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四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本章综合预测导学案
展开该不该引藏水入疆
构想引水路线 |
问题1 可以选择最短的穿越青藏高原的路线吗?
[思维线索]
主要从地势变化及生态保护、建设难度等方面分析。
[答案] 不可以 青藏高原上的整体地势是北高南低,藏水入疆是向北引水,不利于自流;青藏高原上大部地区人烟稀少,生态脆弱,选择最短线路对生态破坏大,且海拔高,建设难度大。
问题2 该条调水线路联通哪些主要河流?经过哪些主要地貌单元及省级行政区。
[思维线索]
仔细阅读地图即可。
[答案] 联通的主要河流:雅鲁藏布江、怒江、澜沧江、金沙江、黄河等主要河流。
经过的地貌单元:青藏高原、横断山脉、川西高原、四川盆地、河西走廊、祁连山脉、昆仑山脉、柴达木盆地、塔里木盆地、昆仑山脉、帕米尔高原等。
省级行政区:西藏、云南、四川、青海、甘肃、新疆。
问题3 调水工程的修建,对新疆的环境和发展有什么好处?
[思维线索]
主要从新疆缺水造成的不利影响上分析。
[答案] 缓解新疆严重缺水的现状,减轻荒漠化带来的危害,利于生态保护,促进新疆自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促进经济发展。
藏水入疆引水工程的潜在问题 |
问题1 归纳材料提出的藏水入疆引水工程的潜在问题。
[思维线索]
从材料中归纳总结。
[答案] (1)工程建设诱发地质灾害;(2)破坏引水沿线的生态环境;(3)使新疆面临土地盐渍化问题。
问题2 除上述问题外,藏水入疆引水工程还可能面临哪些难题?
[答案] ①涉及国际性河流,可能引发国际争端。
②工程建设难度大、投资大,可能面临技术、资金方面的困难。(只要合理即可)
请根据下面的体系图快速回顾本章内容,把各序号代表的含义填到对应的方框内,构建出清晰的知识网络。
①整体性强
②资源富集区
③水土保持
④能源生产、消费地区差异大
⑤推广节水技术
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⑦市场、政策因素
⑧促进区域产业结构
调整
[学思心得]
流域开发的基本分析 |
1.分析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
一般要从地形、气候、水文、资源状况、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与社会问题等方面进行分析评价,注意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进行客观分析。如洪水成因分析:洪水的形成与水系形状、支流分布、地形、降水量多少及季节分配、植被、土质等自然因素有关,也与农业生产等人类活动有关。
2.分析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
要综合考虑其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状况,得出流域开发的有利条件,从而制定出其开发方向。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应以河流的利用和治理为核心,结合资源条件对流域进行综合开发,同时要对流域内的生态环境进行恢复和治理。具体内容一般包括防洪、发电、航运、灌溉、旅游、土地利用、提高水质等。
3.分析流域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首先根据流域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状况,确定制约流域发展的不利因素,然后根据制约因素探索综合治理的对策。综合治理的主要措施见下表:
治理措施 | 目的 |
建设水利工程 | 开发水能,调蓄径流,加强灌溉 |
修建分洪、蓄洪区 | 调蓄洪水,减轻洪灾 |
修筑河堤,疏浚河道 | 防洪和航运 |
保护自然植被,植树造林 | 减轻水土流失及减小河流含沙量 |
调整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地选择开发重点 | 减轻生产活动对流域生态环境的压力,促进流域经济发展 |
控制工业及生活废弃物排放 | 减轻河水污染,提高水质 |
1.下图为某国水系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3)题。
(1)乙河流发展航运的条件优越,其有利的自然条件有( )
①经济发达 ②地形平坦 ③水能丰富 ④流量大且稳定 ⑤河流无结冰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⑤ D.②④⑤
(2)甲河流从源头到河口,共建有19级水坝,除了上游一座于“二战”后建的大坝是80米高之外,其余18座都为低坝,其优势不包括( )
A.淹没农田面积小
B.移民数量少甚至不用移民
C.不会阻挡鱼类洄游路线
D.溃坝的威胁性小
(3)据图中信息可以分析出甲河河口易出现( )
A.臭氧层空洞 B.水土流失
C.土壤盐渍化 D.酸雨危害
(1)D (2)C (3)C [本题考查了流域的特点和综合开发的影响。第(1)题,根据图示国家的形状判断该国为法国,法国位于欧洲西部,地形以平原为主,气候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所以该河无结冰期,流量稳定。该地区经济发达为社会经济因素。第(2)题,建设大坝必然会影响鱼类洄游路线。第(3)题,甲河地处地中海气候区,夏季蒸发量较大,修建大坝,减少了下游河口地区的径流量,易导致土壤盐渍化。]
产业转移问题的相关分析 |
1.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分析
首先是分析工业部门的特点和地区分布,其次是把握影响工业部门区位选择的因素。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投资建厂,首先是利用发展中国家廉价劳动力资源,其次是占领当地市场,再次是利用其地价较低的优势。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投资建厂,则主要是考虑发达国家的技术优势、信息优势以及避开关税壁垒等因素。具体原因分析如下:
2.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在发达国家或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导致原主导产业向国外转移;而对于发展中国家或地区,接受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可以加快本国或本地区的经济结构调整,缩短产业升级时间,从而加快工业化的进程。
(2)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导致区域的产业水平和产业结构存在差异,则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一方面将部分产业转移到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地区;另一方面将部分生产环节通过生产合作的方式转移到其他地区,实现分工与合作。
(3)改变了区域地理环境和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如下图所示:
2.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自20世纪50年代至今,全球范围内已完成了三次大型的产业转移,平均20年就完成一次大型的产业转移,目前正在启动第四次产业转移。前两次产业转移是国际产业中心之间的转移,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则参与了第三次产业转移和正在发生的第四次产业转移。
材料二 下图为世界工业三次转移示意图。
材料三 部分国家劳动力工资和产值对比。
国家 | 每个雇员年产值 (千美元) | 日工资(美元) | 年工资/年产值(%) |
美国 | 105 | 60 | 20.86 |
德国 | 87 | 45 | 18.88 |
英国 | 50 | 36 | 26.28 |
中国 | 29 | 1.5 | 1.89 |
菲律宾 | 23 | 5 | 7.94 |
(1)根据材料一、二,写出全球前三次产业转移的路线及第四次产业转移的源地主要来自中国东南沿海的哪些区域。
(2)在全球第一轮产业转移时,美国产业转向德国而没有转向英国。结合材料三说明其原因。
(3)全球第三轮产业转移,使中国成为“世界工厂”。运用所学知识简述其原因。
(4)简述产业大量转出对当地产业结构和就业的影响。
[解析] 第(1)题,从材料二中读图即可得到答案,但必须按照正确的迁移顺序来回答。第(2)、(3)题,要结合材料三中数据,从年工资/年产值的大小、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和工业区位因素进行分析。第(4)题,产业转移会导致当地失业率上升,但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
[答案] (1)第一次:美国→日本、德国。第二次:日本、德国→亚洲“四小龙”,美国→亚洲“四小龙”。第三次:亚洲“四小龙”→中国东南沿海,日本、德国→中国东南沿海,美国→中国东南沿海。第四次产业转移的源地: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
(2)德国的年工资/年产值的比值小于英国,利润更高。
(3)中国劳动力成本低,年工资/年产值比值最低;人口众多,市场潜力大;中国资源丰富,靠近原料产地;改革开放的优惠政策;土地价格低;不断改善的交通条件等。
(4)失业率有所上升,但有利于产业结构升级。
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三章 区域合作本章综合与测试导学案: 这是一份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三章 区域合作本章综合与测试导学案,共5页。
地理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二章 区域发展本章综合与测试学案: 这是一份地理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二章 区域发展本章综合与测试学案,共5页。
2020-2021学年第一章 认识区域本章综合与测试学案: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第一章 认识区域本章综合与测试学案,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