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中考二模化学试题(word版 含答案)
展开2021年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劳动人民智慧与文明的结晶。下列沂源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主要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鲁村镇丁家柳编技艺
B.中庄镇侠侣核雕技艺
C.西里镇杜氏木艺技艺
D.燕崖镇碾砣人家老酱油酿制技艺
2.为了区别酱油和陈醋,小光提出:“可用闻气味的方法区分酱油和陈醋。”就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A.猜想与假设 B.设计实验 C.提出问题 D.解释与结论
3.奶制品、豆类、虾皮等食物中含钙丰富,是日常饮食中钙的较好来源,这里的“钙”指
A.钙离子
B.钙原子
C.钙元素
D.钙单质
4.“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下列物质的用途只体现其物理性质的是
A.二氧化碳用于灭火
B.液氮用作制冷剂
C.甲烷用作燃料
D.氧气用于医疗急救
5.享誉全国的“沂源红苹果”已成为沂源农业经济的一个亮点。某果园中苹果树枝生长不茂盛,叶色淡黄,可施加下列肥料中的
A.K2CO3
B.CO(NH2)2
C.CaH2PO4
D.K3PO4
6.学习化学的目的并不在于人人都要成为化学家,更重要的是学会用化学观点去分析,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生活中的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A.在食盐中添加适量碘酸钾,补充人体所需的碘元素
B.发现燃气泄漏,应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C.霉变大米、花生等含有黄曲霉素,可蒸煮后食用
D.用熟石灰处理含酸量超标的工业污水,防治水污染
7.春天的昆明杨柳依依,花香四溢,我们能闻到花香是因为
A.分子之间有间隔 B.分子在不断运动
C.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 D.分子可以再分
8.在使用酒精灯的过程中,对下列做法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A.用酒精灯外焰给物品加热,原因是酒精与空气充分接触
B.用火柴点燃酒精灯,原因是火柴提高了酒精的着火点
C.用湿抹布盖灭失火的酒精灯,原因是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
D.将灯芯拨得松散使酒精灯燃烧更旺,原因是增大了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9.下列在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实验操作(如图所示)中,正确的是
A.取固体 B.称固体
C.量取水 D.写标签
10.如图一是电解水实验装置图,图二是过滤实验装置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一中b试管内收集的气体是氢气,能燃烧
B.图一实验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C.图二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D.图二中漏斗内的液面高于滤纸的边缘会导致滤液浑浊
11.如图是KNO3和NH4C1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KNO3的溶解度大于NH4C1的溶解度
B.t1℃时,KNO3和NH4Cl的溶解度相等且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40%
C.t1℃时,NH4C1的不饱和溶液降温,肯定无晶体析出
D.t2℃时,等质量的KNO3和NH4C1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硝酸钾析出的固体多
12.科学家发现一种只有四个中子构成的粒子,这种粒子称为“四中子”,也有人称之为“零号元素”。它与天体中的中子星构成类似。有关该粒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元素周期表中排在氢的前面
B.由于没有质子,被称为“零号元素”
C.质量大约是一个氢分子质量的2倍
D.不显电性
13.2021年4月21日,在全县化学教研活动中,某化学教师表演了一个“吹气生火”的魔术:他将包有过氧化钠(Na2O2)粉末的脱脂棉放在石棉网上,然后用玻璃管向棉花上吹气,此时会观察到棉花慢慢的燃烧起来(己知:)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错误的是
A.棉花是一种可燃物
B.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放热
C.棉花燃烧必须与充足的氧气接触
D.由过氧化钠引起的火灾可用二氧化碳灭火
14.下面是小芳同学在学习酸、碱的性质时记录的部分实验现象,其中正确的是
A.打开盛有浓硫酸的试剂瓶瓶盖,瓶口有白雾产生
B.向盛有生锈铁钉的试管中加入少量稀硫酸,铁锈逐渐溶解,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绿色
C.向氯化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产生蓝色沉淀
D.向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
15.下列实验设计方案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A.鉴别:只用水就可以鉴别NaC1、NaOH、NH4NO3三种固体
B.除杂:用降温结晶的方法除去氯化钠中的少量硝酸钾
C.检验:在氢气燃烧的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检验氢气燃烧的产物
D.制备:工业上可用熟石灰和纯碱制备氢氧化钠
二、填空题
16.“沂源猿人遗址”——作为山东省唯一的旧石器时代遗址,位于山东省折源县南鲁山镇骑子鞍山东山根、下崖洞南60米处,现已成为研究人类学起源的重要科学基地。三四十万年前沂源猿人已经学会使用火,火的应用在人类文明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沂源猿人使用自然火时,需要不断地向火焰中添加木柴和兽骨,从燃烧的条件分析,“木柴和兽骨”是_______________。到了三万多年前,原始人就会“钻木取火”,钻木之所以能取火,是因为:A钻凿处,木头温度升高;B.木头在空气中的温度达到着火点,发生燃烧;C.钻凿木头时,摩擦会生热;这三句话按因果关系排列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2)随着人类对燃烧认识的不断发展,我们可以利用燃烧完成一些不可思议的事,如火箭升空,2020年11月24日,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携嫦娥五号探测器发射成功,12月17日完成了“月球挖土”等任务后顺利返回,长征五号运载火箭使用的是液氧液氢推进剂,写出此化学反应的方程式__________。
(3)当然我们也要学会控制火,否则就会发生危险。在家中若发现天然气泄漏并在小范围内被引燃,可采取哪些简单办法熄灭火焰?____________(答一点即可)。
17.无人机的用途越来越广泛,可以用于航拍、喷洒农药、巡查、空投等。无人机的最基本组件有框架、发动机和螺旋桨、电池、传感器几个部分。
(1)高性能无人机框架最适合选用密度小、强度高、耐热、硬度较大、化学稳定性好的_______。(填字母)
a.生铁 b.纯铝 c.黄铜 d.铝合金
(2)无人机的动力来源是锂离子电池,电池在工作过程中实现的能量转化是_____能转化为电能,锂系电池分为锂电池和锂离子电池,锂电池在工作时是锂与二氧化锰反应生成亚锰酸锂(LiMn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图3中的元素与锂元素位于同一周期的是_________。(填序号)
18.某同学利用图1装置研究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过程,并用pH和温度传感器测量反应过程中相关物理量的变化情况,得到图2和图3。
(1)烧杯中发生反应属于________(基本反应类型);
(2)图1 A装置中溶液的溶质是______(填化学式);
(3)图3中f点的pH数值最接近______(填“6.8”、“12”或“5.6”);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图2中b点所示溶液中的溶质是氯化钠
B取图2中d点所示溶液加热蒸干所得固体为纯净物
C图2中cd所示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不在变化
D图3中ef变化趋势可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三、实验题
19.下面是初中化学常见四个实验。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图1是铁锈蚀条件的探究实验,由实验____(填序号,下同)可知铁生锈需要与氧气接触;
(2)图2实验可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
(3)图3是实验室模拟炼铁的装置图,实验过程中,A装置内看到的现象是______,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
(4)图4是配制一定质量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硝酸钾溶液中的量取水的实验,这样读数会使配得的硝酸钾溶质量分数_______(“偏大”或“不变”或“偏小”)。
20.如图是实验室中常见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用装置A进行实验时,首先应_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加药品;②加热;③检查装置气密性
(2)用A装置制取气体的不足之处是_____________,可怎样进行改进,请简要叙述_____________。
(3)若要收集干燥的CO2,可将含有水蒸气的CO2从装置B的_____________(填“m”或“n”)端导入,试剂x是_____________(填名称);再用装置_____________(填“C”或“D”或“E”)收集。
四、科学探究题
21.为探究铝、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请完善下表的探究方案。回答有关问题:
(实验探究)
实验步骤 | 观察到的现象或化学反应方程式 |
(1)在试管中取少量盐酸,插入足量铁丝,充分反应。 | 现象为:______ |
(2)在(1)所得的溶液中,插入足量______丝 ,充分反应。 | 无明显现象 |
(3)在(2)所得的溶液中插入足量______丝,充分反应。 | 有明显现象,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实验拓展)
(1)在上述设计的方案中,只要补充一个实验,还可得出铝>铁>氢>铜的结论。要补充的实验操作是______。
(2)经过讨论,同学们认为将上述(实验探究)中实验步骤(1)、(2)、(3)中插入金属丝的顺序进行调整(其它操作相同),也可得到铝>铁>氢>铜的结论,你认为调整后插入金属的顺序是______(填字母)。
A 铝、铁、铜 B 铜、铝、铁 C铜、铁、铝
五、计算题
22.称取某纯碱样品32g,加入到盛有足量稀盐酸的烧杯中,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使两者充分反应。反应过程如下图所示(杂质不与盐酸反应,忽略盐酸的挥发和水的蒸发)。
请计算:
(1)生成二氧化碳 g。
(2)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步骤,计算结果精确到0.1%)。
参考答案
1.D
【分析】
本题考查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详解】
A、柳编属于物理变化,故A不符合题意;
B、核雕属于物理变化,故B不符合题意;
C、木艺技艺属于物理变化,故C不符合题意;
D、酱油酿制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
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2.B
【分析】
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或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拓展与迁移,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
【详解】
小光提出“可用闻气味的方法区分酱油和陈醋”,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设计实验,故选项B正确。
故选:B。
【点睛】
3.C
【详解】
奶制品、豆类、虾皮等食物中含钙丰富,这些物质中的所说的钙不是以离子、原子、单质等形式存在,通常用元素来描述,故选:C。
4.B
【详解】
A、二氧化碳用于灭火,利用了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和物理性质(密度比空气大),故选项错误;
B、液氮用作制冷剂是利用液氮吸热气化,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正确;
C、甲烷用作燃料是利用甲烷的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D、氧气用于医疗急救是利用氧气的氧化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B
5.B
【详解】
苹果树枝生长不茂盛,叶色淡黄,说明缺少氮元素,需要施加氮肥。
A、K2CO3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故A错误;
B、CO(NH2)2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故B正确;
C、CaH2PO4中含有磷元素,属于磷肥,故C错误;
D、K3PO4中含有钾元素和磷元素,属于复合肥,故D错误;
故选B。
6.C
【详解】
A、在食盐中添加适量碘酸钾,可以补充人体所需的碘元素,防止甲状腺疾病的发生,故选项正确。
B、发现燃气泄漏,应迅速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稀释燃气的浓度,防止发生爆炸,故选项正确。
C、霉变大米、花生等含有的黄曲霉素,通过蒸煮的方法不能杀灭,因此不能食用,故选项错误。
D、熟石灰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是一种碱,可用来中和酸性废水,故选项正确。
故选:C。
7.B
【详解】
人们能闻到花的香味,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地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不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或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或分子可以再分。故选B。
【点睛】
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8.B
【详解】
A、用酒精灯外焰给物品加热,原因是酒精与空气充分接触,使得酒精灯外焰温度高,不符合题意。
B、用火柴点燃酒精灯是因为火柴的温度达到酒精的着火点,而不是提高了酒精的着火点,错误,符合题意。
C、用湿抹布盖灭失火的酒精灯,原因是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而物体的燃烧条件需要氧气的支持,隔绝空气可以使物体与氧气隔绝从而使可燃物灭火。
D、可燃物燃烧的现象取决于:1、氧气的浓度,浓度越大,燃烧现象越激烈,2、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接触面积越大,燃烧现象越激烈,将酒精灯灯芯拨得松散些,实际上就是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因此正确。
故选B。
9.D
【详解】
A、取用固体时,瓶塞要倒放,防止药品污染,故A错误;
B、称量物品时要按“左物右码”称量,故B错误;
C、用量筒量取液体,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故C错误;
D、所配制的溶液是溶质质量分数为10.0%的氯化钠溶液,标签正确,故D正确;
故选D。
10.A
【详解】
A、由图示可知,a试管内的气体体积较大,是氢气,氢气具有可燃性,选项说法错误;
B、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水是由氢元素与氧元素组成的,选项说法正确;
C、图二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选项说法正确;
D、由过滤操作的注意事项可知:漏斗内的液面高于滤纸的边缘会导致滤液浑浊,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11.D
【详解】
A、由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硝酸钾和氯化铵溶解度相等,温度大于t1℃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铵的溶解度,温度小于t1℃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小于氯化铵的溶解度,说法错误;
B、t1℃时,硝酸钾和氯化铵有公共的交点,说明KNO3和NH4Cl的溶解度相等,且都是40g,溶质的质量分数=,说法错误;
C、氯化铵溶解度随温度减小而减小,t1℃时,NH4C1的不饱和溶液降温,可能有晶体析出,说法错误;
D、t2℃时,等质量的KNO3和NH4C1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大,故析出固体质量较大的是的硝酸钾溶液,说法正确。
故选D。
12.A
【详解】
A、元素周期表示按质子数(原子序数)递增排列的,这种粒子称为“零号元素”,故在元素周期表中没有位置,错误;
B、由于没有质子,质子数为零,被称为“零号元素”,正确;
C、1个中子质量约等于1个质子质量,氢气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这种粒子称为“四中子”,故质量大约是一个氢分子质量的4÷2=2倍,正确;
D、中子不显电性,故该粒子不显电性,正确。
故选A。
13.D
【详解】
A、棉花是可燃物,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包裹着过氧化钠的棉花在用玻璃管向棉花上吹气时,会观察到棉花慢慢的燃烧起来,说明该反应放热,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过氧化钠可与二氧化碳反应,产生氧气,氧气有助燃性,使大火燃烧更旺,故由过氧化钠引起的火灾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14.C
【详解】
A、浓硫酸不具有挥发性,打开盛有浓硫酸的试剂瓶瓶盖,瓶口上方无明显现象,故A错误;
B、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与少量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溶液由无色变成黄色,故B错误;
C、氯化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故C正确;
D、向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故D错误;
故选C。
15.B
【详解】
A、NaOH、NH4NO3固体溶于水分别放热、吸热,使温度分别升高、降低,NaCl溶于水温度几乎无变化,可以鉴别,故A正确;
B、氯化钠溶液中含有少量的硝酸钾,硝酸钾含量较少,不能形成饱和溶液,用降温结晶的方法分离不出硝酸钾,不能除去杂质,不符合除杂原则,故B错误;
C、干冷的烧杯能检验水蒸气的存在,在氢气燃烧的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可检验氢气燃烧的产物,故C正确;
D、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碳酸钙。工业上可用熟石灰和纯碱制备氢氧化钠,故D正确;
故选:B
16.可燃物 CAB
关闭阀门
【详解】
(1)①物质燃烧的内因是必须是可燃物,沂源猿人使用自然火时,需要不断地向火焰中添加木柴和兽骨,从燃烧的条件分析,“木柴和兽骨”是可燃物;
②钻木取火的过程是:钻凿木头时,克服摩擦做功,木头温度升高,温度达到木头的着火点,使木头燃烧起来,故这三句话按因果关系排列的顺序是CAB;
(2)③液氧液氢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化学反应的方程式为:;
④在家中若发现天然气泄漏并在小范围内被引燃可采取关闭阀门、用湿布盖灭等办法熄灭火焰。
17.D 化学 B
【详解】
(1)铝合金具有密度小、强度高、耐热、硬度较大、化学稳定性好的性质;
故选:D;
(2)(1)电池在工作过程中实现的能量转化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锂与二氧化锰反应生成亚锰酸锂(LiMnO2)的化学方程式为;
(3)元素周期数=其原子(不是离子)的电子层数,故锂元素的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层,位于第二周期。
A、其原子核外有1个电子层,位于第一周期,不符合题意;
B、其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层,位于第二周期,符合题意;
C、其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位于第三周期,不符合题意;
D、该粒子是镁原子失去最外层2个电子后形成的,其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位于第三周期,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8.复分解反应 HCl 6.8 BCD
【详解】
(1)烧杯中发生反应是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该反应是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2)通过起始溶液pH>7可知,随着A中溶液不断滴加,pH不断减小,说明仪器A原有溶液是稀盐酸,溶质为HCl;
(3)发生的反应是放热反应,图3中f点对应的温度最高,表示恰好完全反应,故f点的pH数值最接近7,所以填6.8;
(4)A、图2中b点所示溶液显碱性,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故溶质是氯化钠和氢氧化钠,故A错误;
B、取图2中d点所示溶液显酸性,则氢氧化钠完全反应,盐酸过量,加热蒸干所得固体为氯化钠,为纯净物,故B正确;
C、图2中c点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完全反应,再加稀盐酸,氯化钠的质量不变,则c→d所示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不变,说故C正确;
D、图2中e→f变化趋势是随着反应的进行,温度逐渐升高,则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故D正确;
故选BCD。
19.①② 下层的蜡烛先熄灭,上层的蜡烛后熄灭 红棕色固体变黑 偏大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与金属相关实验的掌握。
【详解】
(1)图1中①和②的变量是氧气,①中铁与氧气和水接触,生锈,②中铁与水接触,不生锈,故对比其现象能够得出铁生锈需要氧气;故填:①②;
(2)图2的现象为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从而能够得出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助燃不可燃的性质;故填: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
(3)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则A装置的现象为红棕色固体变黑;故填:红棕色固体变黑;
化学方程式为:;
(4)图4为俯视读数,“仰小俯大”,读数偏大,则实际值偏小,故配置的硝酸钾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大;故填:偏大。
【点睛】
对照组挑选只能有一个变量。
20.③ 不能控制反应速率 将长颈漏斗换成分液漏斗 m 浓硫酸 E
【详解】
(1)实验过程有气体生成,避免气体泄漏,需要检验装置气密性,故填:③;
(2)长颈漏斗只能一次性加入反应物,无法控制反应物浓度,达不到控制反应速率的要求,故填:不能控制反应速率;分液漏斗不能控制加入液体的量,分液漏斗带有活塞,可以通过开启或关闭活塞,控制加入液体的量,从而控制反应速率,故填:将长颈漏斗换成分液漏斗;
(3)干燥气体需要保证气体充分流经干燥装置,因此从长口m进气;干燥气体常利用浓硫酸吸水性,故选浓硫酸;气体干燥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所以选择向上排空法收集,故选E作为收集装置;故填:m;浓硫酸;E。
21.有气泡生成,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绿色 Cu Al 在试管中取少量盐酸,插入铜丝,充分反应 C
【详解】
实验探究:
(1)铁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故实验现象为:有气泡生成,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绿色;
(2)现象为:无明显现象,故在(1)所得的溶液中,插入足量铜丝,铜与氯化亚铁不反应,故无明显现象;
(3)在(2)所得的溶液中插入足量铝丝,铝能与氯化亚铁反应生成氯化铝和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拓展:
(1)铁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说明活动性:铁>氢;铜与氯化亚铁不反应,说明金属活动性:铁>铜;铝能与氯化亚铁反应生成氯化铝和铁,说明金属活动性:铝>铁,故还需要验证铜和氢的活动性,故可在试管中取少量盐酸,插入铜丝,充分反应,无明显现象,说明铜与稀盐酸不反应,活动性:氢>铜;
(2)A、铝能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氢气,产生气泡,说明活动性:铝>氢,铁与氯化铝不反应,无明显现象,说明活动性:铝>铁,铜与氯化铝不反应,无明显现象,说明活动性:铝大于铜,无法验证氢、铁、铜的活动性,不符合题意;
B、铜与稀盐酸不反应,无明显现象,说明活动性:氢>铜,铝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氢气,产生气泡,说明活动性:铝>氢,铁与氯化铝不反应,无明显现象,说明活动性:铝>铁,无法验证氢、铁的活动性,不符合题意;
C、铜与稀盐酸不反应,无明显现象,说明活动性:氢>铜,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产生气泡,说明活动性:铁>氢,铝能与氯化亚铁反应生成氯化铝和铁,说明活动性:铝>铁,可以得到铝>铁>氢>铜的结论,符合题意。
故选D。
22.(1)13.2
(2)解:设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x
答: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99.4%。
【详解】
(1)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气体逸出烧杯,反应后烧杯中物质总质量的减少就是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32g+293g-311.8g=13.2g。
(2)见答案。
2023年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2023年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理解与应用,实验与探究,分析与计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年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中考化学二模试卷(Word 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年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中考化学二模试卷(Word 含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解答题,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年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中考二模化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2年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中考二模化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理解与应用,实验与探究,分析与计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