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专用】第三单元 峨眉山月歌 精准导学案—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暑假辅导
展开课程名称
年级
学科
授课教师
日期
时段
教学目标
感受古代诗歌的魅力和作者的情怀
教学时长
建议80分钟
知识导图
导学一 峨眉山月歌
知识点讲解 1:重点字词
精准诊查
1:重点字词
峨眉山月歌
2:作品学习
互动导学
(1)原文
(2)注释
峨眉山月歌:歌咏峨眉山的月亮。半轮:半边,半个。
影:月光。
峨眉山月歌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平羌:即青衣江,大渡河的支流,位于峨眉山东北。发:出发。
清溪:即青溪驿,在今四川犍(qián)为峨眉山附近。渝州:今重庆一带。
例题
1. [填空题] [难度:★☆☆☆☆]
《峨眉山月歌》作者是 (朝代)的( )。
【参考答案】 唐朝/唐代 李白
【知 识 点】 峨眉山月歌
【学科能力】 识记理解
【题目解析】 考查基本的文学常识。同学们平时要注意积累。
2. [填空题] [难度:★☆☆☆☆]
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① 平羌( ) ② 渝( )州
【参考答案】 ①qiāng ②yú
【知 识 点】 峨眉山月歌
【学科能力】 识记理解
【题目解析】 考查学生对拼音的掌握情况。平时注意拼音的正确书写,注意积累。
我爱展示
1. [填空题] [难度:★☆☆☆☆]
借助课下注释或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半轮:
(2)影:
(3)发:
【参考答案】 (1)半边,半个。(2)月光。(3)出发。
【知 识 点】 峨眉山月歌
【学科能力】 识记理解
【题目解析】 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实词的理解。平时学习时注意背记课下注释。
2. [默写] [难度:★☆☆☆☆]
理解型默写:
(1)李白《峨眉山月歌》一诗中,点明远游时令,叙写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的一句是;明写月映清江美景,暗点秋夜行船之事的一句是: , 。
(2)李白《峨眉山月歌》一诗中,点明远游路线,抒发依依惜别情思的两句是:
, 。
【参考答案】 (1)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2)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知 识 点】 峨眉山月歌
【学科能力】 识记理解
【题目解析】 考查古诗词默写能力。同学们平时除了要背记默写古诗词,还要能理解古诗词的内容。注意
“峨”“羌”“渝”等字词的正确书写。
知识点讲解 2:作品学习
(1)关于作者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中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贺知章称为“诗仙”,其诗大多为描写山水和抒发内心的情感为主。诗风雄奇豪放。他与杜甫并称为“大李杜”,李商隐与杜牧并称为“小李杜”。
(2)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李白年轻时离开蜀地时的作品,意境明朗,语言浅近,音韵流畅。
《峨眉山月歌》是李白最早的一首写月诗。这首诗写于他出蜀远游,向三峡进发的途中,他怀着“遍谒(yè)诸侯,海县清一”的政治抱负和生活理想,扬帆东下,辞亲远游。然而这个青少年生活过的山清水秀的蜀地,又使他踌躇满志的胸中萦绕着留恋的情绪。
(3)诗歌鉴赏
这首诗是年轻的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意境明朗,语言浅近,音韵流畅。
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秋”字因入韵关系倒置句末。秋高气爽,月色特明(“秋月扬明辉”)。以“秋”字又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来,自然入妙。月只“半轮”,使人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在峨眉山的东北有平羌江,即今青衣江,源出于四川芦山县,流至乐山县入岷江。次句
“影”指月影,“入”和“流”两个动词构成连动式谓语,意言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定位观水中月影,任凭江水怎样流,月影却是不动的。“月亮走,我也走”,只有观者顺流而下,才会看到“影入江水流”的妙景。所以此句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意境可谓空灵入妙。
次句境中有人,第三句中人已露面:他正连夜从清溪驿出发进入岷江,向三峡驶去。“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青年,乍离乡土,对故国故人不免恋恋不舍。江行见月,如见故人。然明月毕竟不是故人,于是只能“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了。末句“思君不见下渝州”依依惜别的无限情思,可谓语短情长。
峨眉山──平羌江──清溪──渝州──三峡,诗境就这样渐次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除“峨眉山月”而外,诗中几乎没有更具体的景物描写;除“思君”二字,也没有更多的抒情。然而“峨眉山月”这一集中的艺术形象贯串整个诗境,成为诗情的触媒。由它引发的意蕴相当丰富:山月与人万里相随,夜夜可见,使“思君不见”的感慨愈加深沉。明月可亲而不可近,可望而不可接,更是思友之情的象征。凡咏月 处,皆抒发江行思友之情,令人陶醉。
本来,短小的绝句在表现时空变化上颇受限制,因此一般写法是不同时超越时空,而此诗所表现的时间与空间跨度真到了驰骋自由的境地。二十八字中地名凡五见,共十二字,这在万首唐人绝句中是仅见的。它“四句入地名者五,古今目为绝唱,殊不厌重”(王麟洲语),其原因在于:诗境中无处不渗透着诗人江行体验和思友之情,无处不贯串着山月这一具有象征意义的艺术形象,这就把广阔的空间和较长的时间统一起来。其次,地名的处理也富于变化。“峨眉山月”、“平羌江水”是地名副加于景物,是虚用;“发清溪”、“向三峡”、“下渝州”则是实用,而在句中位置亦有不同。读起来也就觉不着痕迹,妙入化工。(作者:周啸天)
(4)诗歌主旨
《峨眉山月歌》是唐代诗人李白初离四川时所作。诗的意境清新,语言浅近,音韵流畅,描写了月映清江的美景,抒发了作者秋夜行船时思念故乡和友人的感情。
例题
1. [问答题] [难度:★★★☆☆]
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诗中“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的画面。
【参考答案】 峨眉山巍峨耸立,半轮淡淡的秋月悄然悬挂在山头,月亮的影子倒映在平羌江面上,如一块碧玉晶莹可爱,江水流动,月影也随着江水前行。
【知 识 点】 峨眉山月歌
【学科能力】 整体感知
【题目解析】 描述诗歌画面,要先把诗歌的语言转换为一般的口语,把古诗换成现代白话文。然后再对其进行润色和加工,用优美的言辞将其叙述出来就可以了。语言一定要生动,不能仅仅是翻译,要进行合理的想象,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动人的意境。
2. [诗歌鉴赏] [难度:★★★☆☆]
阅读《峨眉山月歌》,回答下列问题。
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①《峨眉山月歌》作者是 (朝代)的 (姓名)。
②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诗中“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的画面。
【参考答案】 ①唐 李白
②诗人是乘船从水路走的,在船上看到峨眉山间吐出的半轮秋月,山月的影子映在平羌江水中,月影总是随江流.夜里船从清溪驿出发,要向三峡驶去,船转入渝州以后,月亮被高山遮住看不见了.全诗用了五个地名,通过山月和江水展现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构思精巧,意境清朗秀美.
【知 识 点】 峨眉山月歌
【学科能力】 领会理解
【题目解析】 ①本题考查文学常识。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
我爱展示
②本题考查描绘诗中展现的画面。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不能偏离诗歌的意境、主题和诗人的情感。根据注释,可以知道“平羌”是“青衣江”的意思。在围绕“影、江水、流”等词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即可,完成时,可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
1. [诗歌鉴赏] [难度:★★★☆☆]
阅读《峨眉山月歌》,完成后面小题
峨眉山月歌李白(唐)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1)诗人即将离开故乡外出闯荡,诗中山、月、江水等景致的融合变幻衬托出诗人即将离开故乡的 情感。
(2)诗人用五个地名 、 、 、 、 连用,造成空间迅速转换之感,让人感到行船之快。(请从诗中找出五个地名填在横线上)
【参考答案】 (1)复杂(2) 峨眉山、 平羌、 清溪、 三峡、 渝州
【知 识 点】 峨眉山月歌
【学科能力】 领会理解
【题目解析】 (1)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诗人即将离开故乡外出闯荡,内心的憧憬和喜悦自然而然地流露在诗中。峨眉山头高悬的那半轮秋月,映在江中,仿佛和水一起流动,陪伴着诗人远行。夜间乘船从清溪出发,经渝州向三峡进发,离友人愈远,就愈加思念。一二句写景,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入”和“流”两个动词,意言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实则暗示:只有观者顺流而下,才会看到“影入江水流”的妙景。意境可谓空灵入妙。第三句中人物活动更加鲜明:他正连夜从清溪驿出发进入岷江,向三峡驶去。怀揣鸿鹄之志的青年,乍离乡土,对故国故人不免恋恋不舍。江行见月,如见故人。然明月毕竟不是故人,于是只能“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了。末句“思君不见下渝州”依依惜别的无限情思,可谓语短情长。诗中山、月、江水等景致的融合变幻,衬托出诗人即将离开故乡时的复杂情感。
(2)考查对诗歌内容的提取。五个地名连用,造成空间迅速转换之感,让人感觉到行船之快。诗人依次经过的地点是: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峡──渝州,诗境就这样渐次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既传达出诗人江行的独特体验,又抒发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限时考场模拟 分钟完成
能力展示
【机构专用】朝花夕拾 精准导学案—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暑假辅导: 这是一份【机构专用】朝花夕拾 精准导学案—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暑假辅导,共9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范爱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机构专用】18、狼 精准导学案—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暑假辅导: 这是一份【机构专用】18、狼 精准导学案—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暑假辅导,共6页。
【机构专用】16、猫 精准导学案—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暑假辅导: 这是一份【机构专用】16、猫 精准导学案—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暑假辅导,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