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word版 含答案)
展开一、单选题
1.2021年4月22日是第52个“世界地球日”,今年确立的活动主题是“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下列做法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大力发展经济,遵循先发展再治理的原则B.忽视自然规律,始终坚定人定胜天的信念
C.转型产业结构,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D.充分开采能源,增加传统化石能源的使用
2.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食物腐败B.西瓜榨汁C.瓷碗破碎D.湿衣晾干
3.下列食物中富含蛋白质的是
A.土豆B.菠菜
C.面包 D.鸡蛋
4.下列属于合成材料的是
A.陶瓷B.羊毛C.塑料D.复合碳纤维
5.下列是“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实验操作示意图,其中错误的是
A.取用氯化钠固体B.称量氯化钠固体
C.量取水的体积D.溶解
6.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水中加入固体硝酸铵可降低溶液温度
B.通过活性炭的吸附可使硬水变为软水
C.为保护水资源,禁止使用化肥和农药
D.无色透明的深层地下水属于纯净物
7.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水银-AgB.锌离子-Zn2+C.二氧化氮-N2OD.硫酸钠-Na2S
8.北斗导航卫星系统采用铷原子钟提供精确时间,如图为铷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铷属于非金属元素
B.铷原子中的电子数为37
C.铷原子中的中子数为37
D.铷的相对原子质量是85.47g
9.氮化硼(BN)是一种耐高温晶体,绝缘性能好,化学性质不活泼,但在加热条件下能与碱发生反应;其制备反应为:B2O3+2NH32BN+3H2O。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B2O3属于氧化物B.上述制备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C.氮化硼可用作导线D.氮化硼坩埚可用来熔化NaOH
10.山梨酸(C6H8O2)是一种安全的食品防腐剂.下列关于山梨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山梨酸由碳和水组成
B.山梨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12g
C.山梨酸中含有16个原子
D.山梨酸中碳、氢、氧的质量比为9﹕1﹕4
11.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4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63.9g
B.在0℃-100℃之间,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通过升温可将硝酸钾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D.20℃时,向100g水中加入90g硝酸钾,充分溶解,所得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12.工业合成甲醇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醇的分子式为CH4OB.参加反应的甲、乙分子个数比为1:1
C.该反应为化合反应D.该反应实现了无机物向有机物的转变
13.用下图装置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其着火点(已知:白磷的着火点是40 ℃)。
下列方案正确的是
A.AB.BC.CD.D
14.物质性质决定用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于食品保护气
B.甲醛能使蛋白质变性,可用于食用水产品防腐
C.食醋具有酸性,可用于除去水壶中的水垢
D.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且不可燃不助燃,可用于灭火
15.化学革命是发生在十八世纪末英国和法国的一场深刻的化学学科的变革。英国物理学家、化学家波义耳和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曾做过类似的两个实验(见图)。关于这两个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波义耳的实验中,金属加热后质量增加,该现象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
B.拉瓦锡的实验中,玻璃钟罩内液面逐渐上升,达到一定高度后不再变化
C.拉瓦锡的实验可用于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
D.拉瓦锡首先通过化学实验证明了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定律
16.在给定条件下,下列物质转化能成立的是
A.
B.
C.
D.
17.下列实验方案设计合理的是
A.把等量的肥皂水分别滴加到等量的硬水、软水中,振荡,观察到软水中产生较多泡沫
B.把一小粒碘分别投入5mL水、5mL汽油中,振荡,观察到碘几乎不溶于汽油
C.验证氧气的性质实验中,把红热的木炭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时,要由瓶口向下迅速插入
D.将尿素与一定量的熟石灰混合,研磨,能够闻到一股刺激性气味
18.下列对化学基本观念的认识正确的是
A.微粒观:所有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B.能量观:电池充电过程中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C.结构观:氦原子和镁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
D.守恒观:所有的碱都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
19.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A.AB.BC.CD.D
20.利用超临界水技术处理废弃电路板,能得到由CuO和Cu2O组成的固体残渣,将残渣进行进一步处理可得硫酸铜晶体(CuSO4•5 H2O)等物质。处理流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已知:Cu2O + H2SO4 CuSO4 + Cu + H2O)
A.I中含过滤操作,II中不含过滤操作
B.溶液甲和溶液乙一定为硫酸铜的饱和溶液
C.残渣的处理流程中,H2SO4和CuSO4实现了循环利用
D.经操作I后,残渣由22.4g减少为6.4g,则经过一次循环后能得到硫酸铜晶体50.0g
二、填空题
21.生活中处处有化学。请回答下列问题:
(1)常用来改良酸性土壤的碱是___________。
(2)武德合金做保险丝,是利用了合金熔点___________(填“低于”或“高于”)其成分金属熔点。
(3)池塘里金鱼藻在白天会有大量细小气泡出现在叶片周围。气泡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
(4)利用灯帽盖灭燃着的酒精灯的原理是___________。
(5)利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的化学原理是___________。(用相关化学方程式来解释)
22.汽车是现代生活中常见的一种交通工具。
(1)喷漆可以延缓汽车钢铁外壳的锈蚀,其原理是防止铁与___________接触;
(2)与传统汽车相比,太阳能汽车低碳环保,真正实现了零排放。制造太阳能汽车所用的太阳能电池需要大量的单质硅。粗制单质硅是由石英固体(SiO2)与碳在高温条件下反应制得的,同时生成一种可燃性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石墨烯(见图)可用作太阳能电池的电极,这主要利用了石墨烯的___________性。
(4)LiMn2O4是锂离子电池的一种正极材料,可通过MnO2与Li2CO3煅烧制备,同时还生成CO2和一种单质。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三、科普阅读题
23.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火星作为太阳系中与地球最相似的行星,是各航天大国深空探测任务的最主要目标之一、国内外专家提出开展原位资源利用研究,即通过利用火星当地资源生产火星探测所需原料和能源,以减少成本。
火星大气和矿物是原位资源利用的主要研究对象。目前,探测出火星大气的主要成分及含量如图1所示,火星土壤不同位置处矿物的主要成分及含量如表1所示。
表1 火星土壤不同位置处矿物的主要成分的质量分数(以氧化物计)
利用与地球上相似的冶炼原理,可以从火星土壤中获得多种金属单质。部分金属可以在CO2中燃烧,此反应可成为火星探测所需能量的来源之一、研究人员以火箭发动机为背景,分析了不同金属与CO2反应时,氧燃比(CO2与金属的质量比)对比冲的影响,比冲越高,发动机效率越高,结果如图2所示。火星原位资源利用技术仍面临诸多挑战,需要人们不断探索。(原文作者王志琴等,有删改)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火星原位资源利用是指___________。
(2)由图1可知,火星大气中体积分数占比最高的气体是___________。
(3)MgO中,镁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
(4)图2中,以Mg为燃料时,比冲与氧燃比的关系是___________。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火星原位资源利用能减少成本
b由表1可知,火星土壤中至少含有3种金属元素
c由表1可知,火星土壤中镁元素含量最高
d火星原位资源利用技术已经非常成熟
四、科学探究题
24.20℃时,将镁条放入饱和的Na2CO3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约为17.7%)中,观察到持续产生较多气泡,且有白色沉淀生成。实验小组对其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
①镁能与水缓慢反应生成氢气。
②Na2CO3、K2CO3溶液均显碱性,其溶液中除金属离子、外,还有OH-。
实验1:探究反应产生的气体
(猜想与假设)Ⅰ.气体是H2 Ⅱ.气体是CO2 Ⅲ.气体是___________
(进行实验)取适量镁条、100mL饱和Na2CO3溶液,按下图所示方案进行实验。
(1)依据实验1-1、1-2的现象为___________,可得出猜想Ⅰ正确。
实验2:探究持续产生较多气体的原因
(猜想与假设)Na2CO3溶液中的某一种离子促进了镁与水的反应,从而产生较多气体。
(进行实验)20°时,利用图示装置分别完成下列实验,记录如下:
(解释与结论)
(2)实验2-4中加入的X是___________
(3)得出“Na2CO3溶液浓度越大,反应更剧烈”的结论,依据的实验是___________(填编号)
(4)实验2的结论是___________。
五、实验题
25.某小组根据要求完成二氧化碳的制备与性质实验,其可能用到实验仪器如下。
(制备气体)
(1)反应原理: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2)仪器选择:制取二氧化碳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有___________(填序号)。
(3)收集气体:
①排空气法集气 将直长导管的一端伸入D中小试管底部,用___________(填操作方法)进行“验满”后,用小胶塞旋紧试管口,待用。
②排水法集气 E中小试管注满水,将导管口伸入试管中进行收集气体。
(4)性质验证:
(拓展延伸)
(5)若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制取一瓶纯净且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应在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之间添加除杂装置,请在装置H~K中选择合适装置并按顺序连接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26.某同学设计如下几组实验,探究某些酸、碱、盐之间的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
(第一组)向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氧化铜粉末和铁锈粉末,如下图所示进行实验。
(第二组)取试管A和B反应后的溶液置于试管C和D中进行探究,如下图所示进行实验。
(第三组)由试管D中的现象进行反思并取试管E和F进行探究,如下图所示进行实验。
六、综合应用题
27.硫酸是一种性质活泼、用途广泛的酸。实验室常用的浓硫酸溶质质量分数为98%,密度约为1.84g·mL-1.请根据相关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一:“黑面包实验”
已知:浓硫酸具有强烈的吸水性,脱水性和强氧化性。
实验二:稀释浓硫酸
(5)若实验室需要配制5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9.6%的稀硫酸,则需要溶质质量分数为98%浓硫酸的质量为___________g,水的质量为___________g。
实验三:测定氢氧化钠溶液浓度
(6)向试管中加入2mL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密度为1.1g·mL-1),逐滴滴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稀硫酸(密度为1.1g·mL-1),并测定溶液的pH数值。试列式计算:理论上至少需要加入上述稀硫酸多少滴可使pH数值变为7?(已知:每滴溶液的体积近似为0.05mL,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到整数位)___________。
(7)某校学生在完成该实验时,记录滴入的稀硫酸为35滴。请思考实际滴数和理论滴数不一致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使用的浓硫酸露置在空气中时间太长
B使用的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而发生变质
C滴入稀硫酸过程中,试管没有充分振荡
七、流程题
28.氧锰八面体纳米棒(OMS-2)是一种新型的环保催化剂。用软锰矿和黄铁矿(主要成分分别为MnO2、FeS2)合成OM-S的工艺流程如下:
(1)为加快反应速率,软锰矿和黄铁矿需进行的预处理是___________。
(2)淡黄色固体是一种非金属单质化学式为___________。“调pH并过滤”主要除去___________元素(写出元素名称)。
(3)Mn12O19中氧元素化合价均为-2价,而锰元素的化合价有两种+3价和+4价,则显+3价、+4价的锰元素的原子个数之比为___________。制备Mn12O19的主要化学原理中,反应物KMnO4、K2S2O8、 MnSO4·H2O的化学计量数比为1:1:5,生成物中的硫元素均以形式存在,请写出相关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4)溶液B可进一步分离出两种主要化合物,一种可在该工艺中循环使用,化学式是___________;另一种为盐类,在农业生产中可用作___________。
(5)OMS-2是一种纳米级的分子筛。分别用OMS-2和MnOx对甲醛进行催化氧化,在相同时间内甲醛转化率和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
由图可知,OMS-2与MnOx相比,催化效率较高是___________(填“OMS-2”或“MnOx”)。
(6)甲醛(CH2O)在OMS-2催化氧化作用下生成CO2和H2O,现利用OMS-2对某密闭空间的甲醛进行催化氧化实验,实验开始时,该空间内甲醛含量为1.22mg/L,CO2含量为0.590mg/L,一段时间后测得CO2含量升高至1.25mg/L,该实验中甲醛的转化率为___________。( ,计算结果保留到0.1%)。
选项
A
B
C
D
X
O2
O2
N2
N2
Y
20 ℃水
60 ℃水
80 ℃水
20 ℃水
选项
物质
目的
主要实验操作
A
CO2和N2
鉴别
分别用燃着的木条试验,观察现象
B
判断空气中是否含有氧气
检验
取样,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观察是否复燃
C
Na2SO4溶液中混有少量MgSO4
除杂
加入Ba(OH)2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过滤
D
KCl和BaCl2的混合溶液
分离
加入过量的K2CO3溶液,过滤、洗涤,再分别向滤渣和滤液中加入适量稀盐酸
成分样品种类
二氧化硅
(SiO2)
氧化铝
(Al2O3)
氧化镁
(MgO)
氧化亚铁
(FeO)
第一表层土壤
45.5%
8.8%
7.2%
20.1%
勃朗峰土壤
44.7%
8.8%
7.2%
19.0%
编号
1-1
1-2
装置
装置
编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2-1
向试管中加入2mL17.7%的Na2CO3溶液
持续产生较多气泡
2-2
向试管中加入2mL1%的Na2CO3溶液
有少量气泡
2-3
向试管中加入2mL17.7%的K2CO3溶液
持续产生较多气泡
2-4
向试管中加入2mL17.7%的X溶液
无明显现象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现象解释或结论
①向小试管D中加入约2mL蒸馏水,滴入3滴紫色石蕊试液,再用小胶塞旋紧,振荡。
___________
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
②向小试管E中注入三分之一容积的澄清石灰水后,再用小胶塞旋紧小试管口,振荡。
倒入石灰水后,溶液变浑浊。
产生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充分振荡后,白色沉淀消失。
过量的二氧化碳能与碳酸盐(如CaCO3)反应,生成可溶性的碳酸氢盐(如Ca(HCO3)2)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实验
现象
解释或结论
一段时间后,试管A中溶液变成蓝色,试管B中溶无明显现象。
(1)写出试管A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对试管B进行加热,试管中溶液很快变为___________色
(3)对比试管B中的不同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___________
实验
现象
解释或结论
试管C中有蓝色沉淀生成
(4)从微观粒子变化的角度分析试管C中产生沉淀的实质是___________
试管D中无明显现象
(5)试管D中无明显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
实验
现象
解释或结论
试管E中无明显现象,试管F中出现红褐色沉淀
(6)写出试管F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
(7)根据E、F两试管所做的实验相同,得出的现象不相同,可以得出的结论:___________
实验步骤
实验示意图
实验现象
解释及原因
(1)将一定量的蔗糖固体加入至烧杯中
(2)利用胶头滴管在蔗糖表面滴加少量水
固体表面潮湿
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
(3)沿着烧杯内壁倒入适量浓硫酸,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浓硫酸滴到蔗糖表面,观察到蔗糖表面颜色变深,最终变为___________色。
有关化学方程式为:
(4)静置一段时间
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固体逐渐膨胀,并产生大量水雾及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有关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C
【详解】
A、大力发展经济,应遵循绿色化学理念,从源头上减少污染,错误;
B、应该遵循自然规律,而不是忽视自然,错误;
C、转型产业结构,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正确;
D、增加传统化石能源的使用,会导致大气污染,错误。
故选C。
2.A
【详解】
A、食物腐败,发生缓慢氧化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B、西瓜榨汁,只是形状发生了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瓷碗破碎,只是形状发生了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湿衣晾干,只是水的状态发生了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D
【详解】
A、土豆中富含有淀粉,故选项错误;
B、菠菜中富含维生素,故选项错误;
C、面包富含糖类,故选项错误;
D、鸡蛋中的蛋清属于蛋白质,故选项正确;
故选:D
4.C
【详解】
A、陶瓷是用泥土烧制而成的,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
B、羊毛属于天然材料。
C、塑料属于三大合成材料之一。
D、复合碳纤维属于复合材料。
故选:C。
5.C
【详解】
A、取用固体粉末状药品时,应用药匙取用,瓶塞应倒放,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量取液体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视线没有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操作错误。
D、溶解时,为加快氯化钠的溶解速率,可用玻璃棒进行搅拌,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C。
【点睛】
6.A
【详解】
A.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水中加入固体硝酸铵可降低溶液温度。故A正确;
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通过活性炭的吸附不可使硬水变为软水。故B错误;
C.为保护水资源,合理适量使用化肥和农药。故C错误;
D.无色透明的深层地下水属于混合物。故D错误。
故选A。
7.B
【详解】
A、水银是汞的俗称,其化学式为Hg,错误;
B、离子的表示方法是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锌离子带有2个单位的正电荷,表示为:Zn2+,正确;
C、二氧化氮的化学式为NO2,错误;
D、硫酸钠是由钠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的,其化学式为Na2SO4,错误。
故选B。
8.B
【详解】
A、由“金”字旁可知,铷元素属于金属元素,错误;
B、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电子数=37,正确;
C、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故铷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5.47,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85-37=48,错误;
D、铷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5.47,错误。
故选B。
9.A
【详解】
A、B2O3是由B、O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符合题意;
B、该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不符合题意;
C、氮化硼绝缘性好,不能用作导线,不符合题意;
D、氮化硼加热条件下能与碱发生反应,不能用来熔化氢氧化钠,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0.D
【详解】
A、山梨酸由山梨酸分子构成,不符合题意;
B、山梨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6+8+16×2=112,相对分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为“1”,常省略不写,不符合题意;
C、一个山梨酸分子中含有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2个氧原子共16个原子,不符合题意;
D、山梨酸中碳、氢、氧的质量比为=(12×6):8:(16×2)=9﹕1﹕4 ,符合题意。
故选D。
11.D
【详解】
A、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4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63.9g,不符合题意;
B、在0℃-100℃之间,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呈上升趋势,所以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不符合题意;
C、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通过升温可将硝酸钾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不符合题意;
D、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0g,所以向100g水中加入90g硝酸钾,充分溶解,所得溶液为饱和溶液,符合题意。故选D。
12.B
【分析】
观察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物是一氧化碳和氢气,生成物是甲醇,因此反应的方程式为:CO+2H2CH4O。
【详解】
由分析得:
A、由分子结构模型可知,每个甲醇分子是由1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所以其分子式为CH4O,正确;
B、参加反应中甲(CO)、乙(H2)的分子个数比为1:2,错误;
C、由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是由两种物质反应生成另一种新物质,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正确;
D、甲醇属于含碳化合物属于有机物,反应实现了无机物向有机物的转变,正确。
故选B。
13.A
【详解】
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其着火点,左边装置中的白磷温度能达到着火点,能与氧气接触,能燃烧,故除探究要素不同之外,其它条件都应该是相同的,则X是氧气,Y中的温度应低于40°C,观察选项A符合要求。
故选A。
14.B
【详解】
A、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常温下与多数物质不反应,可用于食品保护气,说法正确;
B、甲醛能使蛋白质变性,不能用于使用水产品防腐,因为甲醛有毒,说法错误;
C、食醋具有酸性,与水垢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盐,可用于除去水壶中的水垢,说法正确;
D、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可用于灭火,说法正确;
答案:B。
15.A
【详解】
A、波义耳的实验中,金属加热后质量增加,是因为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汞,该现象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故选项说法错误。
B、拉瓦锡的实验中,汞能与装置中的氧气反应,玻璃钟罩内液面逐渐上升,至完全反应,达到一定高度后不再变化,故选项说法正确。
C、拉瓦锡的实验中,玻璃钟罩内液面逐渐上升,达到一定高度后不再变化,气体减少的体积即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拉瓦锡的实验可用于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故选项说法正确。
D、由化学史的知识可知,拉瓦锡首先通过化学实验证明了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定律,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16.D
【详解】
A、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错误;
B、一氧化碳在高温下和氧化铁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铁;铁活动性弱于锌,不和硫酸锌反应,错误;
C、氯化铜和氢氧化钠生成氢氧化铜沉淀,不溶性碱氢氧化铜和碳酸钠不反应,错误;
D、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碳高温下生成一氧化碳,正确。
故选D。
17.A
【详解】
A、把等量的肥皂水分别滴加到等量的硬水、软水中,振荡,观察到软水中产生较多泡沫,故选项说法正确。
B、把一小粒碘分别投入5mL水、5mL汽油中,振荡,观察到碘难溶于水,易溶于汽油,故选项说法错误。
C、验证氧气的性质实验中,把红热的木炭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时,要由瓶口向下缓慢插入,以使木炭充分和氧气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D、尿素不属于铵态氮肥,与一定量的熟石灰混合,研磨,无明显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18.B
【详解】
A、不是所有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原子、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错误;
B、电池充电过程中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正确;
C、氦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但其核外只有一个电子层,属于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化学性质稳定;镁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2个电子而形成阳离子;尽管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但它们化学性质不相似,错误;
D、不是所有的碱都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难溶性碱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错误。
故选B。
19.D
【详解】
A、二氧化碳和氮气均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均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不能用燃着的木条鉴别,不符合题意;
B、空气中的氧气含量低,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无法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空气中是否含有氧气,不符合题意;
C、氢氧化钡和硫酸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硫酸钡,氢氧化钡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氢氧化钠,不但除去了杂质,也除去了原物质,不符合题意;
D、加入过量的碳酸钾,碳酸钾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和氯化钾,过滤,洗涤,分别向滤渣和滤液中加入适量的稀盐酸,碳酸钡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二氧化碳和水,碳酸钾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钾、二氧化碳和水,可以达到分离的目的,符合题意。
故选D。
20.C
【详解】
A、经过I、Ⅱ操作,得到了固体和液体,所以I、Ⅱ的操作中都有过滤,错误;B、溶液甲和溶液乙中均含硫酸铜,溶液甲不一定是硫酸铜的饱和溶液,溶液乙一定是硫酸铜的饱和溶液,错误;C、稀硫酸可以用于溶解滤渣,硫酸铜溶液可用于再次结晶,在流程中H2SO4和CuSO4实现了循环利用,正确;D、残渣由22.4g减少为6.4g,说明Cu2O 和 H2SO4反应生成6.4g的铜。设:生成6.4g的铜,同时生成的硫酸铜的质量为x,需要的质量为y
Cu2O + H2SO4 CuSO4 + Cu + H2O
144 160 64
Y x 6.4g
x=16g
y=14.4g
CuO和Cu2O组成的固体残渣中CuO的质量=22.4g-14.4g=8g,设:8g的CuO生成硫酸铜的质量为z
CuO+H2SO4=CuSO4+H2O
80 160
8g z
z=16g
经操作I后生成的硫酸铜的质量=16g+16g=32g,若硫酸铜全部转化为硫酸铜晶体,硫酸铜晶体的质量=32g÷ ×100%=50g,但在加热蒸发、冷却过程中有一部分硫酸铜在溶液乙中,所以经过一次循环后能得到硫酸铜晶体的质量小于50.0g,错误。故选C。
点睛:解流程题的关键是弄清流程图的涵义。
21.氢氧化钙 低于 氧气 隔绝空气
【详解】
(1)氢氧化钙显碱性,能与土壤中的酸反应,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2)武德合金做保险丝,是利用了合金熔点低于其成分金属熔点;
(3)金鱼藻会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生成氧气,故气泡的主要成分是氧气;
(4)利用灯帽盖灭燃着的酒精灯的原理是隔绝空气;
(5)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碳酸氢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2.氧气和水
导电
【详解】
(1)铁生锈的条件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接触,喷漆可以防止铁与氧气和水接触,从而延缓生锈;
(2)二氧化硅与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硅和一种可燃性气体,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反应物中含Si、O、C,生成物中含Si,故生成物中还应含C、O,生成的可燃性气体为一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石墨烯可用作太阳能电池的电极,这主要利用了石墨烯的导电性;
(4)LiMn2O4可通过MnO2与Li2CO3煅烧制备,同时还生成CO2和一种单质,生成的单质应是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3.通过利用火星当地资源生产火星探测所需原料和能源 CO2 3:2(或24:16,或其他合理答案) 在实验研究的氧燃比范围内,随着氧燃比的增大,比冲先增大后减小 ab
【详解】
(1)根据“国内外专家提出开展原味资源利用研究,即通过利用火星当地资源生产火星探测所需原料和能源,以减少成本”,可知火星原位资源利用是指通过利用火星当地资源生产火星探测所需原料和能源;
(2)由图1可知:火星中体积分数占比最高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占气体总体积的95.3%;
(3)MgO中,镁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24:16=3:2;
(4)图2中,以Mg为燃料,比冲与氧燃比的关系是在实验研究的氧燃比范围内,随着氧燃比的增大,比冲先增大后减小;
(5)a、火星原位资源利用能减少成本,说法正确;
b、由表1可知:火星土壤中至少含有3种金属元素,铝、镁和铁元素,说法正确;
c、由表1可知,火星土壤中铝元素的质量分数=,火星土壤中镁元素的质量分数=,前者高,说法错误;
d、火星原位利用技术仍面临诸多挑战,需要人们不断探索,资源利用技术不成熟,说法错误;
答案:ab。
24.H2和CO2 1-1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1-2气体燃烧,火焰呈淡蓝色,烧杯内壁有水雾 氢氧化钠 2-1、2-2 碳酸钠溶液中碳酸根促进镁和水的反应,从而产生较多气体
【详解】
[猜想与假设] 20℃时,将镁条放入饱和的Na2CO3溶液,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生成气体:Ⅰ.气体是H2 Ⅱ.气体是CO2 Ⅲ.气体是H2和CO2;
[进行实验]
(1)猜想Ⅰ正确,说明气体是氢气,氢气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氢气具有可燃性,燃烧时火焰呈淡蓝色,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有水雾,依据实验1-1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1-2气体燃烧,火焰呈淡蓝色,烧杯内壁有水雾;
[进行实验]
(2)反应后溶液中有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需要排除两种离子的影响,确定是碳酸根的影响,因此加入含有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的物质,两者现象明显不同,就可以证明是碳酸根离子的影响,因此加入X为氢氧化钠溶液;
(3)得出“Na2CO3溶液浓度越大,反应更剧烈”的实验变量是浓度,其它量必须相同,所以2-1、2-2的对照可以得出这一结论;
(4)由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总结出来实验结论:碳酸钠溶液中碳酸根促进镁和水的反应,从而产生较多气体。
25. B或C 燃着木条放在瓶口,木条熄灭说明满了 溶液变红色 K、H
【详解】
(1)反应原理: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气体,。
(2)制取二氧化碳反应为固液不加热反应,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有B或C。
(3)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将直长导管的一端伸入D中小试管底部,用燃着木条放在瓶口,木条熄灭说明满了,进行“验满”后,用小胶塞旋紧试管口,待用。
(4)①二氧化碳能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故实验现象为溶液变红色;
②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而是石灰水变浑浊,反应为:
充分振荡后,白色沉淀消失;反应为过量的二氧化碳能与碳酸盐(如CaCO3)反应,生成可溶性的碳酸氢盐【如Ca(HCO3)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制取的二氧化碳中含有带出的水和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除去水选择浓硫酸干燥装置,除去氯化氢气体选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实验中应先除杂再干燥,防止除杂过程中带出水;故制取一瓶纯净且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应在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之间添加除杂装置连接顺序为K、H。
26. 黄 温度可以加快反应速率 铜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产生氢氧化铜沉淀 盐酸过量了,加入的氢氧化钠太少,且氢氧化钠先和盐酸反应
反应物的用量不同,现象可能不同
【详解】
第一组:向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氧化铜粉末和铁锈粉末,如下图所示进行实验。一段时间后,试管A中溶液变成蓝色,说明盐酸和氧化铜反应了,(1)方程式是:;(2)对试管B进行加热,试管中溶液很快变为黄色,因为氧化铁和盐酸反应产生氯化铁和水,氯化铁溶液是黄色的,(3)对比试管B中的不同现象,常温时氧化铁和盐酸反应慢,加热时反应快,则可以得出的结论:温度可以加快反应速率;
第二组:取试管A和B反应后的溶液置于试管C和D中进行探究,进行实验。试管C中有蓝色沉淀生成,则是氢氧化钠和氯化铜反应了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钠,(4)从微观粒子变化的角度分析试管C中产生沉淀的实质是铜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产生氢氧化铜沉淀;试管D中无明显现象,(5)试管D中无明显现象的原因可能是盐酸过量了,加入的氢氧化钠太少,且氢氧化钠先和盐酸反应生成水和氯化钠,所以开始没有现象;只有加入的氢氧化钠把盐酸反应完了,才会和氯化铁反应;
第三组:由试管D中的现象进行反思并取试管E和F进行探究,进行实验。试管F中出现红褐色沉淀,是氢氧化钠和氯化铁反应产生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钠,(6)方程式是;试管E中无明显现象,(7)根据E、F两试管所做的实验相同,得出的现象不相同,可以得出的结论:反应物的用量不同,现象可能不同;因为E中氯化铁溶液显酸性,加入的氢氧化钠太少,且氢氧化钠先和酸反应生成水和盐,所以开始没有现象;F中滴入氯化铁溶液显酸性,氢氧化钠先和酸反应生成水和盐,但是氢氧化钠过量了,则立即和氯化铁反应产生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钠。
27.少量水稀释浓硫酸时放出的热,能加快蔗糖的脱水速度 黑色 2SO2 100 400 解:设理论上至少需要加入上述稀硫酸的滴数为x
x≈33滴 AC
【详解】
实验一:(2)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温度升高,可以加快反应速率,故水的作用是:少量水稀释浓硫酸放出的热,能加快蔗糖的脱水速度;
(3)浓硫酸具有脱水性,由化学方程式可知,蔗糖在浓硫酸的作用下脱水变为碳,故最终变为黑色;
(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物中含C、H、S、O的个数分别是1、4、2、8,生成物中含C、H、S、O的个数分别是1、4、0、4,故生成物中还应含2个S、4个O,故还应补充2SO2;
实验二:(5)解:设需要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的质量为x,根据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可得:500g×19.6%=98%x,x=100g,需要水的质量为:500g-100g=400g;
实验三:(6)见答案;
(7)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露置在空气中时间过长,会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从而导致配制得到稀硫酸的浓度偏小,导致实际滴数偏多,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钠与稀硫酸反应:,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 ,,由化学方程式可知,无论氢氧化钠是否变质,消耗硫酸的质量不变,不符合题意;
C、滴入稀硫酸过程中,试管没有充分振荡,会导致变色不及时,从而导致滴数偏多,符合题意。
故选AC。
28.进行粉碎 S 铁 5:1 2KMnO4+2K2S2O8+10MnSO4·H2O + H2O =Mn12O19+3K2SO4 +11H2SO4 H2SO4 钾肥 OMS-2
【详解】
(1)为加快反应速率,软锰矿和黄铁矿需进行的预处理是进行粉碎,增大与反应物的接触面积。
(2)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反应前有硫元素,则淡黄色固体为硫S。由流程可知,矿石中含有铁元素,“调pH并过滤”、精制结晶得到晶体中没有了铁元素,故该过程主要除去铁元素。
(3)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Mn12O19中氧元素化合价均为-2价,而锰元素的化合价有两种+3价和+4价,设显+3价、+4价的锰元素的原子个数分别为x、12-x,则(+3) ×x+(+4) ×(12-x)+(-2) ×19 =0,解得x=10,12-x=2;故显+3价、+4价的锰元素的原子个数之比为10:2=5:1;
制备Mn12O19的主要化学原理中,反应物有KMnO4、K2S2O8、 MnSO4·H2O,生成物中的硫元素均以形式存在,则生成物必有Mn12O19、K2SO4;在化学方程式配平时,观察反应前后出现”个数”较复杂的元素,先进行配平。先计算出反应前后该元素原子的最小公倍数,用填化学式前面化学计量数的方法,对该原子进行配平,然后观察配平其他元素的原子个数,致使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元素种类与原子个数都相等;由于反应物化学计量数比为1:1:5,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反应物中含有溶液中的水参与、生成物中还有生成的H2SO4,故反应为2KMnO4+2K2S2O8+10MnSO4·H2O + H2O =Mn12O19+3K2SO4 +11H2SO4。
(4)由(3)分析可知,溶液B中含有生成的硫酸钾和硫酸;在整个流程中硫酸既是反应物也是生成物,可在该工艺中循环使用,化学式是H2SO4;另一种硫酸钾中含有植物所需的钾元素,在农业生产中可用作钾肥。
(5)由图可知,OMS-2与MnOx相比,催化效率较高是OMS-2 。
(6)设体积为1L,则CO2含量为0.590mg,一段时间后测得CO2含量升高至1.25mg/L,生成二氧化碳1.25mg/L×1L-0.590mg/L×1L=0.66mg;反应前后原子种类质量不变,生成二氧化碳中碳元素质量等于消耗甲醛中碳元素质量,故反应甲醛质量为,反应甲醛含量为0.45mg/L,故实验中甲醛的转化率为.
2023年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振华中学中考一模化学试题(无答案): 这是一份2023年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振华中学中考一模化学试题(无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臭氧使地球生物免受紫外线伤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年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中考二模 化学 试题(学生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2年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中考二模 化学 试题(学生版+解析版),共35页。
精品解析:2020年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振华中学含国科大中考二模化学试题(解析版+原卷版):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2020年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振华中学含国科大中考二模化学试题(解析版+原卷版),文件包含精品解析2020年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振华中学含国科大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原卷版doc、精品解析2020年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振华中学含国科大中考二模化学试题解析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9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