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1第四节 氨 硝酸 硫酸第1课时练习
展开基 础 巩 固
一、选择题
1.(2016·福州高一检测)下列方法适合实验室制取氨气的是eq \x(导学号 81744833)( C )
A.N2和H2催化加热制取氨气
B.加热NH4Cl制取氨气
C.将浓氨水向碱石灰固体上滴加
D.将NH4Cl稀溶液和NaOH稀溶液混合
2.(2016·自贡高一检测)用浓氯化铵溶液处理过的舞台幕布不易着火。其原因是eq \x(导学号 81744834)( C )
①幕布的着火点升高
②幕布的质量增加
③氯化铵分解吸收热量,降低了温度
④氯化铵分解产生的气体隔绝了空气
A.①②B.①④
C.③④D.②④
3.通常情况下,既能用浓硫酸干燥,又能用碱石灰干燥的是eq \x(导学号 81744835)( C )
A.NH3B.Cl2
C.NOD.HCl
4.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eq \x(导学号 81744836)( C )
A.实验室用氯化铵和熟石灰制氨:NHeq \\al(+,4)+OH-eq \(=====,\s\up7(△))NH3↑+H2O
B.NaOH溶液与NH4Cl溶液混合加热:NHeq \\al(+,4)+OH-eq \(=====,\s\up7(△))NH3·H2O
C.氨水中加盐酸:NH3·H2O+H+===NHeq \\al(+,4)+H2O
D.氨水中加入氯化铁溶液:Fe2++2NH3·H2O===2NHeq \\al(+,4)+Fe(OH)2↓
5.(2016·六安高一检测)如下图,利用培养皿探究氨气的性质。实验时向NaOH固体上滴几滴浓氨水,立即用另一表面皿扣在上面。下表中对实验现象所做的解释正确的是eq \x(导学号 81744837)( A )
6.(2016·福州高一检测)同温同压下,两个等体积的干燥圆底烧瓶中分别充满①NH3,②NO2,进行喷泉实验,如图所示,经充分反应后,瓶内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eq \x(导学号 81744838)( C )
A.①>②B.①<②
C.①=②D.不能确定
7.有关氨气的实验较多,下面对这些实验或实验原理的分析中,正确的是eq \x(导学号 81744839)( D )
A.某同学将收集到的一大试管氨气倒扣在盛满水的烧杯中,充分吸收后试管中还有少量气体,该同学用红色石蕊试纸检验后获知该气体中可能含有氨气
B.氨气的还原性可以解释氨气与氯化氢的反应
C.因氨水中的氨主要以NH3·H2O的形式存在,故1 L 1 ml·L-1的氨水中含NH3·H2O 1 ml
D.NH3·H2O的不稳定性可以解释实验室中用加热浓氨水的方法制取氨气
解析:氨气极易溶于水,常温下1体积的水能溶解700体积的氨气,故A项中剩余气体中不含氨气,该同学的做法多余,A项错误;氨气与氯化氢的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B项错误;虽然氨在其水溶液中主要以一水合氨的形式存在,但1 L 1 ml·L-1的氨水中NHeq \\al(+,4)、NH3、NH3·H2O之和为1 ml,C项错误;NH3·H2O不稳定,受热容易分解,放出氨气,加热浓氨水使NH3·H2O分解生成氨气,利用了NH3·H2O的不稳定性,D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8.(2016·定西高一检测)已知A是一种金属,B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且焰色反应呈黄色;D、F相遇会产生白烟。A、B、C、D、E、F间有如图变化关系:eq \x(导学号 81744840)
(1)A的名称是__钠__;F的化学式是__HCl__。
(2)B→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NaOH+NH4Cleq \(=====,\s\up7(△))NaCl+NH3↑+H2O__。
(3)F+D→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NH3+HCl===NH4Cl__。
(4)F在空气中遇水蒸气产生白雾现象,这白雾实际上是__盐酸小液滴__。
解析:A是一种金属,该金属能和水反应生成溶液B和气体E,溶液B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说明B是碱,焰色反应呈黄色,说明含有钠元素,所以B是NaOH,根据元素守恒知A是Na,E是H2;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HCl,则F是HCl,氢氧化钠溶液和C反应生成D,D、F相遇会产生白烟,氯化氢和氨气反应生成白烟氯化铵,则D是NH3,C是NH4Cl。(1)根据上面的分析可知,A的名称为钠;F的化学式为HCl。(2)在加热条件下,氯化铵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氨气和水,反应方程式为NaOH+NH4Cleq \(=====,\s\up7(△))NaCl+NH3↑+H2O。(3)F+D→C为氨气遇氢化氧生成氯化铵的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3+HCl===NH4Cl。(4)HCl极易溶于水生成盐酸,所以氯化氢在空气中遇水蒸气生成盐酸小液滴而产生白雾。
9.根据下列变化进行推断:eq \x(导学号 81744841)
eq \x(\a\al(无色,晶体A))eq \(――→,\s\up7(水))eq \x(\a\al(无色,溶液))eq \(――→,\s\up7(先加BaCl2溶液),\s\d5(再加NaOH溶液,加热①))
eq \b\lc\{\rc\ (\a\vs4\al\c1(\x(气体B,遇HCl冒白烟),\x(白色沉淀C)\(――→,\s\up7(HCl),\s\d5(②))\x(\a\al(无色、无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D))))
且已知A为正盐。
(1)推断A、B、C、D的化学式:
A__(NH4)2CO3__,B__NH3__,C__BaCO3__,D__CO2__。
(2)写出①②变化的离子方程式:
①__Ba2++COeq \\al(2-,3)===BaCO3↓,NHeq \\al(+,4)+OH-eq \(=====,\s\up7(△))NH3↑+H2O__。
②__BaCO3+2H+===Ba2++H2O+CO2↑__。
能 力 提 升
一、选择题
1.某同学在实验室中发现了一瓶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根据气味判断可能是氨气,但不能确定一定是氨气。下列提供的方法中,你认为能够帮他检验是否为氨气的是eq \x(导学号 81744842)( A )
A.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打开的瓶口
B.将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放在打开的瓶口
C.用蘸有浓硫酸的玻璃棒靠近打开的瓶口
D.用干燥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打开的瓶口
解析:检验气体最好用试纸。氨气与水反应呈碱性,可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B项蓝色石蕊试纸遇氨气仍为蓝色;C项错误,因浓硫酸不挥发;D项错误,干燥的红色石蕊试纸不与氨气反应。
2.工业废气中的氮氧化物是主要污染源,为了治理污染常通入NH3,发生NOx+NH3―→N2+H2O(未配平)。现有NO、NO2混合气体3 L,用同温同压下3.5 L NH3使其恰好完全转化为N2,则混合气体中NO、N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eq \x(导学号 81744843)( C )
A.1﹕1B.2﹕1
C.1﹕3D.1﹕4
解析:为便于计算:设NO、NO2混合气体为3 ml,其中NO的物质的量为x,NH3为3.5 ml。据得失电子守恒有3.5 ml×3=x×2+(3-x)×4,解得x=0.75 ml,所以x:(3-x)=0.75 ml﹕2.25 ml=1﹕3。
3.工业废气中的氮氧化物(如NO、NO2等,用通式NOx表示)是主要的大气污染物之一。为了保护环境,工业上常通入氨气与之发生如下反应:NOx+NH3→N2+H2O来消除污染。有关此反应,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eq \x(导学号 81744844)( B )
A.N2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B.当x=1时,每生成2.5 ml N2,被氧化的气体有3 ml
C.当x=2时,有1 ml气体被还原,转移电子4 ml
D.反应通式配平表示为:6NOx+4xNH3===(3+2x)N2+6xH2O
解析:A项正确,只有氮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产物只有N2中有N元素;B项错误,此时反应式变为6NO+4NH3===5N2+6H2O,生成2.5 ml N2,被氧化的气体有2 ml;C项正确,反应为6NO2+8NH3===7N2+12H2O,有6 ml气体被还原转移24 ml电子;D项正确,根据化合价变化和原子守恒配平。
4.氨气中N元素呈最低价态(-3价),也具有很强的还原性。在工业上常利用反应3Cl2+2NH3===N2+6HCl检查氯气管道是否有轻微的漏气。下列有关此反应说法错误的是eq \x(导学号 81744845)( C )
A.若管道漏气遇氨就会产生白烟
B.该反应利用了氯气的强氧化性
C.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D.生成1 ml N2有6 ml电子转移
解析:试题给出了化学反应:3Cl2+2NH3===N2+6HCl(置换反应),生成的氯化氢还会与过量的氨气反应生成NH4Cl固体颗粒而呈白烟,化学方程式为NH3+HCl===NH4Cl,总反应式为3Cl2+8NH3===N2+6NH4Cl。
5.在a L Al2(SO4)3和(NH4)2SO4的混合溶液中加入b ml BaCl2,恰好使溶液中的SOeq \\al(2-,4)离子完全沉淀;如加入足量强碱并加热可得到c ml NH3,则原溶液中的Al3+离子浓度(ml·L-1)为(假设溶液的体积仍为a L)eq \x(导学号 81744846)( C )
A.eq \f(2b-c,2a) B.eq \f(2b+c,2a)
C.eq \f(2b-c,3a)D.eq \f(2b-c,6a)
解析:此题利用电荷守恒求解。Ba2++SOeq \\al(2-,4)===BaSO4↓可知n(SOeq \\al(2-,4))=n(Ba2+)=b ml,NHeq \\al(+,4)+OH-===NH3↑+H2O可知,n(NHeq \\al(+,4))=n(NH3)=c ml,由于溶液是电中性的,所以有2×n(SOeq \\al(2-,4))=n(Al3+)×3+n(NHeq \\al(+,4)),得n(Al3+)=(2b-c)/3 ml。
二、非选择题
6.如图所示分别是某课外活动小组设计的制取氨气并用氨气进行喷泉实验的三组装置,回答下列问题:eq \x(导学号 81744847)
(1)用A图所示的装置可制备干燥的NH3。
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2NH4Cl+Ca(OH)2eq \(=====,\s\up7(△))CaCl2+2NH3↑+2H2O__。
装置中收集NH3的试管口放置棉花团的作用是__减小空气对流,使NH3充满试管__。
②干燥管中干燥剂能否改用无水CaCl2?__不能__。(填“能”或“不能”)。
(2)用B图所示的装置可快速制取较大量NH3。
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浓氨水滴入CaO中有大量NH3逸出的过程:__CaO+H2O===Ca(OH)2,反应放热,NH3·H2Oeq \(=====,\s\up7(△))NH3↑+H2O__。
②检验NH3是否收集满的实验方法是__用蘸取少许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收集NH3的容器口,若产生白烟,说明容器已收集满NH3,反之,则没有收集满(或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收集NH3的容器口,若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说明NH3已收集满,反之,则没有收集满)__。
(3)用C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喷泉实验,上部烧瓶已充满干燥氨气,引发喷泉的操作是__打开止水夹,挤压胶头滴管的胶头__,该实验的原理是__NH3极易溶于水,致使烧瓶内压强迅速减小__。
解析:(1)①A图所示的装置中发生的反应为2NH4Cl+Ca(OH)2eq \(=====,\s\up7(△))CaCl2+2NH3↑+2H2O;为了防止氨气与空气对流,确保收集满纯净的氨气,故用棉花团堵住试管口。②CaCl2虽然是中性干燥剂,但是CaCl2能吸收NH3,故不能用无水CaCl2干燥氨气。(2)①生石灰与水反应剧烈且放热,使大量氨气逸出:NH3·H2Oeq \(=====,\s\up7(△))NH3↑+H2O。②用蘸取少许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收集NH3的容器口,若产生白烟,说明已收集满NH3,反之,则没有收集满(或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收集NH3的容器口,若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说明NH3已收集满,反之,则没有收集满)。(3)先打开止水夹,然后将胶头滴管中的水快速挤出即可引发喷泉,这是因为NH3极易溶于水,胶头滴管中挤出的水吸收了大量的氨气致使烧瓶内压强迅速减小而形成喷泉。
7.喷泉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其产生原因通常是装置内外存在压强差。eq \x(导学号 81744848)
(1)图a所示为化学教学中所用的喷泉实验装置,在烧瓶中充满干燥气体,胶头滴管及烧杯中分别盛有液体。下列组合中不可能形成喷泉的是( B )
A.HCl和H2OB.O2和H2O
C.NH3和H2OD.CO2和NaOH溶液
(2)某学生积极思考产生喷泉的其他办法,并设计了如图b所示装置。
①在图b锥形瓶中分别加入足量下列物质,反应后可能产生喷泉的是( D )
A.Cu与稀盐酸B.NaHCO3与NaOH溶液
C.CaCO3与稀硫酸D.NH4HCO3与稀盐酸
②在锥形瓶外放一水槽,瓶中加入酒精,水槽中加入冷水后,再加入足量的下列物质,结果也产生了喷泉,水槽中加入的物质可以是( A )
A.浓硫酸B.食盐
C.硝酸钾D.硫酸铜
这种方法产生喷泉的原理是__浓H2SO4溶于水放热,温度升高,酒精加快挥发,锥形瓶内气压增大__。
③比较图a和图b两套装置,从产生喷泉的原理来分析,图a是__减小__(填“增大”或“减小”,下同)上部烧瓶内的气体压强;图b是__增大__下部锥形瓶内的气体压强。
解析:从喷泉实验的成因来看,有通过气体易溶于溶剂形成压强差,也有通过气体与液体反应形成压强差,有通过减小上部的压强形成压强差,也有增大下部的压强形成压强差。
选项
实验现象
解释
A
浓盐酸附近产生白烟
NH3与浓盐酸挥发出的HCl反应产生了微小的NH4Cl晶体
B
浓硫酸附近无明显现象
NH3与浓硫酸不发生反应
C
氯化物溶液变浑浊
该溶液一定是AlCl3溶液
D
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NH3是一种可溶性碱
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1第三节 硫和氮的氧化物第2课时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1第三节 硫和氮的氧化物第2课时习题,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关于浓硫酸的叙述正确的是,09 ml的硫酸被还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化学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1第四节 氨 硝酸 硫酸同步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1第四节 氨 硝酸 硫酸同步达标检测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化学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1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四节 氨 硝酸 硫酸第2课时巩固练习: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1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四节 氨 硝酸 硫酸第2课时巩固练习,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