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第13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朝统一 优质课ppt课件
展开课程标准:了解明清时期统一全国和经略边疆的相关举措;通过了解明清时期封建专制的发展、世界的变化对中国的影响,认识中国社会面临的危机。
面对中国社会即将转型的时代背景,明朝统治者采取了哪些紧缩的政策,以应付从内、从外纷至沓来的问题?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即将转型的关键时代,先有明成祖派遣郑和下西洋,主动与海外诸邦交流沟通,后有西方传教士东来叩开闭关自守的大门;同时,明代又是一个极中央集权的朝代,中国历代各朝无出其右者,而明太祖建立的庞大农村集团,又导向往后主政者不得一次次采取内向、紧缩的政策,以应付从内、从外纷至沓来的问题。---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赵匡胤与朱元璋的隔空对话
一、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
明朝建立后,“他(朱元璋)决心固守中国“内地”,不再向外发展以避免额外之枝节。他以朝代创业人的地位,传示他的子孙,声称明军“永不征伐”的国家凡十五个,这十五个以朝鲜与日本及安南(越南)领先,及至南海各小国。------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经过元末农民战争的沉重打击,整个社会百废待兴。此时,朱元璋采取了哪些内向紧缩的政策呢?
2.明朝加强君主专制制度⑴废除丞相制度①原因:
【课堂探究】古代宰相制的兴衰历程
材料一:明朝建国之初,沿袭元制,设中书省,有左、右丞相,位高权重。明太祖朱元璋(1368—1398年在位)吸取元朝权贵专权、内乱频繁的教训,对中书省和丞相权力都严加控制。---岳麓版《历史必修I》
材料二:1376年,明太祖废除总揽地方军政大权的行中书省,设立布政司、都指挥司和按察司,分管地方的行政、军政和监察,合称“三司”。三司分别隶属于中央有关部门,这样,地方权力就集中到中央。统领中央各部的宰相,职权也随之扩大。---人教版《历史必修I》
历史原因:吸取元朝权贵专权、内乱频繁的教训。
现实原因:宰相权力扩大,威胁到了皇权。
【废丞相导火线.胡惟庸案】
《明史·卷三百八·列传第一百九十六》:“(洪武)十九年十月,林贤狱成,惟庸通倭事始著。二十一年,蓝玉征沙漠,获封绩,善长不以奏。至二十三年五月,事发,捕绩下吏,讯得其状,逆谋益大著。会善长家奴卢仲谦首善长与惟庸往来状,而陆仲亨家奴封帖木亦首仲亨及唐胜宗、费聚、赵庸三侯与惟庸共谋不轨。帝发怒,肃清逆党,词所连及坐诛者三万余人。乃为《昭示奸党录》,布告天下。株连蔓引,迄数年未靖云。
2.明朝加强君主专制制度⑴废除丞相制度②措施:
【课堂探究】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什么?明清又呈现出怎样的阶段特点?中央官制:相权日益分散削弱,君权日益加强。地方行政管理制度:地方权力日益分散削弱,服从中央,中央牢牢控制地方。特点:君主专制制度强化并发展到顶峰
材料一:洪武十三年(1380年),明太祖以“图谋不轨”之名,诛杀了丞相胡惟庸,下令裁撤中书省,废除丞相,由皇帝亲自掌管六部,直接管理国家政事。并且规定此后各代不得再立丞相。至此,在中国历史上实行了1600多年的丞相制度被废除,专制皇权发展到了新的高度 ---岳麓版《历史必修I》
材料二: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xié háng),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 ——《皇明祖训》
◎1380年,明太祖朱元璋废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
◎严令子孙永远不许设立宰相
废除了丞相制度后,明太祖朱元璋烦恼又来了。
2.明朝加强君主专制制度⑵设立内阁
【课堂探究】你觉得把明朝的内阁大学士比喻为宰相是否妥当?
原因:废除丞相后,皇帝政务繁多,明太祖力不从心。
性质: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服务的秘书咨询机构。
不妥。宰相制下,宰相的地位是“百官之首”;内阁制下,内阁大学士只是皇帝的侍从顾问,本身并无决策权。尽管有的阁臣一度大权在握,但权力来自皇帝的支持与信任,而非制度设置的授权。
2.明朝加强君主专制制度⑶设立特务机构:锦衣卫、东厂、西厂、内行厂,简称“三厂一卫”。①职权:对官民的言行进行监视、侦查,有权逮捕、施刑。②管理部门:司礼监(宦官机构)③影响: 加强了皇权,但出现了宦官专权的局面;表明明王朝依靠正常的手段已经无法维持统治秩序,只能依靠设立特务机构的恐怖办法,它标志了封建制度的衰落。
1.背景 (1)1368年,朱元璋称帝,定都应天府,国号大明。(2)明军攻占大都,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2.表现(1)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严令子孙永远不许设立。提示:加强君主专制的需要。(2)明成祖:选拔文官到文渊阁值班,形成一个常设的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的秘书机构——“内阁”。主要替皇帝浏览百官奏章,草拟处理意见。提示:内阁无决策权,权力来源于皇帝的信任。(3)明朝中期,有的大学士深得皇帝信任,被比喻为宰相。3.结果:明朝中后期出现了宦官专权的局面。(1)原因:宦官比内阁更多地得到皇帝信任。(2)表现①内廷宦官机构司礼监获得了协助皇帝甚至代理皇帝批红的权力;还负责提督特务机构东厂和锦衣卫,对官民的言行进行监视、侦查,有权逮捕、施刑。②17世纪20年代,宦官魏忠贤一度主宰朝政,实施恐怖统治。
万邦来朝--永乐大帝朱棣
朱元璋猜忌一辈子,大杀功臣,杀了很多人,最后感觉最令他放心的还是儿子们。一些重要的工作,例如驻守边境,他交给了被他分封为王的儿子们(藩王)。其中,四太子朱棣就分封在北平,军事实力最为强大。
朱元璋本来想让大儿子朱标继承皇位,可是太子死得早,于是立了皇太孙朱允炆继承大统,是为建文帝。
建文帝即位后,感觉各个皇叔威胁太大,于是决定削藩,先后削弱了很多小的藩王。等到要削弱燕王的时候,朱棣打着“靖难”名义造反,夺了皇位,是为永乐大帝。
永乐年间是中国历史上又一次万邦来朝的盛世,上一次出现万邦来朝是唐太宗时期。永乐大帝让三宝太监郑和下西洋(今南海),宣扬国威,将明朝的强盛一直带到了东非和红海(阿拉伯半岛和东非之间),很多国家都乘着郑和的船来朝贡,一共有一百多个国家来朝见,很多国家皇帝竟然老死在中国,其中三位国王死了都不愿意回国,葬在了中国,盛世莫过于此。
朱棣有两件事,是背着朱元璋的路线走的:迁都北京:朱元璋在南京发迹,所以定都南京;朱棣势力范围在北京,所以把都城迁往北京。重用太监:因为太监在靖难之役中给朱棣提供重要情报,帮他夺得了皇位。结果,造成了宦官专权的局面。
二、海上交通与沿海形势
1.郑和下西洋⑴原因与条件材料一:明初国家的统一,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以及宋元以来科学技术的进步,为明代对外关系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材料二:明成祖又想,建文帝会不会跑到海外去呢?于是,他就决定派一支队伍,出使国外。 ------梦 华《中国通史》材料三:明成祖朱棣通过“靖难之役”夺得帝位后,为在海外扩大政治影响,宣扬天朝大国的富庶强盛,……,积极开展大规模的外交活动。 ------王家范《大学中国史》原因:为了寻找建文帝的下落;为了宣扬国威,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的需求。条件:明初国家的统一,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以及宋元以来科学技术的进步(例如,指南针应用于航海,等等)
1.郑和下西洋⑶特点材料:为过扬国威,加强与海外诸国的联系.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耑求,明成机派郑和出使西洋。从1405年到1433年,郑和先后 七次航海,访问过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庠地区。郑和船队到达各国,受到热烈欢迎。郑和先会见当地国王,表达明朝与之通好的意愿,然后与当地居民和平贸易,以中国丝绸、瓷器、茶叶,换取供皇室贵族享用的珠宝、香料、药材等。郑和航海期间,许多国家的首脑和使臣,搭乘中国宝船来华访问。仅1423年就有16国使节率1200人采华。郑和下西洋期间倡导的不欺寡、不凌弱、友好相处、共享太平,为亚非国家之间的交往,确立了不成文的准则,对后世影响深远。……他比欧洲航海家的远洋航行早半个多世纪。 ------人教版《中国古代史》
性质是封建国家的朝贡贸易
1.郑和下西洋【朝贡贸易】明朝前期 ,海外贸易唯一的合法途径是“朝贡贸易”。明朝规定,外朝贡使来华朝贡,除携带贡品外,准许附带货物进行贸易。对于贡品朝廷照例以数倍的代价作为补偿(即薄来厚往);附带的货物,则由贡使携至京师,在指定地点开市,国内居民可在官方监督下与之交易。朝贡贸易不以经济上的获利为目的,在政治上制造外国“称藩入贡”的局面,致使国家财政无法长期维系。
1.郑和下西洋⑷结果:遗憾落幕郑和下西洋的一切都是建立在强盛的明朝综合国力上,其最终遗憾落幕也正是因为大明帝国的衰落。
为应付北方鞑靼和瓦剌两大游牧势力的威胁,明王朝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朱棣时期,接连开展南征北战、迁都建陵、营造武当山和南京大报恩寺、远洋航行、开凿运河等八项工程,耗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
朝贡贸易不计经济效益,违背经济规律,耗费浩繁,使得国库枯竭。
2.沿海危机⑴原因材料一:至世宗嘉靖时,随着东南沿海一带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基层人口流动的相对自由,缙绅、富豪雇佣流民下海经商的现象极其普遍。他们突破近海贸易的范围,远至日本、吕宋等国。他们所从事的是走私贸易,和明朝法制相背,遭到官军镇压,逃逸海上,组织武装集团,利用日本落魄武士,并在日本和吕宋等地建立海外据点。。这些省海上武装的构成虽然是“倭居十三,而中国叛逆居十七”,但却形成一股外来的侵扰力量,破坏了东南海疆的安定。------朱绍侯《中国古代史》明朝实行海禁政策带来的恶果村料二:葡萄牙绕过非洲好望角进入印度洋,占据印度西海岸的贸易重镇果阿、东西洋交通咽喉马六甲以及香料群岛以后,从1524年起,在中国东南沿海进行走私贸易。 ------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伴随着新航路开辟而来的西欧列强的对外侵略扩张
2.沿海危机⑵表现①“倭寇”威胁明朝应对措施:◎派戚继光等人平倭,东南沿海形势稳定下来;◎放松对私人海外贸易的限制。
2.沿海危机⑵表现②西方殖民者对沿海的侵略16世纪中期,葡萄牙人以欺骗、贿赂等手段取得在濠镜澳(今澳门)的租住权。16世纪晚期,荷兰和西班牙先后占据台湾岛的南部和北部。明末,荷兰击败西班牙,独占台湾。
1.郑和下西洋 提示:“西洋”一般指今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和印度洋一带海域及沿岸地区。(1)目的:“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2)概况:15世纪前期,明成祖派郑和远航海外。郑和先后七次率领船队访问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交往,开创了亚非海上交通线。
(3)影响①积极性:郑和下西洋是世界历史上规模空前的远洋航行,在资金、装备、技术等方面领先欧洲远洋航行半个多世纪。②消极性:给明朝带来较大的财政负担,因此后来未能持续。
2.沿海危机(1)东南沿海的“倭患” ①原因:明朝前期,朝廷严禁海外贸易,走私活动猖獗,倭寇盛行。②结果:明廷派戚继光等人平倭,连续重创倭寇。朝廷遂放松对私人海外贸易的限制。 (2)欧洲殖民者的侵略(1)背景:明朝中后期,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欧洲殖民者在中国沿海的活动日益频繁。(2)主要史实①16世纪中期,葡萄牙人获得了在濠镜澳的租住权。②荷兰和西班牙分别占据了台湾岛的南部和北部。③明朝末年,西班牙被荷兰击败,退出台湾。
永乐大帝朱棣之后是明仁宗朱高炽、明宣宗朱瞻基,俩人开创了“仁宣盛世”。之后还有11个皇帝,他们过得都很闹心,直至明朝灭亡。之所以闹心,是因为他们都是在外敌威胁、奸臣当道、内部叛乱中战战兢兢中度过:
夺门之变:一群大臣趁着明代宗生病卧床之机,拥戴英宗即位。
壬寅宫变:一群宫女趁着嘉靖帝睡觉之机要勒死他,结果失败。
三、内陆边疆与明清易代
1.明朝加强中央集权制度⑴北方:蒙古①背景:元朝灭亡后,草原上的蒙古人逐渐形成鞑靼、瓦剌两大集团。瓦剌和鞑靼不断威胁明朝北部边防,并一度包围北京,活捉明英宗。
1.明朝加强中央集权制度⑴北方:蒙古族②措施:为防御蒙古人南下,明朝重新修筑了长城。
1.明朝加强中央集权制度⑴北方:蒙古族②措施:1571年,鞑靼首领俺答汗与明朝订立和议,接受明朝册封。双方恢复并扩大贸易关系,直到明末基本上维持了和平局面。⑵西南:藏族藏族地区在明朝称为乌思藏。明廷封授给当地的僧俗首领法王、王等称号,并设立了行都指挥使司等机构管理西藏军民事务,任用藏族上层人士进行管理。⑶东北:女真族(后来,皇太极将女真族名改为满洲)明朝前期,在东北黑龙江流域设立了奴儿干都司,并对东北女真各部落首领封授官号。
2.明朝灭亡⑴原因:①明朝统治黑暗;②天灾不断;③农民起义风起云涌。⑵概况:1644年,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顺政权,率农民军攻进北京,明思宗自缢,明朝灭亡。
3.清军入关和统一⑴满洲的崛起:①16、17 世纪之交,女真建州部首领努尔哈赤逐渐统一女真各部。②1616年努尔哈赤称汗,国号大金。
3.清军入关和统一⑴满洲的崛起:①16、17 世纪之交,女真建州部首领努尔哈赤逐渐统一女真各部。②1616年努尔哈赤称汗,国号大金。③1636 年,其子皇太极在盛京称帝,改国号为“大清”,并将女真族名改为满洲。
3.清军入关和统一⑵清朝建立:1644年,多尔衮率军进入山海关,打败李自成,进占并迁都北京。之后灭掉农民军余部和明朝残余势力,统一全国。
1.对边疆的管理(1)明朝同蒙古关系的演变①元朝灭亡后,草原上的蒙古人逐渐形成鞑靼、瓦剌两大集团。②明朝重新修筑了长城,防御蒙古政权南下。③明中期,瓦剌和鞑靼两次突破长城深入内地,包围北京,瓦剌还曾经俘虏了明英宗。④1571年,鞑靼首领俺答汗与明朝订立和议,接受明朝册封。双方恢复并扩大贸易关系,直到明末基本上维持了和平局面。(2)对西藏地区的管辖①明廷封授给当地的僧俗首领法王、王等称号。②设立了行都指挥使司等机构,用藏族上层人士进行管理。(3)对东北地区的管辖①明朝前期,在黑龙江流域设立了奴儿干都司。②明朝对东北女真各部落首领封授官号。
2.明清易代(1)满洲兴起与建国①16、17世纪之交,女真建州部首领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1616年称汗,国号大金,并对明朝展开进攻。②皇太极将女真族名改为满洲,并于1636年称帝,改国号为大清。(2)明朝灭亡:1644 年,农民军首领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顺政权,随即攻占北京,明朝灭亡。(3)清军入关①清朝摄政王多尔衮统军进入山海关,打败李自成,进占并迁都北京。②清朝将农民军余部和南方的明朝残余势力逐一击败,确立了在全国的统治。
注:1636年,皇太极把国号“金”改为“大清”,将女真族名改为满洲。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六单元 世界殖民体系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第13课 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公开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六单元 世界殖民体系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第13课 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公开课课件ppt,共3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亚洲的觉醒,非洲的抗争,理清逻辑关系,⑴原因,⑵经过,“国大党”成立,反英斗争出现新高潮,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⑵伊朗立宪革命,⑶中国辛亥革命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学年第25课 人民解放战争精品课件ppt: 这是一份2021学年第25课 人民解放战争精品课件ppt,共29页。
2020-2021学年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第14课 清朝的鼎盛与危机 优秀ppt课件: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第14课 清朝的鼎盛与危机 优秀ppt课件,共3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疆域的奠定,统治危机的出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