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初中中考物理实验整理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物理初中中考物理实验整理,
实验一: 弹簧测力计测力
[实验步骤]
测量前:
1.完成弹簧测力计的调零。( 沿测量方向水平调零)
2.记录该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是0~5 N ,最小分度值是0.2 N。
测量时:拉力方向沿着弹簧伸长方向。
白[实验结论]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8 N。
实验二:测平均速度
[实验目的]
(1)练习使用刻度尺和停表测平均速度。
(2)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实验器材]
斜面、小车(或小球)、刻度尺、停表。金属片。
[实验原理]
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如果在时间t内通过的路程为s,那么在这段时间(或这段路程)内的平
速度
[实验步骤]
(1)使斜面保持很小的坡度,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料面底端,测出小车通过的路程
sl和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l,如图所示。
(2)根据测得的sl. tl 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的。
(3)将金属片移到s1的中点,测出小车从料面顶端滑过料面上半段路程s2所用的时间t口,算出
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的。
(4)计算出小车通过下半段路程s3所用的时间t3,求出平均速度的。
[注意事项]
(1)斜面坡度不可以过小,否则小车做变速运动不明显;坡度也不可以过大,否则,小车运动太快,
时间太短,不便于测量。
(2)测量路程时,不可从斜面顶端量到斜面末端或中点,必须从小车的车头量到车头,或从车尾量
到车尾,否则计算有误。
(3)金属片要跟斜面垂直。
(4)准确测定时间是减小实验误差的关键。
实验三: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实验目的]
(1)练习使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2)练习估测温度。
[实验器材]
温度计,烧杯,热水,冷水。
[实验原理]
利用水银、酒精、煤油等液体的热胀冷缩来测量温度。
[实验步骤]
(1)观察你所用温度计的量程,认清它的分度值。
(2)在烧杯中倒一些热水,估测热水的温度,用温度计测出它的温度。把这次及以后每次估计值和
实测值都及时地记下。
(3)把少许冷水倒入热水中,至把手指伸进去觉得烫酌程度,估计此时水的温度,再用温度计实际
测量。
(4)往热水杯中再倒入- .些冷水,到把手指伸进去觉得不冷不热的程度,估计水的温度,然后再用
温度计实际测量。
(5)把手指伸进冷水中,估计冷水的温度,再用温度计实际测量。
(6)实验结束后整理好实验仪器,井放回原处。
[注意事项]
(1)使用温度计之前,先观察量程,待测的温度不能超出温度计的量程。
(2)看清楚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测量时能迅速读出温度值。
(3)测量液体的温度时,要让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不要碰到容器底部或侧壁。
(4)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稍等一会儿, 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但要快,否则水温会下降。
(5)读数时,温度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并且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表面相平。
(6)温度计是测温仪器,尤其是它的玻璃壳易碎,实验过程中要小心使用,不能用它搅拌液体。
实验四: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认识水沸腾时的温度特点。
(2)进一步练习使用温度计测温度。
(3)进一步学习使用图象分析问题的方法。
[实验器材]
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烧杯、水。温度计、细线、硬纸片、停表。
[实验步骤]
(1)将酒精灯放在铁架台上的铁围下方,将石棉网放在铁圈上,并调整到适当高度,将温度计悬挂
于铁架台的支架上,并调整温度计到适当高度,通过中间有孔的纸板放入水中。如图所示。
(2)记下水的初温及起始时间,点燃酒精灯,加热烧杯中的水,说出温度计的示数变化。当水温接
近90"C时每隔1 min记录一次温度,同时观察现象。在图中作出水沸腾时温度与时间关系的图象。
[实验结论]
水在沸腾时,大量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后破裂,水在达到沸点后继续吸热的沸腾过程中,温度
保持不变。
[注意事项]
(1)加热时,应该使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
(2)读温度计示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内液柱上表面相平。
(3)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水中,不能碰到烧杯底或烧杯壁。
(4)烧杯中的水要适量,水太多,加热时间太长,水太少,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全部浸入水中。
(5)实验时不要用手碰烧杯,以免烫伤。
实验五: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实验目的]
探究发生光的反射现象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的位置关系。
[实验器材]
平面镜、可折转的纸板、激光笔.量角器。
[实验步骤]
(1) 把一平面镜放在桌面上,再将纸板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
(2)利用激光笔发出的一条光线沿纸板斜射到平面镜上,调整纸板两侧在同一平面上,观察反射光
线的位置,如图所示。
(3)向后折转纸板,观察反射光线情况。
(4)让纸板在同一平面上,光线沿纸板-侧入射, 在另一侧纸板上得到反射光线,用笔描出入射光
线和反射光线的路径。
(5)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重做几次。
(6)用量角器量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
[实验结论]
光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反
射角等于入射角。
[注意事项]
(4)让光束斜射到平面镜上,适当调节光東照射的角度和位置,使纸板上出现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
最好能调节为- -个较容易读数的入射角,这样,反射角也容易测量了。
实验时,室内光线稍暗些,以便于观察。
实验六: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
[实验目的]
(1)了解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大小距离关系。
(2)了解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实验器材]
玻璃板、光屏、白纸.刻度尺、两支相同的蜡烛、火柴。
[实验步理]
(1)照图那样,在桌面上铺- -张大纸,将玻璃板垂直架在纸上,作为平面镜,在纸上记下平面镜的
位置。
(2)在玻璃板的-侧直立一支点燃的蜡烛, 透过玻璃板观察蜡烛的像。
(3)将光屏放到像的位置,不透过玻璃板,直接观察光屏上有无像。
(4)将相同大小的未点燃的蜡烛放在像的位置,直到看上去它跟前面那支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观察
像与蜡烛的大小关系。
(5)用刻度尺量出蜡烛和像到玻璃板的距离。
(6)用直线把实验中蜡烛与它的像的位置连起来,看它与平面镜的关系。
[实验结论]
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物、
像连线与镜面重直。
[注意事项]
(1)蜡烛应选择较粗的,实验时可将烛焰调整小-些,目的是避免因蜡烛燃烧过快使其长度变化大,
影响观察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关系的效果。
(2)选贴有半透膜的玻璃板或茶色玻璃板效果会更好,尽可能选薄一些的玻璃板作为平面镜。
(3)为了使观察到的像更清晰,本实验最好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
(4)物体移动时,感觉像变化是由于视觉造成的,无论镜面大小如何变化,物体离平面镜的距离如
何变化,平面镜总能成一-个 与物体等大的像。
实验七: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实验目的]
(1)通过探究,知道凸透镜成像时物距、像距的关系及成像的特点。
(2)通过探究,发现凸透镜成像中的物、像变化规律。
[实验器材]
光具座、蜡烛、火柴、凸透镜(焦距已知)、光屏。
[实验步理]
(1)选用与探究凸透镜成像实验相关的器材,如图所示。
(2)确认凸透镜的焦距、2倍焦距,以及1倍焦距以内、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丙倍焦距之外。
(3)把蜡烛放在与凸透镜距离大于二倍焦距的地方,即u>2f,沿直线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
明亮、清晰的烛焰的像。观察这个像是倒立的还是正立的,是放大的还是缩小的。改变物距“,重
做这一步,如图所示。
(4) 把蜡烛移向凸透镜,使蜡烛与凸透镜间的距离等于二倍焦距,即u=2f, 移动光屏,观察像到
凸透镜的距离、像的倒正和大小,如图所示。
(5)把蜡烛再移近凸透镜,让蜡烛与凸透镜间的距离在-倍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即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