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维新变法运动学案
展开课题
8.3.1 维新变法运动
学习目标
通过比较洋务派和维新派主要内容的异同,发现维新变法的进步之处。
能说出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
通过阅读材料分析维新变法对中国近代近代社会的影响。
能说出严复的主要思想,认识它与维新变法之间的关系。
学习重点
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以及维新变法的进步之处。
学习难点
维新变法对中国近代近代社会的影响。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25 分钟,学生课前独立学习完成)
阅读教材,熟悉内容,发现问题,提出质疑。
完成作业本中的“基础巩固”。
二、合作学习(8 分钟,由各小组长负责,按学习小组交流讨论课前以下独学内容, 解决独学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巡视各小组的交流,作适当的指导。)
公车上书后,维新派为了进一步推动变法运动的发展,开展了哪些活动?
“百日维新”的时间、任务、主要内容?
对李鸿章所属派别的努力作简要评价。
康有为在探索中国富强之路的问题上与李鸿章有何异同?
康有为的设想能否使中国富强?请举出一例予以说明。
戊戌变法虽然最终在中外势力的联合反对下失败,但是其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根据上述材料,分析维新变法的历史影响。
三、展示评价(教师指定学习小组分别展示上述合作学习内容,在每一个小组派代 表展示后,由其他学习小组代表质疑、补充和评价,教师适时参与指导、质疑、补 充和评价。)
四、及时反馈(拓展练习,独立完成,及时反馈) 五、本课小结
六、布置作业
整理复习本课的学习内容和作业本作业
完成下一节课的自主学习任务
【巩固练习】
1、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面临着被东西方列强瓜分的危机。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怀着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感,认为只有进行社会改革,才能使中国富强起来。他们为救亡图存进行的探索是( )
A、太平天国运动B、维新变法运动
C、义和团运动D、五四运动2、揭开维新变法序幕的是()
A 、公车上书B 、组织强学会C 、《马关条约》的签订D 、戊戌政变的发生
3、19 世纪末,康有为、梁启超掀起戊戌变法运动的目的是() A、推翻清政府B、发动人民群众
C、建立共和国D、挽救民族危亡
4、表示“不甘做亡国之君”,进行戊戌变法的清朝皇帝是() A 、道光帝B 、咸丰帝C 、光绪帝D 、宣统帝
5、“举国鼓舞欢蹈,征求上书,民间疾苦,悉达天听。”这段话描述的是戊戌变法是哪项变法法令的实施情况()
A 、开放言论B 、创办京师大学堂C 、保护农工商业的发展D 、准许创办报刊
6、维新变法的实质是 ()
A、开明地主与慈禧太后的争权斗争B、光绪帝和慈禧太后的争权斗争 C、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的斗争D、地主阶级知识分子与军阀政客的斗争7、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 、封建顽固势力的破坏B 、光绪帝的无能
C 、资产阶级的软弱性D 、帝国主义的破坏
8、材料一:“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材料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材料三:“各国变法,都是经过流血才成功的,中国还没有人流血。让我来作第一个吧!”
请回答:
这些话是谁说的?
他是在什么事件中被杀害的?
一同被杀害的还有 5 个人,他们被称为?
“贼”指何人?
为什么“无力回天”?
“死得其所”你怎么看?
他参与了什么运动,这个运动的失败说明了什么?
9、材料:“变者,天下之公理也。”请回答:
这句话是谁说的?
他是在什么背景下说出这句话的?
这句话反映了他什么样的主张?
他为了实现这一主张,都进行了哪些活动?
教学反思:
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 19世纪中后期工业文明大潮中的近代中国第三课 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维新变法运动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 19世纪中后期工业文明大潮中的近代中国第三课 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维新变法运动学案设计,共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公车上书,维新派的活动,戊戌变法的措施,戊成变法的意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维新变法运动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维新变法运动学案,共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课程标准,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课前预习,自主学习,思维导图,课堂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维新变法运动导学案: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维新变法运动导学案,共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课程标准,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