四大发明”:网购、支付宝、中国高铁、共享单车。“新四大发明”中与化学关系最密切的一项是( )
A.网购 B.支付宝 C.中国高铁 D.共享单车
【答案】C
【解析】高铁需要化学方法制取的新材料的支撑,所以“新四大发明”中与化学关系最密切的一项是中国高铁,故选C。
10.下列科研成果不是由我国发明或创造的是( )
A.发现元素周期律
B.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的发现
C.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的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
D.世界上第一个由人工合成的具有生理活性的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
【答案】A
【解析】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屠呦呦发现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1982年1月15日首次人工合成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我国1965年首次在世界上人工合成结晶胰岛素;故选A。
11.化学是一门充满神奇色彩的科学,关于其研究领域说法错误的是( )
A.探索原子、分子的特征和行为,从而控制原子、分子之间的反应
B.分析自然界物质构成,以便在工厂中实现规模生产
C.合成与开发自然界中并不存在的新物质、新材料满足人们生产生活需求
D.合成与开发自然界中并不存在的新元素,解决环境、能源、资源问题
【答案】D
【解析】A. 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故A正确;B. 化学可以分析自然界物质构成,以便在工厂中实现规模生产,如合成橡胶,故B正确;C. 合成与开发自然界中并不存在的新物质、新材料满足人们生产生活需求,如合成塑料,故C正确;D. 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不涉及原子核的变化,故D错误。故选D。A.可燃冰做燃料
B.黄豆酿酱油
C.爆竹燃放
D.活性炭除味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化学必修 第一册第1节 走进化学科学练习,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第1节 走进化学科学巩固练习,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鲁科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1章 认识化学科学第1节 走进化学科学课堂检测,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