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学物质成分(可能存在的物质)推断题(6个考点)-2021年中考科学(浙教版)重难点、易错点复习练习(教育机构专用)
展开走进重高 化学培优21 -- 化学物质成分(可能存在的物质)推断题
考点一、推断题结合计算分析题
考点二、酸与金属/非金属等反应成分分析
考点三、碱溶液变质溶质成分分析
考点四、酸碱盐样品成分分析
考点五、金属/氧化物与酸或盐反应的溶质成分
考点六、金属氧化物与氧化还原的物质成分
考点一、推断题结合计算分析题
1.现有一混合物的水溶液,只可能含有Na+、Ba2+、Cl-、CO32-、SO42-中的若干种。现取100 毫升此溶液进行如下实验:①加足量BaCl2溶液后,过滤,得干燥沉淀6.27克;②在沉淀中加足量盐酸,过滤、洗涤、干燥后,称得沉淀质量为2.33克;③在滤液中滴加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根据上述实验,下列推测中,正确的是( B )
A.一定含CO32-、SO42-、Na+和Cl-,一定不含Ba2+
B.一定含CO32-、SO42-和Na+,一定不含Ba2+,可能含Cl-
C.一定含CO32-和SO42-,一定不含Ba2+,可能含Na+和Cl-
D.一定含SO42-,一定不含Ba2+和CO32-,可能含Cl-和Na+
【解析】 ①加足量BaCl2溶液后,过滤,得干燥沉淀6.27克;②在沉淀中加足量盐酸,过滤、洗涤、干燥后,称得沉淀质量为2.33克,说明既有溶于盐酸的沉淀,也不有溶于盐酸的沉淀,则原物质中一定含有碳酸根离子和硫酸根离子。钡离子与碳酸根、硫酸根离子产生沉淀,不能共存,所以一定没有钡离子,所以阳离子一定是钠离子;③滤液中有加入氯化钡引入的氯离子,滴加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不能证明原物质中是否有氯离子;
由上分析可知,该溶液中 一定含CO32-、SO42-和Na+, 一定不含Ba2+, 可能含Cl-。
2.取14.6g变质的氢氧化钠固体样品(不含水)于锥形瓶中,加入50.0g水,充分溶解,再向锥形瓶中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实验测得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与锥形瓶中物质的总质量关系如图所示。(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分两步进行:Na2CO3+HCl===NaHCO3+NaCl,NaHCO3+HCl===NaCl+H2O+C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N点的溶液表示氢氧化钠被恰好完全反应
B.PQ段(不含P点)溶液的pH>7
C.NP段表示产生气体的过程,a的值为210.2
D.该固体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为8.0g
3.烧杯中盛有CuCl2和HCl的混合溶液100g,向其中滴加10%的NaOH溶液,烧杯中溶液的质量与滴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ab段反应产生蓝色沉淀
B.bc段溶液增加70.2g
C.c点对应的溶质质量分数为4.9%
D.d点溶液中溶质有2种,且pH<7
4.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含有氢氧化钙、碳酸钙、氢氧化钠和碳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某化学兴趣小组对这包白色粉末的成分展开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氯化钡溶液显中性。
步骤(1):取少量白色粉末于烧杯中,加足量水,搅拌、静置后烧杯底部有白色固体。
步骤(2):取少量步骤(1)所得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过量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过滤,向滤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色。
步骤(3):取该白色粉末10.6g,滴加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生成4.4g二氧化碳。
结合以上探究过程,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C )
A、由步骤(1)可知,白色粉末中一定含碳酸钠和氢氧化钙
B、步骤(2)结束后所得溶液中溶质除酚酞外,只有氯化钠和氢氧化钠
C、该白色粉末的组成可能是碳酸钠、氢氧化钙和碳酸钙
D、该白色粉末中不一定含碳酸钙
5.实验室有一瓶K2CO3和K2SO4的混合溶液,某化学兴趣小组欲设计实验对该混合溶液进行定量分析。他们经过讨论后设计了如图甲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探究:
a.按图甲组装仪器,检查气密性,并装好药品;
b.打开A中活塞,通入N2一段时间,再关闭活塞,称得D装置的质量为m1g;
c.逐滴加入BaCl2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关闭分液漏斗,再用针筒注入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体,实验过程中测得锥形瓶中沉淀的数据如图乙;
d.打开A中活塞,缓缓通一会儿N2;
e.再称得D装置的质量为m2g。
请你根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
(1)24.36g沉淀中含有什么物质?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针筒注入稀盐酸时产生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原混合液中K2SO4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
(3)小明略加思考后说,通过D装置的质量变化可以求出混合溶液中K2CO3的质量分数,结果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BaCO3、BaSO4 BaCO3+2HCl===BaCl2+H2O+CO2↑ (2)3.48% (3)偏大 盐酸挥发出来的HCl气体与NaHCO3溶液反应产生的CO2一并被D装置吸收了,CO2的质量偏大,则求出的K2CO3的含量也偏大
6.有一包白色固体样品,可能由硫酸钠、氢氧化钠、碳酸钙、氯化钡、氯化镁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 为探究该样品的组成,某小组取适量样品按下列流程进行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滤渣a的成分是 。
(2)若现象①滤渣“全部溶解”变为“滤渣部分溶解”,其他现象不变,则原样品中不能确定是否存在的物质是 。
【答案】
7.某固体混合物中可能含有氢氧化钠、硝酸钠、氯化钠、硫酸钠、碳酸钠。为了研究该混合物的成分,某同学按下列流程进行了实验(各步均恰好完全反应):
根据流程图回答问题:
(1)反应3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4的化学方程式为 。
(2)根据实验现象推断该混合物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
(3)该同学为了进一步确定固体混合物的组成,取样品20.9g(其中含钠元素质量为6.9g),按上述流程图进行实验,产生11.65g白色沉淀A,产生2.2g气体W。通过计算,确定该混合物中还含有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其质量为 g。
【答案】
8.有一包质量为10克的白色粉末,可能含有硫酸钠、硫酸铜、氯化钠、氯化钡、碳酸钙中的一种或几种,兴趣小组为探究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
①在10克白色粉末中加足量水,充分溶解后并过滤,获得5.33克白色固体和无色溶液。
②在获得的5.33克白色固体中滴加稀盐酸如图甲所示,固体逐渐减少并产生无色气体, 固体质量变化与滴加稀盐酸的关系如图甲所示。
③向①获得的无色溶液中滴加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沉淀质量与滴加氯化钡溶液的关系如图乙所示;
(1)原10克白色粉末固体中一定不存在________;
(2)求出步骤二中产生的无色气体质量及所用稀盐酸的质量分数?
(3)判断原10克白色粉末固体中各种成分的组成及质量___________。
【答案】
9.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是CaCO3、Na2SO4、CuSO4、Na2CO3中的一种或多种,某实验小组对其组成成分进行了以下探究活动。
【资料查阅】Na2CO3溶液与CuSO4溶液混合能产生蓝色沉淀。
【活动与探究】去一定量上述固体粉末,加足量水溶解。
(1)【现象与结论】经上述操作,得到蓝色澄清溶液,则原固体粉末中一定没有________和________(填化学式)。
(2)【探索与拓展】为进一步确定原固体粉末的组成,该实验小组同学先用托盘天平称取46.2g该粉末,溶于水配成174.6g溶液,再往其中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NaOH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所加NaOH溶液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据图回答:
①计算产生最大沉淀量时所加NaOH溶液的质量。
②通过计算确定46.2g固体粉末的组成。(回答出物质名称和其质量)
【答案】(1)CaCO3;Na2CO3
(2)①设生成19.6g氢氧化铜沉淀需要NaOH溶液的质量为x,需要硫酸铜的质量为y
CuSO4+2NaOH=Na2SO4+Cu(OH)2↓
160 80 98
y x×8% 19.6g x=200g,y=32.0g;
②因此46.2g的粉末中含有硫酸钠,且Na2SO4的质量=46.2g-32g=14.2g
46.2g固体粉末由14.2g硫酸钠和32.0g硫酸铜组成.
【解答】取一定量上述固体粉末,加足量水溶解,得到蓝色澄清溶液,根据碳酸钙不溶于水,硫酸铜是白色固体,但溶于水后得到的是蓝色溶液,因此原固体粉末中一定有硫酸铜,一定没有碳酸钙和碳酸钠,可能含有硫酸钠
10.[2018·苏州]探究碳酸氢钠、碳酸钠分别与稀盐酸反应,研究小组进行如下两个实验:
(1)【实验1】同时将足量的稀盐酸倒入锥形瓶甲和锥形瓶乙中。
反应5s生成气体的速率:碳酸氢钠__>__碳酸钠(选填“>”“<”或“=”)。
【实验2】分别将足量的稀盐酸逐滴滴入试管甲和试管乙,边滴边振荡。
现象为:
①试管甲中的溶液开始时显浅红色,逐滴滴入稀盐酸立即产生大量气泡,浅红色逐渐消失。
②试管乙中的溶液开始时显红色,刚开始滴入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溶液颜色逐渐变为浅红色后,继续滴入稀盐酸有大量气泡产生,浅红色逐渐消失。
(2)【反思】在【实验2】碳酸钠溶液中逐滴滴入稀盐酸,为何刚开始没有大量气泡产生?研究小组查阅资料,给制出微观示意图。
①碳酸钠溶液中逐滴滴入稀盐酸,依次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Na2CO3__+__HCl===NaCl+NaHCO3__、__NaHCO3+HCl===NaCl+H2O+CO2↑__。
②相同浓度的碳酸氢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的碱性:碳酸氢钠__<__碳酸钠(选填“>”“<”或“=”)。
(3)【反思2】为何【实验1】中碳酸氢钠最终产生气体的体积较大?
请你列式计算:【实验1】中两种固体完全反应后产生气体的质量各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到0.1g)
【答案】 (3)甲:
NaHCO3+HCl===NaCl+H2O+CO2↑
84 44
2g m(CO2)
=,m(CO2)≈1.0g;
乙: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 44
2g m(CO2)
=,m(CO2)≈0.8g。
【解析】(1)反应至5s时,甲的气球大于乙,即相同时间内收集气体甲大于乙,故生成气体速率碳酸氢钠大于碳酸钠。(2)①由微观示意图可知,H+与CO先结合形成HCO,然后H+与HCO结合形成H2O和CO2,故第一个反应为Na2CO3+HCl===NaCl+NaHCO3,第二个反应为NaHCO3+HCl=== NaCl+H2O+CO2↑。②试管甲中溶液开始时显浅红色,试管乙中溶液开始时显红色,故相同浓度碳酸氢钠溶液碱性小于碳酸钠溶液。
考点一、酸与金属/非金属等反应成分分析
1.[2018·达州]无论在科学世界里,还是在日常生活中,酸是广泛存在而又非常重要的物质。下面对常见的酸——硫酸的部分性质进行探究。
(1)浓硫酸的特性
①向一个烧杯中加入一定质量的浓硫酸,总质量为m1;敞口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总质量为m2,那么m1__<__m2(选填“>” “=”或“<”)。
②如图所示,将水滴入装有浓硫酸的锥形瓶中(锥形瓶和木板用熔化的石蜡粘在一起),观察到液滴四溅。据此分析,下列关于浓硫酸的叙述正确的是__AC__。
A.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将浓硫酸缓慢注入水中
B.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将水缓慢注入浓硫酸中
C.浓硫酸充分溶于水后,可以将锥形瓶从木板上轻轻提离
(2)与金属反应
向依次装有镁、铁、铜的A、B、C三支试管中(如图),分别加入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不能观察到明显现象的是__C__(填序号);请写出反应最剧烈的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Mg+H2SO4===MgSO4+H2↑__。
(3)与非金属反应
将冷的浓硫酸加入到装有碳粉的圆底烧瓶中,无明显现象;加热该混合物,有大量气泡产生,现对导出的气体成分进行验证。
【查阅资料】
①碳与浓硫酸在加热时,除了生成水之外,还生成二氧化硫和碳的一种氧化物;
②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都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其中二氧化硫还能使紫红色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实验验证】某科学兴趣小组在老师指导下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进行验证。
温馨提示:丁装置的A、B、C中均装有紫红色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①为了完成对导出气体的验证,请将上述装置进行正确的连接:甲→_戊__→ __丁__→丙→__乙__(填序号)。
②请完成表中的相关内容: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乙中观察到的现象__乙中红色粉末不变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__ | 证明碳与浓硫酸加热反应生成碳的氧化物是二氧化碳而不是一氧化碳 |
丁装置A中溶液褪色,丁装置C中溶液不褪色 | 证明气体中有__二氧化硫(或SO2)__,装置C的作用__证明SO2被除尽__ |
戊中白色固体变蓝 | 证明气体中有水蒸气 |
【获得结论】碳与浓硫酸加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C+2H2SO4(浓) △ CO2↑+2SO2↑+2H2O__。
【知识拓展】化学反应的进行与反应物的溶质质量分数、反应条件都有一定关系。酸不仅能与某些金属反应,还能与某些非金属单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
【解析】(1)①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故将浓硫酸置于空气中质量增加,m1<m2;②稀释浓硫酸时,要将浓硫酸缓慢注入水中;浓硫酸溶于水是强放热过程,故锥形瓶底部的石蜡熔化。(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铜在氢的后面,故C试管中无明显现象;镁比铁活泼,故装有镁的试管反应最剧烈,反应方程式为Mg+H2SO4===MgSO4+H2↑。(3)①后面的装置中都有水带出,为了验证反应中有水生成,需要先经过戊装置,检验有水生成,然后经过丁装置检验并除尽二氧化硫,最后剩余的气体中可能有一氧化碳或二氧化碳,通入乙装置。②根据实验结论可知,反应生成碳的氧化物不是一氧化碳,则乙中红色粉末不变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丁装置A中溶液褪色,说明溶液中一定有二氧化硫气体;丁装置C中溶液不褪色,说明二氧化硫被完全吸收;碳与浓硫酸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2SO4(浓)△CO2↑+2SO2↑+2H2O。
考点三、碱溶液变质溶质成分分析
1.为了探究实验室中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的变质情况,同学们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分析和结论正确的是( C )
A.若Ⅱ、Ⅲ均有明显现象,则说明样品一定完全变质
B.若D为白色固体,则溶液A是Na2CO3溶液
C.若D为气体,则加入甲溶液的目的是证明样品已变质
D.若D为白色固体,且溶液C为红色,则样品一定是部分变质
考点四、酸碱盐样品成分分析
1.[湘潭中考]往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直至过量,根据实验事实绘制如图所示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a至b段,有蓝色沉淀生成
B.d点所含的溶质种类为三种
C.c至d段,溶液pH不断减小
D.c点所含的溶质种类最少
【解析】实验过程中氢氧化钠先和硫酸反应,然后和硫酸铜反应。a至b段是氢氧化钠中和硫酸,没有蓝色沉淀生成;d点时氢氧化钠过量,此时对应溶液中的溶质有硫酸钠和氢氧化钠,溶质种类为两种;c至d段,氢氧化钠过量,溶液中氢氧化钠增多,碱性变强,pH变大;c点时硫酸铜恰好完全反应,此时对应溶液中的溶质只有硫酸钠,溶质种类最少。
2.[杭州中考]小金通过图示装置验证CO2能与NaOH发生化学反应。推注射器活塞向充满CO2的集气瓶中注入过量的20%NaOH溶液,振荡集气瓶后打开止水夹。
(1)打开止水夹后观察到的现象是__CaCl2溶液通过导管进入左边集气瓶,且集气瓶原有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合理即可)__。
(2)反应后将集气瓶中混合物过滤,所得溶液中除CaCl2外,还存在的溶质是__NaCl、NaOH和Ca(OH)2__。
【解析】(1)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导致左边集气瓶中的气压减小,打开止水夹后,氯化钙溶液被压入左边集气瓶中,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
3.现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是CaCO3、Na2CO3、Na2SO4、CuSO4、NaCl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组成,取适量试样进行下列实验。请根据实验现象判断:
(1)取试样溶于水,得到无色澄清溶液,则此固体粉末中一定没有________、________。
(2)取上述溶液适量,滴加过量的B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再加入过量的稀硝酸,沉淀部分消失并产生气泡。则此固体粉末中一定有________、________。
(3)取步骤(2)实验后的上层清液,加入稀硝酸、硝酸银溶液,出现白色沉淀。由此该同学得出此固体粉末中一定含有NaCl,你认为此结论是否正确?________(填“是”或“否”)。
(4)对于是否含有NaCl,你认为应对步骤(2)作如何改进?__ __[若步骤(3)填“是”,此空不作答]。
【答案】(1)CaCO3 CuSO4 (2)Na2CO3 Na2SO4 (3)否 (4)将BaCl2溶液换成Ba(NO3)2溶液或Ba(OH)2溶液
4.[2018·长春]为验证Ba(OH)2的化学性质做如图所示的四个实验:
(1)实验一中能够观察到的明显现象是__溶液由无色变红色__。
(2)实验二、三验证了Ba(OH)2能和某些__盐__(填物质类别)发生化学反应。
(3)实验四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Ba(OH)2+2HCl===BaCl2+2H2O__。
(4)将上述实验后四支试管中的所有物质倒入同一个烧杯,充分混合后过滤,得到白色固体和溶液A。取一定量溶液A,加入少量Ba(OH)2溶液,振荡后只得到无色溶液。综上分析,溶液A中除酚酞外,一定还含有的溶质是__NaCl、HCl和MgCl2__。
【解析】(1)无色酚酞遇碱性Ba(OH)2溶液变红;(2)MgCl2和Na2SO4均属于盐;(3)酸碱中和反应:Ba(OH)2+2HCl===BaCl2+2H2O;(4)往溶液A中加入少量Ba(OH)2溶液,得到无色溶液,由于溶液A中含有酚酞,因此溶液A显酸性,一定含有HCl。四支试管中的所有物质倒入同一个烧杯,所以Mg(OH)2沉淀会与HCl反应,形成MgCl2。白色固体为BaSO4,所以不含SO。因此溶液A中除酚酞外,还含有HCl、MgCl2、NaCl,可能含有BaCl2。
4.(2019·鸡西)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后,得到的固体中除了NaCl还含有少量的可溶性杂质MgCl2、CaCl2,某同学为除去可溶性杂质,将该固体加水溶解形成溶液A,并设计如图方案:
(1)操作①、操作②指的是________。
(2)滤液B中的溶质是__ __。
(3)操作③中加过量的稀盐酸是为了除去溶液中的________(填序号)。
①NaOH ②Na2CO3 ③MgCl2 ④CaCl2
【答案】(1)过滤 (2)氯化钠、氢氧化钠、氯化钙 (3)①②
5.(2015·浙江宁波)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是CuSO4、CaCO3、BaCl2、Na2SO4、KOH中的一种或几种,为证明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1)取少量白色粉末,向其中加入足量的水,充分搅拌后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滤液,则白色沉淀可能是________,原混合物中一定不含有__________。
(2)向实验(1)滤出的白色沉淀中加入足量的盐酸,沉淀全部溶解,并产生无色气体,则原混合物中一定含有________。
(3)将实验(1)中得到的滤液分成两份,将实验(2)中产生的无色气体先通入其中的一份,无沉淀产生;将其导出后的气体再通入另一份滤液中,立即产生白色沉淀,再过滤。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是实验(2)中产生的气体里含有________。
(4)向实验(3)中过滤后所得的滤液里加入AgNO3溶液和稀硝酸,又产生白色沉淀,根据此现象推断,原混合物中一定还含有 ________。
【解析】(1)因CuSO4溶液呈蓝色,滤液呈无色,说明原白色粉末中一定不含有CuSO4,而根据生成白色沉淀的现象知道白色沉淀有可能是生成的,也有可能是原混合物中就有的,原有的是碳酸钙,生成的则可能是BaCl2和Na2SO4反应生成的硫酸钡;(2)加入盐酸白色沉淀全部溶解,则一定无硫酸钡存在,加入盐酸有气体生成则可说明原混合物中一定含有碳酸钙;(3)同样的滤液通入的都是二氧化碳一个无沉淀一个有沉淀,则必是有一个沉淀在反应中被溶解,沉淀能溶解说明一般是酸导致的,由此说明实验(2)中产生的无色气体是HCl和CO2的混合气体;(4)加入硝酸银有不溶于硝酸的沉淀生成,说明有氯离子存在,故原物质中有氯化钡,由(2)知通入二氧化碳生成沉淀说明原物质中有氢氧化钾,因为此过程是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钾反应生成碳酸钾,碳酸钾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故原混合物中还会有氢氧化钾。
【答案】(1)CaCO3或BaSO4或CaCO3和BaSO4的混合物 CuSO4 (2)CaCO3 (3)HCl (4)BaCl2、KOH
6.(2015·浙江衢州华茂外国语学校模拟)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 含有Na2SO4、Na2CO3、BaCl2、NaOH 中的一种或几种。取样溶于水,有白色沉淀产生;过滤后,向该白色沉淀中滴加稀盐酸,现象如图所示(ABC表示沉淀变化,OBC表示气体变化)。
(1)由此推断原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C点时,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一定有__________。
【解析】(1)将固体溶解于水,硫酸钠会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硫酸钡不溶于稀盐酸;碳酸钠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碳酸钡沉淀会溶于稀盐酸,据图可以看出,加入盐酸,沉淀减少,然后不变,且有气体生成,故一定含有碳酸钡沉淀和硫酸钡沉淀,所以混合物中一定含有碳酸钠、硫酸钠和氯化钡;(2)因为硫酸钠会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碳酸钠会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碳酸钡沉淀会溶于稀盐酸生成二氧化碳和氯化钡、水,故在C点时,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一定有氯化钠和氯化钡。c点稀盐酸过量,所得溶液中一定含有氯化氢。
【答案】(1)碳酸钠、硫酸钠和氯化钡(2)氯化钠、氯化钡 氯化氢
考点五、金属/氧化物与酸或盐反应的溶质成分
1.(2019·武汉)将一定质量的硫酸和硫酸亚铁的混合溶液加入到盛有锌和氧化铜的混合物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关于滤渣和滤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滤渣中最多有三种物质
B.若滤液呈无色,滤液中的溶质可能有两种
C.滤液的质量可能小于原混合溶液的质量
D.若滤液中含有硫酸铜,滤渣中可能有两种物质
2.(2018·海南)向氧化铜和铁粉的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稀硫酸,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再滴入稀硫酸,有气泡产生,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C )
A.滤渣中可能含Cu
B.滤渣中只含Fe
C.滤液中不含CuSO4
D.滤液中不一定含FeSO4
3.(2019·乐山)将10g氧化铜粉末加入到100g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中,微热到氧化铜全部溶解,再向溶液中加入ag铁粉,使溶液中的溶质完全反应后,过滤,将滤渣在低温下烘干,得到干燥固体质量仍然为ag,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 )
A.稀硫酸中溶质质量分数为12.25%
B.滤渣中一定含有铜,可能含有铁
C.加入铁粉后有红色固体产生,还有少量气泡产生
D.a的取值范围:a≥8
4.(2015·浙江宁波慈溪市模拟)某校兴趣小组同学收集到含有硝酸银的溶液,
他们利用铁锌合金回收其中的金属银,其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1)固体A的成分是_______;滤液C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_(均填化学式)。
(2)写出铁与硝酸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解析】(1)固体B中加入稀硫酸无现象,说明没有铁和锌,所以只能是银,固体A用磁铁吸引后变为固体B,说明固体A中含有铁和银;将铁和锌放入硝酸银的溶液中,首先发生的反应是锌和硝酸银反应,再是铁和硝酸银反应,由于反应后的固体中没有锌,说明锌完全反应了,锌和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锌,所以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锌;(2)铁与硝酸银反应的反应物是铁和硝酸银,写在等号的左边,生成物是银和硝酸亚铁写在等号的右边,所以方程式是Fe+2AgNO3═Fe(NO3)2+2Ag。
【答案】(1)Ag和Fe Zn(NO3)2 (2)Fe+2AgNO3═Fe(NO3)2+2Ag
考点六、金属氧化物与氧化还原的物质成分
1.(2015·浙江杭州文澜中学模拟)甲、乙两同学利用下面装置测定铜和氧化铜的混合物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回答问题:
①A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②B装置作用是除去氢气中的__________。
③D装置中铜和氧化铜总质量为10g,充分反应后,欲求原混合物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还需要的实验数据是________________。
④F装置的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水,如果没有F装置,会使实验结果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
【解析】①锌和盐酸生成氯化锌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2HCl═ZnCl2+H2↑;②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氯化氢气体,氢氧化钠和氯化氢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所以B装置的作用是除去氢气中的HCl;③欲求原混合物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除了要知道原混合物总质量外还需要知道E装置增加的质量,即生成水的质量,根据生成水的质量计算氧化铜的质量。或知道D装置中剩余固体的质量,即铜元素的质量;④如不加F装置会使空气中水蒸气进入使水的质量增加,那么计算出的氧化铜的质量也随着增加,所以会使实验结果偏小。
【答案】①Zn+2HCl═ZnCl2+H2↑ ②除去氢气中的HCl ③E装置增加的质量(或D装置中剩余固体的质量) ④偏小
物质消化与吸收(3个考点)-2021年中考科学(浙教版)重难点、易错点复习练习(教育机构专用): 这是一份物质消化与吸收(3个考点)-2021年中考科学(浙教版)重难点、易错点复习练习(教育机构专用),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营养素及消化产物,营养物质的消化与吸收,酶或消化系统等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物理说理题(9个考点)-2021年中考科学(浙教版)重难点、易错点复习练习(教育机构专用): 这是一份物理说理题(9个考点)-2021年中考科学(浙教版)重难点、易错点复习练习(教育机构专用),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电功与电功率,家庭电路连接与故障,电磁继电器,浮力,光的反射,杠杆与滑轮等简单机械,能量转换与机械能守恒,压力与压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生物说理题(7个考点)-2021年中考科学(浙教版)重难点、易错点复习练习(教育机构专用): 这是一份生物说理题(7个考点)-2021年中考科学(浙教版)重难点、易错点复习练习(教育机构专用),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人体的代谢平衡,种子萌发与生长发育,植物无机盐及有机物的运输,生态系统与食物链等,人的健康生活,物态变化,地球与地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