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礼拜二午睡时刻公开课教案设计
展开俞建望
教学目的要求:
1、知识目标:了解作者及其作品;领会作品的内容和主题。
2、能力目标:分析小说的细节描写,品味爱的情感。
3、思想感情和价值观目标:应该拥有一种博大的爱:关注那些苦难中的同类,关怀和
同情弱者。
教学重点:
理解情感在小说中的魅力和作用以及小说对情感的不同处理。
教学难点:
理解“悲悯”情感和分析小说手法中节制的力量。
教学方法和学法指导:教师传授能力培养,让学生在学中提升分析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问:读了这篇小说,说说你们的感觉?
通过让学生谈预习后的读后感,提出阅读中产生的疑问:看不懂,母亲为什么叫她女儿不要哭?她儿子有没有偷?母亲怎么这么镇定?母亲为什么不号啕大哭呢?神父为什么会不安和脸红?镇上的人为什么围在这里……(带着疑问去学习既能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又使他们有较为明确的阅读目的。)
二、介绍作者及相关资料
1、作者简介
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1927年3月6日-),是哥伦比亚作家、记者和社会活动家,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授奖词为:他把渊博的、几乎是势不可当的叙事天才与清醒的、训练有素的、拥有广泛读者的语言艺术家的娴熟技巧结合起来。作为一个天才的、赢得广泛赞誉的小说家,加西亚·马尔克斯将现实主义与幻想结合起来,创造了一部风云变幻的哥伦比亚和整个南美大陆的神话般的历史。代表作有《百年孤独》(1967年)《霍乱时期的爱情》(1985年)。据悉,马尔克斯已罹患老年痴呆症,今后可能无法再从事创作活动。
2、《百年孤独》的影响
在《百年孤独》发表之前,马尔克斯在拉丁美洲文坛之外并不广为人知。《百年孤独》一面世即震惊拉丁美洲文坛及整个西班牙语世界,并很快被翻译为多种语言。马尔克斯也一跃成为蜚声文坛的世界级作家。《百年孤独》的故事发生在虚构的马孔多镇(马尔克斯称威廉·福克纳为导师,显然深受其影响),描述了布恩蒂亚家族百年七代的兴衰、荣辱、爱恨、福祸,和文化与人性中根深蒂固的孤独。其内容涉及社会和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说是拉丁美洲历史文化的浓缩投影。《百年孤独》风格独特,既气势恢宏又奇幻诡丽。粗犷处寥寥数笔勾勒出数十年内战的血腥冷酷;细腻处描写热恋中情欲煎熬如慕如诉;奇诡处人间鬼界过去未来变幻莫测。轻灵厚重,兼而有之,被公认为魔幻现实主义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也是二十世纪现代文学中不容错过的精品。
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著”的《百年孤独》,
是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代表作,也是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的代表作。全书近30万字,内容庞杂,人物众多,情节曲折离奇,再加上神话故事、宗教典故、民间传说以及作家独创的从未来的角度来回忆过去的新颖倒叙手法等等,令人眼花缭乱。但阅毕全书,读者可以领悟,作家是要通过布恩迪亚家族7代人充满神秘色彩的坎坷经历来反映哥伦比亚乃至拉丁美洲的历史演变和社会现实,要求读者思考造成马贡多百年孤独的原因,从而去寻找摆脱命运捉弄的正确途径。
从1830年至上世纪末的70年间,哥伦比亚爆发过几十次内战,使数十万人丧生。本书以很大的篇幅描述了这方面的史实,并且通过书中主人公带有传奇色彩的生涯集中表现出来。政客们的虚伪,统治者们的残忍,民众的盲从和愚昧等等都写得淋漓尽致。作家以生动的笔触,刻画了性格鲜明的众多人物,描绘了这个家族的孤独精神。在这个家族中,夫妻之间、父子之间、母女之间、兄弟姐妹之间,没有感情沟通,缺乏信任和了解。尽管很多人为打破孤独进行过种种艰苦的探索,但由于无法找到一种有效的办法把分散的力量统一起来,最后均以失败告终。这种孤独不仅弥漫在布恩迪亚家族和马孔多镇,而且渗入了狭隘思想,成为阻碍民族向上、国家进步的一大包袱。作家写出这一点,是希望拉美民众团结起来,共同努力摆脱孤独。所以,《百年孤独》中浸淫着的孤独感,其主要内涵应该是对整个苦难的拉丁美洲被排斥现代文明世界的进程之外的愤懑和抗议,是作家在对拉丁美洲近百年的历史、以及这块大陆上人民独特的生命力、生存状态、想象力进行独特的研究之后形成的倔强的自信。
加西亚·马尔克斯遵循“变现实为幻想而又不失其真”的魔幻现实主义创作原则,经过巧妙的构思和想象,把触目惊心的现实和源于神话、传说的幻想结合起来,形成色彩斑斓、风格独特的图画,使读者在“似是而非,似非而是”的形象中,获得一种似曾相识又觉陌生的感受,从而激起寻根溯源去追索作家创作真谛的愿望。魔幻现实主义必须以现实为基础,但这并不妨碍它采取极端夸张的手法。如本书写外部文明对马孔多的侵入,是现实的,但又魔幻化了:吉卜赛人拖着两块磁铁“……挨家串户地走着……铁锅、铁盆、铁钳、小铁炉纷纷从原地落下,木板因铁钉和螺钉没命地挣脱出来而嘎嘎作响……跟在那两块魔铁的后面乱滚”;又如写夜的寂静,人们居然能听到“蚂蚁在月光下的哄闹声、蛀虫啃食时的巨响以及野草生长时持续而清晰的尖叫声”;再如写政府把大批罢工者杀害后,将尸体装上火车运到海里扔掉,那辆火车竟有200节车厢,前、中、后共有3个车头牵引!作家似乎在不断地变换着哈哈镜、望远镜、放大镜甚至显微镜,让读者看到一幅幅真真假假、虚实交错的画面,从而丰富了想象力,收到强烈的艺术效果。
今天我们将学习他的另一个短篇小说《礼拜二午睡时刻》。
2、有关该作品的评价
《礼拜二午睡时刻》是我认为最好的小说。——马尔克斯
《礼拜二午睡时刻》是我最喜欢的十篇小说之一。——中国“先锋小说”家余华
“为什么神父都会在这个女人面前不安?为什么枯萎的鲜花会令我们战栗?马尔克斯留下的疑问十分清晰,疑问后面的答案也是同样的清晰,让我们觉得自己已经感受到了,同时又觉得自己的感受还远远不够。”——中国“先锋小说”家余华
3、请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这么说?为什么该文得到这么高的评价?
(让学生逐步明确情感在小说中的魅力和作用)
三.精读课文,品析鉴赏
1、分析细节,品味母爱。(听其言、观其行、察其色)
提问:小说从哪些方面来刻画母亲的?她是怎样的一位母亲?
讨论明确:神态、外貌、语言、动作细节的刻画
贫穷、苦难、坚强、伟大、镇定
法国谚语:“女人固然是脆弱的,母亲却是坚强的。”
2、研读母亲克制自己情绪的语句,体会作者节制的叙事方式。
例①她一直是直挺挺地背靠着椅子,两手按着膝盖上的一个皮包,她脸上露出那种安贫若素的人惯有的镇定安详的神情。(学生齐读)
明确:用坚强克制悲伤。
②“把鞋穿上!”
“梳梳头!”
“你要有什么事,现在赶快做好!往后渴死了,你也别喝水。尤其不许哭。”
(分析三个感叹号的作用)
小结:临近小镇,心中悲痛又矛盾,用命令的口吻克制自己的脆弱,所以在语调上显得特别强硬。
明确:以命令克制脆弱
例③找到神父之后的一番对话
(略去叙述,找三个学生对话,注意读出语气。)
明确:以执拗克制激动
例④母亲是如何重复地说自己是小偷的母亲的?请说说她说这些话的神态。
小结:这是一位坚强隐忍的母亲,当要面对许许多多的流言蜚语时,爱确实需要莫大的勇气呀!
明确:以平静克制愤怒
例⑤母亲是如何神色自如的回忆儿子的?
(学生查找)好人、听话、吃苦
明确:以回忆克制痛苦
教师小结:马尔克斯显然不想煽情,只是想克制地叙述一件本身无需渲染就令人震撼的事情,也许对这样的一位母亲煽情只是一种罪恶。但是,从她简单的言行中,我们还是可以看出这个妇女内心隐藏的悲痛是多么刻骨铭心。也许你可以隐隐感觉到,这个妇女表面上平静地就像大地,但是内心却犹如地底下的熔岩,奔突激荡。镇静的背后隐藏着无比的悲痛和宽广的爱。
4、关于神父及其妹妹的描写
①当母亲说到“就是上礼拜在这儿被人打死的那个小偷,我是他母亲”时,神父有哪些变化?为什么有这些变化?
明确:脸刷地红了……头上开始冒汗了……咕咕哝哝地说
暗示着母亲内心难以忍受的痛苦。
②找出神父几次劝阻母亲去墓地的话语并结合背景加以分析:
A“天太热了,你们可以等到太阳落山呢?”
小结(结合背景分析):这是一般的家常搭话,是一个神父对一个普通母亲的问话。
明确:普通问候
B“等一会走吧”
小结(结合背景分析):神父对这对母女充满了关切,他为了避免母亲受到伤害,才提出建议。
明确:关切的劝阻
C“等到太阳落山再去吧!”
小结(结合背景分析)神父试图相劝却又无能力,但可以看出神父心中道德的天平向母亲倾斜。
明确:无奈的劝阻
四、探究学习
1、探究作品的情感与思想的蕴涵及社会价值
提问:小说中,作家描写了死去的“小偷”的母亲在世人面前的镇静以及神父在这位母亲面前的不安。这种镇静与不安的“倒错”,说明了什么?
学生思考讨论
小结:巴尔扎克曾说:“母亲的心是一个深渊,在她的最深处你总会得到宽恕。”神父在这坚强隐忍的母亲面前也汗颜了,母亲战胜了道德,这种感情超越时空,一个被人唾弃的小偷,在他们的母亲那找到了尊严,只有漫无边际的母爱才使她面对道德舆论的时候依然一如既往的表现自己的母爱。
日本谚语:人生最美的东西之一就是母爱,这是无私的爱,道德与之相形见绌。
2、引导学生理解“悲悯情怀”
悲悯情怀中的 悲:指慈悲,对人间的苦难有一种博大的爱的眼光;悯:指同情,这里的同情不是可怜,指对人间苦难中的人并不轻视蔑视甚至可怜,而是以感同身受的情感来看待;情怀: 含有某种感情的心境畅舒情怀。
3、探究写作亮点
提问:“学习了本文后,你认为这是一部成功的小说吗?你的理由是什么?”
讨论明确:平淡的叙述正是这篇小说的亮点。想一想,如果在这么短小的篇幅中,大肆张扬那个妇女的悲痛心理,以及由此带来的一系列异常行动,然后作者再煽情一番,那么整个小说的叙述就将变得平庸、散漫无力。若这样写,这就是一篇平淡无力、失败的小说。马尔克斯很精明地避开这一点,他不动声色地描述这个妇女的简单言行,制造内在的叙述张力,让读者去感受故事本质的力量。小说的叙述因此变得含蓄、简约,看似平淡却暗流汹涌,这就是高手的写法。
《百年孤独》体现了作家异想天开、汪洋恣肆的放浪笔调,而这部短篇小说,则是“显示了一个优秀作家内敛的功夫”。——余华
有人说:该文所展示的就是作家克制的才华。
五、布置作业
完成:《创新设计》中有关作业
板书设计:
礼拜二午睡时刻
马尔克斯
小偷:很好的人、听话、吃苦
母亲:母爱 “悲悯”——人类最高尚的情怀。
神父及其妹妹:同情 关爱
高中人教版 (新课标)《外国小说欣赏》第四单元*素芭一等奖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版 (新课标)《外国小说欣赏》第四单元*素芭一等奖教案及反思,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了解泰戈尔及其作品,整体感知,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重点赏析,分析素芭的生活环境,合作探讨小说的结尾,心中的素芭——分析人物形象,领会小说的主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在桥边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在桥边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简介作家作品,整体感知,重点研习,总结全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选修丹柯精品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语文选修丹柯精品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介绍作者高尔基,在预习的基础上快速阅读课文,比较阅读,作业布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