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河北省中考化学模拟试卷(拓展型解析版)
展开1.(2分)下列食物中富含维生素的是( )
A.鱼B.鸡蛋C.米饭D.西红柿
2.(2分)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空气中氮气的质量分数为78%
B.氧气支持燃烧,可以作燃料
C.稀有气体不与任何物质发生反应
D.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3.(2分)2020年“中国水周”的宣传主题是“坚持节水优先,建设幸福河湖”。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软化硬水
B.用明矾对水杀菌消毒
C.经处理后的工业用水不可以循环使用
D.过滤可以除去水中所有杂质
4.(2分)锶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锶原子核外电子数是2
B.锶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C.锶的相对原子质量是87.62g
D.锶的化学性质较稳定
5.(2分)用“”和“”代表两种不同的单质分子,它们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B.该反应有2种生成物
C.每个生成物分子由4个原子构成
D.参加反应的“”和“”分子的个数比是2:1
6.(2分)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目的的是( )
A.用100mL量筒量取8.5mL盐酸
B.稀释浓硫酸
C.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D.分离碘酒中的碘
7.(2分)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所对应关系的是( )
A.向一定量的锌粒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生成氢气和稀硫酸的质量天系
B.某温度下向一定量不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钠晶体,溶质质量分数与加入氯化钠质量的关系
C.向一定量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
D.向含有一定量稀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所加碳酸钠溶液质量与生成沉淀质量的关系
8.(2分)“建设美丽、和谐、幸福的中国”是新时代的目标,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理念的是( )
A.使用一次性餐具,注意公共卫生
B.推广秸秆综合利用,杜绝露天焚烧
C.监管工业废水、废气须达标排放
D.实行生产、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利用
9.(2分)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酒精挥发B.水结成冰C.碘受热升华D.剩饭变馊
10.(2分)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滴加液体B.取用固体药品
C.测量物体长度D.测电笔的便用
11.(2分)对下列事实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
A.通过气味辨别氮气和氨气﹣﹣分子是运动的,不同分子的性质不同
B.氧气经压缩储存在钢瓶中﹣﹣压强增大,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
C.干冰升华为二氧化碳气体﹣﹣状态变化,分子大小随之变化
D.蔗糖在热水中溶解更快﹣﹣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大
12.(2分)下列对生产生活实际问题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风雨天,伞容易外翻,是因为流体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小
B.雨天汽车低速行驶,是由于车轮与地面的摩擦较大
C.做完饭后,关闭燃气的阀门是为了隔绝可燃物
D.铵态氮肥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施用,是由于二者反应降低了肥效
13.(2分)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
A.甲烷、糖类、酒精都属于有机物
B.空气、蒸馏水和食盐水都是混合物
C.钳子、羊角锤、筷子都是省力杠杆
D.金属、人体、大地、陶瓷都是导体
14.(2分)对如图各实验分析不正确的是( )
A.软塑料瓶变瘪,说明CO2能溶于水
B.烧杯内部有水雾生成,说明蜡烛的成分中含有氢元素
C.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使验电器的金属箔片张开,说明橡胶棒带负电
D.瓶塞被冲开,瓶口产生白雾,说明水蒸气对瓶塞做功,内能减小
二、解答题
15.(15分)天然气和太阳能都是清洁能源,越来越得到现代社会的广泛使用,天然气属于 能源(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其主要成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太阳能来源于太阳内部发生的核 (选填“裂变”或“聚变“)反应。
16.(9分)小明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
(1)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你认为装置中气球的作用是 ;
(3)该实验设计的主要研究方法是 。
17.(15分)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在厨房里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全民的健康,我国推广使用强化铁酱油,这里的“铁”指的是 (选填“单质”“元素”或“原子”)。
(2)有机合成材料的出现是对自然资源的一种补充,试列举一种生活中主要含有机合成材料的用品 。
(3)盛菜的盘子常粘有油渍,可用洗洁精洗掉,洗洁精所起的作用是 作用。
(4)铁锅容易生锈,为防止铁锅生锈可以采取的方法是 。
(5)充入食品包装袋内用于防腐的是 。
18.(15分)根据如图的实验回答问题。
(1)甲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充分反应后,待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打开弹簧夹,观察到的现象是烧杯中的水沿着导管进入集气瓶到达“1”处,由此可得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 ;但实验的结果往往是进入集气瓶中的水量小于理论值,其原因可能是 (任写一点)。能不能将红磷换成木炭粉,原因是 。
(2)乙是验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的实验。要验证铁、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可在烧杯中加入 溶液(写化学式),观察到的现象是 。
19.(12分)如图中A~G和M均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①~⑥是初中常见的不同化学反应的编号,A是碳酸氢钠,B、E是组成元素相同的物质,G是铁锈的主要成分,H、M是常见的碱。“→”表示物质间有转化关系,图中部分反应条件和反应物、生成物已省略。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 。
(2)物质C的化学式是 。
(3)反应①~⑥不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反应。
(4)B的一种用途是 。
20.(12分)用盐酸和石灰石反应,将得到的气体X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始终没有发现石灰水变浑浊。针对此现象,同学们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查资料】稀盐酸与AgNO3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AgCl为白色且难溶于水。
【猜想】小明的猜想:澄清石灰水已变质。
小白的猜想:气体X中除了有CO2外,还有 。
【实验探究】(1)小明的探究
(2)小白的探究
【实验反思】
(1)同学们经过讨论发现,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就可以同时完成上述两个猜想的探究。A、B中都加入AgNO3溶液,通X气体后:如果A浑浊、B澄清、C浑浊,结论是 ;如果看到 现象,小明和小白的猜想都成立。
(2)小白的猜想成立产生的原因是 。
三、计算应用题
21.(14分)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13g,加热至混合物固体质量不再减少为止,冷却后称得剩余固体质量为8.2g,将剩余固体加入67.05g水中,氯化钾完全溶解后过滤(假设溶液无损失),计算:
(1)生成氧气的质量是 g.
(2)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2021年河北省中考化学模拟试卷(拓展型)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2分)下列食物中富含维生素的是( )
A.鱼B.鸡蛋C.米饭D.西红柿
【分析】根据人体所需六大营养素的种类、食物来源,结合题中所给的食物判断所含的营养素,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鱼中富含蛋白质,故选项错误。
B、鸡蛋中富含蛋白质,故选项错误。
C、米饭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故选项错误。
D、西红柿中富含维生素,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各种营养素的生理功能、食物来源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2.(2分)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空气中氮气的质量分数为78%
B.氧气支持燃烧,可以作燃料
C.稀有气体不与任何物质发生反应
D.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分析】A.根据空气中氮气的含量进行分析;
B.根据氧气的用途进行分析;
C.根据稀有气体的性质进行分析;
D.根据空气的用途进行分析。
【解答】解:A.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为78%,故A错误;
B.氧气支持燃烧,具有助燃性,没有可燃性,不能用作燃料,故B错误;
C.稀有气体在一定条件下也能和其他物质发生反应,故C错误;
D.空气的多种用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空气中各种成分的性质和用途,熟记相应的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3.(2分)2020年“中国水周”的宣传主题是“坚持节水优先,建设幸福河湖”。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软化硬水
B.用明矾对水杀菌消毒
C.经处理后的工业用水不可以循环使用
D.过滤可以除去水中所有杂质
【分析】A.根据硬水软化的方法来分析;
B.根据明矾净化水的原理来分析;
C.根据节水的措施来分析;
D.根据过滤的原理来分析。
【解答】解:A.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软化硬水,选项说法正确;
B.明矾溶于水可以吸附水中的悬浮杂质而加速其沉降,但不能起到杀菌消毒的作用,选项说法错误;
C.经处理后的工业用水可以循环使用,这有利于节约水资源,选项说法错误;
D.过滤可以除去水中的难溶性杂质,不能除去水中的可溶性杂质,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有关水的基础知识,难度不大,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即可分析解答。
4.(2分)锶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锶原子核外电子数是2
B.锶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C.锶的相对原子质量是87.62g
D.锶的化学性质较稳定
【分析】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38,表示原子序数为38;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38,故选项说法错误。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该元素的名称是锶,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7.62,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故选项说法错误。
D、由结构示意图可知:最外层电子数为2,小于4个,易失去最外层电子,化学性质较活泼,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
5.(2分)用“”和“”代表两种不同的单质分子,它们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B.该反应有2种生成物
C.每个生成物分子由4个原子构成
D.参加反应的“”和“”分子的个数比是2:1
【分析】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反应的模拟模型图中,6个分子全部参加反应,2个分子反应;反应生成的4个分子构成相同,属于同一种物质的分子,可判断图示的反应只生成一种物质且是化合物,据此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比较反应前后分子的构成关系可以得出:。
A.从图可以看出是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所以为化合反应,不是分解反应,故说法不正确;
B.从图可以看出该反应只有一种生成物,故说法不正确;
C.从图可以看出每个生成物分子由4个原子构成,故说法正确;
D.对比反应前后分子的变化可知,参加反应的“”和“”分子个数比为3:1;故D说法不正确。
故选:C。
【点评】根据变化微观示意图及粒子构成模拟图,利用分子由原子构成等特点,明确反应前后分子的构成、种类及个数,判断反应中所表现出的规律是解题的关键所在。
6.(2分)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目的的是( )
A.用100mL量筒量取8.5mL盐酸
B.稀释浓硫酸
C.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D.分离碘酒中的碘
【分析】A、量筒量程选择的依据有两点:一是保证量取一次,二是量程与液体的取用量最接近。
B、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进行分析判断。
C、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时,选用药品和装置应考虑:①只有质量没有变化的化学变化才能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②如果反应物中有气体参加反应,或生成物中有气体生成,应该选用密闭装置。
D、根据碘易溶于酒精,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量筒量程选择的依据有两点:一是保证量取一次,二是量程与液体的取用量最接近,量取8.5mL盐酸,10mL量筒能保证量取一次,且量程与液体的取用量最接近,误差最小;不能使用100mL的量筒,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的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稀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反应后二氧化碳气体逸出,反应后烧杯中的物质质量减少,不能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过滤是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碘易溶于酒精,不能用过量的方法分离碘酒中的碘,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7.(2分)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所对应关系的是( )
A.向一定量的锌粒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生成氢气和稀硫酸的质量天系
B.某温度下向一定量不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钠晶体,溶质质量分数与加入氯化钠质量的关系
C.向一定量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
D.向含有一定量稀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所加碳酸钠溶液质量与生成沉淀质量的关系
【分析】A、根据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溶液和氢气,进行分析判断。
B、某温度下向一定量不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钠晶体,氯化钠能继续溶解,至达到饱和状态,不再发生改变,进行分析判断。
C、向一定量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最终氢氧化钠完全反应,进行分析判断。
D、向含有一定量稀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先与稀盐酸反应,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向一定量的锌粒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溶液和氢气,一开始就产生氢气,至完全反应,不再发生改变,故选项图象错误。
B、某温度下向一定量不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钠晶体,氯化钠能继续溶解,至达到饱和状态,不再发生改变,原溶液是不饱和溶液,一开始溶质质量分数不为0,故选项图象错误。
C、向一定量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最终氢氧化钠完全反应,氢氧化钠的质量最终变为0,故选项图象错误。
D、向含有一定量稀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先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稀盐酸消耗完,碳酸钠再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故沉淀的质量先是零,再不断上升,最后形成一条水平直线,故选项图象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是一道图象坐标与化学知识相结合的综合题,解题的关键是结合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分析各变化的过程,注意分析坐标轴表示的意义、曲线的起点、折点及变化趋势,进而确定正确的图象。
8.(2分)“建设美丽、和谐、幸福的中国”是新时代的目标,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理念的是( )
A.使用一次性餐具,注意公共卫生
B.推广秸秆综合利用,杜绝露天焚烧
C.监管工业废水、废气须达标排放
D.实行生产、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利用
【分析】根据造成环境污染的原因以及防治环境污染的措施来分析解答。
【解答】解:A.使用一次性餐具就需要消耗大量的资源,同时产生的废弃塑料制品还会造成白色污染,不符合这一理念,但符合题意;
B.推广秸秆综合利用,杜绝露天焚烧既达到了资源的综合利用,又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符合这一理念,但不符合题意;
C.监管工业废水、废气须达标排放可以有效防治水污染与空气污染,符合这一理念,但不符合题意;
D.实行生产、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利用既能节约资源,又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了环境,符合这一理念,但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环保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球的重视,关于“三废”的处理问题,是中考的热点问题。
9.(2分)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酒精挥发B.水结成冰C.碘受热升华D.剩饭变馊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解答】解:A、酒精挥发是由液态变为气态,只是在状态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
B、水结成冰,是由液态变为固态,只是在状态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
C、碘受热升华,是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只是在状态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
D、剩饭变馊,有菌类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10.(2分)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滴加液体B.取用固体药品
C.测量物体长度D.测电笔的便用
【分析】A、根据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物理电笔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尺边对齐被测对象,必须放正重合,不能歪斜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时,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时,先将试管横放,把盛药品的药匙或纸槽小心地送入试管底部,再使试管直立,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尺边对齐被测对象,必须放正重合,不能歪斜,图中刻度尺歪斜;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对于物理电笔,食指顶住电笔的笔帽端,拇指和中指、无名指轻轻捏住电笔使其保持稳定,然后将金属笔尖插入墙上的插座面板孔或者外接的插线排插座孔中,图中拿电笔的方法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11.(2分)对下列事实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
A.通过气味辨别氮气和氨气﹣﹣分子是运动的,不同分子的性质不同
B.氧气经压缩储存在钢瓶中﹣﹣压强增大,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
C.干冰升华为二氧化碳气体﹣﹣状态变化,分子大小随之变化
D.蔗糖在热水中溶解更快﹣﹣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大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通过气味辨别氮气和氨气,说明分子是在不断地运动的,且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B、氧气经压缩储存在钢瓶中,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压强增大,分子间间隔变小,故选项解释正确。
C、干冰升华为二氧化碳气体,是因为状态变化,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故选项解释错误。
D、蔗糖在热水中溶解更快,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2.(2分)下列对生产生活实际问题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风雨天,伞容易外翻,是因为流体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小
B.雨天汽车低速行驶,是由于车轮与地面的摩擦较大
C.做完饭后,关闭燃气的阀门是为了隔绝可燃物
D.铵态氮肥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施用,是由于二者反应降低了肥效
【分析】A、根据流体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小考虑;
B、雨天时,由于雨水的作用,使得车轮与地面的摩擦较小;
C、根据灭火的方法考虑;
D、根据铵态氮肥的使用注意事项考虑。
【解答】解:A、伞的形状是上方凸起的,当气流经过伞面时,上方的流速大、压强小,下方的流速小、压强大,就会产生一个向上的压强差,使伞容易向外翻;利用的是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故A说法正确;
B、雨天汽车低速行驶,雨水的存在,导致车轮与地面的摩擦较小,故B说法不正确;
C、做完饭后,关闭燃气的阀门是为了隔绝可燃物,故C说法正确;
D、铵态氮肥不能与碱性肥料混合使用,否则会产生氨气,降低肥效,故D说法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灭火的方法、化肥的使用。
13.(2分)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
A.甲烷、糖类、酒精都属于有机物
B.空气、蒸馏水和食盐水都是混合物
C.钳子、羊角锤、筷子都是省力杠杆
D.金属、人体、大地、陶瓷都是导体
【分析】A、根据有机物的概念来进行分析解答;
B、根据混合物的概念来进行分析解答;
C、根据对于杠杆,要想省力,动力臂必须大于阻力臂来进行分析解答;
D、根据物质的导电性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A、甲烷、糖类、酒精都是含碳的化合物(除碳的氧化物、碳酸、碳酸盐外),属于有机物,故选项分类正确;
B、蒸馏水是由一种物质水组成的,属于纯净物;空气是由多种气体组成为混合物,食盐水由食盐和水组成是混合物,故选项分类错误;
C、由生活经验可知,钳子、羊角锤在使用时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筷子在使用时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费力杠杆,故选项分类错误;
D、金属、人体、大地具有导电性,是导体,陶瓷不能导电,是绝缘体,故选项分类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的难度不大,掌握有机物的概念,单质与混合物的判断,杠杆分类,导体与绝缘体的判断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4.(2分)对如图各实验分析不正确的是( )
A.软塑料瓶变瘪,说明CO2能溶于水
B.烧杯内部有水雾生成,说明蜡烛的成分中含有氢元素
C.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使验电器的金属箔片张开,说明橡胶棒带负电
D.瓶塞被冲开,瓶口产生白雾,说明水蒸气对瓶塞做功,内能减小
【分析】A、根据二氧化碳能溶于水,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干而冷的烧杯能检验水蒸气的存在,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验电器的原理:同种电荷互相排斥,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物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小,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图中实验,软塑料瓶变瘪,说明CO2能溶于水,故选项各实验分析正确。
B、烧杯内部有水雾生成,说明生成了水,反应物氧气中只含有氧元素,说明蜡烛中一定含有氢元素,故选项各实验分析正确。
C、实验中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使验电器的金属箔片张开,说明橡胶棒带电荷,但不一定带负电荷,故选项各实验分析错误。
D、实验中瓶塞被冲开,瓶口产生白雾,说明水蒸气对瓶塞做功,内能减小,故选项各实验分析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二、解答题
15.(15分)天然气和太阳能都是清洁能源,越来越得到现代社会的广泛使用,天然气属于 不可再生 能源(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其主要成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CH4+2O2CO2+2H2O ,太阳能来源于太阳内部发生的核 聚变 (选填“裂变”或“聚变“)反应。
【分析】可再生能源与不可再生能源的区别,使用之后可以在短时间内从自然界中再次产生的能源是可再生能源,使用之后在短时间内无法在自然界中再次产生的能源是不可再生能源;
太阳内部进行着核聚变,由氢原子核聚变成氦原子核,释放出核能。
【解答】解:根据可再生和不可再生能源的区别,可知: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源是短时间内不能再次产生的,是不可再生能源;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在点燃条件下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CO2+2H2O;在太阳内部,氢原子核发生聚变,同时释放巨大的核能。
故答案为:不可再生;CH4+2O2CO2+2H2O;聚变。
【点评】本题考查了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的特点、天然气的燃烧以及太阳能的利用和进行的核反应,难度不大。
16.(9分)小明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
(1)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P+5O22P2O5 ;
(2)你认为装置中气球的作用是 收集磷燃烧产生的白烟,防止污染空气 ;
(3)该实验设计的主要研究方法是 控制变量法 。
【分析】根据燃烧的条件进行分析,物质具有可燃性,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磷燃烧能生成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散逸到空气中易造成污染.
【解答】解:(1)红磷的着火点高于白磷,在热水中能达到白磷的着火点,达不到红磷的着火点,所以红磷不燃烧,白磷能燃烧。白磷燃烧生成了五氧化二磷,反应的方程式是:4P+5O22P2O5;
(2)五氧化二磷散逸到空气中易造成污染,使用气球能收集白磷燃烧产生的白烟,所以装置中气球的作用是:收集磷燃烧产生的白烟,防止污染空气;
(3)本题通过在比较在热水中白磷和红磷是否燃烧,探究了燃烧的条件,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
故答案为:(1)4P+5O22P2O5;
(2)收集磷燃烧产生的白烟,防止污染空气;
(3)控制变量法。
【点评】本题考查了燃烧条件的探究完成此题,可以依据燃烧的条件进行.
17.(15分)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在厨房里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全民的健康,我国推广使用强化铁酱油,这里的“铁”指的是 元素 (选填“单质”“元素”或“原子”)。
(2)有机合成材料的出现是对自然资源的一种补充,试列举一种生活中主要含有机合成材料的用品 塑料水杯(合理即可) 。
(3)盛菜的盘子常粘有油渍,可用洗洁精洗掉,洗洁精所起的作用是 乳化 作用。
(4)铁锅容易生锈,为防止铁锅生锈可以采取的方法是 将铁锅擦干,放置在干燥处(合理即可) 。
(5)充入食品包装袋内用于防腐的是 氮气 。
【分析】(1)根据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来分析;
(2)有机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
(3)根据除油污的原理来分析;
(4)根据铁锈蚀的条件以及防锈原理来分析;
(5)根据氮气的性质与用途来分析。
【解答】解:(1)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所以这里的“铁”指的是元素;故填:元素;
(2)生活中主要含有机合成材料的用品有塑料水杯、尼龙、涤纶、自行车胎等;故填:塑料水杯(合理即可);
(3)洗洁精对油污有乳化作用,所以盛菜的盘子常粘有油渍,可用洗洁精洗掉,洗洁精所起的作用是乳化作用;故填:乳化;
(3)铁在与氧气和水同时接触时会发生锈蚀,所以为防止铁锅生锈可以采取的方法是将铁锅擦干,放置在干燥处等;故填:将铁锅擦干,放置在干燥处(合理即可);
(5)氮气的化学性质较稳定,所以氮气可充入食品包装袋内用于防腐;故填:氮气。
【点评】本题是用化学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问题,学有所用正是学习化学的真正意义。
18.(15分)根据如图的实验回答问题。
(1)甲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充分反应后,待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打开弹簧夹,观察到的现象是烧杯中的水沿着导管进入集气瓶到达“1”处,由此可得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 ;但实验的结果往往是进入集气瓶中的水量小于理论值,其原因可能是 装置漏气(合理即可) (任写一点)。能不能将红磷换成木炭粉,原因是 不能,木炭与氧气反应生成气体,瓶内外压强没有改变 。
(2)乙是验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的实验。要验证铁、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可在烧杯中加入 CuSO4 溶液(写化学式),观察到的现象是 溶液颜色变浅,铁丝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银丝无变化 。
【分析】(1)根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理、注意事项和结论分析回答有关的问题;
(2)验证金属活动性顺序,可以采用金属与盐溶液反应的方法:三取中的原则,即取中间金属的单质和两端金属的盐溶液反应或取中间金属的盐溶液与两端金属的单质反应,可以据此解析。
【解答】解:(1)甲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充分反应后,待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打开弹簧夹,观察到的现象是烧杯中的水沿着导管进入集气瓶到达“1”处,由此可得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 但实验的结果往往是进入集气瓶中的水量小于理论值,其原因可能是装置漏气、红磷的量不足等。不能将红磷换成木炭粉,原因是:木炭与氧气反应生成气体,瓶内外压强没有改变。
(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铁>铜>银,要验证铁、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可以利用活动性强的金属能置换出活动性弱的金属,已经给出了铁丝和银丝,故可在烧杯中加入硫酸铜溶液,铁能置换出铜,生成了硫酸亚铁,故铁丝表面变红,溶液颜色变浅,银不能置换出铜,故表面无变化。
故答案为:(1); 装置漏气;不能,木炭与氧气反应生成气体,瓶内外压强没有改变。
(2)CuSO4;溶液颜色变浅,铁丝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银丝无变化。
【点评】本题考查了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的运用,明确测定的院子里、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应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9.(12分)如图中A~G和M均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①~⑥是初中常见的不同化学反应的编号,A是碳酸氢钠,B、E是组成元素相同的物质,G是铁锈的主要成分,H、M是常见的碱。“→”表示物质间有转化关系,图中部分反应条件和反应物、生成物已省略。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 3CO+Fe2O32Fe+3CO2 。
(2)物质C的化学式是 Na2CO3 。
(3)反应①~⑥不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置换 反应。
(4)B的一种用途是 灭火 。
【分析】根据A~G和M均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①~⑥是初中常见的不同化学反应的编号,A是碳酸氢钠,B、E是组成元素相同的物质,G是铁锈的主要成分,所以G是氧化铁,H、M是常见的碱,氧化铁会与E反应,B会转化成E,所以E是一氧化碳,B是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氧化铁高温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所以F是铁,二氧化碳、碳酸氢钠都会生成C,所以C可以是碳酸钠,D会生成碱H,所以D是水,H是氢氧化钙,碳酸氢钠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所以M是氢氧化钠,然后将推出的物质进行验证即可。
【解答】解:(1)A~G和M均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①~⑥是初中常见的不同化学反应的编号,A是碳酸氢钠,B、E是组成元素相同的物质,G是铁锈的主要成分,所以G是氧化铁,H、M是常见的碱,氧化铁会与E反应,B会转化成E,所以E是一氧化碳,B是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氧化铁高温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所以F是铁,二氧化碳、碳酸氢钠都会生成C,所以C可以碳酸钠,D会生成碱H,所以D是水,H是氢氧化钙,碳酸氢钠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所以M是氢氧化钠,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反应③是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3CO+Fe2O32Fe+3CO2;
(2)物质C的化学式是:Na2CO3;
(3)碳酸氢钠受热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的反应是分解反应,水和氧化钙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氢氧化钙和碳酸钠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所以反应①~⑥不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置换反应;
(4)物质B是二氧化碳,可以用于灭火;
故答案为:(1)3CO+Fe2O32Fe+3CO2;
(2)Na2CO3;
(3)置换;
(4)灭火。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20.(12分)用盐酸和石灰石反应,将得到的气体X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始终没有发现石灰水变浑浊。针对此现象,同学们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查资料】稀盐酸与AgNO3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AgCl为白色且难溶于水。
【猜想】小明的猜想:澄清石灰水已变质。
小白的猜想:气体X中除了有CO2外,还有 氯化氢气体 。
【实验探究】(1)小明的探究
(2)小白的探究
【实验反思】
(1)同学们经过讨论发现,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就可以同时完成上述两个猜想的探究。A、B中都加入AgNO3溶液,通X气体后:如果A浑浊、B澄清、C浑浊,结论是 小白的猜想正确 ;如果看到 A浑浊、B澄清、C澄清 现象,小明和小白的猜想都成立。
(2)小白的猜想成立产生的原因是 盐酸有很强的挥发性,用它制取气体往往不纯 。
【分析】【猜想】盐酸易挥发能挥发出氯化氢气体;
【实验探究】(1)碳酸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写出化学方程式;根据稀盐酸能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氯化银和硝酸考虑。【实验反思】根据氯化氢溶于水形成盐酸,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再通过硝酸银溶液,没有现象,说明氯化氢已经被除净,再通过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含有二氧化碳。
【解答】解:【猜想】小明的假设:澄清石灰水已变质。 小白的假设:气体X中除了有CO2外,还有HCl。
故填:HCl。
【实验探究】(1)碳酸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排除了氯化氢的干扰,所以加入稀硫酸代替盐酸;反应物是碳酸钠和硫酸,生成物是硫酸钠和水、二氧化碳,所以方程式是:Na2CO3+H2SO4═Na2SO4+H2O+CO2↑;
(2)氯化氢溶于水形成盐酸,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所以将气体X通入AgNO3溶液,现象是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反思】(1)如果A浑浊、说明气体中含有氯化氢,B澄清说明氯化氢被除净、C浑浊说明含有二氧化碳,结论是小白的猜想正确;如果A浑浊、B澄清、C澄清说明小明和小白的猜想都成立。
(2)盐酸有很强的挥发性,用它制取气体往往不纯。
故答案为:氯化氢气体;稀硫酸;Na2CO3+H2SO4═Na2SO4+H2O+CO2↑;产生白色沉淀;小白的猜想正确;A浑浊、B澄清、C澄清;盐酸有很强的挥发性,用它制取气体往往不纯
【点评】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三、计算应用题
21.(14分)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13g,加热至混合物固体质量不再减少为止,冷却后称得剩余固体质量为8.2g,将剩余固体加入67.05g水中,氯化钾完全溶解后过滤(假设溶液无损失),计算:
(1)生成氧气的质量是 4.8 g.
(2)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分析】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氯酸钾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二氧化锰在变化过程中为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
(1)利用质量守恒定律,由反应前后固体物质的质量差,可求得放出气体氧气的质量;
(2)根据溶质的质量分数公式计算溶液的质量分数即可.
【解答】解:(1)待反应至不再有气体生成后,制取氧气的质量=13g﹣8.2g=4.8g;故填:4.8;
(2)设氯酸钾的质量为x,生成氯化钾的质量为y,
2KClO32KCl+3O2↑
245 149 96
x y 4.8g
解得:x=12.25g,y=7.45g
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
【点评】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首先利用质量守恒定律,根据反应前后固体物质质量差求得反应生成气体的质量;然后,利用化学方程式由气体质量计算其他物质的质量.实验目的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探究所用澄清石灰水是否变质
①用一支试管另取少量澄清石灰水。
②改用碳酸钠粉末与 反应制取CO2。
③将②产生的气体通入①的澄清石灰水中
步骤③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步骤②中反应方程式为 。
实验结论:所用的澄清石灰水没有变质
实验目的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探究小白的猜想是否成立
将气体X通入AgNO3溶液
小白的猜想成立
实验目的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探究所用澄清石灰水是否变质
①用一支试管另取少量澄清石灰水。
②改用碳酸钠粉末与 稀硫酸 反应制取CO2。
③将②产生的气体通入①的澄清石灰水中
步骤③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步骤②中反应方程式为 Na2CO3+H2SO4═Na2SO4+H2O+CO2↑ 。
实验结论:所用的澄清石灰水没有变质
实验目的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探究小白的猜想是否成立
将气体X通入AgNO3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小白的猜想成立
2017年河北省邯郸市校级中考化学模拟试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2017年河北省邯郸市校级中考化学模拟试卷(解析版),共3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及简答题.,实验与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变质类(拓展型)(无答案): 这是一份2022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变质类(拓展型)(无答案),共12页。
2021年河北省中考化学模拟试卷(压轴型)(word版 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1年河北省中考化学模拟试卷(压轴型)(word版 含答案),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解答题,计算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