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苏教版二年级上册四 表内除法(一)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苏教版二年级上册四 表内除法(一)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提示课题,全班交流学习,明晰除法的意义,练习,总结,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学习内容:苏教2011课标版 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55、56页《练习九》
设计理念:
《练习九》是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一)》的一节练习课。它是在学生学习了1到6的乘法口诀,并会用口诀试商,学习了除法的意义以后的一节练习课。那么,如何在本节课中让学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并且对除法的意义有比较完整、深刻的理解?我想到了生本课堂,让孩子们在课堂上操作、在课堂上充分交流,试着讲出数学中的“道理”,并把这些道理分享给别的同学,让大家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让孩子给孩子当老师:李镇西老师曾经说过,好的课堂是把教师“教”的过程变成学生“学”的过程。而“学生‘学’的过程”,应该是学生彼此互相讲解知识的过程。因为最好的学习,就是给别人讲,我们大多数老师不停地给学生讲,却不让学生讲。在本课中,我给学生创设了大量“讲”的机会,学生有小组间的交流,也有对全班的交流,而且在每一次交流活动中,我都鼓励其他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认真倾听,听清别人的发言再补充。
数学道理越辩越明:除法可以求每份是多少,也可以求平均分的份数,一个乘数等于积除以另一个因数。这样的道理,不是老师和盘托出的,而是通过学生的画图、操作和讲解,从学生之口讲出来的。在每一个环节,除了给学生动口多说的机会,还给了其他同学质疑辩论的机会,数学之理会渐辩渐明。
动手操作化难点:平均分要怎么分?求平均分的份数应该怎么做?如何求图形代表的数?在化解这些重点和难点时,我给了学生充分动手操作的机会。在动手做的过程中,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学生也在探究过程中自得自悟数学之理。
思维在题外延伸:课堂教学中,操作是外表,思维是内在。所以在操作之后,我给学生留了大量的思考空间,平均分时无论分了多少次,无次每次分几个,最终的结果都是一样的,因为它们始终在平均分;求平均分的份数,不管是画图,摆磁扣,还是列减法算式,实质都是一样的,都是求8里面有多少个2……在练习题的处理上,我也努力挖掘出题目背后隐藏的思维点,每一道题不仅仅是解题,解题之后还需要再思考。在课堂上,我创设了让学生自己编数学故事、自己给自己出题的环节,通过编故事,对平均分和包含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通过给自己出题,更加明白了加法、减法、乘法、除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希望本节练习课的思维增量,能使学生思维能力有所提高。
学习目标:
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体会除法与减法、乘法的联系。
体验除法运算方法的多样性,较熟练运用1-6的乘法口诀进行乘除法的口算。
在解决和探索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与他人交流与分享。
学习重点: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
学习难点:体会除法与减法、乘法的联系。
学习准备:学习研究单、课件、磁扣
学习过程:
一、提示课题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除法一定有了更深的了解。那么,除法能解决什么问题呢?什么时候要用到除法呢?今天我们就来上一节练习课。(板书课题---练习九)
二、全班交流学习,明晰除法的意义。
1、把8块饼干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可以分到□块。(先在组内交流:你是怎么分的?分了几次?分的结果如何?)
①请小组推荐同学用小磁扣现场展示自己的分法,并说一说自己是怎么分的?(可能分了4次,每次每人都分一个)
②选择另一组分法不同的同学上台用小磁扣展示分法。(可能分了2次或3次)
③选择一次分完的同学用小磁扣再次演示。
④板书:8÷2=4(块)你是用哪句口诀得到的答案呢?(板书:二(四)得八)请学生说一说算式中每一个数的含义,并相机引导学生总结:无论分了多少次,分得的结果都是一样的;只要知道要分的总数和平均分的份数,求每份是多少,就可以用除法计算。
2、除法除了可以解决平均分的问题,还可以解决什么问题呢?
请同学交流:8块饼干,每2块一份,可以分成□份。
= 1 \* GB3 ①选择一位同学用小磁扣在黑板上演示展示自己的想法。(预设2个一圈)
②你能从刚才那位同学的分法中,感受到一个减法吗?(沟通除法与减法的联系)板书8-2-2-2-2=0(块)如果用除法,该怎么计算呢?
③板书8÷2=4(份),指着算式说说每个数的含义。
以小组为单位,在组内说一说算式中每个数的含义。(在组内给学生充分交流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可以说一说,明确每个数代表的意思)
④相机引导学生总结:知道要分的总数和每一份的数,求平均分的份数,也可以用除法计算。
3、分析两种算法之间的区别,明晰除法意义。
师:仔细观察:同样是8÷2=4,这两道题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预设):一个是平均分,一个是包含分。
师:你能具体说一说吗?
生(预设):一个是把8平均分成2份,另一个是求8里面包含了多少个2。
师:是呀,这两种情况都可以用8÷2,虽然表面看来算式是一样的,但他们的含义却是不同的。都是知道了总数,一个是平均分成2份,求一份是多少,另一个是知道每份是2个,求可以分成几份。
三、小组合作学习,深化对除法意义的理解
1、什么时候要用到除法呢?让我们来一起试试吧。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练习。
出示小组活动要求:每组选择1道题,算一算,填一填;写完后在组内讲讲算式中每一个数表示的意思;说一说这道题和黑板上的哪道题是同一种类型?小组推荐一人进行汇报。(此时完成练习九第6、7、8题)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上台展示自己的做法和想法。(创设机会,尽可能让更多的孩子去说,数学之理越说越明,也给了别的同学从别人身上学习的机会,让学生教学生。并且给机会让学生评价学生。)
2、深化除法意义的理解。
①观察黑板上的8道题:什么时候需要用到除法?
②生(预设):知道总数和平均分的份数,求一份是多少的时候;知道总数和每一份是多少,求有多少份时。
③师:除法还可以解决生活中的什么问题?请你编一个数学故事。(学生的编题过程,是对除法意义的进一步理解和深化。)
3、老师也编了一道题,看看和大家编的有什么不同?(出示课本第56页第13题)用老师编的题目让学生感受:复杂的题目也是由简单的题目构成的。
四、练习
导入:怎样能很快计算出一道除法?我们要用到什么工具?(预设)生:乘法口诀 师:现在乘法口诀变成了小猫,我们的算式变成了小老鼠,让我们来:
猫捉老鼠。
练习时,让学生理解题意,用连线的方法独立完成。突出表内乘法、除法与相应的乘法口诀的对应,边想口诀边写出得数。
引申:这些小猫还可以捉到哪些老鼠,为什么?(请学生由题目想到没有展现的算式)思考一下,在数学世界里,有没有一些小猫只能捉到两只老鼠?请你举个例子。(预设)生:四四十六
小结:看来每一道题都不像它表面那么简单,希望同学们在做完一道题后,还能再深入地想一想。
花儿朵朵开。
= 1 \* GB3 ①学生独立试做,在组内交流答案,推选一人进行汇报。
= 2 \* GB3 ②做完这三道题,你有什么发现?(第一幅图里的花瓣就是4的倍数……)
= 3 \* GB3 ③如果让你编一道这样的题,你会怎么编?请学生上台展示
大家会自己编题啦,真了不起,张老师遇到了一道难题,想请大家帮助一下。投影出示:有一堆糖,比20块多,比40块少。平均分给一些小朋友,每人分得的块数和小朋友的人数同样多。可能有多少块糖?多少个小朋友?
学生在组内交流讨论。
做完这道题,你有什么发现?(尝试也是解题的一种方法)
五、总结:通过今天的练习,大家对除法有了什么新的认识?对做题有了什么新的想法?
(预设)生1:除法可以求平均分,也可以求平均分的份数。
(预设)生2:我复习了乘法口诀,还知道了除法可以做什么。
(预设)生3:我知道了一些题可以继续往下做,可以编一编,想一想。
(预设)生4:我会自己给自己出题啦!
师:是呀,做题不要只把题做完就停止,我们还可以站在出题人的角度想一想,这道题还可以怎么出下去,这样,我相信任何题都难不倒你们。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反思:
《练习九》是苏教2011课标版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节练习课。它是在学生学习了1到6的乘法口诀,并会用口诀试商,学习了除法的意义以后的一节练习课。我尝试运用“生本课堂”的理念,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操作,互相交流,讲出数学中的“道理”,并把这些道理分享给别的同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说理的过程是学习的深化过程:李镇西老师曾经说过,好的课堂是把教师“教”的过程变成学生“学”的过程。而“学生‘学’的过程”,应该是学生彼此互相讲解知识的过程。因为最好的学习,就是给别人讲。在本课中,我给学生创设了大量“讲”的机会,学生有小组间的交流,也有对全班的交流,而且在每一次交流活动中,我都鼓励其他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认真倾听,听清别人的发言再补充。在本节课中,说的学生说的精彩,听的学生听的有味。
数学道理越辩越明:除法可以求每份是多少,也可以求平均分的份数。这样的道理,不是老师和盘托出的,而是在课堂上通过学生的画图、操作和讲解,从学生之口讲出来的。在学生稚嫩却闪耀着数学思考的话语中,数学之理渐说渐明。
平均分要怎么分?求平均分的份数应该怎么做?在化解这些重点和难点时,我给了学生充分动手操作的机会。在动手做的过程中,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学生也在探究过程中自得自悟数学之理。
思维在题外延伸:课堂教学中,操作是外表,思维是内在。所以在操作之后,我给学生留了大量的思考空间在练习题环节,我努力挖掘出题目背后隐藏的思维点,每一道题不仅仅是解题,解题之后还需要再思考。而学生的表现也可圈可点,“数学世界里有没有只能捉两只老鼠的小猫?”学生的精彩回答让人难忘。“如果你是出题人,你会出什么样的题目?”学生根据自己编制的题目让人惊叹不已。
总之,一节课上完了,有收获,也有遗憾。希望能得到各位老师们的指导!
西安高新第五小学 张静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 表内除法(一)_苏教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探究学习,体验收获,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一)_苏教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探究学习,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四 表内除法(一)教学设计,共2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动手操作,探索新知,组织练习,深化认识,课堂总结,全课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