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人教)一轮复习全程构想(检测)-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课时作业13 Word版含解析
展开基础题组]
1.(2017·西安质检)卤族元素及其化合物在生活中应用广泛。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氟氯烃作制冷剂会加剧雾霾天气的形成
B.只通过电解的方法就能实现从食盐水到“84”消毒液的生产
C.加碘食盐中含有碘元素,能使淀粉溶液变蓝
D.工业上制漂白粉,所得的氯化物都具有漂白性
解析:氟氯烃作制冷剂会加剧臭氧层空洞的形成,A项错误;电解氯化钠溶液时生成的Cl2和NaOH会发生反应,生成含NaClO的“84”消毒液,B项正确;加碘食盐中碘元素不是以单质形式存在的,不能使淀粉溶液变蓝,C项错误;漂白粉中的氯化钙没有漂白性,D项错误。
答案:B
2.当大量氯气泄漏时,用浸润下列某物质水溶液的毛巾捂住鼻子可防中毒。适宜的物质是( )
A.NaOH B.KI C.NH3 D.Na2CO3
解析:氢氧化钠具有强烈的腐蚀性,能腐蚀皮肤,故A不选;KI与氯气反应生成碘,如浓度过高,对人体有害,故B错误;氨气本身具有刺激性,对人体有害,不能用氯水吸收氯气,故C错误;Na2CO3溶液显碱性,碱性较弱,能与氯气反应而防止吸入氯气中毒,则可以用浸有Na2CO3溶液的毛巾捂住鼻子,故D正确。
答案:D
3.(2017·南阳模拟)下列不能使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的物质是( )
A.碘水 B.溴水
C.氯水 D.溴化钠溶液
解析:因氧化性:Cl2>Br2>I2,则加入氯水、溴水,可将I-氧化为I2,淀粉遇碘变蓝,另外直接加入碘水,试纸也变蓝,而NaBr溶液与碘化钾不反应,不能变色。
答案:D
4.(2017·郑州模拟)下列操作中,后者最终能被漂白的是( )
A.将干燥的氯气与红色鲜花充分接触
B.将H2O2加入到KMnO4溶液中
C.将足量SO2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
D.将漂白液加入到Fe2(SO4)3溶液中
解析:鲜花中有水分,氯气与水反应可生成HClO,HClO能够漂白鲜花,A正确;H2O2能使KMnO4溶液褪色,是因为H2O2有还原性,能够还原KMnO4,B错误;SO2与水反应生成H2SO3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但不能褪色,C错误;Fe2(SO4)3是无机物,且不与漂白液反应,D错误。
答案:A
5.下列对氯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过量的铁在氯气中燃烧可生成氯化亚铁
B.用pH试纸测得氯水的pH=4
C.溴化钠溶液中加入少量新制氯水振荡,再加入少量四氯化碳振荡,静置后,上层颜色变浅,下层颜色变为橙红色
D.由Ca(ClO)2+CO2+H2O===CaCO3↓+2HClO可推出Ca(ClO)2+SO2+H2O===CaSO3↓+2HClO
解析:Cl2与变价金属反应生成高价金属氯化物,其产物与氯气和金属的相对量无关,A错误;氯水中含有漂白作用的HClO,不能用pH试纸测定氯水的pH,B错误;2NaBr+Cl2===2NaCl+Br2,Br2易溶于CCl4而被萃取,故上层颜色变浅,下层颜色变为橙红色,C正确;HClO有强氧化性,能将CaSO3氧化为CaSO4,D错误。
答案:C
6.(2017·大庆调研)设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各项中指定数目一定为NA的是( )
A.含2 ml HCl的浓盐酸与43.5 g MnO2反应:被氧化的HCl分子数
B.11.2 L Cl2与足量钠反应:转移的电子数
C.KClO3+6HCl(浓)===KCl+3Cl2↑+3H2O中生成13.44 L(标准状况)Cl2:转移的电子数
D.1 ml Cl2与足量NaOH反应:氧化剂的分子数
解析:在反应MnO2+4HCl(浓)eq \(=====,\s\up7(△))MnCl2+Cl2↑+2H2O中,若有2 ml HCl参加反应,则有1 ml 被氧化,但随着反应的进行,盐酸浓度逐渐减小,反应停止,所以实际上被氧化的HCl分子数小于NA,A错;未指明标准状况,B错;KClO3+6HCl(浓)===KCl+3Cl2↑+3H2O中转移电子数为5,则13.44 L(标准状况)Cl2为0.6 ml,转移的电子数为NA,C正确;氧化剂分子数应为0.5NA,D错。
答案:C
7.(2017·南昌模拟)如图是实验室制备氯气并进行一系列相关实验的装置(夹持设备已略)。
(1)制备氯气选用的药品为:漂粉精固体和浓盐酸,相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B中饱和食盐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时装置B亦是安全瓶,监测实验进行时C中是否发生堵塞,请写出发生堵塞时B中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C的实验目的是验证氯气是否具有漂白性,为此C中Ⅰ、Ⅱ、Ⅲ依次放入________。
(4)设计装置D、E的目的是比较氯、溴、碘的非金属性。当向D中缓缓通入一定量氯气时,可以看到无色溶液逐渐变为________色,说明氯的非金属性大于溴。
(5)打开活塞,将装置D中少量溶液加入装置E中,振荡。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次氯酸钙与浓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氯气与水,反应方程式为Ca(ClO)2+4HCl(浓)===CaCl2+2Cl2↑+2H2O。
(2)盐酸易挥发,反应制取的氨气中含有氯化氢,装置B中饱和食盐水的作用是除去Cl2中的HCl;装置B亦是安全瓶,监测实验进行时C中是否发生堵塞,发生堵塞时B中的压强增大,B中长颈漏斗中液面上升,形成水柱。
(3)装置C的实验目的是验证氯气是否具有漂白性,验证氯气是否具有漂白性,要验证干燥氯气无漂白性,湿润的有色布条中,氯气和水反应生成次氯酸具有漂白性,Ⅰ中应为湿润的有色布条,Ⅱ中应为干燥剂,Ⅲ中应为干燥的有色布条,U形管中应用固体干燥剂,所以选d。
(4)当向D中缓缓通入少量氯气时,可以看到无色溶液逐渐变为棕黄色,说明氯气和溴化钠反应生成溴单质。
(5)打开活塞,将装置D中含溴单质的少量溶液加入含碘化钾和苯的装置E中,溴单质和碘化钾反应生成碘单质,碘单质溶于苯呈紫红色,振荡,观察到的现象是:E中溶液分为两层,上层(苯层)为紫红色。
答案:
(1)Ca(ClO)2+4HCl(浓)===CaCl2+2Cl2↑+2H2O
(2)除去Cl2中的HCl B中长颈漏斗中液面上升,形成水柱
(3)d (4)棕黄
(5)E中溶液分为两层,上层(苯层)为紫红色
能力题组]
1.某同学向一支试管中按一定的顺序分别加入下列几种物质(一种物质只加一次):a.KI溶液;b.淀粉溶液;c.NaOH溶液;d.稀硫酸;e.氯水。发现溶液颜色按如下顺序变化:①无色→②棕黄色→③蓝色→④无色→⑤蓝色。下列对此过程进行的分析中错误的是( )
A.加入以上药品的顺序是a→e→b→c→d
B.③→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I2+6NaOH===5NaI+NaIO3+3H2O
C.溶液由棕黄色变为蓝色的原因是淀粉溶液遇碘变蓝色
D.④→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I-+Cl2===I2+2Cl-
解析:溶液颜色变化:①无色→②棕黄色说明有碘生成,②棕黄色→③蓝色说明是碘遇淀粉溶液显色,③蓝色→④无色说明碘被消耗,④无色→⑤蓝色说明又生成了碘,此时发生的是NaI和NaIO3在酸性条件下生成碘的氧化还原反应。
答案:D
2.ClO2是一种高效安全的绿色杀菌剂,下列有关ClO2制备与杀菌的说法不合理的是( )
A.可用Cl2和NaClO2制备ClO2,其中n(氧化剂)∶n(还原剂)=1∶2
B.ClO2在强碱性环境中使用失效:2ClO2+2OH-===ClOeq \\al(-,3)+ClOeq \\al(-,2)+H2O
C.ClO2处理饮用水时残留的ClOeq \\al(-,2),可用FeSO4来除去:ClOeq \\al(-,2)+2Fe2++4H+===2Fe3++Cl-+2H2O
D.等物质的量的ClO2杀菌效果比Cl2、HClO强
解析:Cl2和NaClO2制备ClO2的反应为2NaClO2+Cl2===2NaCl+2ClO2,NaClO2作还原剂,Cl2作氧化剂,n(氧化剂) :n(还原剂)=1:2,A项正确;ClO2在强碱性环境中发生反应:2ClO2+2OH-===ClOeq \\al(-,3)+ClOeq \\al(-,2)+H2O,B项正确;Fe2+具有还原性,可将ClOeq \\al(-,2)还原为无毒的Cl-,Fe2+转化为Fe(OH)3沉淀,但引入了SOeq \\al(2-,4),影响水质,应该用FeCl2,C项错误;ClO2~5e-~Cl-,Cl2~2e-~2Cl-、HClO~2e-~Cl-,D项正确。
答案:C
3.已知:KClO3+6HCl(浓)===KCl+3Cl2↑+3H2O,如图所示,将少量试剂分别放入培养皿中的相应位置,实验时将浓盐酸滴在KClO3晶体上,并用表面皿盖好。下表中由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完全正确的是( )
解析:A项是因为Cl2具有强氧化性,A项错;Cl2本身没有酸性,溶液褪色,可能是Cl2与水反应生成HCl和HClO,再与NaOH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而使溶液褪色,还可能是生成的HClO的漂白性使溶液褪色,B项错;Cl2本身不具有漂白性,而是Cl2与H2O作用生成的HClO具有漂白性,C项错。
答案:D
4.(2017·山西康杰期末)下列实验过程中,没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解析:A项,氯水中的HClO见光会分解生成氧气;C项,氯水滴入NaBr溶液中,反应生成Br2和NaCl;D项,H2O与Na2O2反应产生O2,A、C、D三项都是氧化还原反应;B项,久置氯水中是HCl与发酵粉中的NaHCO3反应生成CO2,是非氧化还原反应。
答案:B
5.(2017·沈阳调研)二氧化氯(ClO2)是一种黄绿色易溶于水的气体,常用作饮用水消毒。实验室通过如下过程制备二氧化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解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NHeq \\al(+,4)+3Cl-eq \(=====,\s\up7(电解))2H2↑+NCl3
B.溶液X中大量存在的阴离子有Cl-、OH-
C.可用饱和食盐水除去ClO2中的NH3
D.可用明矾除去饮用水中残留的NaClO2
解析:电解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应为2H++NHeq \\al(+,4)+3Cl-eq \(=====,\s\up7(电解))3H2↑+NCl3,A项错误;NaClO2与NCl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6ClOeq \\al(-,2)+NCl3+3H2Oeq \(=====,\s\up7(△))6ClO2↑+NH3↑+3Cl-+3OH-,B项正确;ClO2和NH3都是易溶于水的气体,C项错误;明矾净水的原理是利用Al3+水解生成的Al(OH)3胶体粒子吸附水中的悬浮物质而沉降,无法除去水中残留的NaClO2,D项错误。
答案:B
6.常温下,将Cl2缓慢通入100 mL水中至饱和,然后向所得饱和氯水中逐滴加入0.1 ml·L-1NaOH溶液,整个过程中pH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曲线③④段有离子反应:HClO+OH-===ClO-+H2O
B.可依据②处数据计算所溶解的n(Cl2)
C.③处表示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反应完全
D.①处c(H+)约为②处c(H+)的两倍
解析:曲线从②到③,溶液pH增大,说明此段发生反应:HCl+NaOH===NaCl+H2O、HClO+NaOH===NaClO+H2O,离子反应分别为H++OH-===H2O、HClO+OH-===H2O+ClO-,③点此时c(H+)=c(OH-),c(Na+)=c(Cl-)+c(ClO-),溶液中存在HClO,从③到④图像分析可知:溶液pH继续增大,且pH大于7,继续加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和次氯酸反应:HClO+NaOH===NaClO+H2O,曲线③④段有离子反应:HClO+OH-===H2O+ClO-,故A正确;②点所示溶液中发生反应:Cl2+H2OH++Cl-+HClO,HClO为弱电解质,部分电离,无法根据pH计算参加反应的氯气,故B错误;氯气与氢氧化钠恰好反应完全为氯化钠、次氯酸钠溶液,溶液呈碱性,故C错误;①处到②处是氯气的溶解平衡:Cl2+H2OH++Cl-+HClO向右进行的过程,酸性逐渐增强,氢离子浓度逐渐增大,故D错误。
答案:A
7.(2017·菏泽一模)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Cl2、Br2、Fe3+的氧化性强弱,设计了如下实验:
(1)①检查气体发生装置A的气密性的操作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整套实验装置存在一处明显不足,请指出________________。
(2)用改正后的装置进行实验。实验过程如下:
(3)因忙于观察和记录,没有及时停止反应,D、E中均发生了新的变化:
D装置中:红色慢慢褪去。
E装置中:CCl4层先由无色变为橙色,后颜色逐渐变成红色。
为探究上述实验现象的本质,小组同学查得资料如下:
eq \x(\a\al(ⅰ.SCN2性质与卤素单质类似。氧化性:Cl2>SCN2。,ⅱ.Cl2和Br2反应生成BrCl,它呈红色略带黄色,沸点约5 ℃,遇水发生水解反应。,ⅲ.AgClO、AgBrO均可溶于水。))
①请用平衡移动原理(结合化学用语)解释Cl2过量时D中溶液红色褪去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设计简单实验证明上述解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欲探究E中颜色变化的原因,设计实验如下:
用分液漏斗分离出E的下层溶液,蒸馏、收集红色物质,取少量,加入AgNO3溶液,结果观察到仅有白色沉淀产生。请结合化学用语解释仅产生白色沉淀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将少量BrCl通入到碘化钾溶液中,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①检查气密性要注意:先采取措施形成密闭体系,再改变体系内压强,最后观察现象。②该装置中产生Cl2,但没有尾气处理装置。(3)①由i中信息可推测原因是过量的Cl2与SCN-反应生成(SCN)2,使c(SCN-)减小,引起平衡Fe3++3SCN-Fe(SCN)3逆向移动而褪色。验证时,只需取少量褪色后的溶液滴加KSCN溶液,若溶液重新变红,则上述解释正确。②收集到的红色物质是BrCl,其与H2O反应生成Cl-:BrCl+H2OHBrO+HCl,故只产生白色沉淀AgCl。③BrCl与I-发生氧化还原反应:BrCl+2I-Cl-+Br-+I2。
答案:
(1)①方法一:关闭活塞a,打开止水夹b,将长导管末端浸入水中,用手捂住圆底烧瓶,导管口有气泡;松开手后,有水进入导管,则气密性良好
或方法二:关闭止水夹b,打开活塞a,向分液漏斗中注水,若水不能顺利流下,则气密性良好
②缺少尾气处理装置
(2)Cl2>Br2>Fe3+
(3)①过量氯气和SCN-发生反应2SCN-+Cl2===2Cl-+(SCN)2,使SCN-浓度减小,则平衡Fe3++3SCN-Fe(SCN)3逆向移动而褪色 取少量褪色后的溶液,滴加KSCN溶液,若溶液变红色,则上述解释合理或取少量褪色后的溶液,滴加FeCl3溶液,若溶液不变红,则上述解释合理(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②反应BrCl+H2OHBrO+HCl只产生Cl-,不产生Br-
③BrCl+2KIKCl+KBr+I2(写分步反应的方程式也可)
a
b
c
d
Ⅰ
干燥的有色布条
干燥的有色布条
湿润的有色布条
湿润的有色布条
Ⅱ
碱石灰
硅胶
浓硫酸
无水氯化钙
Ⅲ
湿润的有色布条
湿润的有色布条
干燥的有色布条
干燥的有色布条
选项
实验现象
结论
A
滴有KSCN的FeCl2溶液变红色
Cl2具有还原性
B
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褪色
Cl2具有酸性
C
紫色石蕊溶液先变为红色后褪色
Cl2具有漂白性
D
KI-淀粉溶液变蓝色
Cl2具有氧化性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打开活塞a,向圆底烧瓶中滴入适量浓盐酸,然后关闭活塞a,点燃酒精灯
D装置中:溶液变红
E装置中:水层溶液变黄,振荡后CCl4层无明显变化
Cl2、Br2、Fe3+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____________
高考化学(人教)一轮复习全程构想(检测)-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课时作业16 Word版含解析: 这是一份高考化学(人教)一轮复习全程构想(检测)-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课时作业16 Word版含解析,共7页。
高考化学(人教)一轮复习全程构想(检测)-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课时作业15 Word版含解析: 这是一份高考化学(人教)一轮复习全程构想(检测)-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课时作业15 Word版含解析,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化学(人教)一轮复习全程构想(检测)-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课时作业14 Word版含解析: 这是一份高考化学(人教)一轮复习全程构想(检测)-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课时作业14 Word版含解析,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变化的实质相似的是,下列实验方案或实验结论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