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三6 琵琶行并序背景图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三6 琵琶行并序背景图课件ppt,共3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作者简介,文学常识,写作背景,疏通字词,采用了什么手法,回顾全文拓展主题,主旨小结,一词多义,古代官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国古代有哪些与音乐有关的故事?
《诗经·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俞伯牙弹琴,钟子期竟能领会“巍巍乎志在高山,洋洋乎志在流水”。伯牙惊道:“善哉,子之心而与吾心同。”遂为知音。
司马相如向卓文君求爱弹奏《凤求凰》:“凤兮凤兮归故乡,游遨四海求其凰,有一艳女在此堂,室迩人遐毒我肠,何由交接为鸳鸯。”
你怎样赞叹音乐之美?“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 ——《论语·述而》“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列子·汤问》“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 ——唐·杜甫 “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处不畅快。” ——清·刘鹗
理解叙述与抒情相结合的艺术手法;领会天涯沦落的感伤和丰富内容;描写音乐的艺术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中唐著名现实主义诗人。下邽(今陕西省渭南县境)人。二十九岁中进士,任翰林学士,左拾遗(谏官)。因直言极谏,贬江州司马。后被召为主客郎中,知制诰。太和年间,任太子宾客及太子少傅。会昌二年,以刑部尚书致仕,死时年75岁。早年热心济世,强调诗歌的政治功能,并力求通俗,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的现实主义创作理论。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则代表他艺术上的最高成就。其诗语言通俗易懂,相传老妪也能听懂。中年在官场中受了挫折,因而意志消沉。“宦途自此心长别,世事从今口不开”,创作成就大不如前。晚年寄情山水。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
元白”-------(元稹和白居易的并称)“刘白”-------(刘禹锡和白居易的并称)“元轻白俗”-------苏轼《祭柳子玉文》:“元轻,白俗;郊寒,岛瘦。”二人在诗歌革新中取得杰出成就,但白诗过于强调通俗平易,元诗还流于轻佻淫靡.后人“学浅切于白居易,学淫靡于元稹”,故苏轼讥之为“元轻白俗”。
1.白居易,字乐天,号__________,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______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______”。2.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______”和“______”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____________》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等。
(1)关于歌、行、引: 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三者的名称虽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
(2)关于小序: 诗前有一小序,共一百三十八字。扼要地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的主要经过,概述了琵琶女的身世,说明了本诗的写作动机,定下了全诗凄切伤怀的感情基调。本诗是一篇抒情色彩很浓的长篇叙事诗。
(3)《琵琶行》 《琵琶行》是中国文化界人人皆知的名篇。诗中虽有较浓重的感伤意味,诗人一方面表达了对“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的琵琶女的悲惨命运的同情,同时也寄托了对自己遭贬的悒郁、愤懑之情。“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流传千年的诗句,将琵琶女的命运和自己的身世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这首诗叙述的层次分明,描写的细致生动,比喻的新颖精妙(如对琵琶声的描写),被历代文人所称颂,表明白诗语言确实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地。
唐宪宗元和十年,白居易任谏官,因为屡次上书批评朝政,触怒了皇帝,被贬为江州司马。期间送客湓浦口,遇到琵琶女,创作出这首传世名篇《琵琶行》。
铮铮然(zhēnɡ) 贾(gǔ)人 悯然(mǐn) 迁谪(zhé ) 荻(dí)花 管弦(xián) 轻拢慢捻(niǎn) 六幺(yā) 虾(há)蟆陵 红绡(xiā) 水浆迸(bèng) 呕哑(ōuyā) 声声思(sì) 还独倾(huán) 嘲哳(zhāzhā) 钿(diàn)头银篦(bì)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明确] (1)左迁:贬官,降职。(2)明年:古今异义词,第二年。(3)酒:名词用作动词,摆酒。(4)因为:古今异义词,因此创作;歌:名词用作动词,作歌。(5)夜:名词作状语,在夜晚。(6)言:第一个是“话语”,第二个是“字”。
(1)小序思考:诗前小序有些什么内容? 对全诗有何作用?
时间:被贬第二年的秋天地点:湓浦口人物:作者、客人、琵琶女事情:奏曲、自叙身世、作诗写作动机:同病相怜伤迁谪感情基调:凄切伤怀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明确] 主人:白居易自称
诗中描写的景物有: 江水 明月 枫叶 荻花
—萧杀、清冷之感
一切景语皆情语,这幅画面是用以衬托诗人当时的心情的,政治上的失意,离别时的悲愁,对此萧条景色,致使主客双方都感到抑郁沉闷,但是随后诗人写“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点出了琵琶,是全诗的引线;并且侧面描写琵琶女高超技艺,为她的出场层层铺垫渲染。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明确] (1)相:副词兼有指代作用。前一个“相”,指代其后“近”字的宾语“那船”;后一个“相”,指代其后“见”的宾语“她”。(2)信手:随手。(3)间关:形容鸟声婉转;滑:流畅。(4)乍:突然;突出:古义,突然出击;今义,指超出一般地显露出来。:(5)舫:船。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正面写琵琶女的出场
因为这时是夜间,并且他们听到的只是一种声音,不知道这声音究竟来自何处,也不知演奏者究竟是什么人,所以这里的“寻声暗问”四个字十分传神。 “琵琶声停”表明演奏者已经听到了来人的呼问;“欲语迟”与后面的“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相一致,都表明这位演奏者的心灰意懒,和惭愧自己身世的沉沦,她已经不愿意再抛头露面。这段琵琶女出场过程的描写历历动人,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未闻其语先已微露其内心之隐痛,为后面故事的发展造成许多悬念。
从“转轴拨弦三两声”到“唯见江心秋月白”写琵琶女的高超演技。其中“转轴拨弦三两声”是写正式演奏前的调弦试音;“弦弦掩抑”写到曲调的悲伧;“低眉信手续续弹”写到舒缓的行板。
动作描写:“转轴拨弦”“低眉信手”“轻拢慢捻” --既写出琵琶女从容自若的神态,又写出她精湛娴熟的技艺
第二段运用比喻把抽象无形的音乐描绘成形象可感的实体,请指出这些诗句并描述声音特点。
①大弦嘈嘈如急雨,②小弦切切如私语。③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④间关莺语花底滑,⑤幽咽泉流冰下难。⑥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⑦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粗重急促轻柔尖细(委婉缠绵)错落有致、清脆圆润悠扬婉转 低沉凝涩 激越雄壮高亢激昂 凄厉
叠词:弦弦、声声、续续、嘈嘈、切切 --使音节悦耳动听 。
在乐曲终了之后,诗人以“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两句结尾,有何作用?
诗人没有直接写听者的热烈反响以说明琵琶女技艺非凡和乐声的感人至深,而用“东船西舫悄无言”的寂静无声,烘托“有声”的音乐效果,可谓“此时无声胜有声”了。同时,景物描写侧面烘托了浓重的氛围,与复杂的乐声融为一体,共同表现了琵琶女与诗人息息相通的复杂情感,是那么的忧愤、哀怨、凄楚、苍凉,给整个音乐形象补足了画龙点睛之笔。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明确] 言:动词,说。颜色:古今异义词,容貌。老大:古今异义词,年纪大了。
琵琶女年少貌美时无限风光,供富人豪客玩弄,年长色衰却被抛弃沦落天涯。这是过去年代里娼妓歌女们的共同命运。琵琶女回顾自己走过的生活路程,从今昔对照和切身体验中认识到自己的悲惨命运,然而处于封建社会层层重压之下的一个弱女子,最多也只能为自己的不幸命运发出这样的叹息,但是对这声叹息,诗人却深有感触。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诗人认为自己与琵琶女“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他们同在何处?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明确]向前:古今异义词,以前。
琵琶女本来已经不愿意再多应酬,后来见到诗人如此真诚,如此动情,饱含了对诗人遭遇的同情和对知遇之恩的感激,于是她紧弦定调,演奏了一支更为悲伤的曲子。 这支曲子激发了作者的感情,以致热泪直流,湿透青衫。
琵琶女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琵琶女是一个“天涯沦落人”的形象,曾历尽繁华,今美人迟暮。琵琶女年轻时色艺双全,富贵子弟争着向她献宠——“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生活中充满了欢笑,日日醉生梦死——“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待到年长色衰,又值社会发生动乱,“门前冷落鞍马稀”,不得已而“嫁作商人妇”,可是商人又“重利轻别离”,并不体谅她的感受,她只好孤苦伶仃地“转徙于江湖间”,过着凄清的生活。从性格上说,羞涩腼腆,多愁善感。这个形象具有高度的典型性。琵琶女的不幸遭遇,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被侮辱、被损害的乐伎们的悲惨命运。
一个是处于封建社会底层的艺伎,一个是被压抑的真正知识分子,虽地位悬隔,在这风清月白的环境下却自然产生强烈的感情共鸣和交流,成为知音,可见其有对歌伎人格尊重的进步思想。
二者的遭遇揭示了封建社会压抑人才、不容贤能的黑暗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已超越时代、阶级的局限,成为后世饱经忧患的人邂逅时的共同心声。
通过写琵琶女高超的演奏技艺及沦落天涯的悲惨身世, 表现了对琵琶女的深切同情, 抒发了诗人谪居江州在政治上的失意之感,控诉了封建社会对人才的摧残。
典型乐声: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典型境界: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典型感情: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典型氛围: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典型形象: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因为:古:两个词,于是创作。 今:表原因的连词。阑干:古:参差错杂,纵横散乱。 今:用木、石、钢材制成的拦挡物。向前:古:从前、刚才。 今:介词和方位名词构成的两个词。老大:古:年龄大。 今:兄弟排行第一。颜色:古:神态、脸色。 今:色彩。
言:①东船西舫悄无言 (名词,说话的声音) ②感斯人言 (名词,话) ③凡六百一十六言 (名词,字) ④自言本是京城女 (动词,说)命:①遂命酒 (动词,叫,吩咐,命令) ②命曰《琵琶行》 (动词,取名)数:①使轻弹数曲 (数词,几,表示不确实的数目) ②一曲红绡不知数 (名词,数量)是:①是夕始觉有迁谪意(指示代词,这,此) ②自言本是京城女 (动词,是)为:①因为长句 (动词,写,创作) ②初为《霓裳》后《六幺》(动词,弹奏) ③为君翻作《琵琶行》(介词,替,给)语:①琵琶声停欲语迟 (动词,说话,回答) ②今年闻君琵琶语 (名词,曲)
轻:①轻拢慢捻抹复挑 (形容词,轻轻) ②商人重利轻别离 (动词,轻视)暂:①凝绝不通声暂歇 (副词,短暂) ②如听仙乐耳暂明 (副词,暂时,忽然)泣:①满座重闻皆掩泣 (动词,哭泣) ②座中泣下谁最多 (名词,眼泪)拨:①转轴拨弦三两声 (动词,拨动) ②曲终收拨当心画 (名词,拨子)转:①却坐促弦弦转急 (副词,更,越) ②转徙于各地 (动词,辗转) ③转轴拨弦三两声 (动词,转动)辞:①我从去年辞帝京 (离开) ②莫辞更坐弹一曲 (推辞)乍:①银瓶乍破水浆迸 (忽然) ②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刚刚)于:①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 (向) ②转徙于江湖间 (在)然:①曲罢悯然 (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②非刘豫州莫可当曹者,然豫州新败(连词,可是、但是) ③成然之 (动词,认为是这样)
①歌以赠之(宾语前置)②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状语后置;于,向)③转徙于江湖间(状语后置;于,在)④本(是)长安倡女(省略句,省略谓语)⑤使(之)快弹数曲(省略句,之,琵琶女)⑥送客(于)湓浦口(省略句,于,在)⑦感斯(于)人言(省略句,于,被)⑧沉吟放拨插(于)弦中(省略句,于,在) ⑨感斯人言 被动句
【司马】各个朝代所指官位不尽相同。战国时为掌管军政、军赋的副官,隋唐时是州郡太守(刺史)的属官,如《琵琶行》:“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白居易当时被贬至九江,位在州郡别驾、长史之下。【节度使】唐代总揽数州军政事务的总管,原只设在边境诸州;后内地也遍设,造成割据局面,因此世称“藩镇”。【经略使】也简称“经略”。唐宋时期为边防军事长官,与都督并置。如范仲淹曾任陕西经略副使。明清两代有重要军事任务时特设经略,官位高于总督。【刺史】原为巡察官名,东汉以后成为州郡最高军政长官,有时称为太守。唐白居易曾任杭州、苏州刺史,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都督】参见“经略使”条。军事长官或领兵将帅的官名,有的朝代地方最高长官亦称“都督”,相当于节度使或州郡刺史。【巡抚】明初指京官巡察地方。清代正式成为省级地方长官,地位略次于总督,别称“抚院”“抚台”“抚军”。【校尉】两汉时期次于将军的官职。唐以后地位渐低。【教头】宋代军中教练武艺的军官。【提辖】宋代州郡武官的官名,主管训练军队、督捕盗贼等事务。
【从事】中央或地方长官自己任用的僚属,又称“从事员”。【知府】即“太守”,又称“知州”。【县令】一县的行政长官,又称“知县”。【里正】古代的乡官,即一里之长。【里胥】管理乡里事务的公差。【三省六部】三省为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隋唐时,三省同为最高政务机构,一般中书省管决策,门下省管审议,尚书省管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中书省长官称中书令,下有中书侍郎、中书舍人等官职;门下省长官称侍中,下有门下侍郎、给事中等官职;尚书省长官为尚书令,下有左右仆射等官职。尚书省下辖六部:吏部(管官吏的任免与考核等,相当于现在的组织部)、户部(管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等)、礼部(管典礼、科举、学校等)、兵部(管军事,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刑部(管司法刑狱,相当于现在的司法部)、工部(管工程营造、屯田水利等)。各部长官称尚书,副职称侍郎,下有郎中、员外郎、主事等官职。六部制从隋唐开始实行,一直延续到清末。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三6 琵琶行并序课文配套课件ppt,共1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琵琶行并序,白居易,初读课文,明确音乐,再读课文,品读第一次演奏,品读第二次演奏,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大珠小珠落玉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6 琵琶行并序教课ppt课件,共3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文章内容,江头送客闻琵琶,江上聆听琵琶曲,歌女倾诉身世苦,同病相怜伤迁谪,重闻琵琶青衫湿,琵琶女,共同点,同是天涯沦落人,共享高山流水情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三第二单元6 琵琶行并序教学演示课件ppt,共2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一次演奏,第二次演奏,琵琶女演奏,音乐描写,音乐描写的特色,琵琶女的身世变迁,写作背景,同是天涯沦落人,谁解青衫泪,第三次演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