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1页未读,
继续阅读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第四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单元测评卷(Word版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第四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单元测评卷(Word版附解析),共14页。
第四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全卷满分100分 考试用时75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中国南方电网在老挝投建了南塔河1号水电站,该水电站以发电为主,兼有防洪、灌溉等综合效益。下图是南塔河1号水电站地理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1.修建南塔河1号水电站,筹备阶段耗时很长,其原因最有可能是( )A.基础设施落后,运力有限 B.植被繁茂,难以开发C.戈壁荒漠广布,难以勘探 D.人口稠密,搬迁难度大2.湄公河水能资源虽然丰富,但在老挝境内的河段一般不宜兴建大型水电站,其主要制约因素是( )A.老挝的电力需求量不大 B.湄公河的水量和落差较小C.老挝地形地质状况复杂 D.湄公河是一条国际性河流 下图为某同学地理笔记上的长江流域开发条件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3.该同学笔记上需补充的长江下游开发条件有( )①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②地形多样,以丘陵为主③江面宽阔,水流平缓 ④人口众多,工农业发达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4.合理开发长江流域的措施是( )A.三峡以上河段大力发展航运 B.中游清理航运通道,截弯取直C.中游围湖造田增加耕地面积 D.下游限制人口迁入,减少污染 南水北调工程是我国的战略性工程,分东、中、西三条线路。中线工程起点位于汉江中上游丹江口水库,受水区域为河南、河北、北京和天津。截至2023年5月13日,南水北调东线和中线工程累计调水量超620亿立方米。其中,生态补水近100亿立方米,助力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和河湖生态环境复苏。据此完成下面两题。5.从受水区农业生产的角度考虑,中线工程输水量最大的季节应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6.调水工程实施后,受水区域( )A.降水明显增加 B.洪涝灾害加剧C.地下水位上升 D.缺水问题得到解决 有专家建议南水北调东线方案由“单线”变“双线”,修建西干线,将东线部分水量分流到引黄入冀补淀工程,调入白洋淀,后续再由白洋淀向北调水到北京。下图为华北平原调水工程路线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7.南水北调东线“双线”方案的提出,主要是基于受水区( )A.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质的要求提高B.沿线不合理用水导致盐碱化严重C.国土空间开发利用格局发生变化D.人口增加,对水资源的需求量激增8.将东线部分水引入引黄入冀补淀工程对雄安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是( )A.提高供水稳定性 B.提高水资源用途广泛性C.缓解输水矛盾 D.维持生物多样性 2022年2月1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四部门同意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内蒙古、贵州、甘肃、宁夏8地启动建设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并规划了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至此,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完成总体布局设计,“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启动。“东数西算”就是在西部地区发展数据中心,把东部地区的数据放到西部地区去计算和处理,促进东西部协同联动。据此完成下面两题。9.“东数西算”中,影响“西算”的主导因素( )A.市场 B.资源 C.劳动力 D.土地10.从“东数西算”的角度出发,下列产业最适合先向西部地区转移的是( )A.工业互联网 B.远程医疗 C.金融证券 D.存储备份 泰国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天然橡胶生产国之一,有600多万人从事橡胶生产、加工和贸易,占全国人口近1/10,92%的橡胶产品供出口。中国是橡胶消费大国。据报道,中国某商务集团打算与泰国合作,搭建橡胶网络交易平台。据此完成下面两题。11.与中国相比,泰国橡胶生产的优势是( )A.劳动力更充足 B.消费市场更广阔C.橡胶收割期更长 D.机械化水平更高12.搭建橡胶网络交易平台后,对泰国的好处是( )A.减少橡胶树种植总面积B.扩大橡胶销售量C.提高橡胶质量D.加快产业升级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是亚太地区规模最大、最重要的自由贸易协定,2022年1月1日正式生效,文莱、柬埔寨、老挝、新加坡、泰国、越南6个东盟成员国和中国、日本、新西兰、澳大利亚4个非东盟成员国正式开始实施协定。随着中国与东盟合作不断加深,湖南与东盟贸易发展预期持续向好。2020年,东盟首次成为湖南第一大贸易伙伴。下图示意2016—2021年湖南对东盟进出口总额及占比情况。据此完成下面三题。13.2016—2020年湖南对东盟进出口( )A.总额与占比均持续增大 B.总额持续减小,占比增大C.总额与占比均持续减小 D.总额增大,占比持续减小14.影响湖南对东盟进出口的最主要因素是( )A.交通条件 B.政策支持C.基础设施 D.先进技术15.为了推动湖南对东盟进出口发展,湖南应优先发展与 (填省级行政区名称)的战略性合作( ) A.山东省 B.河南省 C.广西壮族自治区 D.四川省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大题,共55分。)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7分) 黄河是我国的第二大河,它以源远流长和含沙量大而闻名,黄河上中游地区的植被是影响产沙的关键因素。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区的植被覆盖度自20世纪90年代至2020年显著增加,丘陵沟壑区增加趋势尤为显著。黄河调水调沙指利用黄河上的水库对水和沙进行调节,力求以最少的水输送最多的泥沙,从而减轻下游河道淤积。2021年是黄河第20年实施调水调沙工作。下图示意1950—2000年黄河年输沙量的变化。(1)分析1950—2000年黄河年输沙量的变化及原因。(5分)(2)分析黄土高原植被覆盖度的增加给自然环境带来的变化。(6分)(3)阐释黄河调水调沙对下游生态环境的影响。(6分)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2022年2月,俄罗斯与我国石油天然气集团签署了一份天然气长期合作协议,合同期限为30年,在项目达到全部运力后,俄罗斯对我国管道天然气供应量将增加100亿立方米。从2014年开始,俄罗斯曾通过哈萨克斯坦向我国输送每年最多1 000万吨石油,未来10年内,俄罗斯将通过哈萨克斯坦向我国提供1亿吨石油。下图示意俄罗斯石油、天然气分布。(1)简述俄罗斯通过哈萨克斯坦向我国输送石油的主要原因。(4分)(2)说明俄罗斯为我国提供大量的天然气和石油对中俄两国发展的积极影响。(6分)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6分)材料一 从20世纪70年代半导体产业在美国形成规模以来,半导体产业已发生两次大规模的转移:第一次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由美国本土向日本转移,成就了东芝、松下、日立等知名品牌;第二次是20世纪90年代末期到2000年,随着半导体产业不断地发展与升级,美国逐步把IC(集成电路,也称芯片)的设计与制造进行分离,并将制造转移,由美国、日本向韩国以及我国台湾转移,造就了三星、海力士、台积电、日月光等大型厂商。材料二 半导体产业每一次转移的过程都带动了当地科技与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正在承接半导体产业第三次转移,我国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凭借低廉的劳动力成本,获取了部分国外半导体分装、制造等业务。随着全球电子化进程的开展,我国半导体产业厚积薄发,半导体产业下游应用发展兴旺。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一大消费电子生产国和消费国。材料三 下图为半导体产业链示意图。(1)简析美国半导体产业进行第一次转移的原因。(6分)(2)简述我国承接半导体产业第三次转移的优势条件。(4分)(3)简述半导体产业转移给我国带来的有利影响。(6分)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 经济全球化促进生产要素全球流动,加快国际分工,提升了经济效率,但也引起了贫富分化、环境破坏等问题。近年来,西方发达国家为了自身利益改变了其曾力导的自由贸易原则,并利用其在全球治理中的优势地位推行贸易保护主义,出现了“逆全球化”思潮。我国发展得益于深度参与经济全球化,面对新的国际经济形势,要坚持改革开放、创新驱动和包容普惠,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全球经济向互利共赢的模式发展。材料二 中欧班列是运行于中国与欧洲以及“一带一路”相关国家间的铁路国际联运列车。T企业波兰工厂专门从事欧洲地区液晶电视的生产和销售。中欧班列开通前,该工厂采用刚性大规模生产方式,海运过来的原材料及生产的成品需依托仓库存储。中欧班列开通后,该工厂采用全球流动的即时生产方式,工厂依据欧洲市场订单即时响应,产品也拓展到了手机等领域,产品经严格质量验证后及时投放市场。下图示意T企业波兰工厂在中欧班列开通前后生产方式的主要流程。(1)面对日益复杂国际经济环境,请从产业发展角度简述我国企业在经济“逆全球化”特殊背景下应该如何积极应对。(4分)(2)指出波兰工厂刚性大规模生产方式存在的弊端。(4分)(3)说明波兰工厂全球流动的即时生产方式的主要特点。(4分)答案全解全析1.A 老挝为发展中国家,且水电站建在地形复杂的山区,交通不便,运力不足,导致筹备阶段耗时很长,A正确;植被繁茂对水电站的修建影响较小,B错误;老挝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年降水量大,不会形成戈壁荒漠,C错误;水电站建在山区,人口稀少,搬迁难度不大,D错误。2.D 兴建大型水电站蓄水量大,会导致河流下游水量减少。湄公河属于国际性河流,位于老挝下游的国家会干预老挝兴建大型水电站,D正确。随着经济的发展,老挝电力需求量逐渐增大,A错误;湄公河水量大,落差也大,B错误;老挝地形地质状况复杂,不仅对大型水电站建设不利,对小型水电站建设也不利,C错误。3.C 长江下游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①正确;长江下游地形主要为平原,江面宽阔,水流平缓,②错误,③正确;长江下游人口众多,工农业发达,④正确。故选C。4.B 三峡以上河段落差大,不利于发展航运,但是水能丰富,适合开发水电,A错误;中游清理航运通道,截弯取直,有利于改善航运条件,促进内河航运的发展,B正确;中游围湖造田会导致洞庭湖、鄱阳湖等湖泊对长江的调节作用减弱,使旱涝灾害加剧,C错误;下游限制人口迁入不利于区域经济发展,D错误。5.A 中线工程受水区为河南、河北、北京和天津,这些区域主要位于华北地区,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华北地区春旱严重,而春季农作物返青,农业需水量大,因此春季是最缺水的季节,故从受水区农业生产的角度考虑,中线工程输水量最大的季节应是春季,A正确。6.C 南水北调对受水区域降水影响不大,A错误;调水工程实施后,地表水量增加,可能导致受水区域地下水位上升,但不会增加洪涝灾害,B错误、C正确;调水工程实施后,受水区域缺水问题被缓解,但并未得到解决,D错误。7.C 由材料可知,南水北调东线“双线”方案是将东线部分水量分流到引黄入冀补淀工程,调入白洋淀,后续再由白洋淀向北调水到北京。雄安新区位于白洋淀周边,由于雄安新区的建设和发展,此区域的需水量会越来越大,故因国土空间开发利用格局发生变化,有专家提出了南水北调东线“双线”方案,C正确。8.A 将东线部分水引入引黄入冀补淀工程对雄安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在于提高供水稳定性,保障生产、生活用水,A正确;水资源用途并无变化,B错误;缓解的是用水矛盾,C错误;维护生物多样性属于对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意义,不属于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意义,D错误。9.B 数据中心耗能巨大,目前数据中心大多分布在人口密集的东部地区,东部地区能源较为紧张,而西部地区有大量的富余低价电力资源,具备承接东部地区算力需求的潜力,在西部地区建立数据中心可以充分利用低价电力资源,有效节约成本,B正确;相对于东部地区,我国西部地区经济不够发达,算力需求不大,因此市场不是影响“西算”的主导因素,A错误;与东部地区相比,西部地区的劳动力数量及素质都不具有优势,C错误;西部地区地广人稀,在西部地区发展数据中心,土地成本较低,但若仅有土地,而没有能源,一般也不会布局数据中心,D错误。10.D 受限于网络长距离传输造成的延时,以及相关配套设施等因素的影响,目前西部地区数据中心并不能满足东部地区所有算力需求。因此,后台加工、离线分析、存储备份等对时效要求不高的业务可以先向西部地区转移,D正确;而一些对时效要求较高的业务,如工业互联网、金融证券、灾害预警、远程医疗、视频通话、人工智能推理等仍需要附近的算力枢纽处理,故排除A、B、C。11.C 与中国相比,泰国纬度低,年平均气温高,橡胶树产胶期较长,橡胶收割期更长,故选C。12.B 橡胶网络交易平台的搭建,扩大了泰国橡胶的市场范围,从而扩大橡胶销售量,B对;利于扩大橡胶树种植面积,A错;不会提高橡胶质量,也不会加快产业升级,C、D错。13.A 由图可知,2016—2020年湖南对东盟进出口总额与占比均持续增大,故选A。14.B 由材料可知,影响湖南对东盟进出口的最主要因素是政策支持,贸易的发展得益于优先发展的政策,B正确;交通条件、基础设施、先进技术会影响湖南对东盟进出口,但不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A、C、D错误。15.C 据材料可知,东盟主要位于东南亚,我国与东南亚接壤的省级行政区有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结合选项可知,要推动湖南对东盟国家进出口发展,湖南应优先发展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战略性合作,C正确;山东省、河南省、四川省都不与东南亚接壤,A、B、D错误。16.答案 (1)变化:1950—2000年,黄河年输沙量整体呈减少趋势。(2分)原因: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区植被覆盖度不断增加,土壤侵蚀程度降低,黄河挟带泥沙量逐渐下降,年输沙量也随之减少。(3分)(2)植被覆盖度增加,增加了地表水下渗,土壤的含水量增加;(2分)植物蒸腾作用增强,降水增多,改善区域小气候;(2分)流水侵蚀减弱,水土流失及土壤侵蚀现象减轻,土壤肥力提高。(2分)(3)黄河下游河道得到冲刷,泄洪能力提高;(2分)带来的泥沙在河口形成新淤地,湿地面积增加;(2分)黄河三角洲生物种类和数量增加。(2分)解析 (1)由图可知,图示时段黄河的年输沙量呈波动下降的趋势。材料显示,黄河上中游地区的植被是影响产沙的关键因素,结合该时段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区植被覆盖度显著增加分析原因即可。(2)植被覆盖度显著增加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主要包括增加湿度,调节气候;增加下渗,涵养水源,增加土壤含水量;减少土壤侵蚀,增加土壤肥力;等等。(3)调水调沙主要是对下游河道淤积的泥沙进行冲刷,使其排入海洋,会使下游河道泥沙减少,利于提高河道泄洪能力;到达河口三角洲的泥沙增多,湿地面积增大,生物多样性提高。17.答案 (1)俄罗斯部分油田位于俄罗斯西部地区,通过哈萨克斯坦输送可以缩短运输距离,降低运输成本;(2分)可以利用中哈已有的石油管道,降低成本。(2分)(2)对俄罗斯: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增加经济收入;(1分)增加大量就业机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1分)促进基础设施建设;(1分)等。对我国:缓解能源供应紧张状况;(1分)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改善大气环境质量;(1分)促进工业化、城市化发展,增加就业机会;(1分)等。解析 (1)图中显示,俄罗斯部分石油分布在其西部,而其西部离我国较远,建设输油管道投资巨大,哈萨克斯坦与我国建有中哈输油管道,俄罗斯通过哈萨克斯坦向我国输送石油可以直接利用已有设备与管道;俄罗斯西部的油田离哈萨克斯坦更近,利用中哈已有的石油管道,可以缩短路程,降低成本,所以俄罗斯通过哈萨克斯坦向我国输送石油。(2)俄罗斯为我国提供油气资源对我国的积极影响主要从项目建成对我国能源供应、能源消费结构及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等的有利影响角度分析。对俄罗斯的积极影响主要从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等社会经济方面说明。18.答案 (1)美国本土劳动力成本上升;(2分)半导体加工利润降低;(2分)日本劳动力较美国本土廉价。(2分)(2)劳动力成本较低;(1分)半导体产业下游应用发展迅速,消费市场广阔;(1分)我国科技发展迅速,具备了相应的技术条件;(1分)资金充裕。(1分)(3)有利于增加我国半导体产品在国际市场中的份额;有利于我国的产业转型升级;能够提供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发展;有利于提升我国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促进我国的科技发展;等。(任答3点得6分)解析 (1)美国半导体产业第一次转移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由美国本土向日本转移,原因为:半导体产业高附加值的环节主要是设计研发环节,加工环节利润降低;随着经济发展,美国本土劳动力成本上升;日本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较落后,劳动力较美国廉价。(2)我国承接半导体产业第三次转移的优势条件主要从劳动力、市场、技术、资金等方面考虑。我国劳动力成本较低,利于降低生产成本。根据材料二可知,我国半导体产业厚积薄发,半导体产业下游应用发展兴旺,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一大消费电子生产国和消费国。我国半导体产业下游应用发展迅速,消费市场广阔。我国科技发展迅速,具备了相应的技术条件。经济增长快,资金充裕。(3)半导体产业转移给我国带来的有利影响,主要从扩大市场、产业转型升级、增加就业、经济提升、科技发展等方面考虑。19.答案 (1)加大科技投入,坚持科技创新;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深入市场调研,积极开拓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任答2点得4分)(2)产品类型单一;仓储成本较高;零部件运输时间长。(任答2点得4分)(3)订单模式,精益生产,准时加工;(1分)生产精准化(产品更具针对性);(1分)产品类型多样;(1分)产品质量高。(1分)解析 (1)据材料“面对新的国际经济形势,要坚持改革开放、创新驱动和包容普惠,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可知,我国企业应加大科技投入,坚持科技创新;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深入市场调研,积极开拓国际、国内两个市场。(2)由材料可知,刚性大规模生产方式产品以液晶电视为主,产品类型单一。原材料与产品需要仓库储存,仓储成本高。由于零部件通过海运运入,且运入后会存储在原材料仓库,之后又运到总装加工,因此零部件运输时间长。(3)由图可知,全球流动的即时生产方式依据订单精益生产产品,准时加工,及时投放市场,产品销售时间缩短,产品更具针对性,由液晶电视拓展到其他产品,产品类型更加多样。产品经严格质量验证后投放市场,产品质量高。1.A2.D3.C4.B5.A6.C7.C8.A9.B10.D11.C12.B13.A14.B15.C
第四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全卷满分100分 考试用时75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中国南方电网在老挝投建了南塔河1号水电站,该水电站以发电为主,兼有防洪、灌溉等综合效益。下图是南塔河1号水电站地理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1.修建南塔河1号水电站,筹备阶段耗时很长,其原因最有可能是( )A.基础设施落后,运力有限 B.植被繁茂,难以开发C.戈壁荒漠广布,难以勘探 D.人口稠密,搬迁难度大2.湄公河水能资源虽然丰富,但在老挝境内的河段一般不宜兴建大型水电站,其主要制约因素是( )A.老挝的电力需求量不大 B.湄公河的水量和落差较小C.老挝地形地质状况复杂 D.湄公河是一条国际性河流 下图为某同学地理笔记上的长江流域开发条件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3.该同学笔记上需补充的长江下游开发条件有( )①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②地形多样,以丘陵为主③江面宽阔,水流平缓 ④人口众多,工农业发达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4.合理开发长江流域的措施是( )A.三峡以上河段大力发展航运 B.中游清理航运通道,截弯取直C.中游围湖造田增加耕地面积 D.下游限制人口迁入,减少污染 南水北调工程是我国的战略性工程,分东、中、西三条线路。中线工程起点位于汉江中上游丹江口水库,受水区域为河南、河北、北京和天津。截至2023年5月13日,南水北调东线和中线工程累计调水量超620亿立方米。其中,生态补水近100亿立方米,助力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和河湖生态环境复苏。据此完成下面两题。5.从受水区农业生产的角度考虑,中线工程输水量最大的季节应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6.调水工程实施后,受水区域( )A.降水明显增加 B.洪涝灾害加剧C.地下水位上升 D.缺水问题得到解决 有专家建议南水北调东线方案由“单线”变“双线”,修建西干线,将东线部分水量分流到引黄入冀补淀工程,调入白洋淀,后续再由白洋淀向北调水到北京。下图为华北平原调水工程路线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7.南水北调东线“双线”方案的提出,主要是基于受水区( )A.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质的要求提高B.沿线不合理用水导致盐碱化严重C.国土空间开发利用格局发生变化D.人口增加,对水资源的需求量激增8.将东线部分水引入引黄入冀补淀工程对雄安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是( )A.提高供水稳定性 B.提高水资源用途广泛性C.缓解输水矛盾 D.维持生物多样性 2022年2月1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四部门同意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内蒙古、贵州、甘肃、宁夏8地启动建设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并规划了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至此,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完成总体布局设计,“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启动。“东数西算”就是在西部地区发展数据中心,把东部地区的数据放到西部地区去计算和处理,促进东西部协同联动。据此完成下面两题。9.“东数西算”中,影响“西算”的主导因素( )A.市场 B.资源 C.劳动力 D.土地10.从“东数西算”的角度出发,下列产业最适合先向西部地区转移的是( )A.工业互联网 B.远程医疗 C.金融证券 D.存储备份 泰国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天然橡胶生产国之一,有600多万人从事橡胶生产、加工和贸易,占全国人口近1/10,92%的橡胶产品供出口。中国是橡胶消费大国。据报道,中国某商务集团打算与泰国合作,搭建橡胶网络交易平台。据此完成下面两题。11.与中国相比,泰国橡胶生产的优势是( )A.劳动力更充足 B.消费市场更广阔C.橡胶收割期更长 D.机械化水平更高12.搭建橡胶网络交易平台后,对泰国的好处是( )A.减少橡胶树种植总面积B.扩大橡胶销售量C.提高橡胶质量D.加快产业升级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是亚太地区规模最大、最重要的自由贸易协定,2022年1月1日正式生效,文莱、柬埔寨、老挝、新加坡、泰国、越南6个东盟成员国和中国、日本、新西兰、澳大利亚4个非东盟成员国正式开始实施协定。随着中国与东盟合作不断加深,湖南与东盟贸易发展预期持续向好。2020年,东盟首次成为湖南第一大贸易伙伴。下图示意2016—2021年湖南对东盟进出口总额及占比情况。据此完成下面三题。13.2016—2020年湖南对东盟进出口( )A.总额与占比均持续增大 B.总额持续减小,占比增大C.总额与占比均持续减小 D.总额增大,占比持续减小14.影响湖南对东盟进出口的最主要因素是( )A.交通条件 B.政策支持C.基础设施 D.先进技术15.为了推动湖南对东盟进出口发展,湖南应优先发展与 (填省级行政区名称)的战略性合作( ) A.山东省 B.河南省 C.广西壮族自治区 D.四川省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大题,共55分。)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7分) 黄河是我国的第二大河,它以源远流长和含沙量大而闻名,黄河上中游地区的植被是影响产沙的关键因素。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区的植被覆盖度自20世纪90年代至2020年显著增加,丘陵沟壑区增加趋势尤为显著。黄河调水调沙指利用黄河上的水库对水和沙进行调节,力求以最少的水输送最多的泥沙,从而减轻下游河道淤积。2021年是黄河第20年实施调水调沙工作。下图示意1950—2000年黄河年输沙量的变化。(1)分析1950—2000年黄河年输沙量的变化及原因。(5分)(2)分析黄土高原植被覆盖度的增加给自然环境带来的变化。(6分)(3)阐释黄河调水调沙对下游生态环境的影响。(6分)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2022年2月,俄罗斯与我国石油天然气集团签署了一份天然气长期合作协议,合同期限为30年,在项目达到全部运力后,俄罗斯对我国管道天然气供应量将增加100亿立方米。从2014年开始,俄罗斯曾通过哈萨克斯坦向我国输送每年最多1 000万吨石油,未来10年内,俄罗斯将通过哈萨克斯坦向我国提供1亿吨石油。下图示意俄罗斯石油、天然气分布。(1)简述俄罗斯通过哈萨克斯坦向我国输送石油的主要原因。(4分)(2)说明俄罗斯为我国提供大量的天然气和石油对中俄两国发展的积极影响。(6分)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6分)材料一 从20世纪70年代半导体产业在美国形成规模以来,半导体产业已发生两次大规模的转移:第一次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由美国本土向日本转移,成就了东芝、松下、日立等知名品牌;第二次是20世纪90年代末期到2000年,随着半导体产业不断地发展与升级,美国逐步把IC(集成电路,也称芯片)的设计与制造进行分离,并将制造转移,由美国、日本向韩国以及我国台湾转移,造就了三星、海力士、台积电、日月光等大型厂商。材料二 半导体产业每一次转移的过程都带动了当地科技与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正在承接半导体产业第三次转移,我国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凭借低廉的劳动力成本,获取了部分国外半导体分装、制造等业务。随着全球电子化进程的开展,我国半导体产业厚积薄发,半导体产业下游应用发展兴旺。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一大消费电子生产国和消费国。材料三 下图为半导体产业链示意图。(1)简析美国半导体产业进行第一次转移的原因。(6分)(2)简述我国承接半导体产业第三次转移的优势条件。(4分)(3)简述半导体产业转移给我国带来的有利影响。(6分)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 经济全球化促进生产要素全球流动,加快国际分工,提升了经济效率,但也引起了贫富分化、环境破坏等问题。近年来,西方发达国家为了自身利益改变了其曾力导的自由贸易原则,并利用其在全球治理中的优势地位推行贸易保护主义,出现了“逆全球化”思潮。我国发展得益于深度参与经济全球化,面对新的国际经济形势,要坚持改革开放、创新驱动和包容普惠,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全球经济向互利共赢的模式发展。材料二 中欧班列是运行于中国与欧洲以及“一带一路”相关国家间的铁路国际联运列车。T企业波兰工厂专门从事欧洲地区液晶电视的生产和销售。中欧班列开通前,该工厂采用刚性大规模生产方式,海运过来的原材料及生产的成品需依托仓库存储。中欧班列开通后,该工厂采用全球流动的即时生产方式,工厂依据欧洲市场订单即时响应,产品也拓展到了手机等领域,产品经严格质量验证后及时投放市场。下图示意T企业波兰工厂在中欧班列开通前后生产方式的主要流程。(1)面对日益复杂国际经济环境,请从产业发展角度简述我国企业在经济“逆全球化”特殊背景下应该如何积极应对。(4分)(2)指出波兰工厂刚性大规模生产方式存在的弊端。(4分)(3)说明波兰工厂全球流动的即时生产方式的主要特点。(4分)答案全解全析1.A 老挝为发展中国家,且水电站建在地形复杂的山区,交通不便,运力不足,导致筹备阶段耗时很长,A正确;植被繁茂对水电站的修建影响较小,B错误;老挝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年降水量大,不会形成戈壁荒漠,C错误;水电站建在山区,人口稀少,搬迁难度不大,D错误。2.D 兴建大型水电站蓄水量大,会导致河流下游水量减少。湄公河属于国际性河流,位于老挝下游的国家会干预老挝兴建大型水电站,D正确。随着经济的发展,老挝电力需求量逐渐增大,A错误;湄公河水量大,落差也大,B错误;老挝地形地质状况复杂,不仅对大型水电站建设不利,对小型水电站建设也不利,C错误。3.C 长江下游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①正确;长江下游地形主要为平原,江面宽阔,水流平缓,②错误,③正确;长江下游人口众多,工农业发达,④正确。故选C。4.B 三峡以上河段落差大,不利于发展航运,但是水能丰富,适合开发水电,A错误;中游清理航运通道,截弯取直,有利于改善航运条件,促进内河航运的发展,B正确;中游围湖造田会导致洞庭湖、鄱阳湖等湖泊对长江的调节作用减弱,使旱涝灾害加剧,C错误;下游限制人口迁入不利于区域经济发展,D错误。5.A 中线工程受水区为河南、河北、北京和天津,这些区域主要位于华北地区,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华北地区春旱严重,而春季农作物返青,农业需水量大,因此春季是最缺水的季节,故从受水区农业生产的角度考虑,中线工程输水量最大的季节应是春季,A正确。6.C 南水北调对受水区域降水影响不大,A错误;调水工程实施后,地表水量增加,可能导致受水区域地下水位上升,但不会增加洪涝灾害,B错误、C正确;调水工程实施后,受水区域缺水问题被缓解,但并未得到解决,D错误。7.C 由材料可知,南水北调东线“双线”方案是将东线部分水量分流到引黄入冀补淀工程,调入白洋淀,后续再由白洋淀向北调水到北京。雄安新区位于白洋淀周边,由于雄安新区的建设和发展,此区域的需水量会越来越大,故因国土空间开发利用格局发生变化,有专家提出了南水北调东线“双线”方案,C正确。8.A 将东线部分水引入引黄入冀补淀工程对雄安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在于提高供水稳定性,保障生产、生活用水,A正确;水资源用途并无变化,B错误;缓解的是用水矛盾,C错误;维护生物多样性属于对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意义,不属于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意义,D错误。9.B 数据中心耗能巨大,目前数据中心大多分布在人口密集的东部地区,东部地区能源较为紧张,而西部地区有大量的富余低价电力资源,具备承接东部地区算力需求的潜力,在西部地区建立数据中心可以充分利用低价电力资源,有效节约成本,B正确;相对于东部地区,我国西部地区经济不够发达,算力需求不大,因此市场不是影响“西算”的主导因素,A错误;与东部地区相比,西部地区的劳动力数量及素质都不具有优势,C错误;西部地区地广人稀,在西部地区发展数据中心,土地成本较低,但若仅有土地,而没有能源,一般也不会布局数据中心,D错误。10.D 受限于网络长距离传输造成的延时,以及相关配套设施等因素的影响,目前西部地区数据中心并不能满足东部地区所有算力需求。因此,后台加工、离线分析、存储备份等对时效要求不高的业务可以先向西部地区转移,D正确;而一些对时效要求较高的业务,如工业互联网、金融证券、灾害预警、远程医疗、视频通话、人工智能推理等仍需要附近的算力枢纽处理,故排除A、B、C。11.C 与中国相比,泰国纬度低,年平均气温高,橡胶树产胶期较长,橡胶收割期更长,故选C。12.B 橡胶网络交易平台的搭建,扩大了泰国橡胶的市场范围,从而扩大橡胶销售量,B对;利于扩大橡胶树种植面积,A错;不会提高橡胶质量,也不会加快产业升级,C、D错。13.A 由图可知,2016—2020年湖南对东盟进出口总额与占比均持续增大,故选A。14.B 由材料可知,影响湖南对东盟进出口的最主要因素是政策支持,贸易的发展得益于优先发展的政策,B正确;交通条件、基础设施、先进技术会影响湖南对东盟进出口,但不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A、C、D错误。15.C 据材料可知,东盟主要位于东南亚,我国与东南亚接壤的省级行政区有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结合选项可知,要推动湖南对东盟国家进出口发展,湖南应优先发展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战略性合作,C正确;山东省、河南省、四川省都不与东南亚接壤,A、B、D错误。16.答案 (1)变化:1950—2000年,黄河年输沙量整体呈减少趋势。(2分)原因: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区植被覆盖度不断增加,土壤侵蚀程度降低,黄河挟带泥沙量逐渐下降,年输沙量也随之减少。(3分)(2)植被覆盖度增加,增加了地表水下渗,土壤的含水量增加;(2分)植物蒸腾作用增强,降水增多,改善区域小气候;(2分)流水侵蚀减弱,水土流失及土壤侵蚀现象减轻,土壤肥力提高。(2分)(3)黄河下游河道得到冲刷,泄洪能力提高;(2分)带来的泥沙在河口形成新淤地,湿地面积增加;(2分)黄河三角洲生物种类和数量增加。(2分)解析 (1)由图可知,图示时段黄河的年输沙量呈波动下降的趋势。材料显示,黄河上中游地区的植被是影响产沙的关键因素,结合该时段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区植被覆盖度显著增加分析原因即可。(2)植被覆盖度显著增加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主要包括增加湿度,调节气候;增加下渗,涵养水源,增加土壤含水量;减少土壤侵蚀,增加土壤肥力;等等。(3)调水调沙主要是对下游河道淤积的泥沙进行冲刷,使其排入海洋,会使下游河道泥沙减少,利于提高河道泄洪能力;到达河口三角洲的泥沙增多,湿地面积增大,生物多样性提高。17.答案 (1)俄罗斯部分油田位于俄罗斯西部地区,通过哈萨克斯坦输送可以缩短运输距离,降低运输成本;(2分)可以利用中哈已有的石油管道,降低成本。(2分)(2)对俄罗斯: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增加经济收入;(1分)增加大量就业机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1分)促进基础设施建设;(1分)等。对我国:缓解能源供应紧张状况;(1分)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改善大气环境质量;(1分)促进工业化、城市化发展,增加就业机会;(1分)等。解析 (1)图中显示,俄罗斯部分石油分布在其西部,而其西部离我国较远,建设输油管道投资巨大,哈萨克斯坦与我国建有中哈输油管道,俄罗斯通过哈萨克斯坦向我国输送石油可以直接利用已有设备与管道;俄罗斯西部的油田离哈萨克斯坦更近,利用中哈已有的石油管道,可以缩短路程,降低成本,所以俄罗斯通过哈萨克斯坦向我国输送石油。(2)俄罗斯为我国提供油气资源对我国的积极影响主要从项目建成对我国能源供应、能源消费结构及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等的有利影响角度分析。对俄罗斯的积极影响主要从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等社会经济方面说明。18.答案 (1)美国本土劳动力成本上升;(2分)半导体加工利润降低;(2分)日本劳动力较美国本土廉价。(2分)(2)劳动力成本较低;(1分)半导体产业下游应用发展迅速,消费市场广阔;(1分)我国科技发展迅速,具备了相应的技术条件;(1分)资金充裕。(1分)(3)有利于增加我国半导体产品在国际市场中的份额;有利于我国的产业转型升级;能够提供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发展;有利于提升我国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促进我国的科技发展;等。(任答3点得6分)解析 (1)美国半导体产业第一次转移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由美国本土向日本转移,原因为:半导体产业高附加值的环节主要是设计研发环节,加工环节利润降低;随着经济发展,美国本土劳动力成本上升;日本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较落后,劳动力较美国廉价。(2)我国承接半导体产业第三次转移的优势条件主要从劳动力、市场、技术、资金等方面考虑。我国劳动力成本较低,利于降低生产成本。根据材料二可知,我国半导体产业厚积薄发,半导体产业下游应用发展兴旺,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一大消费电子生产国和消费国。我国半导体产业下游应用发展迅速,消费市场广阔。我国科技发展迅速,具备了相应的技术条件。经济增长快,资金充裕。(3)半导体产业转移给我国带来的有利影响,主要从扩大市场、产业转型升级、增加就业、经济提升、科技发展等方面考虑。19.答案 (1)加大科技投入,坚持科技创新;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深入市场调研,积极开拓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任答2点得4分)(2)产品类型单一;仓储成本较高;零部件运输时间长。(任答2点得4分)(3)订单模式,精益生产,准时加工;(1分)生产精准化(产品更具针对性);(1分)产品类型多样;(1分)产品质量高。(1分)解析 (1)据材料“面对新的国际经济形势,要坚持改革开放、创新驱动和包容普惠,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可知,我国企业应加大科技投入,坚持科技创新;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深入市场调研,积极开拓国际、国内两个市场。(2)由材料可知,刚性大规模生产方式产品以液晶电视为主,产品类型单一。原材料与产品需要仓库储存,仓储成本高。由于零部件通过海运运入,且运入后会存储在原材料仓库,之后又运到总装加工,因此零部件运输时间长。(3)由图可知,全球流动的即时生产方式依据订单精益生产产品,准时加工,及时投放市场,产品销售时间缩短,产品更具针对性,由液晶电视拓展到其他产品,产品类型更加多样。产品经严格质量验证后投放市场,产品质量高。1.A2.D3.C4.B5.A6.C7.C8.A9.B10.D11.C12.B13.A14.B15.C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