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化学中考复习 必刷模拟卷1(解析版) 试卷 2 次下载
- 初中化学中考复习 必刷模拟卷3(解析版) 试卷 1 次下载
- 初中化学中考复习 必刷模拟卷4(解析版) 试卷 1 次下载
- 初中化学中考复习 必刷模拟卷6(解析版) 试卷 0 次下载
- 初中化学中考复习 必刷模拟卷7(解析版) 试卷 0 次下载
初中化学中考复习 必刷模拟卷5(解析版)
展开(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2分,计3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冰雪融化
B. 胆矾研碎
C. 海水晒盐
D. 火药爆炸
【答案】D
【详解】A、冰雪融化只是水的状态发生了变化,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胆矾研碎只是胆矾的形状发生了变化,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海水晒盐,是通过蒸发水分得到氯化钠,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火药爆炸,有二氧化碳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故选D。
2.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A. 滴加液体
B. 固体取用
C. 量筒读数
D. 加热液体
【答案】A
【详解】A、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应将胶头滴管竖直悬空在试管的上方,伸入试管内或接触试管会导致污染试剂,图中实验操作错误;
B、向试管中加入粉末状固体时,应将试管横放,用药匙或纸槽将固体放在试管底,然后将试管竖起,使固体滑到试管底,图中实验操作正确;
C、量取液体读数时,要平视凹液面的最低处;仰视读数,读数偏小,实际液体偏多;俯视读数,读数偏大,实际液体偏少,图中实验操作正确;
D、加热试管中的液体时,液体的量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且要用外焰加热,先均匀加热,后对准药品固定加热。试管口向上倾斜,与桌面呈45°角,图中实验操作正确。
故选A。
3.邵阳市某地盛产石膏矿,石膏矿的主要成分是CaSO4,CaSO4属于( )
A. 单质
B. 氧化物
C. 盐
D. 混合物
【答案】C
【详解】A、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CaSO4不是同种元素组成的,故A选项错误;
B、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CaSO4由三种元素组成,不是氧化物,故B选项错误;
C、盐是指一类组成中含有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CaSO4是由钙离子(金属离子)与硫酸根离子(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符合盐的定义,因此CaSO4属于盐,故C选项正确;
D、混合物是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CaSO4只有一种物质,是纯净物,故D选项错误。
故选C。
4.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其中不合理的是( )
A. 花香四溢——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 水烧开后把壶盖顶开——分子体积变大
C. 1滴水中大约有个水分子——分子很小
D. 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复原——分子之间有间隔
【答案】B
【详解】A、闻到花香,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选项正确;
B、水烧开后把壶盖顶开,是因为温度升高,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大,选项错误;
C、一滴水中有1.67×1027个水分子,说明分子的体积很小,选项正确;
D、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是由于受热后分子的间隔变大,使乒乓球内气体体积变大造成的,选项正确。
故选B。
5.2020年初全球爆发新冠肺炎疫情,为了防疫需要,其中一项措施是加强人居环境的消毒,已知某消毒剂的主要成分是NaClO,其中钠元素为+1价,氧元素为-2价,则Na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 )
A. -1价
B. +1价
C. -2价
D. +2价
【答案】B
【详解】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设Na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1)+ x+(-2)=0,解得x=+1。故选B。
6.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烟雾
B. 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蓝色火焰
C.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白色固体
D. 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答案】A
【详解】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没有雾,选项错误;
B、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蓝色火焰,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选项正确;
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白色固体,发出耀眼强光,选项正确;
D、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选项正确。
故选A。
7.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详解】A、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不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不符合题意;
C、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不符合题意;
D、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符合题意。
故选D。
8.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和“”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上图中共有4种分子
B.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量发生了变化
C. 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均有单质
D. 该化学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答案】D
【详解】A、由图可知,上图中共有3种分子,不符合题意;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不符合题意;
C、由图可知,反应物都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生成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不符合题意;
D、由图可知,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符合题意。
故选D。
9.下图是实验室模拟工业炼铁的实验装置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B处玻璃管内发生的化学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还原剂是CO
B. 在点燃酒精喷灯前,应先通入CO气体排尽装置中空气
C. 该实验可以观察到B处固体从黑色逐渐变成红色
D. 该模拟实验缺少尾气处理装置,会污染空气
【答案】C
【详解】A、得氧的过程是氧化反应,失氧的过程是还原反应,B处玻璃管内发生的化学反应是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是氧化还原反应,还原剂是CO,选项正确;
B、CO与空气的混合气体,点燃或加热时可能发生爆炸。在点燃酒精喷灯前,应先通入CO气体排尽装置中的空气,防止加热事发生爆炸,选项正确;
C、氧化铁红色固体,铁粉是黑色固体,该实验可以观察到B处固体从红色逐渐变成黑色,选项错误;
D、一氧化碳是大气污染物,该模拟实验缺少尾气处理装置,会污染空气,选项正确。
故选C。
10.2020年3月26日,科技部长徐南平指出,我国已经筛选出磷酸氯喹、法匹拉韦、可利霉素等药物,在临床中显示这些药物治疗新冠肺炎有一定的疗效。其中磷酸氯喹的化学式为,下列有关磷酸氯喹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磷酸氯喹是一种有机物
B. 一个磷酸氯喹分子含有64个原子
C. 磷酸氯喹由碳、氢、氯、氮、氧、磷六种元素组成
D. 磷酸氯喹中碳、氢、氮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8:32:3
【答案】D
【详解】A、磷酸氯喹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化合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B、一个磷酸氯喹分子中是由18个碳原子、32个氢原子、1个氯原子、3个氮原子、8个氧原子和2个磷原子构成的,则一个磷酸氯喹分子中共含有64个原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C、磷酸氯喹是由碳、氢、氯、氮、氧、磷六种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D、磷酸氯喹中碳、氢、氮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8):(1×32):(14×3)=108:16:21,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11.下列有关常见酸、碱、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B. Na2CO3和CaCO3都是白色易溶于水的固体
C. NaCl是白色易溶于水的固体,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小
D. NaOH和Ca(OH)2露置在空气中容易变质
【答案】B
【详解】A、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在空气中易形成白雾,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常作某些气体干燥剂,选项正确;
B、Na2CO3是白色易溶于水的固体,CaCO3是白色难溶于水的固体,选项错误;
C、NaCl是白色易溶于水的固体,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小,选项正确;
D、NaOH和Ca(OH)2露置在空气中都容易与二氧化碳反应而变质,选项正确。
故选B。
12.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可以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软化硬水
B. 严禁携带易燃易爆物品(如汽油、炸药等)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C. 为了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提倡大量使用酒精、氢气、可燃冰等新能源
D. 在初中化学实验中,常用固体干燥剂有生石灰和烧碱,液体干燥剂有浓硫酸
【答案】C
【详解】A、通常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肥皂水在硬水中易起浮渣,在软水中泡沫较多,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软化硬水,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严禁携带易燃易爆物品(如汽油、炸药等)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否则会引发火灾等,不符合题意;
C、酒精、可燃冰燃烧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属于温室气体,故提倡大量使用酒精、可燃冰等新能源,不能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符合题意;
D、初中化学中,常用的固体干燥剂有生石灰、固体氢氧化钠等,液体干燥剂有浓硫酸等,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3.下列除杂方法中,正确的是( )
A. AB. BC. CD. D
【答案】D
【详解】A、加入适量稀硫酸,氧化铜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碳与稀硫酸不反应,不但不能除去杂质,反而除去了原物质,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二氧化碳中混有少量一氧化碳,无法点燃,不符合题意;
C、加入过量的Na2CO3溶液,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碳酸钠过量,虽然除去了杂质,但是引入了新的杂质碳酸钠,不符合题意;
D、氯化钾溶于水,二氧化锰不溶于水,加水溶解、过滤,除去二氧化锰,蒸发可得氯化钾,符合题意。
故选D。
14.下列图像与对应叙述不相符的是( )
A. ①表示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固体混合物
B. ②表示分别向等质量的锌粉和铝粉中滴加稀硫酸至过量
C. ③表示向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
D. ④表示铁和AgNO3溶液反应
【答案】B
【详解】A、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固体混合物,氯酸钾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固体质量减少,二氧化锰是反应的催化剂,质量不变,固体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增大,完全反应后,不再改变;选项正确;
B、分别向等质量的锌粉和铝粉中滴加稀硫酸至过量,开始是酸不足,由酸的质量决定氢气的质量,生成氢气的质量等于参与反应的酸中氢元素的质量,所以消耗相同质量的稀硫酸,生成氢气的质量相同,图像中应是同一斜线,选项错误;
C、向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溶液的pH逐渐减小,酸过量时,pH小于7,选项正确;
D、铁和AgNO3溶液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反应前后溶质的质量关系如下:
,反应中溶液的质量减小,完全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不再改变,选项正确。
故选B。
15.下列各组物质的稀溶液,不需要加入其他试剂就能鉴别出来的是( )
A. FeCl3 NaCl NaOH KCl
B. CuSO4 Ba(OH)2 HCl HNO3
C. Na2SO4 BaCl2 Na2CO3 HNO3
D. Ca(OH)2 K2CO3 CaCl2 NaCl
【答案】C
【详解】A、四种溶液中FeCl3溶液呈黄色,其他三种溶液呈无色。取三种无色溶液,分别加入FeCl3溶液,有红褐色沉淀生成的,是氢氧化钠溶液(因为氯化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无沉淀生成的是NaCl和KCl溶液,但这两种溶液不加其他试剂无法鉴别,选项A不正确;
B、四种溶液中CuSO4溶液呈蓝色,其他三种溶液呈无色。取三种无色溶液,分别加入CuSO4溶液,有沉淀生成的是Ba(OH)2溶液(因为氢氧化钡和CuSO4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硫酸钡两种沉淀),无沉淀生成的是HCl和HNO3溶液,但这两种溶液不加其他试剂无法鉴别,选项B不正确;
C、虽然Na2SO4、BaCl2、Na2CO3、HNO3四种溶液都呈无色,但利用四种溶液之间的两两混合,就可鉴别出来。四种溶液中只有Na2CO3溶液能跟BaCl2溶液生成沉淀,跟HNO3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不和Na2SO4溶液反应。根据现象分析,就可鉴别出四种溶液,选项C正确;
D、Ca(OH)2 、K2CO3、CaCl2、NaCl四种溶液都呈无色,利用四种溶液两两之间混合,能鉴别出K2CO3溶液和NaCl溶液,因为只有K2CO3溶液能和Ca(OH)2、CaCl2溶液都反应生成沉淀,NaCl跟另外三种溶液都不反应,但Ca(OH)2、CaCl2溶液需要另加试剂才能鉴别出来,选项D不正确。故选C。
【点睛】利用组内物质,不加入其他试剂进行鉴别的实验,可以利用试剂本身的特殊性质如颜色首先鉴别出一种物质,然后利用该物质鉴别其他物质;如果组内物质没有特殊颜色,则可利用组内物质两两混合,根据现象分析得出结论。
16.已知某纯净物4.6g在足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后,生成8.8g二氧化碳和5.4g水。下列关于该纯净物组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只含有碳、氢元素
B. 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C. 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D. 一定含有碳元素,可能含有氢、氧元素
【答案】B
【分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因为生成物是二氧化碳和水,而反应物氧气中不含碳、氢两种元素,故该纯净物中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对于是否含有氧元素,需要计算生成的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质量,水中的氢元素质量,然后将碳元素质量与氢元素质量的和与该纯净物的质量4.6g比较,便可得出结论。
【详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因为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二氧化碳和水,所以生成物中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而反应物氧气中不含碳、氢两种元素,因此该纯净物中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不变,所以生成物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等于该纯净物中碳元素的质量,水中氢元素的质量等于该纯净物中氢元素的质量。因此该纯净物中碳元素的质量=,氢元素的质量=。因为2.4g+0.6g=3.0g﹤4.6g,所以该纯净物中一定含有氧元素。根据以上分析,该纯净物中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故选B。
简答题
17、请用适当的化学用语填空。
(1)水银:_____。
(2)三个亚铁离子:_____。
(3)氧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_____。
(4)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_____。
【答案】 (1). Hg (2). 3Fe2+ (3). (4). H2O
【详解】(1)水银是汞的俗称,化学式为:Hg;
(2)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该离子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上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号在后,带一个电荷时,1通常省略,多个离子,就是在元素符号前面加上相应的数字;故三个亚铁离子表示为:3Fe2+;
(3)氧化铝中氧元素显-2价,铝元素显+3价,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是在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标在数字前面。故氧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表示为:;
(4)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故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分子用化学式表示,故填:H2O。
18、现有下列物质:①干冰②小苏打③氮气④熟石灰,请选择合适物质的序号填空。
(1)常用于焙制糕点的是:_____。
(2)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_____。
(3)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_____。
(4)化学性质不活泼,可作保护气的是_____。
【答案】 (1). ② (2). ① (3). ④ (4). ③
【详解】(1)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常用于焙制糕点;
(2)干冰升华会吸收大量的热,可用于人工降雨;
(3)熟石灰(氢氧化钙)具有碱性,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4)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作保护气。
19、.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根据图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两种物质在_____℃时溶解度相等;
(2)t3℃时,把30克甲充分溶解在50克水中,所得溶液质量是_____g。
(3)t3℃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等质量饱和溶液中,所含溶剂质量最多的是_____。
(4)若甲中混有少量乙,要得到纯净的甲,常用的提纯方法是_____。
【答案】 (1). t2 (2). 75 (3). 丙 (4). 冷却热饱和溶液
【详解】(1)在t2°C 时,甲与丙的溶解度曲线交于一点,表示该温度下二者的溶解度相等。
(2)在t3°C 时甲的溶解度是50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50g的甲,所以把30g甲溶解于50g水中最多溶解25g,得到75g溶液。
(3)t3℃时,有甲、乙、丙三种物质的等质量饱和溶液,由于此温度下溶解度甲>乙>丙,因此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乙>丙,溶质的质量甲>乙>丙。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此时溶液的质量相等,溶剂的质量应为:丙>乙>甲。
(4)由甲、乙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知道,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明显增大,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不大,所以若在混有少量乙的甲中提纯甲,应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
20、化学与人类的生产及生活紧密相关。回答下列问题:
(1)锅内的油着火时,可立即盖上锅盖灭火,其灭火原理是_____;
(2)自来水厂净水过程中,常用沉淀、过滤、_____、消毒等净化水的方法;
(3)餐具上的油污可以用加入洗涤剂的水洗掉,其原因是洗涤剂具有_____作用;
(4)在农业生产中,往往需要给农作物施用氮肥、磷肥和钾肥。下列能促进植物生长,增强抗病虫害和抗倒伏能力的化肥是_____(填序号)。
A.NH4Cl
B. KCl
C.磷矿粉
D. CO(NH2)2
【答案】 (1). 隔绝氧气(或空气) (2). 吸附 (3). 乳化 (4). B
【详解】(1)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跟氧气接触,锅内的油着火时,立即盖上锅盖,锅内的油就会因缺氧而停止燃烧,故其灭火原理是:隔绝氧气(或空气);
(2)自来水厂净水过程中,通过沉淀、过滤先除去水中的难溶性固体杂质,然后用活性炭来吸附水中的异味和色素,最后用二氧化氯等消毒剂杀菌消毒。故填:吸附;
(3)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能使油污在水中分散成无数细小液滴,而不聚集成大的油珠,乳化后形成的细小液滴能随着水流动。因此餐具上的油污可以用加入洗涤剂的水洗掉,其原因是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
(4)氮肥的作用是促进植物茎、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提高植物蛋白质含量;磷肥可以促进作物生长,还可增强作物的抗寒、抗旱能力;钾肥具有促进植物生长,增强抗病虫害和抗倒伏能力等功能。因此能促进植物生长,增强抗病虫害和抗倒伏能力的化肥是钾肥,NH4Cl、CO(NH2)2含氮是氮肥,磷矿粉含磷是磷肥,KCl含钾是钾肥。故选B。
21、金属的用途很广,我们应该节约和保护金属资源,请用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铁制品长期裸露在室外易生锈,铁生锈实际上是铁与空气中的_____等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
(2)为了预防铁制品生锈,我们常在其表面镀一层抗腐蚀的金属,但在镀金属之前,先要除去铁制品表面的铁锈。用稀盐酸除去铁锈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_。
(3)将X、Z、Y三种金属片分别放入稀硫酸中,Y、Z表面有气泡产生,X没有明显现象,再把Y、Z分别放入FeSO4溶液中,发现放入Y的FeSO4溶液逐渐变成无色,而放入Z的FeSO4溶液和Z表面都没有明显现象。根据上述实验判断,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
【答案】 (1). 氧气和水蒸气 (2). (3). Y>Z>X
【详解】(1)铁生锈实际上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蒸气等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故填:氧气和水蒸气;
(2)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氧化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将X、Z、Y三种金属片分别放入稀硫酸中,Y、Z表面有气泡产生,X没有明显现象,说明Y、Z能与稀硫酸反应,X与稀硫酸不反应,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Y、Z排在氢前,X排在氢后,再把Y、Z分别放入FeSO4溶液中,发现放入Y的FeSO4溶液逐渐变成无色,而放入Z的FeSO4溶液和Z表面都没有明显现象。说明Y能与硫酸亚铁反应,Z与硫酸亚铁不反应,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Y排在铁前,Z排在铁后,故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Y>Z>X。
22.粗盐中含有泥沙等不溶性杂质,还含有氯化钙、氯化镁、硫酸钠等可溶性杂质。提纯粗盐并制取纯碱的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①20℃时,将CO2通入含有NH3的饱和NaCl溶液中生成NaHCO3晶体和NH4Cl溶液
②20℃时,几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g
请根据上述题中有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③中加入试剂A的化学式是_____。
(2)步骤④中加入过量Na2CO3溶液的目的是_____。
(3)在步骤⑥反应中,有NaHCO3晶体析出,而没有NH4Cl和NaCl析出的原因是_____。
(4)步骤⑦中NaHCO3,转化为纯碱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该化学反应属于反应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
【答案】 (1). BaCl2 (2). 将溶液中的钙离子和钡离子全部转化为沉淀除去 (3). 在20℃时NaHCO3的溶解度较小,NH4Cl和NaCl的溶解度较大,所以NaHCO3晶体析出 (4). 分解
【详解】(1)粗盐提纯主要除去钙离子、镁离子、硫酸根离子,氢氧化钠溶液中氢氧根离子能与镁离子形成氢氧化镁沉淀,步骤②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是为了除去镁离子,步骤③加入的试剂A是为了除去硫酸根离子,同时不能引入新的杂质离子,氯化钡溶液中的钡离子与硫酸根离子形成硫酸钡沉淀,故加入的试剂A是BaCl2溶液;
(2)碳酸钠溶液中的碳酸根离子能与钙离子形成碳酸钙沉淀,与钡离子形成碳酸钡沉淀。步骤④中加入过量Na2CO3溶液的目的是完全除去原本溶液中的钙离子以及步骤③中过量的钡离子。
(3)在步骤⑥反应中,有NaHCO3晶体析出,而没有NH4Cl和NaCl析出的原因是在20℃时NaHCO3的溶解度较小,NH4Cl和NaCl的溶解度较大,所以NaHCO3晶体析出;
(4)步骤⑦中NaHCO3,转化为纯碱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该反应中反应物为一种,生成物为三种,符合“一变多”的情况,属于分解反应。
三、实验题
23、根据下列装置,结合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E图中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
(2)实验室制取并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小华同学已选用A装置作为发生装置,则他还需要选择的装置或仪器有_____(填装置序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小华利用上述收集方法收集到的氧气不纯,导致其不纯的原因可能是_____(任写出一点);
(3)实验室利用硫化亚铁固体和稀硫酸混合制取硫化氢气体,通常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填装置序号)。这个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答案】 (1). 集气瓶 (2). CG (3). (4). 集气瓶未装满水 (5). B (6).
【详解】(1)E图中仪器①的名称是:集气瓶;
(2)实验室制取并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小华同学已选用A装置作为发生装置,氧气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可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排水法收集的氧气比较纯净,故还需要选择的装置或仪器有CG;
A装置适用于固体加热反应制取氧气,且试管口没有棉花,故适用于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加热制取氧气,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受热分解为氯化钾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用排水法收集的氧气不纯,可能是:集气瓶未装满水,或没有等到气泡连续均匀地冒出就开始收集;
(3)实验室利用硫化亚铁固体和稀硫酸混合制取硫化氢气体,该反应属于固液不加热反应,发生装置应选B;
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故硫化亚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硫化氢,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4.某学校九年级学生小明在化学实验室清点化学药品时发现一包粉末状固体,这包粉末状固体可能由碳酸钠、氯化钠、氢氧化钡、硫酸钠、硝酸铜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了检验其成分,小明做了如下实验:
(1)取少量粉末状固体于烧杯中,加入足量的水,充分搅拌,静置,发现烧杯底部有白色未溶固体A和上层无色清液B。小明根据上述现象确定粉末状固体中一定不含有的物质是_____(填物质的化学式)。
(2)进一步探究固体A的成分
【提出问题】固体A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I:BaCO3
Ⅱ:_____
III:BaSO4
【实验与探究】
根据上述实验结论,可以确定粉末状固体中一定含有_____。
【答案】 (1). Cu(NO3)2 (2). BaCO3和BaSO 4的混合物 (3). 稀盐酸 (4). 产生大量气泡,固体部分溶解 (5). (6). 碳酸钠、硫酸钠和氢氧化钡
【详解】(1)取少量粉末溶解后,上层清液无色,可知溶液中不含有色离子,而铜离子是蓝色的,因此粉末状固体中一定不含有的物质是硝酸铜Cu(NO3)2。
(2)[猜想与假设]
烧杯底部有白色未溶固体,碳酸钠、氯化钠、氢氧化钡、硫酸钠四种物质能够形成的白色固体有三种可能, BaCO3、BaSO4、BaCO3和BaSO4,故猜想Ⅱ是BaCO3和BaSO 4的混合物。
[实验与探究]
取少量固体A于试管中,滴加过量的稀盐酸来检验固体,不能滴加稀硫酸是因为会引进硫酸根从而影响实验的准确性。
若要得出结论猜想Ⅱ正确,则固体A应为BaCO3和BaSO4的混合物,BaCO3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 ,而BaSO4与稀盐酸不反应,BaSO4不溶于酸,因此看到的现象是:产生大量气泡,固体部分溶解。
根据上述实验结论,可以确定溶液中一定含有钡离子、硫酸根离子、碳酸根离子,相应的,粉末状固体中一定含有碳酸钠、硫酸钠和氢氧化钡。
四、计算题
25、某学校化学实验室有一杯含盐酸和氯化铜的废液,该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取109.8g废液于烧杯中,向其中逐滴加入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所加氢氧化钠溶液与生成沉淀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试计算:
(1)产生沉淀的总质量是_____克;
(2)109.8g废液中氯化铜的质量是_____克。
(3)计算加入100g氢氧化钠溶液并充分反应后烧杯内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案】(1)9.8;(2)13.5;(3)11.7%
【解析】
【详解】(1)由图可知,产生沉淀的总质量是9.8g;
(2)解:设109.8g废液中氯化铜的质量是x,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y,反应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z
x=13.5g
y=16%
z=11.7g
(3)解:设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m
m=11.7g
加入100g氢氧化钠溶液并充分反应后烧杯内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答:(1)产生沉淀的总质量是9.8克;
(2)109.8g废液中氯化铜的质量是13.5克。
(3)加入100g氢氧化钠溶液并充分反应后烧杯内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1.7%。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除杂方法
A
CuO(C)
加入适量稀硫酸、充分反应后,再过滤、洗涤、干燥
B
CO2(CO)
通入适量氧气,点燃
C
NaOH溶液【Ca(OH)2】
加入过量的Na2CO3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D
KCl(MnO2)
加入适量水溶解、过滤、蒸发
NaCl
NH4Cl
NaHCO3
36.0
37.2
9.6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相关化学方程式
取少量固体A于试管中,滴加过量的_____
_____
猜想Ⅱ正确
_____
初中化学中考复习 必刷模拟卷8(解析版):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中考复习 必刷模拟卷8(解析版),共17页。
初中化学中考复习 必刷模拟卷7(解析版):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中考复习 必刷模拟卷7(解析版),共21页。
初中化学中考复习 必刷模拟卷6(解析版):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中考复习 必刷模拟卷6(解析版),共1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