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下载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18年江苏中考试题研究-语文-名师PPT:《鱼我所欲也》 (共26张PPT)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18年江苏中考试题研究-语文-名师PPT:《鱼我所欲也》 (共26张PPT)01
    2018年江苏中考试题研究-语文-名师PPT:《鱼我所欲也》 (共26张PPT)02
    2018年江苏中考试题研究-语文-名师PPT:《鱼我所欲也》 (共26张PPT)03
    2018年江苏中考试题研究-语文-名师PPT:《鱼我所欲也》 (共26张PPT)04
    2018年江苏中考试题研究-语文-名师PPT:《鱼我所欲也》 (共26张PPT)05
    2018年江苏中考试题研究-语文-名师PPT:《鱼我所欲也》 (共26张PPT)06
    2018年江苏中考试题研究-语文-名师PPT:《鱼我所欲也》 (共26张PPT)07
    2018年江苏中考试题研究-语文-名师PPT:《鱼我所欲也》 (共26张PPT)08
    还剩1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18年江苏中考试题研究-语文-名师PPT:《鱼我所欲也》 (共26张PPT)

    展开
    这是一份2018年江苏中考试题研究-语文-名师PPT:《鱼我所欲也》 (共26张PPT),共2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课文理解,优化训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一部分 中考课内文言文
    二十一 鱼我所欲也(《孟子》)
    二十一 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出自《孟子·告子上》,作者很可能是孟子。 《鱼我所欲也》是孟子以他的性善论为依据,对人的生死观进行深入讨论的一篇代表作。强调“正义”比“生命”更重要,主张舍生取义。孟子性善,自认为“羞恶之心,人皆有之”,人就应该保持善良的本性,加强平时的修养及教育,不做有悖礼仪的事。孟子对这一思想,认为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修养的精华,影响深远的事。 以物喻志真品性 舍生取义大丈夫 文本对译 鱼,我所欲[喜欢]也;熊掌,亦[也]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两种东西都得到],译文:鱼是我所想要的, 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 舍[舍弃]鱼而取[选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那么我宁愿舍弃鱼而选取熊掌。生命是我所想要的,正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
    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胜于]于[比]生者,故[所以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宁愿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生命是我所想要的,但我所想要的还有胜过生命的,所以,因此]不为苟得[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也;死亦我所恶[厌恶],所恶有甚于死者, 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 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 故患[祸患,灾难]有所不辟[通“避”,躲避]也。如使[假如,假使]人之[无实意,不译]所欲莫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 如果人们所想要的东西没有 甚于生,则凡[凡是,一切]可以得生[保全生命]者何不用也[什么手段不可用呢]?使人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一切可以保全生命的方法,又有什么手段不可用呢? 如果人们之所恶莫[没有]甚于死者,则[那么]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做]也?由是则生而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 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坏事,哪一桩不可以干呢?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 [但是]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由此可见]所欲有甚于生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 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
    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不只,不仅]贤者[有才德,有贤能的人]有是[这样]心[思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不仅贤人有这种思想,想]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不丧失]耳。 人人都有, 只不过是贤人能够不丢掉罢了。   第一部分:用比喻提出论点并从正面与反面论证,得出“人皆有是心,贤者能勿丧耳”的结论。 一箪[古代盛饭用的圆竹器]食,一豆[古代一种木制的盛食物的器具]羹,得之则生,弗[不]一碗饭, 一碗汤, 吃了就能活下去,不得则[就]死。呼尔而与之[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行道之人[(饥饿的)过路的行人]弗受;吃就会饿死。 可是呵叱着给别人吃, 过路的饥民也不肯接受; 蹴(cù)[用脚踢]尔而与之,乞人不屑[因轻视而不肯接受]也。万钟[高位厚禄]则不辩[通“辨”,用脚踢着给别人吃, 乞丐也不愿意接受。 (可是有的人)见了优厚俸禄却不辨辨别]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有什么益处]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侍奉],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这样,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 是为了住所的华丽、妻妾的侍奉
    所识穷乏者[贫穷的人]得[通“德”,感激]我与[与,通“欤”,语气助词,吗]?乡[乡,通“向”,从前]为和熟识的穷人感激我吗? 从前(有人)为了(道义)身死而不受[(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宁愿)死也不愿接受(别人的施舍),如今(有人)却为了住宅的华美而接受了; 从前(有人)为了(道义)(宁愿)死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也不愿接受(别人的施舍),如今(有人)却为了得到妻妾的侍奉而接受了;从前(有人)为了(道义)(宁愿)死也不愿接受(别人的施舍), 如今(有人)却为了让所认识穷困贫乏的人感激他们的恩德而接受了它。之:是亦不可以已[停止,放弃]乎?此之谓失其本心[天性,天良]。这种(行为)难道不可以停止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的天性(指羞恶廉耻之心)。 第二部分:用具体的事例“贫者不受嗟来之食”与“万钟则不辩礼仪而受之”从正反两方面来证明论点。
    1.通假字(1)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辩通辨,辨别) (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通德,指感激) (与通欤,语气助词) (3)乡为身死而不受 (乡通向,从前)(4)、故患有所不辟也  (通“避”,躲避)(5)、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通“欤”,语气词)2.一词多义得 (1)故不为苟得也 (获得,取得) (2)所识穷乏者得我 (通“德”,感激) (3)二者不可得兼 (能够)与 (1)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通“欤”,语气助词) (2)蹴尔而与之 (给予)
    3.古今异义(1)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钟 古义:一种量器 今义:记时的器具或中空的响器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是 古义:这种 今义:判断动词,是 (3)一豆羹豆 古义:古代盛食物的器皿 今义:豆类 4.本课成语(1)舍生取义:舍弃生命,而选择道义;为正义而牺牲生命。 (2)苟且偷生:只管眼前,得过且过,勉强凑合着活下去。 5、特殊句式1、状语后置句(1)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想要的有比生命更重要的,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
    (2)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假使,人想要的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可以保全生命的手段,有什么不可以使用的呢?(3)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假使,人厌恶的没有比死亡更严重的,那么凡是可以避免灾祸的手段,有什么不可以使用呢?2、判断句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命也是我想要的,道义也是我想要的,(如果)二者不可以同时拥有,(我要)舍去生命而选取正义。
    一、理解性默写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文中能概括全篇大意的句子是:生,亦无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3、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4、孟子认为能做到舍生取义的人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5、孟子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是: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为宫室之美而受之;为妻妾之奉受之;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6、在孟子看来,什么情况下,即使遇到祸患也会挺身而出的?    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7、不辩礼仪的接受万钟是为了: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 8、文中与“嗟来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9、《鱼我所欲也》中出现的成语有:舍生取义、嗟来之食;由此我们可联想到与本文观点相关的孟子曾说过的三句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三、写作特色1、逻辑严密,雄辩有力。本文运用比喻,排比,对比,举例与道理文势磅礴,论证严密,富于感染力和说服力,在这篇文章中显现得淋漓尽致论证是层层深入,环环相扣,具有无可辩驳的力量,增强了说服力。2、运用比喻,通俗易懂。本文做到了“喻巧而理至”。文章一开始便以用一个形象的比喻:用“鱼”比喻“生”,以“熊掌”喻“义”,二者只能选其一,由此自然引出文章的题旨“舍生取义”,这种以一般的生活经验作比喻进行论证的
    方法,既能把抽象而深刻的道理说得十分浅显明白,又形象生动,引人人胜。同时也巧妙的引出了中心论点,显得水到渠成而不突兀,给读者鲜明的印象。3、正反对比,说理透彻。为了让说理更具有说服力,作者还运用了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正反对比论证使论述更严密、深刻、有力。如课文第二段,作者以乞人不受、不屑不义之食为例,从正面论证了舍生取义是人人共有的天性;第三段又以不辨礼义而收万钟之禄,是失其天性,我对此不屑一顾;但世人却是为了“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而苦苦追求。“一箪食,一豆羹”决定的却是生命,自然要比“万钟”更重要。无论是“万钟”’,也无论是“一箪食,一豆羹”,与“义”字比较起来都是微不足道的,进而论证了舍生取利是丧失本心。四.文章主旨 通过对中心论点“舍生取义”的论述,阐明了义重于生,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该舍生取义的道理,并进一步指出这是每个人都有的“本心”,告诫人们不能见利忘义。
    五.重点句段 1.文章开头写“鱼”和“熊掌”有什么作用? 【要点】鱼和熊掌两样东西的价值不同,鱼低贱而熊掌珍贵。二者不能同时得到,必然舍弃鱼而选取熊掌;同理,生命和正义的价值也不同。正义要比生命重要得多,二者不能同时得到的情况下,必须舍弃生命选取正义。这里运用了类比推理,提出了“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 2.“此之谓失其本心”中的“本心”具体指什么?这与“舍生取义”有何联系? 【要点】“本心”具体指“羞恶之心”。“义”产生于“羞恶之心”,有“羞恶之心”才会按“义”的原则行事,才有可能在关键时刻舍生取义。六.拓展探究1.孟子提倡的 “舍生取义”曾经造就了一大批仁人志士,而现在的学校教育则强调我们中小学生要“珍爱生命”,教育部新修改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就删掉了“见义勇为,敢于斗争”的字样,对此,你怎样看待?
    【要点】人的生命是宝贵的,我们应当要珍爱这仅有的一次生命,但并不表示我们不见义勇为,不伸张正义,只是我们在见义勇为时,要量力而行,要在与坏人斗勇的同时还要斗智,尽量避免对自己的损害,对生命的威胁。2.孟子认为“行道之人”不吃“嗟来之食”是“不失本心”的行为。但也有不赞同“行道之人”的做法。请谈谈你的看法。 【要点】“失其本心”中“本心”就是人本来就有的羞恶之心,就是“义”,也就是“善”的本性。孟子对不受“嗟来之食”的“行道之人”表明了肯定和赞扬的态度,认为保全了“善”的本性。历代以来,人们大多对廉者不受“嗟来之食”的高尚气节赞许有加,但这毕竟是对一个人的较高道德要求。现实中,有些人为生活所迫,不得不靠求助别人从他人那儿得到救助以维持生计,对这些在困境中的人,确实不应过于苛求。
    一.解释下列加粗点的字词。 1.二者不可得兼 2.故不为苟得也 3.蹴尔而与之 。 4.妻妾之奉 5.乞人不屑也 6.贤者能勿丧耳 。 7.于我何加焉 8.是亦不可以已乎 。9、故不为苟得也 。 10、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11、呼尔而与之 。 1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1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14、乡为身死而不受 。15、此之谓失其本心 。二.选择题。 1.选出加粗词语含义不同的一组是(    ) A.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一穷二白 B. 贤者能勿丧耳/丧尽天良 C.去国怀乡/国富民强 D.得之则生/得不偿失 2.选出加粗词语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 A.故患有所不辟也/患得患失 B.万钟于我何加焉/弗敢加也 C.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面山而居 D.舍生而取义者也/四舍五入
    万钟:形容位高禄厚。 辩通“辨”,辨别。
    3.下列对原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开门见山,提出“舍生取义”的论点。 B.“所欲有甚于生者”指的是义,“所恶有甚于死者”指的是不义,这是从正面论证中心论点,证明人之所以能舍生取义,是因为比生命更宝贵的是义,比死亡更令人厌恶的是不义。 C.本文中最能概括全篇主旨的句子是“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D.“此之谓失其本心”中的“此”是指“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而受“万钟”俸禄;“本心”则指的是羞耻之心。 4.下列对课文内容和写法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赞扬了舍生取义的人,批评了见利忘义的人。 B.文章多次使用对比手法如鱼和熊掌对比,生与死对比,向与今对比等。 C.本文使用了比喻论证、对比论证、举例论证等论证方法。 D.文章第1段,作者用拟人的方式引出“舍生取义”的观点,并分别从正面和反面加以阐明。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子从“鱼”与“熊掌”的选择联系到“生”与“义”的选择,自然通俗。 B.孟子认为,人们可以忍受别人的羞辱去接受那些关乎性命的东西,合乎人性。 C.孟子通过举例,告诫那些接受优厚俸禄的人也应该讲求“礼义”,观点明确。 D.孟子告诉人们,在面临各种抉择时,应把正义放在首位,发人深思。6、下列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将鱼与熊掌进行对比,提出了他的主张:当二者不能两全时,应舍生取义。 B.作者运用了比喻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和道理论证证明自己的观点。 C.屈原纵使路途再漫长,也要上下求索,终遭奸臣毁谤,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怀着悲愤投入汨罗江。用自己的行动实践了孟子舍生取义这一主张。 D.继孔子之后著名的儒家大师孟子,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富有哲理的名言,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等。
    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本文讲生活常理,在鱼和熊掌不可以同时得到的情况下,一般要“□□□□□□”,然后引出本文的主旨“□□□□□”。 2.作者认为其实人人都有向善之心,之所以只有“□□”才能做到“□□□□□”,是因为他们能够保持“□□”。 3.孟子认为能舍生取义的人是由于“□□□□□□□,□□□□□□□”,而有的人“不辩礼义”接受“万钟”是为了“□□□□”、“□□□□”、“□□□□□□□”。 4.文中所说“□□□□”指的是正义的事业,正义;“□□□□”就是不正义的事业,不义。
    舍鱼而取熊掌;舍生而取义。
    贤者,舍生而取义,本心。
    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
    5.孟子认为无论是平时的“万钟”还是在生死关头的“□□□,□□□”,都能考验一个人,贤者能“□□□□□□”,所以名垂青史;“□□□□”的人则通常为了得到“□□□□”、“□□□□”、“□□□□□□□”而丧失基本的礼义。根据《鱼我所欲也》的内容填空。6.本文运用比喻论证来阐明观点,具体来说是用□□□□□□这个比喻来阐述 □□□□的观点;孟子认为人之“所欲有甚于生…‘所恶有甚于死”。他通过的□□□□取舍、箪食豆羹的取舍、□□的取舍等方面论证了“义”和“不义”的存在。
    舍鱼而取熊掌 舍生取义 鱼与熊掌,万钟(丰厚的俸禄)
    一箪食,一豆羹;辩礼义而受之;失其本心;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
    四.重点句子翻译。 (答案略) 1.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2.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3.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4.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5.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6、是亦不可以已乎? 7、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尔。 8、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9、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五.内容理解。1.本文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试举例说明。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中“是心”指什么?“此之谓失其本心”中的“本心”指什么?在作者看来,面对高官厚禄而“不辩礼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3.作者在文中赞扬的是怎样的人?批评的是怎样的人?
    ①比喻论证。以鱼和熊掌比喻生与义。用行道之人弗受,乞人不屑的事例比喻守义不辱。②对比论证。鱼和熊掌对比,生与死对比,一箪食,一豆羹与万钟对比,向和今对比。③举例论证。举不食嗟来之食的例子。
    “是心”指在生和义不能兼得的情况下,应该舍生取义;“本心”指羞恶之心。根本原因是“失其本心”。
    舍生取义的人(精神永存);见利忘义的人(无生命价值)。
    4.文章表现孟子怎样的人生态度?5、关于本文的论点,有的说是“舍生而取义”;有的说是人在任何时候都不要违背“义”,“舍生而取义”是最高要求。你的看法呢?6、结合本文及《〈孟子〉二章》谈谈《孟子》散文的语言特色。7、“此之谓失其本心”中的“此”指的是什么?(用原文回答)(4分)
    “义”重要,在“生”“利”“义”的抉择面前,宁愿放弃生与利而取义,把义置于“利”“生”之上的人生态度。
    参考答案:本文指出“义”之价值高于生命,贤者在必要时应舍弃生命而“取义”;不辨礼义而贪求富贵的行为更是不足取的。当然,孟子所宣扬的“义”有具体的阶级含义。
    参考答案:(1)明白晓畅,通俗易懂,很少使用生僻词汇。  (2)大量使用排偶句。这样就使文章读起来节奏感强,并且富于文采和气势。 (3)善于比喻,这些比喻大多是根据生活常理设计的。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里举的战争中的事例,《鱼我所欲也》中举的“鱼”和“熊掌”不可得兼的例子。这种取义浅近的比喻,既使他所讲的道理易于为人接受,又使文章富有文学趣味。
    参考答案:(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参考答案:“义”是正义,是有利于人民、民族、国家的大义。(1分,答到“正义、大义”均可得1分) 任何时候,我们都应该坚持人民(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所以我们应该坚持。
    8、本文阐明了“义”的重要性,您认为“义”的内涵是什么?今天还有坚持的必要吗?为什么?六、中考模拟训练一组:1.选出加粗词有错误的一项( )(3分)A、蹴尔而与之 (蹴:践踏、用脚踢、踢)B、是亦不可以已乎 (已:停止。这里是“止而不为”的意思、放弃、止)C、乞人不屑也(不屑:因轻视而不肯接受)D、万钟于我何加焉(何加:加什么)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4分)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翻译:
    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只不过贤人能不丧失罢了。
    是亦不可以已乎? 翻译:3、根据文段内容,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文章开端没有直接进入议题,而是先从生活中人们可能遇到的事情写起,这样写的好处是给所要论述的问题增加了通俗性,为下文论议正题作好了铺垫。B、文中能够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C、作者以浅显的类比,严谨的说理,阐述“生”与“义”的关系,指出“道义”不是高于“生命”。D、本文从“主张舍生取义”和“反对见利忘义”两个角度来论证论点。二组:1、下列句子中加粗词意思。(3分)(1)、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2)、万钟于我何加焉 。(3)、蹴尔而与之 。
    这样的行为不也应该停止了吗?
    2、翻译下列句子为现代文。(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尔。   (2)、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3、下列对文章理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孟子》散文气势充沛,感情强烈,生动活泼,充分体现了孟子大义凛然的个性,表现了孟子雄辩、善辩的才华。B、本文使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加强了气势,增强了感情,显示出说话人的义正词严、理直气壮。C、为了把道理说得深入浅出、生动有趣,孟子喜欢使用比喻,本篇以具体的鱼和熊掌比喻抽象的义和生,以“舍熊掌而取鱼”巧妙地比喻“舍生取义”。D、本篇中还大量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如把鱼与熊掌对比,把生与义对比,道理说得更加清楚,给人的印象特别深刻,加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不是只有有道德的人有这种本性(思想),每人都有,只是有道德的人能不丧失罢了。
    从前宁肯死亡,也不接受,今天却为了我所认识的穷苦人感激自己而接受它。
    三组:1、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意思。(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2)、故不为苟得也 。 (3)、故患有所不辟也 。2、翻译句子。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3、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文中所指的比生命更可贵的东西是指道义,比死亡更可怕的东西是指丧失道义。B、文章开端没有直接进入议题,而是先从生活中人们可能遇到的事情写起,这样写的好处是给所要论述的问题增加了通俗性,为下文论议正题作好了铺垫。C、本文所强调的“义”与市场经济下的“利”不矛盾,在市场经济下也要讲诚信、讲道德,不做违法乱纪的事。D、本文主要阐述了“舍生取义”的道理。作为21世纪的中学生,要见义勇为、为正义事业而献身、做与国与民与人有益的事等。
    万钟的俸禄如果不分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它,万钟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
    相关课件

    2018年徐州中考试题研究-语文-名师PPT:《三峡》 (共22张PPT): 这是一份2018年徐州中考试题研究-语文-名师PPT:《三峡》 (共22张PPT),共2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关于三峡,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连绵不断,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水之盛,水之速,烘托水之盛与水之速,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正面描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18年江苏中考试题研究-语文-名师PPT:《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共22张PPT): 这是一份2018年江苏中考试题研究-语文-名师PPT:《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共22张PPT),共2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课文理解,优化训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18年盐城中考试题研究-语文名师PPT:《记承天寺夜游》 (共23张PPT): 这是一份2018年盐城中考试题研究-语文名师PPT:《记承天寺夜游》 (共23张PPT),共2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记承天寺夜游,承天寺塔,作者简介,才华横溢的苏轼,八月被捕入狱,背景简介,自主翻译,字音强化,节奏梳理,研习课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