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人教部编版12* 湖心亭看雪说课课件ppt
展开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在此输入您的封面副标题
湖心亭位于杭州西湖中间,据说是宋代整修西湖时,以湖泥堆成小山,成为一岛,是西湖三岛之一,后于山边建成亭阁,叫湖心亭。这是观赏西湖风景的好地方,因此常有文人墨客到此赏景。
湖心亭在西湖中央,在湖心亭极目远眺,湖光尽收眼底,群山如列翠屏,有“湖心平眺”之称。清乾隆帝在亭上题有匾额“静观万类”和楹联“波涌湖光远,山催水色深”。
湖 心 亭
张岱,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又号蝶庵居士,明末清初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寓居杭州,出身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戏曲,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 代表作:《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寻》即写于明朝灭亡以后,书中缅怀往昔风月繁华,追忆前尘往事,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总带有淡淡的哀愁。
读准字音、节奏,读出感情。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 西湖。 大雪三日, 湖中人
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雾 凇 沆 砀,
独自前往湖心亭 看雪。
(湖上)弥漫着水气凝成的冰花,
舟中人两三粒 而已。
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湖上(比较清晰的)影子,
惟 长堤一痕、
只有(淡淡的)一道长堤的痕迹,
有两人 铺 毡 对 坐,
看见有两个人已铺好了毡子,相对而坐,
一 童子 烧酒炉 正 沸。
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
大喜 曰:“湖中 焉得更有 此人?”
“在湖中怎么还能碰上您这样(有闲情雅趣)的人呢!”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问他们的姓氏,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
余强饮三大白 而 别。
我尽力饮了三大杯,然后(和他们)道别。
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及 下船,
等到(回来时)下了船,
“不要说相公您痴, 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呢!”
更有此人( )更 更有痴似相公者( ) 是日更定矣( )
一小舟( )
是日更定( )
是金陵人( )
上下一白( )
上下一白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泛指酒杯 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
见余大喜曰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1.余住西湖(古义:我 今义:剩下)2.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古义:竭力,尽力 今义:勉强)3.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古义:酒杯 今义:常用为跟“黑”相对的颜色)
1.大雪三日(名词作动词,下雪)2.拥毳衣炉火(名词作动词,“带着火炉”)3.客此(名词作动词,“客居”)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1、 请同学们找出文中写景的句子
(2)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3)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2、 “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 是否可改成“长堤一条、湖心亭一座、与余舟一艘、舟中人两三个而已”?请品尝这句话。不能。借“一痕、点、芥、粒”这些缩小的量词来表现人与物的渺小,与苍茫浩大的天地形成对比,寄托了作者对人生渺小的感叹。
原句: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改句:雾凇沆砀,天云山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条,湖心亭一座,与余舟一艘,舟中人两三个而已。 三个“与”字,营造了一种天人合一的痴迷境界,给人以天地之间茫茫一片、浑然一体的感受,如果去掉,“天云山水”就好像有了明显的界限似的。 “痕”“点”“芥”“粒”既写出了堤、亭、舟、人的渺小,又反衬出天地的辽阔,而且符合所形容之物的外形,用词新颖,让人眼前一亮。“条”“座”“艘”“个”没有这种表达效果。
比较原句和改句在表达效果上有什么不同。
3、湖心夜景给作者总的印象是什么?
雾凇沆砀, 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4、写湖心亭夜景时作者特写的景物是什么?
8、舟子对作者的评价是哪个字?为什么?
“痴”;有独自冒寒看雪的雅兴和孤寂的情怀
偶逢知己而无限喜悦豪爽
5、来到亭上,看到了什么? ( )
1、本文写谁做什么?他是个什么样的人,你能根据课文大意来评价一下吗?
(张岱,半夜到湖心亭看雪。他是个“痴人”。)
2、你从哪些地方能看出作者是个“痴人”?
(为痴行,绘痴景,现痴情)
1.“痴”于行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不寻常的天气,不寻常的时间,不寻常的行踪。明明有舟子,作者为什么说是“独往”呢? “独”表现了作者傲岸自恃的情怀,是其独立不羁精神的表现。只有作者这样的雅士,才会夜赏西湖雪景,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舟子不会有这样的雅兴和追求,也不能理解作者的行为和追求。
2.痴于景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白描。 生动地写出了天、云、山、水白茫茫一片、浑然难辨的景象,突出天地茫茫、阔大辽远之势。视野由远及近,由大变小,让人顿生一种天地之大、人生之微的感慨。
3.情之“痴”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金陵”,就是现在的南京,曾是明朝的京都,明朝开国之初的五十三年(1368~1420年)建都在长江下游的南京。永乐十八年(1420年)迁都北京后,南京成为明朝的留都。 本文写于明朝灭亡后,大约在1645年。 遇知音之喜;故国之思。
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
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醉情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雅致。
抒发了作者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醉情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雅致。同时天涯遇知音的喜悦又化解了作者心中淡淡的愁绪。
白描是一种描写方法。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是指一种不加色彩或很少用色彩,而只用墨线在白底上勾勒物像的画法。作为一种描写方法,是指抓住事物特征,以简练朴质、不加渲染的文字,寥寥几笔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写方法。
1、文字简练单纯,不加渲染烘托,这种写作手法就是白描,体会本文所用的白描手法。
(文中的白描能够抓住景物的突出特征,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以简练朴质、不加渲染(简练自然、不事雕琢)的文字,高度抽象、概括,宛如中国画中的写意山水,寥寥数笔,传达出景物的形与神。)
1、《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2、 “他留着浓黑的胡须,目光明亮,满头是倔强的一簇簇直竖起来的头发……” ——唐韬《琐忆》中的鲁迅先生
白描手法用于写人的范例: (抽象、高度概括)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湖心亭看雪评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湖心亭看雪评课ppt课件,共2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作者简介,张岱自题小像,湖心亭,说说写西湖的古诗,学习目标,初读感知,重点词解释,鸟兽的细毛,这里指酒杯,完了结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13* 湖心亭看雪说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13* 湖心亭看雪说课ppt课件,文件包含《湖心亭看雪》课件pptx、《湖心亭看雪》教案docx、《湖心亭看雪》同步练习docx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31页, 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12* 湖心亭看雪课堂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12* 湖心亭看雪课堂教学课件ppt,文件包含第三单元第12课湖心亭看雪pptx、12湖心亭看雪mp3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