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共56份 新上架

    • 版本:
      苏教版(2024)
    • 册别:
      二年级上册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最新课本目录设计的教学设计,含表内乘法与表内除法(二)教学设计,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观察物体教学设计等,教学目标明确,教案分课时参考各省市一等奖优质课教案设计,是老师备课的必备资料,欢迎一键打包整套下载。

    更新时间:2024-08-13 浏览量:17145次 作者:明威

    最近下载

    884
    精品
        全选
        资料名称
        联系客服 帮找资料
        •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100以内加法和减法(三)

          全部加入
          • 加入资料篮 预览

             连加、连减。(教材第1、第2页的内容)1. 结合具体情境,经历自主探索三个数连加、连减的计算过程,使学生学会灵活地进行计算。2. 让学生会用自己的方法计算100以内的连加、连减。3. 培养学生书写工整、计算认真的好习惯。竖式的写法。连加、连减竖式的简便写法。课件。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折纸船吗?老师告诉你们这有三个好朋友在折纸船呢!课件出示:教材第1页例1情景图。师:你从图中知道了什么?生:他们三个人折的数目不一样多,最左边的小朋友折了19只,中间的小朋友折了27只,最右边的小朋友折了26只。师:同学们发现的信息真不少。【设计意图:由学生比较熟悉和感兴趣的活动(折纸船)引入新课,激发

          • 加入资料篮 预览

             加减混合运算。(教材第3、第4页的内容)1. 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经历探索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的过程。2. 让学生掌握100以内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3. 使学生在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正确计算加减混合式题。优化算法,正确计算加减混合式题。课件。师:同学们都喜欢讲故事,现在,谁能看着情景图讲故事?(课件出示教材第3页例2情景图)学生讲故事时,关注学生是否发现了情景图中的数学信息:男生一共折了38只小纸船,女生一共折了42只小纸船,送给幼儿园33只。师:谁能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对学生提出的一步计算的简单问题可以现场解答。如果学生能

          • 加入资料篮 预览

             练习一。(教材第5页的内容)1. 掌握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及加减混合运算。2. 培养学生良好计算和认真书写的习惯。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及加减混合运算。让学生用自己的活动建立对人类已有数学知识的理解。课件。师:同学们,100以内两位数的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你们学会了吗?有什么收获?【设计意图:开门见山,引导学生开始整理相关的知识点】师:先在小组内与同学交流,意见梳理好后请一个代表汇报,与大家分享。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想法。组织交流,学生可能会说:生1:计算加减混合运算一般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生2:连加竖式计算时,可以写成一个竖式。

          • 加入资料篮 预览

             解决问题。(教材第6~8页的内容)1. 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经历运用加减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2.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的策略及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3. 引导学生在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的策略及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在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课件、圆片。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穿珠子吗?瞧,小军和芳芳在聊什么呢?课件出示:教材第6页例3情景图。师:你从中知道了什么?生:小军穿了8个彩珠,芳芳穿了12个彩珠。【设计意图:用学生喜欢的穿彩珠活动导入新

          • 加入资料篮 预览

             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教材第8~10页的内容)1. 使学生学会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会分析“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2. 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3. 让学生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分析“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使学生学会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课件、圆片。师:同学们,你们会做小红花吗?看,这有三个小朋友正做小红花呢!课件出示:教材第8页例4情景图。师:你从图中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生:我知道小英做了11朵花,小华比小英多做3朵,小平比小英少做3朵。师:观察得很细心,说得很棒!【设计意图:由学生比较熟悉和感兴趣的手

          • 加入资料篮 预览

             练习二。(教材第11页的内容)1. 引导学生学习用加减法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2. 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在活动中感受“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过程和方法。逐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件。师:同学们,学过“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这类问题的解决方法,你有什么想法呢?有什么收获?【设计意图:上课之初点明本节课的主旨,有助于明确学习目标,避免学习的盲目性和散漫性】师:请大家在小组内自由讨论。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自己的收获和想法。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想法。组织学生交流:· 我觉得在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

          • 加入资料篮 预览

            本单元是在已经学习了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三个数的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教材结合具体情境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两步运算的运算顺序,巩固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竖式计算的方法。这既是对以前学习过的加减法知识的延伸拓展,又是今后进一步学习三位数及多位数加减法的基础,在整个小学阶段的一级运算中具有重要的纽带作用。学生在之前都已经学过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这次着重学习运算中的竖式计算。也就是说学生基本掌握了竖式计算的法则,继续应用以前学过的计算法则计算,因此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就能很好地解决类似的数学问题。1. 掌握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和用竖式计

        •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平形四边形的初步认识

          全部加入
          • 加入资料篮 预览

             初步认识多边形。(教材第12~14页的内容)1. 通过观察和比较,使学生认识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和六边形,掌握判断这些图形的方法。2. 在动手操作中,使学生体会图形的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3. 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和实践的紧密联系,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正确区分多边形。根据图形的边来判断多边形的方法。课件。师:同学们,不知道你在参观古建筑或看古装剧的时候有没有注意过我国古代建筑上的窗格图案呢?今天咱们就一起欣赏老师带来的这幅窗格图案吧!课件出示:教材第12页例1图。学生欣赏窗格图案。师:教材第12页,就是这幅图案,你能从中找出边数相同的图形吗?在图中描一描。学生自己描图案,教师巡

          • 加入资料篮 预览

             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教材第14、第15页的内容)1. 使学生认识平行四边形,初步感知平行四边形的特征。2.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平行四边形无处不在,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认识平行四边形。感悟平行四边形的特征。课件、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尺。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四边形以及它的特点,今天,老师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新朋友(出示平行四边形图),你们见过它吗?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这位新朋友。师:你在生活中见过这样的四边形吗?在哪见过?学生回答。师:看,这是老师在生活中见到的四边形。你知道这是什么吗?课件出示:教材第14页例2图。生1:第一幅图是

          • 加入资料篮 预览

             练习三。(教材第16页、17页的内容)1. 使学生认识多边形的形状,了解多边形的名称与边数的关系。2. 让学生在动手操作活动中,进一步熟悉平行四边形。认识平行四边形。在动手操作活动中,进一步熟悉平行四边形。课件、长方形纸、剪刀。师:同学们,时间过得真快,转眼第二单元《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已经学完了,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收获吧!你愿意与大家分享吗?【设计意图:通过谈话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过程,与大家分享自己的收获,梳理知识结构】师:今天,我们首先回忆所学知识,把自己的收获、体会、快乐分享给其他人,好吗?学生可能会说:· 我知道了多边形的名称和边数有关,有几条边

          • 加入资料篮 预览

             有趣的七巧板。(教材第18、第19页的内容)1. 使学生认识七巧板,知道七巧板是用几种不同的图形拼成的。2. 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用七巧板拼图,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3.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不同的学生获得不同的体验。通过拼图形,让学生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用七巧板创造性地拼图形。课件、七巧板。师:同学们,你们玩过七巧板吗?了解七巧板吗?请看下面的资料。课件出示:教材第19页“你知道吗”。学生阅读资料,了解七巧板。【设计意图:介绍七巧板的有关史料,特别是古人给出的七巧板构图,使学生感受几何构图的优美和我们祖先的智慧,激发学生的自豪感】1. 比

          • 加入资料篮 预览

            本单元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在观察图形、描画图形的活动中以边数的多少对图形进行分类,知道多边形的形状和名称,然后进一步具体感知平行四边形。最后借助认识七巧板,玩七巧板的活动,进一步加深对图形的认识。本单元内容是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图形知识的基础,在整个“图形与几何”知识体系中具有重要的纽带作用。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已经知道了一些简单的平面图形,因此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学生才会更容易接受本单元的新知识。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在动手操作、细心观察等活动中,促使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  1. 使学生初步认识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和六边形,知道多边形的形状和名称。2. 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能辨认和区

        •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表内乘法(一)

          全部加入
          • 加入资料篮 预览

             认识乘法。(教材第20~22页的内容)1. 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和问题,经历由加法算式抽象出乘法算式的过程。2. 使学生了解乘法的意义,认识“×”,会读、写乘法算式,会把连加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3. 通过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乘法的兴趣。理解乘法的含义。让学生通过直观认识,从相同数相加引出乘法,理解乘法的含义。课件、小棒。师:同学们,认真观察,这碧绿的草地上都有什么动物?你从中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课件出示:教材第20页例1图。生1:我看到了小兔子是2只为一组,共有3组。生2:我发现草地上的鸡是3只为一组,共有4组。【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观察情景图,获取有价值的数学信息,为认识乘法

          • 加入资料篮 预览

             练习四。(教材第23、第24页的内容)1. 让学生认识乘号,掌握乘法算式的读、写,进一步理解乘法算式的含义。2.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与加法的关系。3.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含义。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课件、小棒。师:同学们,经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认识了乘法,今天就一起来检验一下自己的学习成果吧。你有信心顺利过关吗?【设计意图:借助谈话告诉学生这节课的学习内容,同时激励学生要有信心,相信自己能学好,为新课的学习打下基础】师:同学们,先告诉大家你已经知道了什么,好吗?学生可能会说:·我知道求几个相同加

          • 加入资料篮 预览

             2~4的乘法口诀。(教材第25~27页的内容)1. 让学生了解2、3、4乘法口诀的来源,熟记2、3、4的乘法口诀。2. 使学生能正确应用2、3、4的乘法口诀计算乘法式题。3. 激发学生学习乘法口诀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归纳意识。熟记2、3、4的乘法口诀,并能比较熟练地用口诀计算两个数相乘。理解每句乘法口诀表示的含义。课件。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玩跷跷板吗?(喜欢)课件出示:教材第25页例3情景图。师:说说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生:我知道了一个跷跷板上坐着2个人,2个跷跷板上一共有4个人。1. 教学例3。师:1个2用乘法算式该怎么表示呢?生:1×2=2。师:根据这个乘法算式我们就可以

          • 加入资料篮 预览

             练习五。(教材第28页的内容)1. 使学生熟记1~4的乘法口诀。2. 使学生会运用1~4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 让学生感受到乘法口诀在实际运算中的应用。熟记1~4的乘法口诀。运用1~4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课件。师:同学们,学过了1~4的乘法口诀,你能熟练地背诵吗?咱们一起来玩一玩对口令的小游戏,看你记熟了没有,好吗?师生玩对口令游戏,帮助学生熟记1~4的乘法口诀。【设计意图:在应用1~4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或解决问题之前,首先要求学生熟记乘法口诀,借助学生感兴趣的游戏活动帮助学生记忆】师:熟记这些乘法口诀可以有效地帮助我们进行乘法运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课件

          • 加入资料篮 预览

             5的乘法口诀。(教材第29、第30页的内容)1. 理解5的乘法口诀的形成,初步掌握5的乘法口诀,在计算中体会编制口诀的必要性。2. 能正确且熟练地运用5的乘法口诀求积。3. 通过练习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思维的敏捷性及良好的学习习惯。熟记5的乘法口诀,并比较熟练地应用口诀求积。根据图意独立写出乘法算式并编出相应的乘法口诀。课件。师:同学们,今天咱们继续学习编制乘法口诀——5的乘法口诀。师:你们喜欢去公园玩什么呢?看看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课件出示:教材第29页例6。生:图中的小朋友在划船。每只船上有5个小朋友。师:每只船上坐5人,2只船坐多少人?3只、4只、5只

          • 加入资料篮 预览

             乘加、乘减。(教材第31页、第32页的内容)1. 使学生会计算乘加、乘减的题,让学生感受到应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2.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想象能力。3. 注意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体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教学思想。计算乘加、乘减,解决乘加、乘减的实际问题。计算乘加、乘减,解决乘加、乘减的实际问题。课件。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参加课外兴趣活动小组吗?今天老师带领大家参观生物活动小组,愿意吗?【设计意图:一开始就呈现一幅生动有趣的情景图,把学生带入宽松、愉快的氛围。使学生迅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为学生创造表现自我的机会】1. 教学例7。师:这是生物组养的金鱼,漂亮

          • 加入资料篮 预览

             练习六。(教材第33、第34页的内容)1. 复习巩固学过的乘法口诀。2. 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进一步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复习巩固学过的乘法口诀。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件。师:同学们,这段时间我们学习了1~5的乘法口诀及乘加、乘减的运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检验一下学习成果。你对自己的学习成果有信心吗?【设计意图:借助谈话告诉学生这节课的学习内容,同时激励学生要有信心,相信自己能学好,为新课的学习打下基础】师:现在请同学们看一幅图,说说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能提出哪些用乘法计算的问

          • 加入资料篮 预览

             6的乘法口诀。(教材第35、第36页的内容)1.让学生编制6的乘法口诀,并理解口诀的含义。2. 使学生初步熟记6的乘法口诀,会用口诀正确求积。3. 结合教学培养学生的推理、概括和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渗透函数、对应等数学思想。6的乘法口诀,用口诀正确求积。6的乘法口诀,用口诀正确求积。课件。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2、3、4、5的乘法口诀,你会背吗?我们玩一会儿对口令的游戏好吗?师生对口诀,帮学生复习2、3、4、5的乘法口诀。【设计意图:复习2、3、4、5的乘法口诀,为学习6的乘法口诀提供方法基础,通过对口令游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活跃课堂气氛】师:同学们,你们玩过旋转木马吗

          • 加入资料篮 预览

             练习七。(教材第37、第38页的内容)1. 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乘法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2. 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寻找正确解题方法的技能技巧。3.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乘法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课件。 师:同学们,1~6的乘法口诀我们都学完了,你掌握得怎样呢?我们来玩对口令的游戏好不好?师生对口诀,复习1~6的乘法口诀。【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复习1~6的乘法口诀,巩固记忆,为今后应用乘法口诀解决问题奠定基础】师:熟记乘法口诀的目的就是为了应用,为了

          • 加入资料篮 预览

             复习。(教材第39~41页的内容)1. 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乘法的含义,引导学生发现乘法口诀表的排列规律。2. 熟记1~6的乘法口诀,并且能运用口诀熟练计算。3. 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的能力。 让学生熟记1~6的乘法口诀并能熟练计算。使学生能发现并提出身边用乘法计算的数学问题。课件。师:同学们,我们学过了几的乘法口诀?请背出一组最多的给大家听。学习有困难的,可让其背诵简单的。【设计意图:在学生自主背诵乘法口诀的过程中,了解学生学习口诀的情况,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师:我们已经学过了1~6的乘法口诀,如果把这些口诀有规律地整理出来,就更容易记住了。老师给你们设计了一个表格

          • 加入资料篮 预览

            本单元教材划分为乘法的初步认识、2~6的乘法口诀两节,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乘法的初步认识、2~6的乘法口诀、乘加和乘减式题、复习。主要是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使学生认识到相同数相加可以用乘法计算和乘法计算是相同数相加的简便方法,让学生掌握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让学生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2~6的乘法口诀,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其中,4、6的乘法口诀是教学的难点。突破难点的关键是让学生认识并理解同数连加和乘法的关系。表内乘法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它是今后学习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在学生学习加法之后,利用同数相加的式题,进而引出乘法运算。由学生在同数相加的计算

        •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表内除法(一)

          全部加入
          • 加入资料篮 预览

             认识平均分(一)。(教材第42、第43页的内容)1. 让学生经历把小数目实物进行平均分的操作过程,初步体会平均分的意义。2. 使学生能用图示(连一连、圈一圈)的方法解决一些与平均分有关的简单问题。3. 培养学生善于探究新知识的兴趣。  体验平均分。体验平均分。课件、圆片、小棒。师:同学们,你能帮老师把这6个桃子分成两堆吗?先用圆片分一分,再和同学交流。学生可能出现的分法有:· 一堆1个,另一堆5个。· 一堆2个,另一堆4个。· 两堆都是3个。师:每份分的同样多,叫作平均分。今天咱们就一起学习“平均分”,有兴趣吗?【设计意图:由学生喜欢的游戏导入新课,激发学生探究“平均分”的兴趣】1

          • 加入资料篮 预览

                认识平均分(二)。(教材第44、第45页的内容)1. 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进一步体会平均分的意义。2. 能用具体操作或图示的方法进一步解决一些与平均分有关的简单问题。  进一步体会等分的含义。进一步体验平均分。课件、圆片、小棒。 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平均分的知识,今天咱们继续一起来分桃子好吗?课件出示:教材第44页例3图。1. 教学例3。师:请你用圆片代替桃子分一分,并和同学交流,说说你的分法。学生用圆片分,教师巡视了解情况,组织交流。生1:我是一个一个分的,结果每堆都有4个桃子。生2:我是两个两个分的,结果也是每堆都有4个桃子。

          • 加入资料篮 预览

             认识平均分(三)。(教材第46、第47页的内容)1. 通过对较大数目物品进行平均分的具体操作,感受分法的多样性和合理性。2. 体验平均分的过程,获得“试商”的初步体验。3. 经历小组合作的实践活动,培养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学会较大数的平均分。体验平均分的过程,获得“试商”的初步体验。小棒。师:以前“分一分”的活动都是数目比较小的,而且已经规定是平均分成几份,或者是每几个一份,按照要求分的。今天我们能不能尝试对较大的数目进行平均分呢?你们有信心吗?师:把12支铅笔平均分,可以怎样分呢?我们就用小棒代替铅笔,你觉得可以怎样分呢?学生可能出现的分法有:· 每份3支,分成了4份。· 平均分成

          • 加入资料篮 预览

            初步认识除法。(教材第48~50页的内容)1. 让学生结合平均分的具体情境与经验,抽象出除法算式,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2. 使学生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并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3. 使学生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分的具体过程。除法算式的写法和各部分名称。除法的意义。课件、圆片、小棒。师:同学们,你坐过缆车吗?瞧,这儿的同学们正在排队要坐缆车呢!课件出示:教材第48页情景图。师: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生:有6个小朋友要坐缆车,每车坐2人。师:要坐几车?请同学们用圆片分一分。学生分圆片后汇报交流:用6个圆片表示6个小朋友,每车坐2人,也就是每份2个圆片,这样一共分成了3份,所以要坐

          • 加入资料篮 预览

             练习八。(教材第51、第52页的内容)1. 巩固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进一步体会除法算式的意义。2. 进一步巩固运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3. 促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正确列式计算。对除法意义的理解。课件、小棒。师:同学们,最近在分一分的游戏活动中,你知道了什么?学生可能会说:· 我知道了只要每份的数目相同,就是“平均分”。· 我知道了“平均分”的时候可以说“平均分成几份”或“每份是多少”。· 我还会读写除法算式。· 我知道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师:同学们在玩中学会的知识还真不少呢!你究竟掌握了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检验一下大家的学习效果,你有信

          • 加入资料篮 预览

             用乘法口诀求商。(教材第53、第54页的内容)1. 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1~6的乘法口诀求商,体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简便性,以及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2. 体会乘法与除法运算意义的联系与区别,会应用乘法或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掌握1~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课件、小棒。师:同学们,要举行乒乓球比赛了,你能帮忙分组吗?课件出示:教材第53页例7。师: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问题?生:我知道了有8个小朋友参加乒乓球比赛,每2人一组。我想知道可以分成几组?师:说得非常棒!【设计意图:设计学生喜欢的生活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拉近

          • 加入资料篮 预览

             练习九。(教材第55、第56页的内容)1. 巩固表内乘、除法的计算。2. 进一步体会乘除法的意义。3. 培养学生自觉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正确计算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课件。师:根据乘法口诀求商,你学会了吗?要想又快又准地利用乘法口诀求商,必须熟记乘法口诀,咱们先来一起回忆所学的乘法口诀好吗?师生共同回忆学过的乘法口诀。师:只有熟记乘法口诀,才能顺利高效地解决问题,现在请同学们自己独立完成下面的习题。课件出示:教材第55页第3题。学生尝试独立完成习题,教师巡视,了解情况。组织交流,重点说清想法:根据每组的乘法算式提示的乘法口诀,就比较容易计算

          • 加入资料篮 预览

             复习。(教材第57、第58页的内容)1. 引导学生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2. 引导学生解决简单的除法问题,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和分析能力。 引导学生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正确计算。引导学生解决实际中的一些除法问题。课件。师:“表内除法”的学习就要结束了,你有什么收获呢?还有哪些不足呢?学生可能会说:· 我知道“平均分”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平均分成几份,一种是按每份是多少分一分。· 我知道了被除数÷除数=商。· 我学会了根据乘法口诀求商。……【设计意图:通过谈话既帮助学生回忆学过的知识点,又抛砖引玉,激发学生学习的信心,为新课的学习做准备】师:这些知识点究竟掌

          • 加入资料篮 预览

            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乘法和掌握1~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教学除法的,重点是让学生在平均分的活动中,体会和认识除法的含义。本单元内容包括平均分和认识除法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通过学生的实践活动,认识平均分,知道平均分的具体操作过程;第二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在认识平均分的基础上认识除法的含义。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乘法的意义,本单元是在学生会用1~6的乘法口诀口算表内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日常生活中学生已经接触到“平均分”,只是没有上升到理论的层面。这些都为本单元内容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1. 让学生经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的活动过程,体会平均分的操作方法,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初步体会除法和乘法的联系;能

        •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厘米和米

          全部加入
          • 加入资料篮 预览

             认识线段。(教材第59、第60页的内容)1. 让学生自己观察、感知线段,体验线段的两个特征:直的和可度量。2. 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3. 培养学生观察、想象、操作能力,合作意识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会画线段的方法。学会画线段的方法。毛线、直尺、正方形纸和课件。师:同学们,拿出我们已经准备好的毛线,随意地放在课桌上。你有什么发现?学生观察得出:这条毛线是弯的。教师拿起毛线,两手把它拉紧,提问:看看现在怎么样了?学生发现它变直了。讲述:我们把两手间拉直的这一段叫作“线段”(板书:线段)。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设计意图:让学生用手拉一拉、

          • 加入资料篮 预览

             认识厘米。(教材第61~63页的内容)1. 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对1厘米的印象。2. 让学生会使用刻度尺测量较小的物体的长度,同时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让学生初步建立对1厘米的印象。能用刻度尺测量较小的物体长度。课件、直尺。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的课桌有多长吗?瞧,这三位同学的测量结果,你发现了什么?课件出示:教材第61页例2图。生1:第一个小朋友说课桌长大约7拃;第二个小朋友说大约有5个铅笔盒长;第三个小朋友说大约有4本数学书长。生2:他们说的数量不同。师:为什么同样是一个课桌的长度,测量的结果却不相同呢?生:我觉得数量不同的原因是用来测量的工具

          • 加入资料篮 预览

             认识米。(教材第64、第65页的内容)1. 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2. 使学生知道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3. 通过实际的测量活动,初步学会用米尺测量较长的物体的长度。初步建立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以米为长度单位测量较长的物体的实际长度。课件、米尺。师:上一节课我们认识了“厘米”,知道了测量较短的物体用“厘米”作单位,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有关长度测量的知识。师:同学们,测量比较短的物体,一般我们用“厘米”作单位。测量比较长的物体,我们该怎么办呢?这就需要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个新的测量工具——米尺(出示米尺)。在测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距离时,通常

          • 加入资料篮 预览

             练习十。(教材第66、第67页的内容)1. 使学生更加巩固对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认识,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 培养学生估测物体长度的意识和能力,逐步形成一定的技能技巧。3. 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初步的估测意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形成估测技能。课件。师:同学们,我们学过了哪些长度单位?生:厘米和米。师:一般情况下,“厘米”用来表示较短的物体长度或距离,“米”用来表示较长的物体长度或距离。你能举出例子吗?如果学生举出的例子合适就要给予表扬肯定;如果学生没有说出恰当的例子,教师可以说:“老师的食指(伸出来给学

          • 加入资料篮 预览

             我们身体上的“尺”。(教材第68、第69页的内容)1. 在活动中发现人的身体上特有的规律。2. 培养学生估测物体长度的意识和能力,逐步形成一定的技能技巧。3. 感受用身体的一部分测量物体的普遍性,养成估测意识。在活动中发现人的身体上特有的规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形成估测技能。尺子。师:同学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不可能随时随地都带着尺子,那有没有什么办法进行简单的测量呢?其实,我们每个人的身体上都有“尺子”!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身体上的“尺”。【设计意图:借助谈话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起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感受数学就在身边】1. 认识“身体尺”。师:你的一拃、一步大约各是多少

          • 加入资料篮 预览

            通过前面“比长短”的学习,学生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本单元在此基础上,教学一些计量长度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并初步认识线段。教材注重呈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尤其是教材在引出长度单位时,注重呈现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通过让学生了解测量长度的单位,长短不同导致测量同一物体,结果却不相同,进而产生认知冲突,深刻感受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教材的编排注重了活动形式的多种多样,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1米的观念,对这两个长度单位的实际“长短”形成鲜明的对比,进而可以正确运用它们进行估测和实测,也容易掌握单位间的进率,为学生

        •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二)

          全部加入
          • 加入资料篮 预览

             7的乘法口诀。(教材第70、第71页的内容)1. 结合具体情境,独立探索、编制7的乘法口诀,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2. 会用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3. 在交流谈论的过程中体会算法的多样化。编制7的乘法口诀。正确运用口诀解决实际问题。课件。课件出示:教材第70页例1图。师:同学们,喜欢拼图吗?瞧,老师带来了什么?(三角形拼成的小船)师:摆1只小船用几个三角形?摆2只这样的小船要用几个三角形?学生观察思考,回答交流。【设计意图:由学生喜闻乐见的对话情境引入新课,拉近学生与数学学习的距离,使学生愿意学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1. 说一说,填

          • 加入资料篮 预览

             用7的乘法口诀求商。(教材第72、第73页的内容)1. 熟记7的乘法口诀,会用7的乘法口诀计算相关的乘除法。2. 培养学生的推理和逻辑思维能力。3.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熟记7的乘法口诀,会用7的乘法口诀计算相关的乘除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课件。师:同学们,我们先进行对口令练习,好吗?师生进行对口令练习,复习7的乘法口诀。【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复习7的乘法口诀,为新课的学习奠定基础】师:瞧,这四个好朋友正在为扎花环做小花呢,说说你知道了什么?课件出示:教材第72页例2。生:我知道他们一共做了28朵花。师:如果每7朵花扎成一个花

          • 加入资料篮 预览

             练习十一。(教材第74、第75页的内容)1. 熟练运用7的乘法口诀求商,能根据一道乘法算式列出相应的两道除法算式,理解乘除法之间的联系。2.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3.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熟练运用7的乘法口诀求商,理解乘除法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课件。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7的乘法口诀和用7的乘法口诀求商,今天我们主要是通过练习,巩固自己掌握的知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1. 基础性练习。师:首先我们一起来解决一道基础性的习题。课件出示:教材第74页第4题。师:你能说出几道算式?试着写下来

          • 加入资料篮 预览

             8的乘法口诀。(教材第76、第77页的内容)1. 熟记8的乘法口诀,会用8的乘法口诀计算相关的乘除法。2. 培养学生的推理和逻辑思维能力。3.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熟记8的乘法口诀,并熟练运用。会用8的乘法口诀求积。课件、小正方体。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要用小正方体拼成一个稍大的正方体,需要几个小正方体吗?亲自动手摆一摆吧!学生动手操作后交流汇报:摆1个大正方体至少需要8个小正方体。师:如果要摆2个这样的大正方体要用多少个小正方体?你能算出来吗?摆3个、4个……8个呢?算一算,完成下面的表格。课件出示:教材第76页例3表格。学生尝试自己独立计算并完成表格,教

          • 加入资料篮 预览

             用8的乘法口诀求商。(教材第77、第78页的内容)1. 熟记8的乘法口诀,会用8的乘法口诀计算相关的乘除法。2. 培养学生的推理和逻辑思维能力。3.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熟记8的乘法口诀,会用8的乘法口诀计算相关的乘除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课件。 师:同学们,我们先来进行对口令练习,复习8的乘法口诀好吗?师生进行对口令练习,复习8的乘法口诀。师:现在请大家欣赏一幅漂亮的图案,说说图中有什么?课件出示:教材第77页例4图。生:图案是由两只头对着头、尾碰着尾的喜鹊组成的。师:是啊,这幅图案是一条漂亮的花边,长16厘米,如果

          • 加入资料篮 预览

             练习十二。(教材第79页的内容)1. 熟记8的乘法口诀。2. 能用8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能用8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课件。师:同学们,学完8的乘法口诀和用8的乘法口诀求商,你掌握得怎样呢?让我们来检查一下吧。师:请看下面的图片,你知道了什么?课件出示:教材第79页第6题图。生1:图中有小汽车,有面包车。生2:图中的“停车收费标准”牌子上告诉我们:小汽车每辆4元,面包车每辆6元,货车每辆8元。师:如果有8辆小汽车要收费多少元?你是怎么想的?生:因为牌子上已经告诉我们每辆小汽车4元,所以8辆

          • 加入资料篮 预览

             9的乘法口诀和用9的乘法口诀求商。(教材第80、第81页的内容)1. 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编制并掌握9的乘法口诀。2. 会用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3. 培养学生的迁移和类推能力。编制9的乘法口诀。发现9与整十数之间的联系,巧妙地记忆9的乘法口诀。课件。师:我们班的同学在课下做了一幅图,漂亮吗?课件出示:教材第80页例5图。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生:我看到每行五角星有9颗,一共有9行。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生1:每行有9颗五角星,2行有多少颗?生2:3行有多少颗?……【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发现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数学问题,提高学

          • 加入资料篮 预览

             练习十三。(教材第82页的内容)1. 熟记9的乘法口诀,会用9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 感受数学的趣味性,并能运用口诀进行准确计算。3. 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熟记9的乘法口诀,会用9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运用口诀进行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课件。师:同学们,同桌之间进行对口令练习,检查一下9的乘法口诀掌握得怎样?同桌之间进行对口令练习,复习9的乘法口诀。【设计意图:9的乘法口诀比较多,得数比较大,部分口诀记忆有难度,首先让学生通过对口令游戏复习9的乘法口诀,既能促使学生掌握口诀,又为新课的教学奠定基础】师:熟记这些乘法口诀

          • 加入资料篮 预览

             乘法口诀表。(教材第83、第84页的内容)1. 通过复习,进一步明确乘法的含义,引导学生发现乘法口诀表的排列规律。2. 熟记1~9的乘法口诀,并且能运用口诀进行熟练计算。3. 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综合的能力。熟记1~9的乘法口诀并能熟练计算。能发现并提出身边用乘法计算的数学问题,探索一些规律性的东西。课件。师:同学们,我们学习了1~9的乘法口诀,你能背诵出来吗?请背出一组的给大家听,学习有困难的,可让其背诵简单的。【设计意图:在学生自主背诵乘法口诀的过程中,了解学生对口诀的学习情况,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师:我们已经学过了1~9的乘法口诀,如果我们把这些口诀有规律地整理出来,就更容

          • 加入资料篮 预览

             乘除两步计算和练习十四。(教材第85、第86页的内容)1. 使学生掌握乘除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两步式题。2. 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3.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掌握乘除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乘除两步式题。课件。师:同学们,我们以前学习过的两步计算主要有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及乘加、乘减,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的两步计算,看看运算顺序是怎样的。1. 教学例6。师:请同学们看下面的图,能列出算式并计算吗?你是怎么想的?课件出示左边方框的图。生1:因为图中每行有2个点,共有3行,所以求3个2是多少,算式是

          • 加入资料篮 预览

             复习。(教材第87~89页的内容)1. 熟记表内的乘法口诀,能运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2. 能够运用乘法口诀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3. 了解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能力。能够运用乘法口诀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了解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能力。课件。师:同学们,《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二)》这一单元的学习就要结束了,在一单元的学习过程中,你有哪些收获呢?生1:我学会了7~9的乘法口诀,并能根据这些乘法口诀求商。生2:我知道了乘除两步计算的式题,运算顺序是哪种运算在前,就先算那种运算。生3:我能把1~9的乘法口诀整理成表格,这样更

          • 加入资料篮 预览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1~6的乘法口诀和用1~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教学的。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7~9的乘法口诀和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及乘除两步计算的习题。教材在安排这部分内容时,注重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自主学习的空间,以促进学生主动探索。学生已熟练掌握1~6的乘法口诀,并初步有了运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的能力。本单元的内容主要是利用口诀的特征,编制7~9的乘法口诀以及运用乘法口诀求商,解决一些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动手操作非常重要,学生喜欢在观察中思考,在思考中操作,使口诀的形成由抽象到具体。另外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也是学生学习本单元内容的重要方式。  1. 使学生经历7~9

        •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观察物体

          全部加入
          • 加入资料篮 预览

             观察物体。(教材第90、第91页的内容)1. 能正确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物体的不同形状。2. 知道从不同的角度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3. 凭借动手操作,发展空间观念和合作意识。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课件、小猴子玩具。师:同学们,你们听说过“盲人摸象”的故事吗?如果学生知道,请学生讲给大家听,如果学生不知道,教师简单把故事内容介绍给大家听。师:你们说为什么故事中的每个人说出来的结果都不一样呢?生:因为他们每个人摸到的都是大象身体的一部分,所以不相同。师:是啊,所站的角度不同,结果也可能不相同,

          • 加入资料篮 预览

            练习十五。(教材第92、第93页的内容)1. 巩固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体会观察物体的时间顺序与所看结果的联系。2.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 巩固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课件。 师: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研究了观察物体,知道了从不同的位置看到的物体形状可能是不同的。今天我们继续研究观察物体。【设计意图:开门见山,告诉学生今天学习的主要内容,避免学习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明确学习目标】师:同学们,你们已经知道观察角度不同看到的结果可能不同,那么观察角度不变,如果物体是运动的,不同时间看到的结果又如何呢?课件出示:教材第92页第3题。师:这

          • 加入资料篮 预览

            本单元主要是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这是学习空间与几何知识的必要基础,对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单元只是让学生初步了解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逐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本单元只是让学生观察具体的实物,以后还将学习观察较为抽象的几何图形。本课教学内容通过一个具体情境——四名同学分别从前面、后面、左面和右面分别给一个小猴子实物玩具照相展开,通过学生的观察,再结合课本上给出的从四个方向观察到的形状图,让学生判断四种形状究竟是谁看到的。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物体可能是不同的,并让学生初步体会局部与

        •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期末复习

          全部加入
          • 加入资料篮 预览

             数与代数。(教材94、第95页的内容)1. 使学生进一步巩固熟练地进行10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与加减混合运算,并熟练掌握表内乘除法的口算。2. 使学生具有一定的结合具体情境收集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3.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熟练地进行10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与加减混合运算及表内乘除法的口算。对学生具有一定的收集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课件。师:同学们,时间过得真快啊,这本书新内容我们就要学完了,现在我们回过头来进行系统的整理与复习,这节课我们主要复习“数与代数”。【设计意图:开门见山地告诉学生这节课要进行的教学内容,避免

          • 加入资料篮 预览

             图形与几何。(教材第96~98页的内容)1. 在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2. 让学生学会测量和估测物体的长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3. 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喜爱数学的情感。学会估测物体的长度。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课件、尺子。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复习整理的内容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非常密切,首先想一想在“图形与几何”部分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生1:我们学会了测量。生2:我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知道了1米=100厘米。生3:我知道了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结果可能是不同的。生4:我认识

          • 加入资料篮 预览

             本单元是对本学期教学内容的整理与复习,主要包括两个小板块: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学习的主要内容有10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与加减混合运算;表内乘除法;购物;图形的变化;测量等。其主要知识点是:1. 数与代数。2. 图形与几何。本年级的学生年龄较小,他们学习数学是刚刚入门。但为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他们整理与复习的能力,教师要根据复习内容,适当地引导学生主动地整理知识。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组织复习时,要充分考虑到低年级学生学习的需求,尽可能设计一些生动活泼的练习内容,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 在复习时考虑到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安排不同层次的练习题,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数学口算宝
        距今日结束:000000.0
        全选
        已选择 0
        共 0 KB
        批量下载

        二年级上册 · 数学

        苏教版(2024)精品成套资料
        • 课件
        • 教案
        • 练习
        • 试卷
        • 学案
        • 更多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关闭
              按Esc或点击空白处可快速关闭浏览
            • 加入资料篮
            • 前往下载
            • +资料篮

            • 立即下载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您已订阅过本套资料

            在“个人中心”-“我的订阅”可查看订阅资料更新情况。

            正在快马加鞭上传中

            无需到处再找,订阅本套资料,第一时间获取更新通知。

            已有500人+订阅,订阅人数越多,资料更新越快

            300万一线老师的共同选择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选择我的教材
            学段
            学科
            版本
            册别
            已选择:
            确定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