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1年浙教版初中科学二轮复习专题(含答案)
2021年初中科学二轮复习专题18:摩擦力 (含解析)
展开这是一份2021年初中科学二轮复习专题18:摩擦力 (含解析),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解答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如图所示的四个实例中,目的是为了增大摩擦的是( )
A. 轮胎上只有花纹 B. 在轴上装有滚动轴承
C. 给车轮的轴中加润滑油 D. 旅行箱下装有小轮
2.如图所示,物体A重10N,B重5N。两个大小均为2N的力F同时作用在A、B两个物体上,使它们在平面C上以相同的速度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则A、B间和B、C间的摩擦力大小分别为( )
A. 2N、4N B. 0N、4N C. 4N、2N D. 2N、2N
3.以下校园活动的场景中,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引体向上——人拉住单杠静止时,单杠对人的拉力与人的重力平衡
B. 50m测试——人冲过终点时不能立即停下来,是由于受惯性作用
C. 排球比赛——将排球向上垫起后,球的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增加
D. 掷实心球——若球在最高点时所受外力全部消失,球将竖直下落
4.一均匀木板AB,B端固定在墙壁的转轴上,木板可在竖直面内转动,木板下垫了物块C,恰好使木板水平放置,如图所示。现用水平力F将C向B匀速推动过程中,下列相关说法中( )
①物块C对木板AB的摩擦力方向向右
②木板AB仅受重力和物块C对它的支持力的作用
③物块C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④推力F将逐渐变大
A. 只有①④正确 B. 只有①正确 C. 只有①②正确 D. 只有③④正确
5.物体在水平地面上做直线运动,当物体运动的路程和时间图象如下图甲时,受到的水平推力为F1;当物体运动的速度和时间图象如下图乙时,受到的水平推力为F2。两次推力时的速度分别为v1、v2。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 F1=F2 v1>v2 B. F1 =F2 v1<v2 C. F1>F2 v1>v2 D. F1<F2 v1<v2
6.如图闭合开关,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动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小。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电磁铁的上端为S极
B. 电源左端为“+”极
C. 断开开关,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零
D. 若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不动,抽去电磁铁铁芯,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增大
二、填空题
7.大型载重汽车的车轮多且宽大,是为了减小对地面的________ ;行驶的载重汽车紧急刹车时,路面上留下黑色的痕迹,是用________的方法来增大摩擦力.
8.如图所示,为研究滑动摩擦力Ff大小与接触面受到压力FN大小的关系,在重为17N的木块上每次增加重为1N的砝码,分别用水平拉力F使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实验测量数据如下:
(1)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滑动摩擦力Ff大小与接触面受到压力FN大小的关系式为________。
(2)根据关系式可知,表格中“?”处的水平拉力应为________N。
9.冰冰用手握着一个重为10N的水杯静止在空中,杯中竖起向上,手的握力为20N,则水杯受到的摩擦力为________N,若手的握力增大到30N,则水杯受到的摩擦力为________N。
10.如图甲所示,放在粗糙程度不变的水平地面上的物体,用方向不变的力F向右推物体,推力F的大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物体的运动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丙所示,则在1s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________N;在3s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________N。
11.如图所示,水平桌面的右端固定一定滑轮,轻质小盘通过一根绕过定滑轮的细绳与桌面上质量为0.5kg的木块相连。当小盘内放重为0.6N的砝码时,木块未被拉动,这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为________N;当小盘内放重为1N的砝码时,木块正好向右作匀速直线运动,这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为1N;当小盘落在地面上后,木块仍能继续运动,这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为________ N;(g=10N/kg)
12.2015年5月,尼泊尔发生强烈地震,造成了大量山石的滚落,这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__ , 搜救人员与指挥中心利用对讲机交流时,信息是利用________传递的.
13.最早利用地磁场指示方向的装置是图甲所示“司南”,古文《论衡·是应篇》中记载:“司南之杓(用途),投之于地,其柢(勺柄)指南”。则勺柄应为该磁体的________(选填“N”或“S”)极;1952年,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尝试制作一具司南,把天然磁石按照正确方法打磨成磁勺后,放在粗糙的木盘上,使磁勺水平自由转动直至最终静止,但磁勺总不能正确指向,将粗糙木盘换成较光滑的青铜盘才略有改善。这是因为磁勺和盘子之间的________影响了实验效果。
14.如图甲和图乙所示,完全相同的木块A和B叠放在水平桌面上,在均为12N的水平拉力F1和F2作用下,A、B一起作匀速直线运动,此时木块B所受的摩擦力在图甲中为________ N,在图乙中为________ N;若将A、B紧靠着放在水平桌面上,用水平力F3推A使它们一起作匀速直线运动(如图丙所示),则推力F3=________ N.
15.如图为某款擦玻璃机器人,它凭借底部的真空泵抽走机身和玻璃之间的空气,牢牢地“吸”在竖直的玻璃上。
(1)当机器人在大气压的作用下静止在竖直玻璃上时,受到的摩擦力方向是________。
(2)该机器人擦玻璃的速度是4米2/分钟,擦完总面积为10米2的玻璃至少需要________分钟。
三、解答题
16.如图所示,一正方体物块在光滑斜面上下滑,作出物块的受力示意图.
四、实验探究题
17.为探究滑动摩檫力与哪些因素有关,某同学做了以下实验(实验过程中保持长木板水平固定)
第1次:把木块平放在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如图甲所示,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并记入表格中
第2次:把木块侧在长木板上,重复上述实验操作,如图乙所示
第3次:把两块与第1次相同的木块叠放在一起,平放在长木板上,重复上述实验操作,如图丙所示
(1)每次实验都要求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在水平方向做________运动,根据________ 原理可知,此时摩擦力与拉力大小相等.
(2)比较________ 两次实验数据,可发现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________ 无关.
(3)比较________ 两次实验数据,可发现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________有关.
18. 为了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小明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
(1)
实验过程中,弹簧测力计 ________ (选填“必须”或“不必”)沿水平方向拉着物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________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2)在四次实验中,滑动摩擦力最小的是 ________ (选填“甲”、“乙”“丙”或“丁”).
(3)
比较甲、乙实验,是为了研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________ 有关;比较乙、丙实验,是为了研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________ 有关.(以上两空选填“压力”或“接触面粗超程度”)
(4)比较甲、丁实验,发现甲实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大于丁实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小明得出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你认为他的结论是 ________ (选填“正确”或“错误”)的.
(5)小明要对实验装置进行改动,如图2所示,重复实验,发现效果更好.实验中,小明________ (选填“一定”或“不一定”)要匀速拉动长木板.
19.摩擦现象广泛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与生产中.小梦对此很感兴趣,围绕生活中的摩擦现象进行了探究.
(1)小梦分别对物体在静止状态和运动状态下受摩擦力情况进行了研究,并绘制了图象,如图所示.请比较图象中A、B两点处力的大小(填“>”、“<”、“=”或“不能确定”):
①FA________fA
②FB________fB
③F0________FB
(2)物体在B点做________运动.(加速、减速、匀速)
20.在学习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后,小萍还是认为:重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于是刘老师用如图装置与她一起实验。
步骤一:将铁块放在木板上,往沙桶中加入一定量细沙,使压力传感器的示数为 5.00 牛,水平向左匀速拉动拉力传感器,读出拉力传感器的示数并记录。
步骤二:换用质量不同、粗糙程度和底面积都相同的铁块,重复步骤一,整个实验过程中木块位置不发生移动,记录结果如下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第 3 次实验中传感器对木板的摩擦力大小是________N。
(2)进行第 2 次实验时,当小萍放好铁块后接下来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
(3)小萍认为:该实验中压力传感器的上表面要尽量光滑,否则会使拉力传感器的读数偏大,请问小萍同学这种观念合理吗?为什么?________。
(4)实际操作中用手拉拉力传感器测铁块受到的滑动摩檫力时,因为不能控制匀速拉动铁块,所以实际测量值往往不是很准,请你思考如何操作才能使测到的铁块受到的摩擦力更加准确呢?________。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 A
【解析】解答: A.轮胎上制有花纹,增大接触面间粗糙程度,增大摩擦,符合题意; B.在轴上装滚动轴承,变滑动为滚动,减小摩擦,不符合题意;C.给车轮的轴中加润滑油,是接触面分离,减小摩擦,不合题意;D.旅行箱下装有小轮,变滑动为滚动,减小摩擦,不合题意;
故选A
分析:本题关键是抓住影响滑动摩擦力的两个因素: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粗糙程度;增大摩擦的方法可增大压力或者增大使接触面间粗糙程度,用滚动代替滑动。
2. A
解析:以A为对象分析,根据二力平衡可知AB间摩擦力的大小;以A和B为整体进行分析,可知B和C之间摩擦力的大小。
解答:A做匀速直线运动,那么它受到的拉力和摩擦力是平衡力,即fAB=FA=2N;
将A和B看作一个整体,因为它们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它们受到的拉力和地面给B的摩擦力相互平衡,即fBC=FA+FB=2N+2N=4N。
故选A。
3. A
解析:(1)根据平衡力的条件进行判断;
(2)惯性是物体的一种性质,而不是一种力;
(3)动能与质量和速度有关,重力势能与质量和高度有关;
(4)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分析判断。
解答:A.当人拉住单杠静止时,单杠对人的拉力与人的重力,二者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和同一直线上,是一对平衡力,故A正确;
B.人冲过终点时不能立即停下来,是由于人有惯性,而不是受到惯性作用,故B错误;
C.将排球向上垫起时,球的高度增大,重力势能增大;球的速度减小,动能减小,故C错误;
D.如果实心球在最高点时所受外力全部消失,这时它竖直方向的速度为0,但水平方向速度不变,那么球将保持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故D错误。
故选A。
4. A
解析:(1)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2)对木板AB进行受力分析即可;
(3)平衡力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和同一物体上;
(4)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分析木板对C的压力变化,然后判断C受到木板AB摩擦力的变化,最后根据二力平衡的原理分析推力F的变化。
解答:①当物块C匀速向右运动时,相当于C 不动,而木板AB向左运动,因此C对木板AB的摩擦力水平向右,故①正确;
②木板AB仅受重力和物块C对它的支持力的作用,还受到C对它施加的摩擦力,故②错误;
③地面对C的支持力等于C和AB的重力之和,肯定大于C的重力,因此它们不是平衡力,故③错误;
④将B点看做支点,木板AB的重力看做阻力,而C对AB的支持力看做动力。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L1=G×L2可知,当C向右移动时,动力臂减小,那么支持力F增大。因为AB对C的压力与C对AB的支持力为相互作用力,所以压力增大,那么AB对C的摩擦力增大,地面对C的摩擦力也增大。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可知,推力F=fAB+F地面 , 那么推力F将增大,故④正确。
则正确的是①④。
故选A。
5. B
解析:(1)根据甲图确定物体通过的路程和时间,根据公式 QUOTE v=st v=st计算速度,然后与图乙进行比较;
(2)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比较推力的大小。
解答:(1)根据图甲可知,物体在2s内通过了4m,那么速度为: QUOTE v1=s1t1=4m2s=2m/s v1=s1t1=4m2s=2m/s。根据乙图可知速度v2=4m/s,因此v1
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6. D
解析:(1)根据滑片的移动方向分析电磁铁磁力的大小变化,再根据测力计的示数变化判断条形磁铁和电磁铁之间力是斥力还是引力,最后根据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判断电磁铁的极性;
(2)根据安培定则判断电流方向,进而确定电源的正负极;
(3)对条形磁铁进行受力分析即可;
(4)首先分析电磁铁拔去铁芯后磁力的大小变化,然后根据条形磁铁的受力分析确定测力计的示数大小。
解答:A.当滑片向右移动时,电阻变小,电流变大,那么电磁铁的磁力变大。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小,说明条形磁铁受到的是向上的排斥力,根据“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可知,电磁铁的上端为N极,故A错误;
B.右手握住螺线管,大拇指指向上端,那么四指指尖向右,则线圈上电流方向向右,因此电源的右端为“+”极,故B错误;
C.断开开关后,电磁铁的磁力小时,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条形磁铁的重力,故C错误;
D.如果变阻器的滑片位置不动,那么电流大小不变;抽去铁芯后,电磁铁向上的磁力减小,那么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增大,故D正确。
故选D。
二、填空题
7. 压强;变滚动为滑动
【解析】解答:大型载重汽车的车轮多且宽大,是为了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对地面的压强;
驶的载重汽车紧急刹车时,是用变滚动为滑动来增大摩擦的.
故答案为:压强;变滚动为滑动.
分析:减小压强的方法: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减小压力来减小压强.
增大摩擦力的方法: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增大压力、增大摩擦力;在压力一定时,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增大摩擦力;变滚动为滑动.
8. (1)Ff=0.3FN
(2)6.3
解析:(1)表格中的拉力就是对应的摩擦力,将每组对应的压力和拉力作比,从而找到摩擦力和压力的数量关系式;
(2)将水平面的压力代入上面的关系式进行计算即可。
解答:(1)将每组数据中的水平拉力与压力作比,比值都是0.3,因此的对滑动摩擦力Ff大小与接触面受到的压力FN之间的关系式为: QUOTE FfFN=0.3 FfFN=0.3 , 也就是Ff=0.3FN;
(2)将FN=21N代入Ff=0.3FN得到:Ff=0.3×21N=6.3N。
9. 10;10
解析:(1)当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时,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分析摩擦力和水杯重力的大小关系;
(2)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不同,它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无关,只能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分析它的大小变化。
解答:(1)当手握茶杯在空中竖直静止时,
它受到的摩擦力和重力是平衡力,
那么水杯受到的摩擦力f=G=10N;
若手的握力增大到30N时,水杯受到的摩擦力保持不变,还是10N。
10. 2;4
解析:当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它受到平衡力,据此计算物体受到的摩擦力。
解答:(1)根据图丙可知,当t=1s时,物体的运动速度为0,即它处于静止状态,此时它受到的推力和静摩擦力相互平衡;根据乙图可知,此时推力为2N,因此此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f=F=2N;
(2)根据图丙可知,在4s~6s内,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它受到的推力和滑动摩擦力相互平衡;根据乙图可知,这时推力F=4N,因此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f=F=4N。由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所以即使速度不同,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保持不变,因此当t=3s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f=4N。
11. 0.6;1
解析:(1)根据二力平衡可知,木块受到绳子上的拉力等于砝码的重力,即F=G;当木块静止时,根据二力平衡计算木块受到的摩擦力。
(2)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与运动速度等无关。
解答: 当小盘内放重为0.6N的砝码时,木块未被拉动,
那么绳子上的拉力F=G=0.6N;
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处于平衡状态,
它受到的静摩擦力f=F=0.6N;
当小盘落在地面上后,木块仍能继续运动, 这时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不会发生变化,还是和原来的滑动摩擦力相等,即f=1N。
故答案为:0.6;1
12. 运动状态;电磁波
【解析】解答:发生强烈地震时,造成了大量山石的滚落,这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搜救人员与指挥中心利用对讲机交流时,信息是利用电磁波传递的.
故答案为:运动状态;电磁波.
分析:解答此题从以下知识点入手:
(1)力的作用效果有二:改变物体的形状,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移动电话是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的.
13. S;摩擦
解析:(1)在磁铁上,指南的一端为S极,指北的一端为N极;
(2)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粗糙的木板对磁勺的摩擦力较大,而地磁场对磁勺的磁力非常小,所以最终它的指向不确定。
解答:(1)古文《论衡·是应篇》中记载:“司南之杓(用途),投之于地,其柢(勺柄)指南”。则勺柄应为该磁体的S极;
(2)把天然磁石按照正确方法打磨成磁勺后,放在粗糙的木盘上,使磁勺水平自由转动直至最终静止,但磁勺总不能正确指向,将粗糙木盘换成较光滑的青铜盘才略有改善。这是因为磁勺和盘子之间的摩擦力影响了实验效果。
14. 0;12;12
【解析】解答:解:(1)在12N的水平拉力F1作用下,A、B一起作匀速直线运动,因此,A、B没有相对运动的趋势,因此摩擦力为0;
(2)若拉力在B上,以B为研究对象,B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其受到的拉力F2与摩擦力平衡,则图乙中摩擦力受到的摩擦力为12N;
(3)若将A、B紧靠着放在水平桌面上,接触的粗糙程度不变,压力也不变,因此摩擦力也不变,又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F2=f=12N,方向与推力方向相反.
故答案为:0;12;12.
分析:(1)此题应利用二力平衡的知识,求出摩擦力和推力的大小;
(2)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以及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而与接触面积无关.
15. (1)竖直向上
(2)2.5
解析:阻碍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叫做摩擦力。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解答:(1)摩擦力与运动趋势相反;对机器人受力分析可知:受到向下的重力和摩擦力而静止,所以摩擦力方向与重力方向相反;故答案为:竖直向上;
(2)10m2 QUOTE 4m2/min=2.5min;故答案为:2.5;
故答案为:(1)竖直向上;(2)2.5.
三、解答题
16. 解:物体在斜面上受到的重力方向竖直向下,作用点(重心)在其几何中心上;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方向垂直斜面向上,作用点也在物体的几何中心上,与重力画出共点力.如图所示:
【解析】解答:首先对物体的受力情况进行分析,可知,它受到重力、斜面对它的支持力,因为斜面是光滑的,不受摩擦力的作用,再再按照力的示意图的画法法将这两个力表示出来.
分析:在画力的示意图时,若需要画出物体受到的多个力的示意图时,要将这几个力画成共点力.判断此种状态下的物体受力情况,关键是要看是不是有摩擦力,如果说斜面光滑,一般认为是没有摩擦力的.
四、实验探究题
17. (1)匀速直线;二力平衡
(2)1、2;接触面积
(3)1、3;压力
【解析】解答:(1)实验时为了测出滑动摩擦力大小,应使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摩擦力和拉力是一对平衡力,根据二力平衡,可知此时滑动摩擦力与拉力大小相等;
(2)由表中1、2两次实验数据可知,在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物体间压力相同而接触面面积不同的情况下,物体间的滑动摩擦力相同,由此可知,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面积无关.
(3)由表中1、3两次实验数据可知,在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接触面面积相同而物体间压力不同的情况下,物体间的滑动摩擦力不同,由此可知: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有关.
故答案为:(1)匀速直线;二力平衡;(2)1、2;接触面积;(3)1、3;压力.
分析:木块只有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受到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才等于受到的摩擦力;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分析表中实验数据,根据实验所控制的变量与实验现象分析答题.
18. (1)必须;等于
(2)丁
(3)压力;接触面粗超程度
(4)错误
(5)不一定
【解析】解答:解:(1)实验过程中,弹簧测力计必须沿水平方向拉着物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物块处于平衡状态,由平衡条件可知,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2)由图示四次实验可知,在实验丁中,物体间的压力最小,接触面粗糙程度最小,因此滑动摩擦力最小.
(3)由图甲、乙所示实验可知,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而物体间的压力不同,可以应用甲、乙所示实验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的关系;
由图乙、丙所示实验可知,物体间的压力相等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同,乙、丙所示实验可以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4)由图甲、丁所示实验可知,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而物体间的压力不同,由于没有控制物体间的压力相同,他的结论是错误的.
(5)由图2所示实验可知,拉动木板时物块保持不动,物块处于平衡状态,滑动摩擦力等于测力计的拉力,实验时不需要匀速拉动长木板.
故答案为:(1)必须;等于;(2)丁;(3)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4)错误;(5)不一定.
分析:(1)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匀速拉动物块,物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处于平衡状态,由平衡条件可知,滑动摩擦力等于测力计的示数.
(2)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物体间的压力有关,接触面越光滑、物体间的压力越小,滑动摩擦力越小.
(3)分析图示实验,根据实验控制的变量与实验现象可以得出实验结论.
(4)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分析答题.
(5)根据图示实验装置分析答题.
19. (1)=;>;<
(2)加速
解析:根据力与运动的关系分析:即当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时,物体受平衡力作用;当物体受到的拉力大于摩擦力时,物体做加速运动;当物体受到的拉力小于摩擦力时,物体做减速运动.
解答:解:(1)①图象中A点,此时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故此时的推力与此时的静摩擦力平衡,则FA=fA;②由图可知,静摩擦力逐渐增大,物体在该过程中始终静止,故推力也逐渐增大,推力最终增大到fmax相等;当静摩擦力增大到大于最大静摩擦力时,最大静摩擦力会突变为滑动摩擦力,此时有fB<fmax;而推力并不会减小,正是由于推力FB=fmax>fB , 使得物体运动起来;(2)由题意可知:物体在B点时处于滑动状态,因为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所以B点时摩擦力相等,但由于拉力不断增大,即F>f,所以物体加速运动.故答案为:(1)①=;②>;③<;(2)加速.
20. (1)2.11
(2)首先向沙桶中慢慢的加入细沙,当压力传感器示数为 5N 时停止。然后水平向左缓慢匀速直线拉动拉力传感器,并记下拉力传感器的示数。
(3)不合理,拉力传感器示数始终等于木板对铁块的摩擦力,而与压力传感器和木板之间的摩擦无关
(4)把拉力传感器一端固定,用手向左水平拉动木板,然后读出拉力传感器的读数。该示数就是铁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
解析:(1)当匀速拉动传感器时,根据二力平衡计算传感器对木板的摩擦力;
(2)当放上中等质量的铁块后,压力传感器的示数肯定增大;因此要向沙桶中增加细沙,使压力传感器的示数减小到5N,接下来再利用匀速直线运动测出摩擦力;
(3)摩擦力等于木板对铁块的摩擦力,压力传感器的表面对这个摩擦力没有影响;
(4)运动是相对的,将拉力传感器固定,拉动下面的木板。即使木板不做匀速直线运动,也不会影响它和铁块之间摩擦力的大小。
解答:(1)第 3 次实验中拉力传感器的示数是2.11N;因为铁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这时摩擦力等于拉力,即2.11N;
(2)进行第 2 次实验时,当小萍放好铁块后接下来进行的操作是:先向沙桶中慢慢的加入细沙,当压力传感器示数为 5N 时停止。然后水平向左缓慢匀速直线拉动拉力传感器,并记下拉力传感器的示数。
(3)小萍认为:该实验中压力传感器的上表面要尽量光滑,否则会使拉力传感器的读数偏大,这种观念不合理,因为: 拉力传感器示数始终等于木板对铁块的摩擦力,而与压力传感器和木板之间的摩擦无关 ;
(4) 实际操作中用手拉拉力传感器测铁块受到的滑动摩檫力时,因为不能控制匀速拉动铁块,所以实际测量值往往不是很准, 实验步骤为:把拉力传感器一端固定,用手向左水平拉动木板,然后读出拉力传感器的读数。该示数就是铁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
木块对水平面压力FN/N
17
18
19
20
21
水平拉力F/N
5.1
5.4
5.7
6.0
?
实验次数
木块对木板压力/N
弹簧测力计示数/N
滑动摩擦力/N
1
10
4.0
4.0
2
10
4.0
4.0
3
20
8.0
8.0
实验次数
质量不同的铁块
压力传感器示数(牛)
拉力传感器示数(牛)
1
小
5.00
2.10
2
中
5.00
2.11
3
大
5.00
2.11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1年初中科学二轮复习专题17:受力分析 (含解析),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年初中科学二轮复习专题29:空气 (含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年初中科学二轮复习专题21:力和运动 (含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解答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