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五11 中国建筑的特征测试题
展开第四单元 第十一课
一、课内双基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C )
①正在日本访问的新加坡总理李显龙29日在东京都发表演讲,竟要中国接受南海仲裁结果,与安倍一丘之貉。
②因循守旧没有出路,畏缩不前坐失良机。中国改革的方向已经明确,不会动摇;中国改革的步伐将坚定向前,不会放慢。
③“野长城被抹平”事件“反转”“再反转”,跌宕起伏间,事情的原委越来越清晰,这种一波三折,就是一个探究真相的过程。
④要真正对“前仆后继”的“老赖”起到震慑作用,使之尽可能减少,就必须依法严厉处理已发生的“老赖”现象,杀一儆百。
⑤巴赫表示,国际奥委会不为俄罗斯兴奋剂事件爆发负责,但维护奥委会的纯洁责无旁贷。
⑥“清”与“廉”是官员人格的底线,这个底线一旦突破,官员的独立人格将付诸东流;如果守住了这个底线,哪怕诱惑再多,也能不为所动。
A.①④⑤ B.①③⑥ C.②③⑤ D.②④⑥
【解析】 ①一丘之貉:同一个山丘上的貉,比喻彼此相同,没有差别(专指坏人)。②因循守旧:不求变革,沿袭老的一套。③跌宕起伏:形容事物多变,不稳定。也比喻音乐音调忽高忽低和故事情节的曲折。④杀一儆百:处死一个人,借以警戒许多人。改为“以儆效尤”,指处理一个坏人或一件坏事,用来警告那些学着做坏事的人。⑤责无旁贷:自己的责任,不能推卸给别人。⑥付诸东流:把东西扔在东流的水里冲走,比喻希望落空,前功尽弃。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C )
A.一般来说,一个人的生活阅历是不是丰富,往往与其年龄密切相关,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眼界学识、经验阅历、分析问题的能力都会有大幅度的提升。
B.不管是有意还是无心,“农民工逆袭”论调中隐含着农民工阶层和某些职业的歧视和偏见,实属不该。
C.一个孩子学习绘画,即使基础不太好,但是如果老师能夸奖夸奖,哪怕给一个鼓励的微笑,他也会感到非常高兴,越画越有信心。
D.国土资源部日前公布稀土采矿证最新名单,全国稀土采矿证数量由此前的113个削减到67个。这一决定完全是出于保护环境和资源合理开发的考量为目的。
【解析】 A“眼界学识、经验阅历”与“大幅度的提升”搭配不当。B成分残缺,“隐含着”后面少了介词“对”。D项,句式杂糅,“处于……的考量”或者“以……为目的”。
3.全文的整体结构是怎样的?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全文可分为四个部分:前两段从地域分布和历史跨度方面说明中国建筑的影响,可以看做是引论。
B.中间谈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是文章的主体部分,对中国建筑方方面面的特点予以总括说明。
C.然后,作者用很大的篇幅探讨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揭示“为什么”的问题,进一步深化了谈论的主题。
D.最后一段,从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立场出发,提倡熟悉中国建筑的“文法”和“词汇”,在现代社会把我们民族优良的建筑传统发扬光大,可以看做是结语。
【解析】 没有“洋为中用”。
4.作者着重说明了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中的哪几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二)平面布置,表现出中国院落文化的特色
B.(三)结构方法,体现了中国建筑结构体系的特殊性
C.(五)举折,举架以及它们的作用
D.屋顶及色彩。
【解析】 (五)不是重点,重点除A、B、D之外还有(四)斗拱。
二、文本精品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①在这里,我打算提出一个各民族的建筑之间的“可译性”的问题。
②如同语言和文学一样,为了同样的需要,为了解决同样的问题,乃至为了表达同样的情感,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时代是可以各自用自己的“词汇”和“文法”来处理它们的。简单的如台基、栏杆、台阶等等,所要解决的问题基本上是相同的,但许多民族创造了许多形式不同的台基、栏杆和台阶。例如热河普陀拉的一个窗子,就与无数文艺复兴时代窗子的“内容”完全相同,但是各用不同的“词汇”和“文法”,用自己的形式把这样一句“话”说出来的。又如天坛皇穹宇与罗马的布拉曼提所设计的圆亭子,虽然大小不同,基本上是同一体裁的“文章”。又如罗马的凯旋门与北京的琉璃牌楼,巴黎的一些纪念柱与我们的华表,都是同一性质,同样处理的市容点缀。这许多例子说明各民族各有自己不同的建筑手法,建筑出来各种各类的建筑物,如同不同的民族使用不同的文字所写出来的文学作品和通俗文章一样。
③我们若想用我们自己建筑上的优良传统来建造适合于今天我们新中国的建筑,我们就必须首先熟悉自己建筑上的“文法”和“词汇”,否则我们是不可能写出一篇中国“文章”的。关于这方面深入一步的学习,我介绍同志们参考《清工部工程做法则例》和宋李明仲的《营造法式》。关于前书,中国营造学社出版的《清式营造则例》可作为一部参考用书。关于后书,我们也可以从营造学社一些研究成果中得到参考的图版。
5.怎样理解作者提出的各民族建筑之间的“可译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也是用“语言和文学”为喻。各民族建筑的功用或主要性能是一致的,有相通性,但表现出来的形式却有很大不同,恰似不同民族的语言,表达同一个意思,语言形式却不相同一样。所谓的“可译性”,是指各民族建筑在实质上有“同一性质”,可以透过其纷繁多样的表现形式解读出来。
6.第①②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打比方 举例子
7.第②段中“同一体裁的文章”比喻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性质相同的建筑
8.结合全文思考:梁思成的建筑美学思想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梁思成的建筑美学思想,带有中国建筑师的典型群体特征,主要表现在:立基于强烈的民族文化复兴意识和民族精神的审美意识;以“体形环境”为内核,追求社会、历史和环境的和谐统一的艺术精神;兼收并蓄的艺术态度;以辩证统一观念为特征的系统美学思想。
三、课外延伸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
一九四五年,日本侵略者宣布无条件投降,多年的动乱总算得以平息。一场漫长的战争让整个中国都被灼伤,而那些被烟熏火燎过的人都需要好好地疗伤,多少人用生命换取了如今的盛世太平,可只有那些活着的人才可以享受这等风流时序。人之出生的年代,不是自己可以选择的。也因为有了如许多的磨砺,我们才会重新审视生命。
也正是在这一年,梁思成陪林徽因到重庆检查身体,大夫告诉梁思成,林徽因将不久于人世。梁思成听后不胜悲戚,又不忍将实情告之林徽因。他深知徽因是个好强的女子,不肯向命运低头。若她得知自己来日无多,则会更加提前预支时光,消耗生命,整整四年的卧病生涯,让曾经那个风华绝代的女子已不复旧时容颜,但病弱的林徽因却一直怀有一颗坚韧不拔的心,哪怕病到形销骨瘦,也依然不肯丢下她挚爱的事业与文字。
或许是上苍眷顾,在医生诊断之后,还让这位才女在世间存活了十年。十年,这段虽说短暂却也漫长的光阴,让林徽因的人生得以更加充实。事业上,她做出了许多成就;文学上,她多出了很多优秀作品。想来定是事业与文字消减了她的病痛,延续了她的生命。多少次,她让自己坚定地活下去,不是因为贪恋尘世繁华,而是割舍不了心中的梦想。
林徽因是一个热爱生命的人,就如同她喜欢人间四月,喜欢碧绿无瑕,喜欢月圆花开。所以以她的性情,不会轻易辜负任何一个春天,亦不会轻易错过任何一个路人。在她的眼中,每一种生物都赋予了情感,每一处山水都深藏了内蕴,每一个过客都该有一段美丽交集,所以她喜欢烟火人间,甘愿为这红尘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许多人爱上林徽因,爱的不仅是她的才情,不只是她的成就,爱的是她优雅的气韵,是她骨子里的坚定,是那种在任何境况下都可以让生命苍翠葱茏的美好。她不容许自己有丝毫的错过,更不允许自己提前凋零。所以林徽因只要病情稍有好转,她便开始奔走,匆匆赶赴那一场春光。
一九四六年,四十二岁的林徽因在费慰梅陪同下,乘机去昆明拜会西南联大校长梅贻琦,建议清华大学增设建筑系。她住在唐继尧后山祖居一座花园别墅,与张奚若、钱端升、金岳霖等旧友重聚。七月,同西南联大教工由重庆乘机返回北平,为清华大学设计胜因院教师住宅。
一九五二年,梁思成和刘开渠主持设计人民英雄纪念碑,林徽因被任命为人民英雄纪念碑建筑委员会委员。身边的许多亲友都劝她歇息一段时日,找个清净之处养病,可固执的林徽因依旧抱病参加设计工作,与助手关肇邺一起,经过认真推敲、反复研究,完成了须弥座的图案设计。同年五月,为迎接即将到来的建设,林徽因、梁思成翻译了《苏联卫国战争被毁地区之重建》一书,并由上海龙门书局印行,为国家建设提供了借鉴。而后的日子更是不能悠闲自在,林徽因应了《新观察》杂志之约,在极短的时间里撰写了《中山堂》、《北海公园》、《天坛》、《颐和园》、《雍和宫》、《故宫》等一组介绍我国古建筑的文章。如此成果,让人叹服到无言,或许这世上也只有林徽因可以做到。在她身上,仿佛有无限充沛的力量,所有的人愿意为她折腰。
细数流年,过往的千灾万难到如今都成了回忆,成为茶余饭后闲聊的话题。人生聚散无常,起落不定,但是走过去了,一切便已从容。
人生/你是一支曲子,/我是歌唱的;/你是河流,/我是条船,一片小白帆/我是个行旅者的时候/你,田野、山林,峰峦。∥无论怎样/颠倒密切中牵连着/你和我,/我永从你中间经过;/……/现在我死了,/你,——/我把你再交给他人负担!
被病痛纠缠多年的林徽因,她的诗并没有显露消极之意。在她的心里,人生是一支曲子,而她却是那个歌唱者。这是个永远歌唱的女子,哪怕有一天她真的离开人世,她的灵魂亦会生生不息。她写诗,是为了让灵魂自由舒展,给乏味枯燥的人生描上色彩,同时也是为了打发寂寥的光阴。
所以无论在多困难多纷乱的时候,林徽因始终没有停止过她的笔,这种无需诺言的相伴成为一种令人钦佩的默契、也许我们的心时常会寂寞、会荒芜,而文字可以给人无穷无尽的灵思。然而与文字的邂逅也需要缘分,如果有缘,当自珍惜,倘若无缘,不得识字,还可以划火,焚书取暖。
(摘自白落梅《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林徽因传》,有改动)
9.林徽因挚爱事业与文字,文本中有哪些体现?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拜会梅贻琦建议清华大学设建筑系;(2)设计胜因院教师住宅;(3)参与设计人民英雄纪念碑;(4)翻译和撰写建筑类论文,写了许多有情韵的诗。
10.理解文中两处画线句子的含意。
(1)她不容许自己有丝毫的错过,更不允许自己提前凋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是个永远歌唱的女子,哪怕有一天她真的离开人世,她的灵魂亦会生生不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林徽因热爱生活,不愿错过生命中的一切美好;林徽因热爱事业,必须让自己坚强地活着。
(2)林徽因乐观向上,始终没有放弃对事业的追求;她的精神将激励一代又一代人。
11.文章引用林徽因的《人生》一诗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表现林徽因的才情和积极乐观的品质,丰富了文章内容,表达了作者对林徽因的敬佩之情。
12.林徽因的人生经历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要有乐观的生活态度,热爱生命,热爱生活;(2)热爱国家,热爱事业,勇于奉献;(3)要有高雅的志趣,优雅的气韵;(4)要有坚忍不拔的意志,生命不息,奋斗不止;(5)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素质,还要有深厚的人文素养。
四、高考热点
13.下面是一位高三学生毕业时写给自己老师的一封信。其中用词、句式、表达等方面有四处不当,请写出不当处所在句子的序号并加以修改。
敬爱的老师:
您好!①您渊博的知识启示我的智慧,②您关怀的目光滋润我的心田,③我的行为一直受到您亲切的话语的激励,④您无微不至的悉心教导伴随着我的成长。……⑤虽然我毕业了,⑥但您永远是我的老师,⑦您的培育之情将永远铭记在我的心里。⑧我会经常光临寒舍看望您的。
祝您工作顺利,桃李满天下!
学生:×××
×月×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启示”改为“启迪”;③改为“您亲切的话语激励我的行为”;④删去“无微不至”或“悉心”;⑦“光临寒舍”改为“登门拜访”。
14.欣赏丰子恺先生的漫画《某父子》,配一段文字,表现画面的旨趣。
要求:①配合画面情景;②运用两种修辞,使表达鲜明生动;③字数不超过6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儿子西装革履,老父布衣短衫;儿子闲庭信步,老父右提左挽。却不知,到底是寸草心懵然,还是三春晖太暖?
15.城市升级持续进行,城乡大地发生巨变,勾起城市几代人对过往历史的追思。有感于此,城市日报开展题为“寻找城市记忆”活动,面向社会征集老照片,老故事,然后编辑成册。现在请你为册子撰写一段卷首语以吸引读者,要求:主题突出,语言鲜明生动,连贯得体,至少用到一种修辞手法,不少于5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一:找寻旧照片,拂开历史的浮尘,领略当年的风采;讲述老故事,打开历史的话匣,找寻城市的记忆。让你我共同分享老照片,寻找曾经的记忆。(比喻)
示例二:一张照片,一段故事;一组照片,一段历史。一张张泛黄的照片见证了城市某些重要但已被遗忘了的记忆,您愿意和我们共同分享回味吗?(对偶、设问)
五、读写创新
16.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翻开历史,我们可以看到春花秋月,也能看到刀光剑影;可以看到叱咤风云的英雄豪杰,也能看到祸国殃民的奸佞小人;可以看到国力强盛时人民的笑脸,也能看到国力衰微时百姓脸上的悲愁。
透过历史,有时我们可以看到历史的全貌,完整的细节;但更多的时候,我们就像雾里看花,找不到事情的来龙去脉。那么,透过历史的迷雾,你看到了什么?
请以“历史的细节”为话题,写一篇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要求:①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③文体特征要明显。
【写作指向】
分析材料可以看出文章在选材上可以是“春花秋月”式的抒情,也可以是“刀光剑影”式的描述,可以写英雄豪杰也可以写奸佞小人。从话题“历史的细节”可以看出,文章需要表达的是对历史的个性理解,或者说文章要描写淹没在历史深处的一些细节。这就要求文章联想要丰富,想象要合理,要符合历史的规律,体现历史人物的真实感情等。
【佳作赏读】
出嫁
——文成公主和亲记
刘春霞
透过那段丰腴的盛唐史
遥望你的水袖如莲花般开落
故乡远了,塞外的风沙让你的心事洗尽铅华
转过身去,就把那截相思根植在他乡
心绪,绽放得枝繁叶茂
——题记
闺思
麟德殿里灯火通明,群臣与吐蕃使者的欢宴还在继续。也许皇帝此时龙颜大悦吧?明天五更鼓响的时候,松赞干布的迎亲队伍就要出发了。她——大唐的文成公主,太宗皇帝钦点的和亲使者,就要远嫁他乡了……
“真的就这么离开家乡吗?”文成推开雕花木窗,向宫外望去。
连绵起伏的山峦在夜幕的笼罩下愈发威武,如一列肃容的卫兵守卫着长安城。晚霞早已褪尽,皇城东北角是一座座王府,在深秋的夜风中静默无语,仿佛已沉沉睡去。但文成知道,她的母亲此刻一定在伤心垂泪。
她可是父母亲唯一的女儿啊!娇生惯养百般呵护,享尽人间的荣华,沐遍尘世的尊贵。只是一句许诺,便把这所有的一切都放下了。犹记得进宫那天父亲神色凝重地告诉她:“此一去不是金尊玉贵,香车宝马。那是你一生的幸福和倚靠。儿啊!你要慎重。”
是啊,她何尝不知道西方的高原上刮着凛冽的风沙,何尝不知道孤寂的毡房内存放着难咽的粗食,何尝不知道此一去便是关山千万重——只是大唐江山的稳固需要稳定的边疆,只是异域的民族需要甘霖的滋润。而这一切的期许,都在太宗殷切的目光中沉淀了太久太久。
七年,是一次太久的寻觅,太久的等待。“朕观宫中秀女,皆识短勇怯,且亲女年幼,难托重任。苦觅七年,未得一人可托。”太宗的话不是谎言,他走入后宫,便于那脂粉气中嗅到了深深的忧虑。所以,当宫女们蓬头垢面、脸抹黄泥在殿下瑟瑟发抖时,他便款款地吐出“愿得公主之赐,远嫁吐蕃”的话语。
只是此一去,无悔……
别家
迎亲的队伍启程了。长安城内挤满了送行的百姓。一千人组成的仪仗队缓缓前行,随着皇帝御赐的两队护亲车马,文成公主的香车慢慢启动。
出了朱雀门,便不复返了。长长的朱雀街是远航的路线吗?一腔相思就将沿着它铺向远方了。南去的大雁啊,你还有再回来的时候,可我文成今生将永别家乡了……
朝堂之上与吐蕃使者初次会面,便得闻松赞干布的鸿鹄之志。那是一个存长志铸伟业的英雄啊!而大殿上气宇轩昂、恩威并重的唐太宗,又何尝不是胸怀天地、气纳乾坤?和亲,是两个英雄的并驾、两个民族的会面。这其中功利千秋泽被百世的意义,她文成又怎能不了然于胸?
“朕观文成慧质兰韵,博闻强识,可当此大任,且尔胸怀疆土,气高志远,不为私意所阻,堪称女中豪杰……”
登上车驾之前饮下父亲斟下的一杯水酒。“儿此去身负大唐国威,当励精图治,为我两族谋利,切记切记!”
水千条山万座,背负的是大唐锦绣河山的嘱托。就算食尽风沙、饮尽乡愁那又如何?松赞干布不是在秀丽的布达拉宫等着和她一同开拓吐蕃的灿烂的未来吗?远离长安城里无上的繁华,就去那异乡的土地长成一颗璀璨的明珠吧,洋洋洒洒地为大唐的史书增添一道绚丽的光辉。
黄沙之中,故乡渐行渐远,心一点点变得坚强。也许那片土地是荒凉的清冷的,只是心已坚定,要用毕生的热情,去滋润那千里高原了。
……
史载:公元641年,文成公主入藏,带去建筑、纺织、农业等技术和各种植物的种子,为当时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名师点评】
文章写文成公主与吐蕃和亲的故事,细腻地刻画出文成临行前的心理和在路途中的思索。文中的环境描写体现出人物的心理和性格,而本文最大的特色就是对人物的心理描写相当细致,有层次感。
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五10 *谈中国诗课时作业: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五10 *谈中国诗课时作业,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课内双基,文本精品,八自然段,回答5~8题,课外延伸,高考热点,读写创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9 说“木叶”课时练习: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9 说“木叶”课时练习,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课内双基,文本精品,课外延伸,高考热点,读写创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五8 咬文嚼字课堂检测: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五8 咬文嚼字课堂检测,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课内双基,文本精品,课外延伸,高考热点,读写创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