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5 黄河颂课堂检测
展开积累运用
1.下列加点字注音及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澎湃(pài) 山巅(diān) 九曲连环(qǔ)
B.哺育(bǔ) 气魄(pò) 发扬滋长(zī)
C.浊流(zhuó) 宛转(wǎn) 一泄万丈(xiè)
D.屏嶂(zhàng) 豪迈(mài) 伟大艰强(jiān)
2.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掀起万丈狂澜(巨大的波浪)
B.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像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即精神的城防)
C.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雄壮、雄伟)
D.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比喻支流)
3.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A.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
B.我/站在/高山之巅
C.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
D.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文学常识填空。
《黄河颂》选自组诗《 》。《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大型合唱音乐作品,
作词, 谱曲。
(2)光未然,本名 。湖北光化(今老河口西北)人。 、 家。
5.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黄河颂》在体裁上是一首颂诗,着眼于“歌颂”。
B.“望黄河滚滚”的“望”字,一直统领到“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既有写实的成分,也有雄奇瑰丽的想象。
C.该诗注意营造歌词的画面之美,“黄河滚滚”“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等语句,在读者面前展开了一幅宏大的波澜壮阔的雄伟图画。
D.这首歌词写得明快雄健、节奏鲜明、音节洪亮,以短句为主,兼有长句。
6.综合性学习。
班级开展“歌颂黄河”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完成下面几个问题。
(1)【诗中黄河】
面对滔滔黄河,唐朝诗人李白吟咏道:“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请你再写出两句完整(含上下句)的与黄河有关的古诗词名句。
(2)【画中黄河】
观察下面黄君璧的画作《飞瀑雷鸣》,写一段解说文字,至少用上一个成语。
二、阅读理解
(一)课内阅读
阅读全文,回答问题。
7.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魄?
8.“啊!黄河!”在诗中反复出现,有什么作用?
9.诗人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感情?
10.为什么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屏障”?
(二)类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壶口的黄河
肖 铁
①在中国看水,看中国的水,最好到黄河。九寨沟的水显得太清秀,俏得有些西方的味道;太湖的水又有点小,文人味太重,不像是水,倒像是供人把玩的装饰物。也许,中国的水应该是黄色的,和我们中国人的皮肤一样;而黄河也只有到了这儿,才成了真正的黄河!
②车行山谷中,远远便听见阵阵低沉的轰鸣,在左右山壁间碰撞,心也随之律动,未见其影,先闻其声,我知道壶口到了。
③天渐渐成了黄色,水汽丰富得似乎凭空能捏出一把汗来。
④等真正站在她的旁边,所有的人都惊呆了。地竟陷下一层,天也高了一尺,山谷形似壶嘴,水若浊酒,倾泻而下,一仰难尽的气势,充溢胸口,心跳得能蹦出来。耳朵渐渐聋了,只能看见对方开口,却听不见声音;眼也花了,弥漫着的皆是黄色的漩涡,像是从河里蒸腾地上升,又像是奋不顾身地下降。河底升起硝烟一样的股股黄雾,天宇间充涨着黄色带水的颗粒,碰撞在脸上,散发在天上。脑子里一片空白,什么也不敢想,只看着山被水层层劈开,天也被这股黄流斩断。水从天而降,拍打在谷底,响遏在云里。
⑤想黄河从巴颜喀拉山流下的时候,水也该是清的吧?毕竟是雪水的汇集,是上天的洗礼;下游也会清些,因为地势渐平,流速渐缓,黄沙也会慢慢沉在河底。可你看看现在的黄河,刚刚从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流过,厚重得带着大地的表皮,圣水也染上了中国的颜色,水里一定还有与大地摩擦而生的余热,当然还有陕北的信天游溶在里面,歌曲带着水旋转。黄河在这里最黄,金黄得如同太阳也落在里面。
⑥黄河之水天上来,如果说往前往后的黄河都是平面的话,到了壶口,黄河一下子像愤怒像高昂像要直抒胸臆地站了起来。这时的黄河是立体的黄河了,像猴子站立起来是人进化的重要标志,黄河站立起来也是一个飞跃,就像个顶天立地的人活了。活了便要说话,那浪涛卷起雷鸣般的吼声,便是她第一声啼哭,第一声就不同凡响。注视着从上而下的水,第一次看到自然里的生命在毫无羁绊的状态下的兴奋和放纵。那啪啪的水击之声便是欢笑,真正的快感,真正的淋漓尽致。看久了,心也会溶进那飞溅的黄色水流里。
⑦抬起头,极目四望,北方,阳光打过去,一片白色,水和天连在一起,汪洋恣睢在那里;下游,水会渐渐宽阔,毕竟快到海了,快到生命的终结抑或是升华的地方了,便也心平气和。只有在这里,给予黄河的天地竟仅仅小到一个壶口,考验也就在这里了。过去了,黄河便拐了一个直角,再往后便没有什么能挡住她的了,一泻千里,奔流到海不复还。看看空中的水汽,听听大地的回音,便会知道黄河的自信和决心。跃过去,一跃就是五千年,或七十万年,或是一百七十万年,肯定还要久远。司马迁会不会从这里受到了鼓舞,而将那汉代的竹简写尽写穿?易水该是黄河的分支吧,要不荆轲怎么会有壮士一去不复还的气概和性格?
⑧这才是中国的河。西南就是周文王的岐山,就是周武王的丰镐,就是大秦的咸阳,就是盛唐的长安。半坡人该是在这儿舀过水吧?秦嬴政该是从这里出过兵饮过马吧?有这样的水,还有什么可怕的呢?还有什么不可征服的呢?
⑨路德维希①为尼罗河作传,也该有人为黄河作传的,那应是中国人的自传!
(选自《散文选刊》,有改动)
【注】①路德维希:埃米尔·路德维希(1881—
1948),德国著名传记作家,著有《地中海传》《尼罗河传》等。
11.第①段写九寨沟的水和太湖的水,有什么用意?
12.第④段描写了壶口黄河的景色,语言特点是什么?试做简要分析。
13.第⑦段的写作顺序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14.第⑧段“这才是中国的河”有什么含义?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三、写作练笔
15.《黄河颂》一诗运用比喻,把黄河比喻成“摇篮”和“屏障”。请你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一处大海的景象。(不少于100字)
第二单元
5 黄河颂
1.B 解析:A项,“九曲连环”的“曲”应读qū,C项,“一泄万丈”的“泄”应写作“泻”,D项,“屏嶂”的“嶂”应写作“障”,“ 伟大艰强”的“艰”应写作“坚”。
2.C 解析:气魄指气势。
3.D 解析:正确的停顿应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4.(1)黄河大合唱 光未然 冼星海 (2)张光年 诗人 文学评论
5.B 解析:“望”字统领到“劈成南北两面”。
6.(1)示例: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唐·王之涣《凉州词》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唐·李白《赠裴十四》
(2)示例:画面由瀑布、树木、山崖和溪流构成。银色的瀑布如泛起的雪涛向高崖下猛扑,传来震耳欲聋的轰鸣,大有雷霆万钧之势。瀑布下方水汽氤氲,上方源流蜿蜒,与瀑布的勇猛强悍相互映衬,显出刚柔相济的特色;旁侧的瀑布半掩半露,与主体瀑布相得益彰,再添一层气势。整个画面气韵生动、气势磅礴、浑然一体,充分表现出作者深厚独到的艺术造诣。
7.是从黄河的自然特点、地理特征、黄河在历史上对中华民族的贡献等方面来写的。
8.“啊!黄河!”反复出现,把歌词主体部分从“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到“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分为三个层次,依次是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由实到虚,环环相扣,逐步深入。
9.诗人借歌颂黄河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祖国。
10.把黄河比喻成“摇篮”,是因为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滋养了世代中华儿女。把黄河比喻成“屏障”,侧重从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保卫作用而言。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作为军事屏障,黄河的伟大精神,更足以成为中华民族精神上的屏障,这是中华民族抵御外敌的制胜法宝。
11.①用九寨沟的水和太湖的水来衬托黄河的水。
②中国水的颜色就应该是黄河的颜色,黄河水才能真正体现中华民族的精神。
12.①用词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②句式整齐,写出了黄河的气势。③运用了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我”面对黄河的主观感受。
13.顺序:由远及近,由近及远;由现实到历史。好处:营造了一个宽广的时空,增加了内容的厚度。
14.①壶口的黄河弥漫着黄色的漩涡,带有中国人的肤色。②壶口的黄河激流澎湃,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勇往直前、不屈不挠的精神。③壶口的黄河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
15.示例:潮来了,汹涌的潮水,后浪推前浪,一排排白花花的潮水簇拥着冲过来,声似雷霆万钧,势如万马奔腾。大海霎时间变成了无边无际的战场,海风吹着尖厉的号角,海浪似乎是千百个英勇的战士,向海岸猛烈地进攻着,发出隆隆呼喊。岸上千斤重的巨石,只要被潮水轻轻一拂,就仿佛一下子沉”到海底”去了。一排排浪撞在岸上,溅起一片片浪花。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黄河颂课时作业: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黄河颂课时作业,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综合题,现代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黄河颂课后测评: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黄河颂课后测评,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综合性学习,、现代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黄河颂复习练习题: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黄河颂复习练习题,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性学习,、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