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新教材2022版高考地理 湘教版一轮复习 课时练(含解析)
【新版】高考地理湘教版一轮复习课时练36 碳排放与国际减排合作、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新版】高考地理湘教版一轮复习课时练36 碳排放与国际减排合作、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含解析),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图中,若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则,形成长江口众多沙岛的地质作用是,大熊猫国家公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时规范练36 碳排放与国际减排合作、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处于不断的循环运动中,下图中的数码代表碳循环的过程。读图,完成第1~2题。1.图中( )A.①开采的矿产来自岩石圈,对水圈无影响B. ②排放的气体是破坏臭氧层的主要物质C. ③可降低温室气体浓度,减弱温室效应D. ④需要在变质或者重熔再生作用下进行2.若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则( ) A.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减弱B.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增强C.石灰岩地貌的侵蚀作用变缓D.亚寒带针叶林向较低纬度地区扩展下图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各大洲耕地面积年际变化曲线图。读图,完成第3~4题。3.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耕地增加最明显的是( )A.亚洲 B.欧洲C.北美洲 D.非洲4.20世纪80年代以来,各大洲耕地在空间上均呈现高纬度地区不同程度扩张的趋势,主要原因可能是( )A.全球变暖 B.市场需求增加C.人口分布的变化 D.农业技术的进步(2018天津卷,5~6)全球变暖导致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为减缓全球变暖,发展低碳经济是人类社会的必然选择。读图文材料,完成第5~6题。科学家们考察了美国西北部某山岳冰川消融的状况(下图)及产生的影响。5.对图中所示地区1936—2015年期间地表环境变化的表述,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是( )A.年蒸发量始终不变B.河湖水量持续稳定增加C.生物种类保持不变D.地表淡水资源总量减少6.科学家们在推断海平面上升所淹没的陆地范围时,不作为主要依据的是( )A.沿海地区的海拔高度B.海水受热膨胀的幅度C.全球冰川融化的总量D.潮汐规模和洋流方向九段沙湿地是长江口地区唯一基本保持原生状态的河口湿地,是中国自然生态保护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读九段沙湿地自然保护区的位置示意图,完成第7~8题。7.形成长江口众多沙岛的地质作用是( )A.流水堆积作用 B.海浪侵蚀作用C.地壳下降运动 D.海平面上升运动8.九段沙湿地自然保护区的主要功能是( )A.为人类提供野生动植物资源B.净化长江口水质C.提高“黄金水道”的航运价值D.调节长江径流量从1869年发现并命名大熊猫,到2019年大熊猫国家公园管理局挂牌成立,150年来对大熊猫的保护与研究见证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创造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时代。下图为大熊猫国家公园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第9~10题。9.大熊猫国家公园( )A.地处陕、青、川三省,集中连片分布B.气候较温暖湿润,没有寒潮冻害C.分布区以盆地、丘陵为主,建设难度较大D.生物多样性丰富,生态效益突出10.大熊猫国家公园岷山片区地处岷江上游,在保护大熊猫的同时,生态文明建设还应聚焦在( )A.植树造林,保持水土 B.退耕还草,防风固沙C.垃圾分类,资源优化 D.清淤治污,提升水质位于江苏中部沿海的盐城丹顶鹤自然保护区,是我国最大的滩涂湿地。每年11月至次年3月,丹顶鹤从栖息地迁徙至盐城滩涂湿地。下图为丹顶鹤迁徙路线示意图。读图,完成第11~12题。11.丹顶鹤选择滩涂湿地越冬,体现出的湿地功能主要是( )A.调节气候 B.美化环境C.净化污染 D.保护生物多样性12.作为丹顶鹤的越冬地,盐城湿地比迁徙路线上的辽河口、黄河口湿地的主要优势是( )A.人类影响较少 B.气候更为温暖C.食物来源丰富 D.栖息面积更大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监测研究表明,青藏高原近几十年来的气候变化显著。专家指出青藏高原气候的变化,从短期来看,确实有不少好处。但从长远的角度来看,这种变化会对高原生态系统、工农业、交通、人民生活带来不同程度的不利影响。三江源地区地处青藏高原的腹地,该地区地势高峻,冰川广布,湿地众多。下图为青藏高原1971—2000年的气候变化分布图(站点抽样统计数据)。(1)据图,描述青藏高原气候变化趋势。 (2)有数据表明,近几十年以来青藏高原的升温速度增快,试从下垫面变化的角度分析原因。 (3)根据气候变化趋势,推测未来三江源地区河流流量的变化并说明原因。 (4)简述青藏高原的气候变化对铁路安全运营可能产生什么影响。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甘草是一种豆科多年生草本中草药,其用途广、销量大。鄂尔多斯高原遍生甘草。从20世纪70年代起,由于掠夺性采挖,野生甘草资源急剧减少。2000年,当地建立了鄂尔多斯甘草自然保护区。下图为鄂尔多斯高原略图。(1)简析甲河段易发生凌汛的主要原因。 (2)根据甘草自然保护区的自然环境特点,推测其生长习性。 (3)分析建立甘草自然保护区的生态功能。 课时规范练36 碳排放与国际减排合作、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1~2.1.C 2.B 第1题,图中③是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会减弱温室效应;①开采矿产会影响地表和地下水循环;②排放的二氧化碳对臭氧层基本无影响;④指沉积岩层中的动植物遗体在地下经历一系列复杂的生物化学和物理化学变化而逐渐形成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第2题,若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导致全球变暖,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增强;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对地面辐射吸收增强;气候变暖会加快石灰岩地貌的侵蚀作用和亚寒带针叶林向较高纬度地区扩展。3~4.3.C 4.A 第3题,读图可知,亚洲耕地面积波动下降,欧洲变化幅度不大,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波动上升,其中北美洲上升幅度最大。第4题,本题考查全球变暖对农业的影响。高纬度地区制约农业发展的因素是热量,各大洲耕地在空间上均呈现高纬度地区不同程度的扩张趋势说明热量条件得以改善,其主要原因是全球变暖。5~6.5.D 6.D 第5题,从图示信息看,2015年与1936年相比,冰川大量融化,说明气温升高,则年蒸发量变大,A错;河湖水量开始会增加,但随冰川融水量减少,水量会减少,B错;生态环境的改变会导致生物种类发生变化,C错;图中显示地表冰川消融殆尽,从长久来看,冰川消融殆尽后,随着蒸发不断加剧,湖泊可能演变成咸水湖,导致地表淡水资源减少,D对。第6题,潮汐规模和洋流方向不会因海平面上升发生改变,故不作为推断海平面上升所淹没的陆地范围的主要参考依据。选D。7~8.7.A 8.B 第7题,长江入海口处地势低平,河水的流速较慢,泥沙易在河口堆积形成沙岛。第8题,九段沙湿地自然保护区位于长江口地区,长江河口及以上河段沿岸工业、农业发达,城市众多,生产和生活废水排放量大,九段沙湿地自然保护区具有净化水质的功能。9~10.9.D 10.A 第9题,读图可知,大熊猫国家公园主要地处陕、甘、川三省,且公园没有集中连片分布;这些地区受寒潮冻害影响较小,但并不是完全没有寒潮冻害;大熊猫国家公园分布区主要以山地、丘陵为主;山地海拔较高,相对高度较大,受人类影响较小,因此生物多样性丰富,生态效益突出。第10题,河流上游地势起伏大,因此应该植树造林,保持水土;岷江上游退耕还草,是为了保持水土,减轻水土流失,涵养水源,不是为了防风固沙;岷江上游人口较少,人类活动较少,垃圾分类和资源优化对生态环境建设作用较小;岷江上游水流急、落差大,泥沙淤积较少,不需要清淤治理。11~12.11.D 12.B 第11题,丹顶鹤选择滩涂湿地越冬,体现出的湿地功能主要是为鸟类提供栖息地和食物来源,保护生物多样性,故选D。第12题,作为丹顶鹤的越冬地,盐城湿地比迁徙路线上的辽河口、黄河口湿地的主要优势是纬度较低,气候更为温暖,故选B。13.解析第(1)题,结合青藏高原1971—2000年的气候变化分布图,从整体和局部两个角度进行描述。第(2)题,考查影响气温的下垫面因素,影响气温的下垫面因素主要是地形、洋流、植被、下垫面的形态(水面、冰面)等,实则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利用该原理进行解释。第(3)题,考查气候变化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随着全球变暖,冰川不断融化,冻土解冻,三江源地区分布的河流主要靠冰川融水补给。从短期来看,随着冰川融化量和冻土解冻量迅速增加,进而导致河流流量增加,同时空气中的水分增多,可能会增加降水,同样增加河流流量;从长期来看,后期由于降水减少,冰川融化量减少,冻土解冻量也下降,导致河流流量减少。因此,河流流量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第(4)题,考查气候变化对铁路安全的影响。随着全球变暖,青藏高原地区冻土层融化,且冻融作用频繁,严重影响路基的稳定性,进而影响铁路运输的安全;同时随着全球变暖,青藏高原冰川融化加速,降水增多,加上该地区地形崎岖、山高谷深,容易诱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答案(1)气温总体升高;降水大部分地区增加,但三江源地区和黄河上游地区降水有所减少。(2)受全球变暖的影响,青藏高原大量冰川融化,冰雪覆盖率降低,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显著减弱,下垫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增加,气温升高速度增快。(3)变化:河流流量先增加,后减少。原因:三江源地区分布的河流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气候变暖会导致短时期内冰川融化加剧(或冻土解冻),河流流量增加。后期由于降水减少,加上冰川融化加速,冰川面积变小,冰川融水补给减少,河流流量减少。(4)冻土融化,冻融频繁,严重影响路基稳定性;冻土融化和大量冰雪消融可能诱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影响铁路安全运营。14.解析第(1)题,产生凌汛的基本条件是冬季气温低于0℃,河流冬季有结冰期,且河流由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第(2)题,甘草自然保护区位于鄂尔多斯高原,距海远,降水少,气候干旱,光照充足,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土壤贫瘠,据此推测甘草的生长习性为耐旱、喜光、耐热、耐寒、怕涝、耐贫瘠。第(3)题,根据材料信息“从20世纪70年代起,由于掠夺性采挖”,可知当地由于掠夺性采挖,致使野生甘草资源急剧减少,所以建立甘草自然保护区,减少人为滥采乱挖,可以保护生物多样性,缓解荒漠化,保护野生甘草资源,提高土壤肥力。答案(1)冬季有结冰期,河流由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2)甘草耐旱、喜光、耐热、耐寒、怕涝、耐贫瘠。(3)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减少人为滥采乱挖,可以缓解荒漠化;保护野生甘草资源,提供优质多样的甘草种源;提高土壤肥力。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一节 碳排放与国际减排合作课时训练,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版新教材高考地理全程一轮总复习课时作业87碳排放与国际减排合作湘教版,共3页。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第一节 碳排放与国际减排合作精品测试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