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23《马说》同步测试卷(含答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23《马说》同步测试卷(含答案)01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23《马说》同步测试卷(含答案)02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1学年23* 马说同步达标检测题

    展开
    这是一份2021学年23* 马说同步达标检测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解释加点的词,用“/”标出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按提示填写课文中的句子,把下列句子译为现代汉语,文学常识填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一食或尽粟一石(shí) 食马者(sì) 骈死于槽枥之间(pián) 才美不外见(xiàn)
    2.解释加点的词。
    (1)策之不以其道 规律,方法
    (2)不以千里称也 称呼
    (3)虽有名马 即使
    (4)安求其能千里也 怎,怎么
    3.解释下列各组加点的多义词在句子中的含义。
    (1)食一食或尽粟一石(顿,餐)
    食马者不知其能(喂,这个意义后写作“饲”)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吃)
    (2)策策之不以其道(鞭打)
    执策而临之(马鞭)
    (3)以不以千里称也(用)
    策之不以其道(按照)
    (4)其安求其能千里也(它,代指千里马)
    其真无马邪(表示推测、反问的语气)
    其真不知马也(大概)
    (5)能安求其能千里也(能够)
    虽有千里之能(能力,才能)
    4.用“/”标出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标两处)
    (2)安求/其能千里也(标一处)
    5.按提示填写课文中的句子。
    (1)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其真不知马也。
    (2)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3)描写千里马悲惨遭遇的句子是: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4)表现“食马者”以“不知马者”身份叹息,借以突出统治者平庸浅薄、愚妄无知的句子是: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6.把下列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喂马的人不知道按千里马(的食量)去喂养它。
    (2)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马嘶鸣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
    7.文学常识填空。
    (1)韩愈,字退之,唐代(朝代)文学家,其散文尤其著名,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是“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其作品大多收集在《昌黎先生集》里。
    (2)《马说》借伯乐和千里马为喻,对在位者不能识别人才,摧残、埋没人才的现象表达了强烈的愤慨。
    (3)“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发表议论,也可以记事,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
    8.学习完《马说》一文后,你所在的班级拟开展一次有关“马”的知识竞赛活动。假如你也是参赛选手之一,请完成下面的任务:
    (1)马和人类同生死、共荣辱,经历数千年的风风雨雨,成为我们忠实的朋友。请根据你的积累,写出关于“马”的成语、谚语各两个以及两句关于“马”的古诗。
    ①成语:马到成功__一马当先
    ②谚语:牛头不对马嘴__人奔家乡马奔草
    ③古诗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__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2)自古英雄乘骏马,在中国历史上及古典文学作品中,有诸多英雄豪杰,也有许多宝马良驹。请写出下面名马的乘骑者。
    ①赤兔马:吕布(关羽) ②乌骓马:项羽 ③的卢马:刘备 ④黄骠马:秦琼
    (3)文字是人类认识世界的见证,早在商代的甲骨文中就有了象形字“马”。请你认真探究“马”字的演变过程,按照要求写出探究的结论。
    ①从汉字的起源探究的结论:起初的汉字是对实物形状的描摹。
    ②从汉字的发展探究的结论:汉字的演变过程是由烦琐到简单。
    02 课内精读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9.说说本文的“伯乐”“千里马”“食马者”各比喻什么?
    “伯乐”比喻善于识别人才的统治者。“千里马”比喻被埋没遭摧残的怀才不遇的人才。“食马者”比喻愚昧无知的统治者。
    10.作者在文中流露出对“千里马”和“食马者”怎样的感情?
    作者为千里马被埋没鸣不平,为千里马得不到应有的待遇而同情、惋惜,同时表现了对愚蠢浅薄的“食马者”的讽刺、针砭和控诉。
    11.“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这句话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有何表达作用?
    排比;将“食马者”的无知浅薄揭露得淋漓尽致。
    12.本文以“其真不知马也”一句作结,好处是什么?
    讽刺了封建统治者的浅薄愚妄,点明了全文的中心。
    13.读完全文,你认为要成为千里马须具备哪些必要条件?
    要具备千里马的才能;要有识别人才、赏识人才的伯乐;要把握住机遇;要有适合成长的环境。
    03 拓展阅读
    (河南中考改编)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马说》)
    【乙】《诗》曰:“济济多士,文王以宁。”孔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非虚言也。陛下秉①四海之众,曾亡柱干②之固守于四境?殆③开之不广,取之不明,劝之不笃。《传》曰:“土之美者善养禾,君之明者善养士。”中人④皆可使为君子。诏书进贤良,赦小过,无求备,以博聚英俊⑤。
    (节选自《汉书》)
    【注释】 ①秉:执掌。②柱干:比喻担当重任的人。③殆:大概。④中人:中等资质的人。⑤英俊:杰出人物。
    【附乙文参考译文】
    《诗经》说:“因为有众多的贤士,文王得以安享天下。”孔子说:“只有十家的小邑,也一定有忠信之人。”这些都是实话呀。陛下拥有天下这么广阔的土地,怎么会没有栋梁之材可以固守四境呢?大概在于人才仕进之路开得不广,选拔任用不明,勉励又不笃厚。《传》说:“好的土质善于养育禾苗,圣明的君主善于供养人才。”中等资质的人都可以让他们成为君子。陛下应下诏书选拔贤良,赦免小的过错,不要求全责备,从而广聚英才。
    14.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D)
    A.祗辱于奴隶人之手(同“衹”,只是)
    B.骈死于槽枥之间(两马并驾)
    C.取之不明(选拔任用)
    D.赦小过(经过)
    (解析:D项是“过错”的意思。)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B)
    A.故虽有名马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B.食不饱,力不足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C.策之不以其道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D.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解析:A项有名的取名;B项足够;C项规律,方法学说;D项通晓通气。)
    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千里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完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知道要根据它能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
    (2)陛下秉四海之众,曾亡柱干之固守于四境?
    陛下拥有天下这么广阔的土地,怎么会没有栋梁之材可以固守四境呢?
    17.“也”常表示某种语气,同时暗含情感。结合【甲】文第一段的内容,说说其结尾的“也”字暗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也”字暗含了作者对千里马被埋没的痛惜(不平)之情。
    18.根据【甲】【乙】两文的内容,用自己的话填空。
    两个语段都在谈人才问题,都认为社会上有人才。人才怎样才能不被埋没?【甲】
    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强调①统治者应善于发现人才;【乙】文用②道理论证(引用论证)的论证方法,强调③统治者应采取措施,招贤纳士。
    相关试卷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马说课时练习: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马说课时练习,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综合性学习,文言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马说当堂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马说当堂达标检测题,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演练,同步解读,对比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马说课后练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马说课后练习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加粗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用“/”标出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