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中考五调化学试题(word版 含答案)
展开2021年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中考五调化学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碳中和(carbon neutrality)”提倡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二氧化碳排放,实现二氧化碳的“零排放”。下列行为不利于“碳中和”的是
A.减少使用化石燃料 B.严禁乱砍滥伐森林
C.提倡使用节能产品 D.大力发展火力发电
2.关于化学用语的说法错误的是
A.Ar表示1个氩气分子 B.结构示意图为
C.中含有两种金属元素 D.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
3.以下实验操作或设计正确的是
A.收集氧气 B.闻气味
C.连接仪器 D.溶解固体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生成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置换反应
B.乳浊液不稳定,乳化能够增强乳浊液的稳定性
C.分子是保持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D.氢氧化钠能与油脂反应,生活中可用来去除油污
5.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某同学用下表所示形式对所学知识进行分类,其中甲与乙、丙、丁是包含关系。下列各组中,有错误的组合是
选项 | 甲 | 乙丙丁 |
A | 常见干燥剂 | 消石灰、浓硫酸、石灰石 |
B | 常见合金 | 不锈钢、焊锡、黄铜 |
C | 常见基本营养素 | 蛋白质、维生素、水 |
D | 常见盐 | 小苏打、纯碱、亚硝酸钠 |
A.A B.B C.C D.D
6.在一密闭容器中发生某反应,其中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的质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该反应是复分解反应 B.丁的相对分子质量是32
C.m的值是12.0 D.该反应中甲和丙的质量变化之比是11:38
7.将10g的锌粉投入到、、AgNO3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10g和滤液。关于该实验有以下说法:
①滤液中一定有Zn2+,可能有Fe2 +、Cu2 +、Ag+
②向滤渣中加稀盐酸,有气泡冒出,滤液中一定没有
③滤渣中最多有四种金属单质
④若滤液含有两种溶质,滤渣中一定含有Ag、Cu,可能含有Fe,一定不含Zn
⑤若滤渣中有三种金属单质,则滤液中的溶质一定有,可能有
⑥滤液中最多含有三种离子
以上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③⑤ B.③④⑥ C.①②⑥ D.③④⑤
8.某化学兴趣小组通过如下实验对稀硫酸部分化学性质进行验证。
实验一:Mg和稀硫酸
实验二:MgO和稀硫酸
实验三:溶液和稀硫酸
实验四:KOH溶液和稀硫酸
将上述所有实验后的溶液混合,并进行如下实验:分析上述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白色沉淀A一定能除去MgCl2溶液中的少量盐酸
B.用白色沉淀B不能检验CaCl2溶液中是否含有盐酸
C.滤液a中的溶质一定含、KNO3可能含有HNO3
D.将滤液b与适量的溶液c混合,过滤,可制备KNO3溶液
二、填空题
9.近年来,我国科研人员在“甲烷、二氧化碳重整和Ni基催化剂”的研究方面取得突破。如图是甲烷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1)写出C物质的化学式_________。
(2)上述反应中B、C的分子个数比为_________。
(3)B也可通过化合反应转化为D,试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10.铜及铜的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铜生锈会生成碱式碳酸铜,而工业上所制得的碱式碳酸铜种类较多,其组成表示为:.为了测定某种产品的组成,某兴趣小组准确称量了25.8g的样品,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并进行实验:
[小资料]:
①加热至200℃时会分解得到氧化铜、二氧化碳和水。
②碱石灰可吸收水和二氧化碳
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 B中溶液质量/g | C中溶液质量/g | D中固体质量/g |
反应前 | 100.0 | 100.0 | 100.0 |
反应后 | 105.4 | 104.4 | 100.0 |
请完成下列问题:
(1)实验前应该先_______,再鼓入一段时间氮气后称量B、C、D的质量。
(2)停止鼓入氮气,调控温电加热200℃持续加热,观察到装置B中_____时表明碱式碳酸铜已经完全分解。
(3)写出装置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4)反应结束后,再缓缓鼓入一段时间氮气的目的是_________。
(5)该碱式碳酸铜的化学式是_______。
三、流程题
11.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粗盐(含有少量泥沙的氯化钠)提纯实验,并用所得精盐配制50.0g质量分数为6.0%的氯化钠溶液。
已知:氯化钠的部分溶解度如下:
温度/℃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70 | 80 | 90 | 100 |
溶解度/g | 35.8 | 36.0 | 36.3 | 36.6 | 37.0 | 37.3 | 37.8 | 38.4 | 39.0 | 39.8 |
(1)20℃时,该小组同学按照图一所示流程进行粗盐提纯的实验,则溶液A是______溶液(选填“饱和”或“不饱和”);操作Ⅱ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_________
(2)操作Ⅲ过程中溶液质量与时间变化关系示意图如图二所示,下面相关分析正确的是_______(选填字母)
A.m3=20.0g
B.L、P表示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同
C.(m2-m1)是减少的水的质量
D.N点时,停止加热
(3)该小组同学利用所得精盐配制50.0g质量分数为6.0%的氯化钠溶液时,采用如图三所示方式量取水(其他操作均正确),则所配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填“>”“<”或“=”)6.0%
12.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由氯化铁、硫酸铵、碳酸钠、氯化钠、氢氧化钠、硫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了确定其组成,某化学兴趣小组做了以下实验:
已知:步骤Ⅰ中无明显现象。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这包固体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有_______(写化学式)。
(2)写出沉淀部分消失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3)溶液D中一定含有的金属离子是_______(写离子符号)
(4)上述操作不能完全确定固体粉末的组成。兴趣小组同学思考后重新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水溶解,再向其中加入足量的__________(写化学式)溶液和少量酚酞试液,若观察到______,则可确定该物质一定存在。
四、计算题
13.在实验室加热14.25g二氧化锰和氯酸钾的固体混合物制取氧气时,固体物质的质量变化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二氧化锰在该反应中所起的作用是______。
(2)完全反应后,把剩余固体倒入42.55g水中充分溶解并过滤,求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精确到0.01%)。______
参考答案
1.D
【分析】
碳中和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
【详解】
A、化石燃料包括石油、煤和天然气,燃烧过程会释放大量二氧化碳,减少使用化石燃料可以减少二氧化碳释放,有利于“碳中和”;
B、严禁乱砍滥伐森林有助于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有利于“碳中和”;
C、提倡使用节能产品可以减少电能的使用,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利于“碳中和”;
D、火力发电需要燃煤,煤是含碳的有机物,大力发展火力发电,其中煤燃烧生成大量的二氧化碳,不利于“碳中和”。
故选D。
2.B
【详解】
A、Ar可以表示氩元素,也可以表示氩气,也可以表示1个氩气分子,此选项正确;
B、钠离子的核内质子数为11,该结构示意图中的核内质子数为10,此选项错误;
C、K2MnO4中含有两种金属元素,分别是钾元素和锰元素,此选项正确;
D、H2O2中氢元素的化合价显+1价,设氧元素的化合价为,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则,故H2O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此选项正确。
故选B。
3.C
【详解】
A、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大,在利用图中装置收集氧气的时候,应该“长进短处”,氧气应从长导管通入,将空气从短导管排出,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闻气体的气味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的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子中,不能将鼻子凑到集气瓶口去闻气体的气味,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左手拿胶皮管,右手拿玻璃管,先把玻璃管一端用水润湿,然后稍稍用力转动即可把玻璃管插入胶皮管,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实验室用于溶解固体的仪器主要有试管、烧杯等,量筒只能用来量取液体体积,不能用来溶解固体,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C。
4.A
【详解】
A、置换反应的定义是: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置换反应。置换反应对反应物也有要求,要求必须是单质和化合物,此选项错误;
B、乳浊液不稳定,乳化能够增强乳浊液的稳定性,能使乳浊液变成稳定的混合物,此选项正确;
C、C60是由C60分子构成,因此保持该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C60分子,此选项正确;
D、氢氧化钠可与油脂反应生成能溶于水的物质,因此生活中可用来去除油污,如能用作炉具清洁剂,此选项正确。
故选A。
5.A
【详解】
A、消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消石灰和浓硫酸都具有吸水性,可以作为干燥剂;石灰石不具有吸水性,不能用作干燥剂,此选项错误;
B、合金是一种金属与另一种或几种金属或非金属熔化后得到的、具有金属性质的物质。不锈钢、生铁是铁的合金;焊锡是锡和铅的合金,此选项关系正确;
C、六大营养要素包括: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无机盐;故蛋白质、维生素、水属于常见基本营养素,此选项正确;
D、盐是指一类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与酸根离子(或非金属离子)结合的化合物。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属于盐,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属于盐,亚硝酸钠也属于盐,此选项正确。
故选A。
6.C
【详解】
A、由图可知:反应前前甲10.0g,乙16.0g;反应后丙15.2g,丁5.4g,甲26g-15.2g-6.4g=4.4g,可判断,无法判断该反应是复分解反应;
B、由图可知:参加反应5.6g甲与16.0g乙完全反应生成15.2g丙和6.4g丁,无法判断丁的相对原子质量;
C、由反应可知:消耗5.6g的甲和16.0g的乙,得到15.2g的丙和6.4g丁,因此得到1.6g丁的同时,消耗了甲、乙和丙的质量分别为a、b和c
因此m=16g-4g=12.0g,判断正确;
D、该反应中甲和丙的质量变化之比=,判断错误;
答案:C。
7.D
【分析】
根据金属活动顺序表可知:锌>铁>铜>银,所以将一定量锌粉投入到Fe(NO3)2 、Cu(NO3)2、AgNO3的混合溶液中,锌先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该化学方程式及质量对应关系为:,即每65份质量的锌会置换出216份质量的银,此时溶液质量减少,滤渣质量减增大;待硝酸银完全反应后,锌再和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铜,该化学方程式及质量对应关系为: ,即每65份质量的锌会置换出64份质量的铜,此时溶液质量增大,滤渣质量减小;若硝酸铜完全反应后,锌再和硝酸亚铁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铁,该化学方程式及质量对应关系为: ,即每65份质量的锌会置换出56份质量的铁,此时溶液质量增大,滤渣质量减小。
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10g和滤液,即滤渣的质量与锌粉的质量一样。则最后一定会置换出银,由于反应的锌粉和滤渣的质量相同,所以锌和硝酸铜、硝酸银都发生了反应,可能与硝酸亚铁发生反应。
【详解】
①根据分析可知,锌一定与硝酸银、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锌,所以溶液中一定有Zn2+,且硝酸银完全反应,溶液中一定没有Ag+,此说法错误;
②向滤渣中加稀盐酸有气泡冒出,可能锌与硝酸亚铁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铁,滤渣中含有铁,锌可能置换出部分的铁,所以滤液中可能有剩余Fe(NO3)2,此说法错误;
③锌可能与硝酸银、硝酸铜和硝酸亚铁发生反应,生成银、铜和铁,若锌粉过量,则滤渣中最多有四种金属单质,此说法正确;
④若滤液含有两种溶质,则其中一种肯定是硝酸锌,则另一种是硝酸亚铁,此时硝酸铜和硝酸银全部反应,滤渣中有银和铜,此时有硝酸亚铁溶液剩余,则锌完全反应,锌可能置换出部分的铁,所以滤渣中可能含有铁,一定不含锌,此说法正确;
⑤若滤渣中有三种金属单质,根据上述分析可知,锌和硝酸铜、硝酸银都发生了反应,溶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锌,滤渣中肯定含有铜和银;若此时锌与硝酸亚铁反应,锌可能置换出部分的铁,所以滤液中可能有剩余Fe(NO3)2,滤渣中含有铁,此说法正确;
⑥锌和硝酸铜、硝酸银都发生了反应,且硝酸银完全反应,溶液中肯定含有生成的硝酸锌,即溶液中含有锌离子和硝酸根离子,若锌与部分硝酸铜反应,此时溶液中含有硝酸铜和硝酸亚铁,即溶液中含有铜离子和亚铁离子,即滤液中最多含有四种离子,此说法错误。
由以上分析可知,③④⑤正确。故选:D。
8.C
【分析】
实验一:Mg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反应后的溶液中一定含有硫酸镁,可能含有硫酸;实验二:MgO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水,反应后的溶液中一定含有硫酸镁,可能含有硫酸;实验三:Ba(NO3)2溶液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反应后的溶液中一定含有硝酸,可能含有硝酸钡、硫酸中的一种;实验四:KOH溶液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钾和水,反应后的溶液中一定含有硫酸钾,可能含有氢氧化钾、硫酸中的一种。
滤液a中所含离子情况:硝酸钾不与其他成分发生反应,首先确定溶液中一定有K+和;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根据加入稀硫酸无明显现象,可知滤液a中不含有Ba2+,根据加入过量的Ba(OH)2溶液后产生色沉淀B,且白色沉淀B完全溶于稀硝酸,则沉淀B是氢氧化镁沉淀,因为硫酸钡沉淀不溶于稀硝酸;由于镁离子与氢氧根离子不能共存,可知滤液a中一定有镁离子,一定没有硫酸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综上所述滤液a成分为一定有:KNO3、Mg(NO3)2,可能有HNO3。向滤液a中加入过量Ba(OH)2溶液,氢氧化钡和硝酸镁反应生成硝酸钡和氢氧化镁沉淀,若滤液a中含有HNO3,则氢氧化钡与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钡和水,所以滤液b中所含的溶质有:Ba(NO3)2、KNO3、过量的Ba(OH)2。
【详解】
A、将上述所有实验后的溶液混合,根据上述分析可知,产生的沉淀可能是镁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氢氧化镁沉淀,也可能是钡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结合生成硫酸钡沉淀,由于没有对白色沉淀A进行分析检验,所以无法确定其成分。若白色沉淀A是硫酸钡沉淀,硫酸钡不与盐酸反应,所以不能除去MgCl2溶液中的少量盐酸,此选项错误;
B、根据上述分析可知,白色沉淀B完全溶于稀硝酸,则沉淀B是氢氧化镁沉淀,氢氧化镁可以检验CaCl2溶液中是否含有盐酸,盐酸和氢氧化镁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向CaCl2溶液中加入白色沉淀B,若沉淀溶解则溶液中含有盐酸,若沉淀不溶解则溶液中没有盐酸,此选项错误;
C、根据上述分析可知,滤液a成分为一定有:KNO3、Mg(NO3)2,可能有HNO3,此选项正确;
D、白色沉淀B是氢氧化镁,向氢氧化镁中加入过量稀硝酸,氢氧化镁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镁和水,所以溶液c中的溶质为硝酸镁和过量的硝酸;滤液b中所含的溶质有:Ba(NO3)2、KNO3、过量的Ba(OH)2。将滤液b与适量的溶液c混合,硝酸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硝酸钡和水,硝酸镁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硝酸钡,硝酸钾不与其他成分发生反应,所以过滤后是硝酸钡和硝酸钾的混合溶液,此选项错误。
故选C。
9.H2 1:2
【详解】
(1)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知,物质A是CH4,物质B是CO2,物质D是CO,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反应前C、H、O的原子个数分别为2、4、2,反应后C、H、O的原子个数分别为2、0、2,所以方框内还有四个氢原子,所以物质C的化学式为H2,故填:H2。
(2)根据分析可知,该反应为甲烷与二氧化碳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生成氢气和一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则反应中B、C的分子个数比为:1:2,故填:1:2。
(3)物质B是CO2,物质D是CO,二氧化碳通过化合反应转化为一氧化碳的方法是:用单质碳在高温下还原二氧化碳,其化学方程式为:。
10.检查气密性 不再有气泡生成 排出装置内气体,使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被后面的装置充分吸收
【详解】
(1)反应过程有气体生成,所以需要保证装置的气密性,故填:检查气密性;
(2)碱式碳酸铜分解生成气体二氧化碳不溶于浓硫酸,所以当充分分解后,不再有二氧化碳生成,在浓硫酸中也就看不到气泡,此时反应完全,故填:不再有气泡生成;
(3)写出装置C中发生反应是氢氧化钠溶液和二氧化碳的反应,故填:;
(4)由于装置内空间较多,且气体密度较大,不易全部排出,所以需要继续通入不影响原实验中产生气体性质的气体,进行排空,保证气体被充分吸收,故填:排出装置内气体,使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被后面的装置充分吸收;
(5)装置B增加质量为水的质量,C增加质量为二氧化碳的质量,所以水的质量=105.4g-100g=5.4g,二氧化碳质量=104.4g-100g=4.4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氧化铜的质量=25.8g-5.4g-4.4g=16g,水中含有氢元素质量= =0.6g,二氧化碳中碳的质量==1.2g,氧化铜中铜的质量==12.8g,氢、碳、铜原子个数==6:1:2,根据化学式可以看出铜原子一共有x+y,氢原子一共有2y+2z,碳原子一共有x个,而根据碳原子个数,此时x=1,x+y=2,y=1,2y+2z=6,z=2,所以碱式碳酸铜的化学式为,故填:。
11.不饱和 玻璃棒和漏斗 B <
【详解】
(1)根据题干信息,溶液A经过蒸发结晶后得到4.5g晶体,根据表格可知,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即在此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能够溶解36g氯化钠,即15g水中最多能够溶解氯化钠,则溶液A是不饱和溶液;操作Ⅱ是将溶液与不溶性固体分离的过程,则是过滤,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漏斗;故分别填:不饱和;玻璃棒和漏斗。
(2)操作Ⅲ是蒸发结晶的过程,如图二所示,在蒸发过程中,溶液由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随着水的蒸发,溶液中有晶体析出,溶液仍然是饱和溶液,待全部水蒸发后,析出晶体即精盐。
A、由图可知,m3表示蒸发前溶液的质量,5g粗盐加入15ml水,由于粗盐中有部分不溶性杂质,所以形成溶液质量小于20g,此选项错误;
B、通过上述分析可知,L、P点所表示的溶液是饱和溶液,,即相同条件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此选项正确;
C、m3为溶液的质量,得到精盐的质量为4.5g,根据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所以(m3-4.5g)是减少的水的质量,此选项错误;
D、蒸发时,待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应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剩余液体蒸干,所以不应该在N点时停止加热,而是在M点停止加热,此选项错误。
故选:B。
(3)配制50.0g质量分数为6.0%的氯化钠溶液,需要溶质的质量为:50.0g×6.0%=3.0g,则需要水的质量为:50.0g-3.0g=47.0g,即需要量取水的体积为47ml。如图三采用的是仰视读数,用量筒量取已知水量时,仰视液面,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小,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大,,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小于6.0%。故填:<。
12.、、 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详解】
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由氯化铁、硫酸铵、碳酸钠、氯化钠、氢氧化钠、硫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步骤Ⅰ加入过量氢氧化钡碾磨,无明显现象,说明不含硫酸铵,因为硫酸铵与氢氧化钡混合受热反应生成刺激性气味气体氨气;步骤Ⅱ加入足量的水溶解,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溶液,说明不含氯化铁,因为铁离子显黄色;所得白色沉淀加入足量稀盐酸,白色沉淀部分溶解,碳酸钠、硫酸钠与氢氧化钡反应均产生白色沉淀(分别为碳酸钡、硫酸钡,碳酸钡可溶于稀盐酸),则固体粉末一定含碳酸钠、硫酸钠;所得无色溶液中加入过量稀硝酸、一定量硝酸银,产生白色沉淀B,则固体粉末一定含氯化钠,B为氯化银;虽然滤液A使无色酚酞变红,但无法验证氢氧化钠是否存在,因为其中存在过量的氢氧化钡和生成的氢氧化钠。
(1)这包固体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有碳酸钠、硫酸钠、氯化钠,化学式分别为:、、。
(2)沉淀部分消失,是碳酸钡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滤液A中含有过量的氢氧化钡、生成的氢氧化钠、未参加反应的氯化钠,加入过量稀硝酸、一定量硝酸银,得到的溶液D中一定含有的金属离子是。
(4)这包固体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有碳酸钠、硫酸钠、氯化钠,可能含有氢氧化钠,重新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水溶解,再向其中加入足量的溶液和少量酚酞试液,若观察到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则可确定氢氧化钠一定存在,因为碳酸钠、硫酸钠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硫酸钡沉淀,而氯化钠、氯化钡溶液均显中性。
13.(1)催化作用
(2)解: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根据图示信息,完全反应后,剩余固体有氯化钾和二氧化锰,且二氧化锰不溶于水,将剩余固体倒入水中形成的溶液中,溶质只有氯化钾。由图像和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完全反应时,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设完全反应后生成氯化钾的质量为,则
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答: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4.9%。
【详解】
(1)在该反应中,二氧化锰作为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加快反应速率,故起到催化作用;故填:催化作用。
(2)见答案。
2023年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梅苑中学中考模拟化学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梅苑中学中考模拟化学试题(含解析),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流程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2023年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年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中考化学模拟试题(二)(word版无答案): 这是一份2022年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中考化学模拟试题(二)(word版无答案),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