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水平测试卷4 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生物期末水平考试试题(word版 含答案)
展开八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2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将你选择的选项代号(ABCD)填涂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
1.(1分)原始大气中没有的成分是( )
A.二氧化碳 B.水蒸气 C.氢气 D.氧气
2.(1分)按照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学说,原始生命诞生的场所是( )
A.原始大气 B.原始海洋 C.原始森林 D.原始陆地
3.(1分)生物化石是生物进化的最直接证据,关于化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最早形成的地层中,也有高等生物形成的化石
B.在越早形成的地层中,成为化石的生物越简单,越低等
C.在较晚形成的地层中,只有高等生物形成的化石,没有简单生物的化石
D.研究细胞色素C可以断定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但不能推断生物进化的顺序
4.(1分)下列关于生物进化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原始的单细藻类进化为原始的苔藓和蕨类植物
B.原始的单细胞动物进化为原始的无脊椎动物
C.原始的鱼类进化为原始的两栖类
D.原始的鸟类进化为原始的哺乳类
5.(1分)枯叶蝶在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体色随环境改变的特点:飞行过程中体表呈现鲜艳的黄色,便于吸引异性,降落后的形态和体色像一片枯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枯叶蝶体色随环境变化而改变是一种性状
B.为了应对敌害,枯叶蝶产生了体色随环境变化的定向变异
C.在进化过程中,敌害对枯叶蝶的不同变异起到了选择作用
D.在进化过程中,枯叶蝶也能产生不利于应对敌害的变异
6.(1分)桦树林中出现了一些云杉的幼苗,云杉长大后,其高度超过桦树,桦树因不耐阴而逐渐死亡。经过许多年以后,这片桦树林最终被云杉取代。这一群落演替过程表明( )
A.种内斗争有利于物种的延续
B.云杉的结构比桦树更复杂
C.云杉的进化水平比桦树高
D.适者生存是通过生存斗争来实现的
7.(1分)在人类起源和发展的漫长历程中,古猿下地生活的原因是( )
A.其他动物入侵 B.地形、气候的变化
C.为扩大领地 D.为躲避敌害
8.(1分)生物学研究者根据现代人的肤色、鼻形等特征划分出了4个人种,下列关于人种的划分哪项是错误的( )
A.蒙古利亚人 B.欧洲人 C.澳大利亚人 D.高加索人
9.(1分)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鱼儿离不开水”说明了生物依赖环境
B.“雨露滋润禾苗壮”主要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C.正常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
D.“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中,若水体受到污染,则大鱼体内有害物质含量最多
10.(1分)下列各项中,能体现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
A.蚯蚓的活动使土壤更加疏松
B.鸟类的前肢变成翼,利于空中飞行
C.仙人掌的叶变成了刺状
D.新疆的哈密瓜比较甜
11.(1分)如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图可以代表一个生态系统
B.草、昆虫都属于生产者
C.在此生态系统中,青蛙的体色多数为绿色,这是人工选择的结果
D.生态系统中,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12.(1分)如图是一个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的部分示意图,①②③④⑤⑥⑦各代表一定的能量值,下列各项中正确的是( )
A.①表示进入到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B.从能量关系看②>③+④
C.箭头④⑤⑥⑦表示该生态系统中能量可以循环利用
D.一般情况下,⑥为②的10%﹣20%
13.(1分)“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下列能正确表示食物链的是( )
A.蝉→螳螂→黄雀
B.阳光→青草→蝉→螳螂→黄雀
C.青草→蝉→螳螂→黄雀
D.营养物质→青草→蝉→螳螂→黄雀
14.(1分)生态系统能保持生态平衡,主要是由于生态系统( )
A.具有大量的动植物 B.具有自我调节的能力
C.具有复杂的食物网 D.具有充足的物质和能量
15.(1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成功培育出高产杂交水稻的关键是在野生水稻中发现了雄性不育株。这是利用了生物多样性中的( )
A.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B.基因的多样性
C.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D.生态环境的多样性
16.(1分)下列能体现生物多样性直接使用价值的是( )
①小麦给人们提供粮食
②杜仲可以降压补肾
③森林能够涵养水源、调节气候
④风景区为人们提供休闲的场所
⑤利用对草丛矮缩病有较强抗性的野生水稻培育水稻新品种
A.①②③⑤ B.①③⑤ C.①②③ D.①②④⑤
17.(1分)造成某些野生动物濒危灭绝的主要原因是( )
A.外来物种入侵 B.动物之间的生存竞争
C.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 D.科技进步太快
18.(1分)酸奶是利用乳酸菌发酵制成的,乳酸菌需要生活在无氧的环境中。小华同学准备自制酸奶,他将新鲜牛奶加入适量蔗糖煮沸后装入消毒的大口玻璃瓶中,再将适量酸奶倒入其中。你认为最可能成功制成酸奶的操作是( )
A.煮沸后立即倒入酸奶并密封
B.煮沸后立即倒入酸奶不密封
C.煮沸冷却后再倒入酸奶并密封
D.煮沸后冷却再倒入酸奶不密封
19.(1分)冰箱中的食品保存较长时间不容易变质的原因是( )
A.冰箱内温度低,能把微生物冻死
B.冰箱封闭较好与外界空气隔绝,不利于微生物生长
C.冰箱封闭好,微生物不易进入
D.冰箱内温度低,能有效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20.(1分)科学家把控制合成人胰岛素的基因转入大肠杆菌内,并利用大肠杆菌大量生产人胰岛素。这种现代生物技术属于( )
A.转基因技术 B.组织培养 C.发酵技术 D.克隆技术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5个小题,共30分.请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指定的区域
21.(6分)如图所示的是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较早出现的单细胞动物和腔肠动物大多数生活在 中,而较晚出现的鸟类和哺乳类大多生活在 上,从生物生活环境的变化可以看出生物进化的趋势是从 。
(2) 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的证据。研究发现,在越古老的地层中只有低等生物出现,而高等生物则出现在较晚近的地层中,从这一研究结果看出生物进化的趋势是从 。
(3)生物之所以能不断进化,是长期 的结果。
22.(5分)如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各成分之间的关系。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 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 者。
(2)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进行着 和能量流动,且能量传递具有单向性和 的特点。
(3)该食物链中的能量最终来源于 。
23.(8分)如图为某森林生态系统中部分食物链组成的食物网简图。请据图回答:
(1)在生物学上,把空气、光照、水分、土壤等影响草生活和分布的因素统为 。
(2)图中有 条食物链,写出图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 。
(3)蛇在该生态系统中属于 营养级,蛇和鹰的关系是 和 。
(4)要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图中需要添加的成分是非生物部分和 。
(5)若该生态系统被DDT等有毒物质长期污染,则体内有毒物质含量最多的生物是 。
24.(5分)“多莉”绵羊的培育过程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培育“多莉”绵羊的技术称为 。
(2)“多莉”绵羊的遗传性状与图中 绵羊最相似。
(3)丙绵羊所起的主要作用是 。
(4)从生殖方式看,产生“多莉”绵羊的生殖类型属于 ,理由是 。
25.(6分)梅雨季节,保存不当的食品和衣物表面很容易发霉,这是空气中的霉菌孢子在食品和衣物表面大量繁殖导致的。霉菌的生活受哪些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呢?小平对此进行了探究,他的实验过程如下:
组别 | A | B | C |
处理 | 干燥环境 | 潮湿环境 | 潮湿环境 |
方法 | 将烤干的馒头片置于塑料袋中,扎紧袋口,放在温暖环境里 | 将湿润的馒头片置于塑料袋中,扎紧袋口,放在温暖环境里 | 将 的馒头片置于塑料袋中,扎紧袋口,放在 环境里 |
实验结果 (一周后观察) | 不发霉 | 发霉 | 不发霉 |
分析实验,回答:
(1)通过A与B的对照实验,小平想探究的问题是: ;这一对照实验的变量是 ;分析实验结果,小平得出的结论应该是: 。
(2)为了探究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小平设计的C组实验与B组实验形成对照,C组中的①、②的条件分别是 和 。
(3)通过小平的实验,请你说出一种防止食品发霉的方法: 。
参考答案
一、1. D
解析:地质学家研究表明,地球大约是在46亿年以前形成的,那时候地球的温度很高,地面上的环境与现在的完全不同:天空中或赤日炎炎,或电闪雷鸣,地面上火山喷发,熔岩横流。从火山中喷出的气体,如水蒸气、氢气、氨、甲烷等构成了原始的大气层,虽有少量的水蒸气受到强烈的紫外线的作用,分解为氢和氧,但是氢由于太轻而浮到大气层的最高处,大部分逐渐消失在宇宙空间,而氧气很快与地面上的一些物质结合为氧化物,因此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可见D符合题意。
2. B
解析:化学起源学说认为:原始地球的温度很高,地面环境与现在完全不同,天空中赤日炎炎、电闪雷鸣,地面上火山喷发、熔岩横流,从火山中喷出的气体,如水蒸气、氨、甲烷等构成了原始的大气层,与现在的大气成分明显不同的是原始大气中没有游离的氧。原始大气在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了许多简单的有机物,随着地球温度的逐渐降低,原始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雨降落到地面上,这些有机物随着雨水进入湖泊和河流,最终汇集到原始的海洋中。原始的海洋就像一盆稀薄的热汤,其中所含的有机物,不断的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有机物,经过及其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了原始生命。可见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可见B符合题意。
3. BD
解析:越早形成的地层里,形成化石的生物越简单越低等,没有高等生物形成的化石,A错误;在越早形成的地层中,成为化石的生物越简单,越低等,B正确;在较晚形成的地层中,出现的生物化石越复杂,越高等,但也有简单生物的化石,C错误;通过生物的细胞色素C的差异的比较,表明亲缘关系越近的生物,细胞色素C的差异越小。所以说研究生物的细胞色素C可以断定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但不能推断生物进化的顺序,D正确。
4. D
解析:原始生命由于营养方式不同,一部分进化成为有叶绿体的能自养的原始藻类,这些原始的单细胞藻类进化为原始的苔藓和藻类植物。A正确。原始的单细胞动物→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B正确。脊椎动物进化的大致历程是:原始鱼类→原始两栖类→原始爬行类→原始鸟类和哺乳类,原始的鱼类进化为原始的两栖类,C正确。原始的鸟类和原始的哺乳类都是由原始的爬行类进化来的,D错误。
5. B
解析:遗传学中把生物个体所表现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等统称为性状,枯叶蝶体色随环境变化而改变是枯叶蝶的形态结构特征,属于性状,A正确;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因此不是枯叶蝶为了应对敌害,产生了体色随环境变化的定向变异,B错误;枯叶蝶体色与环境还有差别的被吃掉,而体色像枯叶的枯叶蝶活下来,敌害对枯叶蝶的不同变异起到了选择作用,C正确;活下来的枯叶蝶繁殖的后代,有的与环境还有差别,敌害在来时,又把体色与环境还有差别的枯叶蝶吃掉,因此在进化过程中,枯叶蝶也能产生不利于应对敌害的变异,D正确。
6. D
解析: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云杉生长迅速,高度超过桦树,能接受更多的光照生存下来,是适者生存;桦树林在云杉下面,接受的阳光很少,制造的有机物不能满足自身的需要,而逐渐死亡。是不适者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自然选择是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实现的。
7. B
解析: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森林古猿的一支是现代类人猿,以树栖生活为主,另一支却由于环境的改变,不得不下到地面上来生活,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可见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可见B符合题意。
8. B
解析:人类学者按肤色、发型、眼形、鼻形等外貌特征,把世界上的人类划分:蒙古利亚人;尼格罗人;高加索人;澳大利亚人4个人种。人种的形成是长期的自然和历史条件影响的结果。所以欧洲人不属于人种的划分。
9. B
解析:鱼儿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必须生活在水中,离开水就会死亡。俗话说:“鱼儿离不开水”,因此生物依赖环境,A正确;“雨露滋润禾苗壮”意思是禾苗可以吸收水分,满足树的生长需要,体现了非生物因素水对生物的影响,属于环境影响生物,B错误;正常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C正确;生物富集作用是指环境中一些有毒物质(如重金属、化学农药等),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的过程,大鱼是该生态系统的最高级消费者,它们体内积累有毒物质最多,D正确。
10. A
解析:蚯蚓的活动使得土壤变得肥沃和疏松,是生物对环境的影响,A正确;鸟类前肢转化为翼,为飞行器官,有利于空中飞行,能体现生物适应环境,B错误;仙人掌,叶片退化成刺,可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适应干旱缺水的沙漠环境,说明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C错误;新疆哈密地区,昼夜温差大,白天光照强烈,光合作用旺盛,制造的糖分多;夜晚气温低,呼吸作用弱,分解的糖分少,因此新疆的哈密瓜比较甜体现了环境影响生物,D错误。
11. D
解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图中只有生物成分的生产者和消费者,还缺少非生物成分和分解者,因此该图不可以代表一个生态系统,A错误;草属于生产者,昆虫属于消费者,而不是都属于生产者,B错误;在此生态系统中,青蛙的体色多数为绿色,这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C错误;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的最重要联系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联成一个整体,所以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主渠道。所以生态系统中,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D正确。
12. B
解析:①表示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根据能量流动的特点①远远小于流经生态系统内部的总能量,A错误;②为次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其去向除了③流向分解者、④流向下一营养级外,还有呼吸消耗和未被利用,所以②>③+④,B正确;④⑤⑥⑦表示分解者分解的能量,C错误;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所以一般情况下,②为①的10%~20%,③为②的10%~20%,D错误;
13. C
解析:A、蝉是动物属于消费者,而食物链必须从生产者开始;
B、阳光是非生物部分,而食物链不包括非生物部分;
C、该食物链正确表示了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关系;
D、营养物质不是生物,而食物链须从生产者开始。
所以能正确表示食物链的是青草→蝉→螳螂→黄雀。
14. B
解析: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互相制约,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处在相对稳定的状态,即生态平衡。这种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平衡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由于这种能力与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关,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这种能力就越强,但这个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被破坏,很难恢复。如:在草原生态系统中,条件适宜的时候草的数量,以草为食的动物就会因食物增加而繁殖,所以使草的数量不会无限制的增加,草食动物如果数量增加了,也就会因缺乏食物而有一部分被饿死,所以它们的数量和比例能维持在一定的状态中;但如果放养的草食动物过多,就会严重破坏草原,造成土地沙漠化,很难恢复了
15. B
解析: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层次的含义,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兔和小麦)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如野生水稻和栽培水稻之间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我国动物、植物和野生亲缘种的基因多样性十分丰富,为动植物的遗传育种提供了宝贵的遗传资源。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成功培育出高产杂交水稻的关键是在野生水稻中发现了雄性不育株,这是利用了生物多样性中的基因的多样性。表明生物基因的多样性是培育农作物新品种的基因库。
16. D
解析: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巨大价值:
直接使用价值,指对人类的社会生活有直接影响和作用的价值,如:药用价值、观赏价值、食用价值和生产使用价值(野外收获进入贸易市场)等。所以
①水稻给人们提供粮食
②杜仲茶可降压补肾
③森林能够涵养水源,调节气候属于间接使用价值。
④风景区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的环境属于直接使用价值⑤利用对草丛矮缩病有较强抗性的野生水稻培育水稻新品种。间接使用价值,一般表现为涵养水源、净化水质、巩固堤岸、防止土壤侵蚀、降低洪峰、改善地方气候、吸收污染物,调节碳氧平衡,在调节全球气候变化中的作用,主要指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的作用等等。
⑤潜在价值:今天还未被利用的那些物种在将来会有利用的价值,如开发新药等。
因此,能体现生物多样性直接使用价值的是①②④⑤。
17.C
解析:随着人类的发展,人口数量急剧增加,人类集中活动的区域不断扩大,大面积砍伐森林,乱砍滥伐、过度放牧、不合理开垦(围湖造田、垦荒、湿地开发等)、环境污染等使生物的栖息环境遭到破坏,使生物的生活环境越来越少,导致生物种类越来越少,还有滥捕乱杀、偷猎等,也使生物种类减少,这些原因主要是人类活动造成的。因此造成野生动物濒危和灭绝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对野生动植物生存环境的破坏和改变。
18. C
解析:乳酸菌的生活需要适宜的温度,煮沸后立即倒入酸奶,会将乳酸菌杀死,A不符合题意;乳酸菌的生活需要适宜的温度,煮沸后立即倒入酸奶,会将乳酸菌杀死,不密封会有其它杂菌的污染。B不符合题意;乳酸菌的生活需要在无氧的环境下进行无氧呼吸,把有机物发酵,产生乳酸。因此自制酸奶要密封。乳酸菌的生活还需要适宜的温度,煮沸后立即倒入酸奶,会将乳酸菌杀死,因此要在煮沸后冷却再倒入酸奶并密封,C符合题意;乳酸菌是厌氧型细菌,先冷却再加入酸奶不密封,进入了空气,影响了乳酸菌的发酵。D不符合题意。
19. D
解析:防止食品腐败的原理都是杀死或抑制细菌、真菌的生长和繁殖。冰箱中温度低,能抑制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使细菌、真菌繁殖很慢,数量少,不能充分分解食物,达到保鲜的目的。并不是低温杀死细菌。因此“家中常把剩余或多余的某些食品放入冰箱中”,食品存在较长时间不容易变质的原因是冰箱内低温能有效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20. A
解析:科学家把控制合成人胰岛素的基因转入大肠杆菌内,并利用大肠杆菌大量生产人胰岛素。因此这种现代生物技术属于转基因技术。
二、21.(1)水;陆地;水生到陆生;
(2)化石;低等到高等;
(3)自然选择
解析:(1)从图中可以看出,较早出现的单细胞动物和腔肠动物大多数生活在水中,而较晚出现的爬行类、鸟类、哺乳类动物大多数生活在陆地上,从生物生活环境的变化可以看出生物进化的趋势是从水生到陆生。
(2)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重要的直接的证据,通过对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顺序的研究,能够比较直观地了解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和规律: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分类地位越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在距今越近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分类地位越高等,陆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这种现象说明了生物是由低等到高等逐渐进化而来的。
(3)自然界中生物个体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只有那些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才容易生存下来,并将这些变异遗传给下一代,而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被淘汰。因此,生物之所以能够进化,是因为自然界的生物普遍存在着遗传和变异现象。生物进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22.(1)生产; 消费;
(2)物质循环; 逐级递减;
(3)太阳能。
解析:(1)由草原生态系统的示意图可知:该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和水,等等,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物质和能量;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植物(将无机物转化成有机物,将光能转化成化学能),消费者﹣﹣﹣兔,分解者﹣﹣﹣腐生细菌、真菌(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
(2)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往往彼此交错连接,这样就形成了食物网。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在沿着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物质循环的特点是周而复始的。能量的循环特点是单向、逐级递减的;
(3)该食物链中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能。
23.(1)非生物因素
(2)5; 草→鼠→蛇→鹰
(3)三;捕食;竞争
(4)分解者
(5)鹰
解析:(1)在生物学上,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它分为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两类。其中把空气、光照、水分、土壤等影响草生活和分布的因素统为非生物因素。
(2)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该食物网有5条食物链即:草→兔→鹰;草→兔→狐;草→鼠→狐;草→鼠→鹰;草→鼠→蛇→鹰,其中最长的一条是:草→鼠→蛇→鹰。
(3)草是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因此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生产者,蛇吃食草动物鼠,因此蛇在该生态系统中属于第三营养级。鹰吃蛇属于捕食关系,鹰和蛇都吃鼠属于竞争关系,因此食物网中的蛇与鹰既是捕食关系,又是竞争关系。
(4)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图中缺少非生物成分和分解者。
(5)有毒物质沿食物链流动逐级积累,营养级越低有毒物质积累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积累越多。图中营养级最高的是鹰。因此“若该生态系统被DDT等有毒物质长期污染,则体内有毒物质含量最多的生物是鹰。
24.(1)克隆技术;
(2)甲;
(3)为胚胎发育提供场所;
(4)无性生殖;无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
25.(1)水分对霉菌生活有影响吗?(或“霉菌的生活需要水分吗?”“霉菌的生活受水分影响吗?”);水分;霉菌的生活需要水分(答“水分对霉菌的生活有影响”不得分)
(2)湿润;低温(寒冷)
(3)干燥(或低温)
解析:(1)A与B的对照实验中不同的唯一变量是水分(干燥环境烤干的馒头片与潮湿环境湿润的馒头片),因此通过A与B的对照实验,小平想探究的问题是:水分对霉菌生活的有影响吗(或“霉菌的生活需要水分吗”“霉菌的生活受水分影响吗”)?分析实验结果,干燥环境烤干的馒头片不发霉,而潮湿环境湿润的馒头片发霉,小平得出的结论应该是:霉菌的生活需要水分。
(2)为了探究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实验中的变量应该是温度(室温和低温),其它量都相同。因此小平设计的C组实验与B组实验形成对照,C组中的①、②的条件分别是湿润的馒头片置于塑料袋中,扎紧袋口,放在低温(寒冷)环境里。
(3)通过小平的实验,结合食物腐败变质的原因,防止食品发霉的方法:保存食品要在干燥(或低温)环境中才能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期末水平测试卷10 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生物期末水平考试试题(word版 含答案): 这是一份期末水平测试卷10 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生物期末水平考试试题(word版 含答案),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四营养级,而蛇处在第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期末水平测试卷7 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生物期末水平考试试题(word版 含答案): 这是一份期末水平测试卷7 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生物期末水平考试试题(word版 含答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期末水平测试卷9 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生物期末水平考试试题(word版 含答案): 这是一份期末水平测试卷9 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生物期末水平考试试题(word版 含答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