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专题(七年级下册)16《爱莲说》复习课件——2021年中考语文系统复习
展开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性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写法上不拘一格,行文自由活泼,讲究波澜起伏,篇幅一般不长。本文题目“爱莲说”是指:谈谈我对莲花的喜爱.
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北宋哲学家,是学术界公认的理学派开山鼻祖。他用故乡营道濂溪给自己的书堂命名为“濂溪书堂”,世称“濂溪先生”。与李宽、韩愈、张栻、黄干、朱熹、李士真,并称为“石鼓七贤”。著有《周元公集》《太极图说》《通书》等。
《爱莲说》是周敦颐于熙宁元年(1068)擢为南康(现在江西星子县)郡守时写的。他曾于府治东侧开辟一块40余丈宽的莲池,池中建赏莲亭,南北曲桥连岸,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披霞含露,亭亭玉立。每当微风吹过,田田荷叶轻摇,朵朵鲜花颔首,阵阵馨香扑鼻。作者凭栏放目,触景生情,爱莲花之洁白,感宦海之污浊,写下了著名的《爱莲说》。
甚蕃( fán ) 淤泥( yū ) 濯( zhuó ) 清涟( lián ) 蔓( màn ) 亵玩( xiè ) 噫( yī ) 颐( yí ) 鲜有闻( xiǎn) 隐逸( yì )
1.音频范读。 2.自由朗读课文 3.个人朗读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译文: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
开篇泛写“水陆草木之花”,为下文写对菊、牡丹、莲的喜爱张本。
译文:晋朝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
因为菊花在秋天开放,不与百花争艳,是花中的隐士,而陶渊明也是一位隐士,菊与陶渊明的品格相似。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译文:自唐朝以来,世人非常喜爱牡丹。
揭示了自唐朝以来,崇尚富贵、追名逐利的社会风气。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译文:我则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中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
河沟、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表现莲花不同流合污、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的品质。
从生长环境入手,写莲的高洁。对“莲”的钟爱,表明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品质。
译文:(莲的柄)内部贯通,外部笔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
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蔓、枝,都是名词用作动词 。
(莲的柄)内部贯通,外部笔直。
从外形方面,表现莲花通达正直、独立支撑、不牵扯攀附的特征。
译文:香气远闻更加清芬,洁净地挺立(在那里),
突出了莲的高洁端正、美名远扬、体态端庄。
也象征了君子的人格力量和高洁形象。
可远观而不可以亵玩焉。
译文:(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赏玩。
连词,表示转折,相当于“却”“但是”。
靠近赏玩。亵,亲近而不庄重。
高度概括莲的气质与品质,写莲花如傲然不屈的君子,不可轻慢亵渎。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译文: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
隐居避世。这里是说菊花不与别的花争奇斗艳。
运用排比句式,点明三种花各自象征的人群:
开于秋季,迎寒冒霜,清高避世,象征隐逸者
花色艳丽,雍容华贵,象征富贵者
清新雅致,冰清玉洁,象征高洁的君子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译文: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鲜”一叹爱菊花的人少,实则叹像陶渊明这样真正的隐士太少。
译文: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何人”二叹爱莲者少,实则叹与自己一样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人太少,表达了对世人缺少君子之德的遗憾、惋惜之情。
表达了作者知音甚少的无限感慨。一方面照应上文“予独爱莲”,另一方面也透露出对人生世事的感叹,慨叹当时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人少,能做到品行高洁的人少。
译文:对于牡丹的爱好,应当人很多了。
“众”三叹爱牡丹者多,实则感叹世间爱慕富贵、追名逐利的人太多,表达了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
1、课文从哪几个方面描写莲花?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生长环境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体态香气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气质风度
2、作者眼中的“莲”具有哪些君子品质?“出淤泥而不染”象征君子不同流合污的品质;“濯清涟而不妖”象征君子的庄重、质朴;“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象征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象征君子高洁独立;“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象征君子的志洁行廉。
3、作者爱“莲”,仅仅写“莲”不就可以了吗,为什么要写菊和牡丹呢? 运用衬托的手法,突出莲的超凡脱俗。"菊花"正衬,"牡丹"反衬。“牡丹”的贪慕富贵,追名逐禄,“菊”的隐居避世衬托出“莲”的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高尚品质,在反复的衬托中既突出莲的品格,又表达了自己在污浊尘世间保持高洁品行的情怀。
“衬托”是用某一种事物来衬托另一种事物。用来衬托的两种事物通常有主次之分(类比则没有)。衬托的运用有种种不同的情况,有时可以区分为正衬、反衬。正衬是利用与主要形象相类似的次要形象,从正面衬托主要形象。反衬是利用与主要形象相反、相异的次要形象,从反面衬托主要形象。
4、文中爱菊、爱莲、爱牡丹代表的人生态度分别是什么?爱菊:隐居避世爱莲:洁身自爱、不慕名利、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爱牡丹:追求功名利禄
5、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作者感慨世上像“我”一样爱莲的人很少,也慨叹生活中保持高洁品质的人太少,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人生态度。
本文使用了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高洁的品格,从而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高洁品质以及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厌恶。
菊→隐逸者→逃避现实→正衬
生长环境体态香气气质风度
牡丹→富贵者→庸俗逐利→反衬
《爱莲说》这篇散文,在做人方面给了我们哪些启示? 无论环境怎样,都要保持高洁的品格(操守);有正确的价值取向,在精神上、人格上保持独立,不随波逐流。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助词,不译。用于 主谓之间,取消句 子的独立性。)
水陆草木之花 (助词,的。)
香远益清 (动词,远闻。)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形容词,距离长。)
不蔓不枝 ( 蔓,名词用作动词,横生藤蔓;枝, 名词用作动词,旁生枝茎 。)
香远益清 (形容词用作动词,远闻。)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者也”表判断。)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出”后省略了介词 “于”)
1.下列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牡丹,花之/富贵者也B.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C.山不/在高,有仙则/名D.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辨析下列句子中“之”字的用法。(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3)孔子云:何陋之有? ( )(4)友人惭,下车引之。( )(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助词,不译。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3.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陋室铭》处处紧扣“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来写,最后画龙点睛的句子是“何陋之有”。B.《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这两句诗意思相近的句子是“水不在深,有龙则灵”。C.《爱莲说》的结构可以概括为:以爱莲为线索,以草木之花为莲的总陪衬,以菊花和牡丹作为莲的反衬和旁衬。D.《爱莲说》一文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情感,我们称这种写法为托物言志、借物抒情。
相同点:①二者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②二者都从多方面对所描写的事物做了细致而传神的描绘。《陋室铭》从居住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等方面表现陋室不陋。《爱莲说》从生长环境、外形香气、气质风度等方面描写莲的高洁品质。③二者都运用了对偶等修辞手法,将骈句与散句相结合,读起来朗朗上口。如《陋室铭》中“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爱莲说》中“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4.试从写作手法、修辞、主旨等方面比较《陋室铭》和《爱莲说》的异同。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爱莲说课件: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爱莲说课件,共1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忽然染之则腻,濯清涟而不妖,不蔓不枝亭亭净植,若可亲也,亲近而不庄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爱莲说课件: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爱莲说课件,共1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沾染污秽,耸立的样子,亲近而不庄重,非常很,以为认为,听到听见,相同一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基础爱莲说教学课件: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基础爱莲说教学课件,共1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长枝蔓,长枝茎,沾染污秽,耸立的样子,亲近而不庄重,连词表转折,语气词不译,助词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宾语前置的标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