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第六单元测试卷(一)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5999116/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第六单元测试卷(一)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5999116/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第六单元测试卷(一)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5999116/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第四单元测试卷(一) 试卷 0 次下载
-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第四单元测试卷(二) 试卷 0 次下载
-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第五单元测试卷(一) 试卷 0 次下载
-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第五单元测试卷(二) 试卷 0 次下载
-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第六单元测试卷(二) 试卷 1 次下载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单元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课后练习题
展开一、积累与运用(34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3分)
A.玉帛(bó)未孚(fú)旗靡(mí)曹刿(guì)
B.窥镜(kuī) 昳丽(yì) 期年(qī) 辙乱(zhé)
C.崩殂(cú) 行阵(háng) 咨诹(zōu)善道 陟(zhì)罚臧否(pǐ)
D.瀚海(hàn) 饮归客(yǐn) 进谏(jiàn) 舂谷(chōng)
2.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一鼓作气,再而衰(鼓起)
B.先帝不以臣卑鄙(语言、行为恶劣,不道德)
C.明日徐公来,孰视之(同“熟”,仔细)
D.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怠慢,疏忽)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3分)
A.吾妻之美我者B.神弗福也
C.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D.以光先帝遗德
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可以一战 B.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C.先帝不以臣卑鄙 D.何处望神州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战于长勺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B.公将鼓之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C.故克之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D.何以战 先帝不以臣卑鄙
6.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曹刿论战》一文中为了突出曹刿的形象,文中以鲁庄公与曹刿对比,用鲁庄公的“鄙”衬托曹刿的“远谋”。
B.《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讽”的意思是“讽谏,用含蓄的话委婉地规劝”。
C.《出师表》一文中诸葛亮提出的建议,着重强调的是“亲贤臣,远小人”。
D.表,是古代臣子向帝王言事的一种文体,用于向君主陈说作者的请求和愿望,内容一般无外乎叙事和议论,一般不带有感情色彩。
7.用课文原句填空。(6分)
(1)《曹刿论战》中,曹刿认为“忠之属也。可以一战”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表明邹忌有自知之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4)《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表现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赞扬孙权年少有为、不畏强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过零丁洋》中诗人巧妙地运用两个带有感情色彩的地名,表明自己为国事惶恐不安和为自己孤苦伶仃的处境而感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综合性学习。(5分)
(1)同学们在济南拍摄了下面一组“老玩意儿”的照片,请从中选择一张,仿照示例,为其配上一句优美的话,体现出物件的特征。(2分)
示例:缠蜜——缠缠绵绵,缠出儿时的欢乐。
(2)对联作为华夏五千年历史文化瑰宝,从用途来看,分为春联、喜联、寿联、行业联、谐趣联等。猜猜下列行业联分别适合张贴在哪种店铺的门口。(3分)
①欲知古今千年事,且读中西万本书。
②虽为毫末技艺,却是顶上功夫。
③架上丹丸长生妙药,壶中日月不老仙龄。
9.名著阅读。(5分)
分付鲁肃曰:“子敬自往军中相助公瑾调兵。倘亮所祈无应,不可有怪。”鲁肃别去。孔明嘱付守坛将士:“不许擅离方位。不许交头接耳。不许失口乱言。不许失惊打怪。如违令者斩!”众皆领命。孔明缓步登坛,观瞻方位已定,焚香于炉,注水于盂,仰天暗祝。下坛入帐中少歇,令军士更替吃饭。孔明一日上坛三次,下坛三次……将近三更时分,忽听风声响,旗旛转动。瑜出帐看时,旗脚竟飘西北,——霎时间东南风大起。
(1)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个故事情节。(2分)
(2)从上面选段看,诸葛亮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3)请你从原著中再找出一个有关诸葛亮的故事,用四字短语概括出来。(1分)
二、阅读探究(36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9分)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0.下列各组词句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齐师伐我直木必伐
B.衣食所安安之若素
C.一鼓作气 吟诗作赋
D.望其旗靡 所向披靡
1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12.“民为贵,社稷次之”是孟子的一句名言,孟子认为得民心者得天下。联系上文,结合链接材料,说说鲁庄公、隋文帝、汉高祖在这方面是如何做的。 (3分)
【链接材料一】
(高祖①)乘舆四出,路逢上表者,则驻马亲自临问。尝遇关中②饥,遣左右视百姓所食。有得豆屑杂糠而奏之者,上流涕以示群臣,深自咎责,为之彻膳③不御酒肉者殆将一期。
(选自《隋书•高祖纪》,有删改)
【链接材料二】
(沛公④)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⑤军士。沛公又让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选自《史记•高祖本纪》,有删改)
【注释】①高祖:即隋文帝(541—604),名杨坚,北周隋王,后废北周静帝而自立,建立隋朝。②关中:地名,即今陕西省。③彻膳:古代有灾异时,帝王撤减膳食,以示忧戚、自责。④沛公:指刘邦。汉太祖高皇帝刘邦,沛丰邑中阳里人,汉朝开国皇帝。⑤飨(xiǎng):用酒食招待客人,泛指请人受用。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14分)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齐威王召即墨①大夫,语之曰:“自子之居即墨也,毁②言日至。然吾使人视即墨,田野辟,人民给,官无事,东方以宁;是子不事吾左右以求助也!”封之万家。召阿大夫,语之曰:“自子守阿,誉言日至。吾使人视阿田野不辟人民贫馁。昔日赵攻鄄,子不救;卫取薛陵,子不知;是子厚币③事吾左右以求誉也!”是日,烹阿大夫及左右尝誉者。于是群臣耸惧,莫敢饰诈④,务尽其情,齐国大治,强于天下。
(选自《资治通鉴》)
【注释】①即墨:古地名,在今山东南部。②毁:诽谤。与后文“誉”意思相对。③厚币:丰厚礼品。④饰诈:作假骗人。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宫妇左右莫不私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时时而间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自子之居即墨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封之万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用“/”为【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标出停顿。(标两处)(2分)
吾使人视阿田野不辟人民贫馁。
15.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
(1)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2)是子厚币事吾左右以求誉也!
16.回答下面问题。(4分)
(1)根据【甲】文的内容填空。(2分)
邹忌的劝谏很有艺术性。他由________想到治国理政之大事,由______________想到齐威王被蒙蔽,以小见大,极具说服力。
(2)从【甲】【乙】两文来看,“齐国大治”与齐威王的哪些举措有关?请概括作答。(2分)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3分)
腕上茉莉
①去眉山参加文学活动,晚上,几位文友出去小聚,在岷江边且歌且舞,好不快活。
②这时候,突然从门外走进来一位老太太,手里拿着一串白线。白线呈圆形,上面系着什么东西,走到跟前来,我们才发现,是茉莉花,新鲜的茉莉花。“先生们,要茉莉花不?新鲜的茉莉花。你们男士为女士买一些呗。”老太太的声音近乎哀求。“卖花的!”文友们几乎异口同声。男士们不乐意了,打算喊老板过来,怎么有卖花的窜进来,这无异于在大排档吃饭,被乞讨者摇着饭盒一样煞风景。
③老板来了,看了一眼老太太,悻悻地说:“客人不要,就不要强行推销了。”也许是看出了老太太面露难色,同行的一位女文友查了一下人头,买了十二串,她说:“每人一串,女的臭美一下,男的克服一下中年老男人的油腻。”
④我也领到了一串茉莉花。新鲜的茉莉花。远远地闻,没有任何味道,手腕移到鼻尖处,异香得很。这让人知道,在药材大市场买到的茉莉花近乎赝品。药材大市场里的茉莉花完全没有花香,相反,有的还有一种硫黄熏蒸过的异味,为了驱虫,可以长时间保存。
⑤那个卖花的老人走了,临走前还冲着女文友鞠了一躬,这一鞠躬,差点把那位女文友的眼泪给惹下来。
⑥这时候,饭店老板边亲自来上菜,边说对不起。
⑦“不好意思,一听口音,就知道你们是外地客人,让你们破费了,今天的花钱我来出。”“没事没事,”女文友忙说,“毕竟这么大年纪还出来卖花,实属
不易。”
⑧我脑海里再次浮现那位卖花老太太的样子,满头花白的头发,手指却很光滑,皮肤并不差,不像是出过力的样子。与我们同行的文友老张说:“你看那老妇的手就知道,不是辛勤的劳动人民,分明是来骗钱的。”饭店老板表情很严肃,打断了老张的话说:“这位先生,你只说对了一半,她确实不是乡下劳作了一辈子的妇人,她是市二小的退休教师。但她绝不是什么骗子。”
⑨我们一愣。饭店老板欲言又止:“嗨!我索性告诉你们吧,老太太到饭店卖花是我默许的,这位老太太家里开着一个三分地的花圃,专卖茉莉。她原本生活殷实,拿着一笔不少的退休工资,可是,五年前,她的儿子突然离她而去。”
⑩“是事故,还是疾病?”女文友问。“是事故,老太太的儿子也是一位教师,到四川一个偏远山区去支教,据说那个山区小学很贫穷,老太太的儿子开着一辆越野车每周往返一次,拉着眉山的特产到支教的小学去。他把工资全搭在了支教上,连自己的车子也疏于保养。一次,他再次拉着物资去支教小学的时候,爆了胎。”
eq \\ac(○,11)满桌文友陷入沉思,共同举杯满饮。那感觉像是在敬老太太的儿子。
eq \\ac(○,12)老板继续说:“她的儿子走了以后,还有孙子在儿媳妇肚里没有出生,老太太生了一场大病,然后,卖了城市的房子,在郊区买了一处农家小院,院子里专门种茉莉来卖。一开始,我们以为老太太确实缺钱,后来才知道,老太太主动承担了儿子生前的重任,每个月把卖花的钱定时邮寄给山区那所小学。”
eq \\ac(○,13)老张听到这里,风一样地刮出去,两分钟后,他冲回来了,号啕大哭,说:“我专门去寻那老太太,打算买光她所有的茉莉,老太太却说,她不愿意一下子把茉莉卖给一个人,这样,其他顾客就闻不到茉莉花的香了。”
eq \\ac(○,14)次日返程,那串茉莉花便已经干了,我却舍不得扔。我仔细看着,一根棉线上串起来五六朵枯黄的茉莉花,手工并不好,打了一个笨拙的结,绕了两圈。我戴在腕上,归程的一路上,仍能嗅到隐隐的香气。
(有改动)
17.文友们对老太太的态度和情感经历了一个变化的过程。请依据原文,在表格空缺处填入恰当内容。(2分)
18.说说本文以《腕上茉莉》为题的作用。(3分)
19.第④段采用了哪种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2分)
20.第⑤段中老太太鞠躬,为什么差点把女文友的眼泪给惹下来?(2分)
21.从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第⑧段画线句。(2分)
22.结尾说返程时茉莉花已经枯黄,“我”为什么仍能嗅到它“隐隐的香气”? (2分)
三、作文(50分)
23.“无可奈何花落去”是诗人读懂人生的感慨,“读你千遍也不厌倦”是歌手读懂真情的呼唤,“先忧后乐”是文人读懂时代的担当,万有引力是科学家读懂苹果落地的思考……一诗一文,一草一木,一人一事,都需要用慧眼去阅读,用心灵去感悟。请以“读懂”为话题,写一篇文章。不少于600字。
情节
文友们对老太太的态度、情感
老太太进店卖花
不乐意
老板述说老太太的故事
老张买花遭拒
第六单元达标测试卷
一、1.C 点拨:A项“靡”应读“mǐ”;B项“期”应读“jī”;D项“饮”应读“yìn”。
2.B 点拨:“卑鄙”在这里的意思为“社会地位低微,见识短浅”。
3.C 点拨:A项“美”意为“以……为美”,形容词的意动用法;B项“福”名词用作动词,是“赐福,保佑”的意思;D项“光”名词用作动词,意为“发扬光大”。
4.D 点拨:D项“何处”古今义均为“哪里”。A项“可以”古义为“可以凭借”,今义表示“可能或能够”;B项“左右”古义为“君主左右的近侍之臣”,今义为“方位词,左和右两方面”;C项“卑鄙”古义为“社会地位低微,见识短浅”,今义为“(语言、行为)恶劣,不道德”。
5.C 点拨:C项两个“故”都是“所以”的意思。A项“于”在前一句为“介词,在”,在后一句为“介词,向”;B项前一句的“之”无义,辅助音节,后一句的“之”为“助词,的”;D项两个“以”分别为“凭、靠”“因为”。
6.D 点拨:“表”中有抒情手法的运用,因此带有感情色彩。
7.(1)小大之狱 虽不能察 必以情
(2)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3)亲贤臣 远小人
(4)山回路转不见君 雪上空留马行处
(5)年少万兜鍪 坐断东南战未休
(6)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
8.(1)示例:明湖画舫——摇摇荡荡,摇出泉城的雅韵。
趵突泉花灯——流光溢彩,展现节日的祥和。
面人——惟妙惟肖,成就指尖的艺术。(任选其一即可)
(2)①书店;②理发店;③药店。
9.(1)七星坛孔明借东风。(或:七星坛诸葛祭风)
(2)诸葛亮是一个足智多谋、料事如神、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人。
(3)舌战群儒。(或:智激孙权、三气周瑜、六出祁山、七擒孟获等)
二、(一)10.D 点拨:A.“伐”解释为:攻打/砍伐;B.“安”解释为:安身/安然,坦然;C.“作”解释为:鼓起/创作;D.“靡”都解释为:倒下。
11.(1)大大小小的诉讼事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必以诚心相对。
(2)作战,靠的是勇气。第一次击鼓能够鼓起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勇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勇气就耗尽了。
12.鲁庄公: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一定以诚心相对,根据实情合理裁决。汉高祖:约法三章;废除秦法;拒绝秦人送来犒劳士兵的酒食。隋文帝:在路上遇到上奏之人,总是停下车马来询问情况;关中地区闹饥荒,派身边官员去察看老百姓的食物情况;撤减平时的丰盛御膳,没有喝酒吃肉将近一年之久。(其中链接材料,每人必须答出一件事)
【链接材料一译文】隋高祖乘车四处访问,在路上遇到上奏之人,总是停下车马来亲自询问情况。曾经遇上关中地区闹饥荒,派身边官员去察看老百姓的食物情况。有人探取到老百姓吃的豆屑和糠食报告给朝廷,高祖流着眼泪拿给众大臣看,并痛责自己,为此还撤减平时的丰盛御膳,没有喝酒吃肉将近一年之久。
【链接材料二译文】现在我和父老们约定,法律只有三条:杀人者处死刑,伤人者和偷窃者依法治罪。其余凡是秦朝的法律全部废除。……总之,我到这里来,就是要为父老们除害,不会对你们有任何侵害,请不要害怕!秦地的百姓都非常喜悦,争着送来牛羊酒食,慰劳士兵。沛公推让不肯接受,说:“仓库里的粮食很多,并不缺乏,不想让大家破费。”人们更加高兴,只是担心沛公不在关中做秦王。
(二)13.(1)偏爱。 (2)间或、偶然。
(3)主管,主政。 (4)封赏,赏赐。
14.吾使人视阿/田野不辟/人民贫馁。
15.(1)能够在公众场所指责讥刺(寡人的)过失,并能使我听到的,得下等奖赏。
(2)这是你用丰厚礼品买通我的近侍之臣来称赞你啊!
16.(1)生活琐事 自己被蒙蔽
(2)虚心纳谏,广开言路;求真务实,赏罚分明。
(三)17.惊讶,愧疚 敬重
18.点明行文线索;含蓄隽永,具有象征意义;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19.对比。作用:把两种茉莉花进行对比,突出了老太太卖的茉莉花新鲜、异香,表现了老太太心灵的纯洁美好。
20.因为女文友只是买了几串茉莉花,却换来了老太太的鞠躬礼,她觉得承受不起、受之有愧;也因为她对老太太充满了同情。
21.画线句运用了神态描写、语言描写,表现出饭店老板的善良、正直、有同情心(爱心)。
22.茉莉花虽枯黄了,但余香仍在,老太太的美好品质像茉莉花香一样浸润着“我”的心灵。
点拨: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能力。句不离篇,理解语句要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之上进行。老太太资助山区小学的事迹感动了“我”,她的美好品质就像茉莉花一样芬芳,所以,即使花朵枯萎了,老太太的美好品质仍然留在“我”心中。
三、23.思路点拨:“读懂”二字,包含了阅读的主体、阅读的对象及阅读感悟。我们可以从自然风景中去领略美,可以从身边人的言行中去感受爱,可以从诗词歌赋中去体会韵,可以从新闻时事中去明白社会责任,可以从发明创造中去了解科技对生活的改变……写作时,我们要选择自己熟悉的、感触较深的方面来写,要言之有情、言之有理、言之有物。 例文略。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单元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同步练习题: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单元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同步练习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题,素养题,阅读理解,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单元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单元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习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六身材,面皮上老大一搭青记,阅读探究,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第二单元单元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复习练习题: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第二单元单元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复习练习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题,素养题,阅读理解,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31c23b6141fe3610b7ae5ce90bd68e9.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