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含解析)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5934857/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0年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含解析)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5934857/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0年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含解析)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5934857/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0年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含解析)
展开1.(3分)2020年美国流感疫情再次进入紧张局势,达菲(奥司他韦,分子式为C16H28N2O4•H3PO4)作为治疗流感的首选药,再次出现 断供的情形。以下关于奥司他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每个奥司他韦分子中含有一个磷酸分子
B.奥司他韦的分子量为410
C.奥司他韦中共有58个原子
D.奥司他韦是一种特效药,我们可以多吃一些以预防流感
2.(3分)如图示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③物质的化学式可以写成CH6O2
B.反应前后H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C.④属于氧化物
D.参加反应的物质①和②的分子个数比为1:1
3.(3分)将一定量的铜锌混合粉末放入盛有硝酸银溶液的烧杯中,不断搅拌,充分反应后过滤。向得到的滤渣和滤液中分别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均无现象,则滤渣中( )
A.一定有银,可能有铜和锌
B.一定有银,可能有铜,一定没有锌
C.一定有银和铜,可能有锌
D.一定有银和铜,一定没有锌
4.(3分)20℃时,将等质量a、b两种固体,分别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甲,升温到50℃时,现象如图乙,a、b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图甲a、b溶液中的溶质质量相等
B.图乙a、b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图丙M表示a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D.30℃时a、b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相等
5.(3分)在一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质量变化如表,其中未知数据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B.经过计算,a参加反应的质量为20g
C.③为22.5g
D.④为77.5g
6.(3分)某固体由Ba2+、Cu2+、Na+、Cl﹣、CO32﹣、SO42﹣中的几种离子构成,取一定质量的该固体样品,进行如下实验:
①将固体溶于水得无色透明溶液,加入足量BaCl2溶液,过滤后得到5克白色沉淀。
②在沉淀中加入过量稀硝酸,仍有3克白色沉淀。
③在滤液中滴加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则该固体中一定含有( )
A.Na+、CO32﹣、SO42﹣B.Cu2+、CO32﹣、SO42﹣
C.Cl﹣、CO32﹣、SO42﹣D.Na+、Ba2+、Cl﹣
二、解答题(共2小题,满分6分)
7.(2分)温室效应(英文:GreenhuseEffect),又称“花房效应”,是大气保温效应俗称,而二氧化碳是数量最多的温室气体,约占大气总容量的0.03%,其分子式为CO2,化学结构式为:16O=C=16O;最近据国外媒体报道,“火星快车”号和“金星快车”号探测器日前分别在火星和金星大气层中发现了一种非常特殊的气态化合物,这种化合物的存在不但会导致金星上的温室效应被成倍的放大,而且可能会在火星上也诱发温室效应的产生。它的结构式为:16O=C=18O,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作答:
(1)16O=C=16O与16O=C=18O互为同位素吗?为什么? ;
(2)相同质量的16O=C=16O分子与16O=C=18O分子所含的氧元素质量之比为 。
8.(4分)实验室采用还原法制备新型材料纳米级铁粉,其流程如图所示
(1)纳米级Fe粉在空气中易燃烧,其生成物名称是 。
(2)实验中通入N2的目的是 。
(3)Ⅱ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三.实验探究题(10分)
9.(4分)小明设计了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为分离A装置中反应排除的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他又设计了如图2的装置(铁架台、铁夹等固定装置已经略去,a、b为活塞)。请回答:
(1)试验前要检测装置的气密性,并检验气体纯度,再对图1装置进行加热,加热之前还要进行的一步操作是 。
(2)为了分离得到CO和CO2,应该对图2装置进行怎样的操作?
(3)对于A装置中反应后得到的红色固体(此时氧化铜已全部反应完),小明进行了以下探究:
【查阅资料】
①氧化铜经一氧化碳还原不仅能生成铜,还可能生成中间产物氧化亚铜(Cu2O)。
②Cu2O是不溶于水的红色固体,在酸性溶液中,可发生反应生成Cu2+和Cu。
【提出猜想】氧化铜经一氧化碳还原所得到的红色固体中除Cu外还可能含有Cu2O。
【进行实验】小明设计了一个最简单的实验方案。
10.(6分)人体代谢产生的过氧化氢,对人体有毒害作用。人体肝脏中的过氧化氢酶能催化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和水。某同学查阅资料发现,FeCl3也能催化过氧化氢分解。
(1)为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Cl3催化效率的高低,该同学在28℃环境下进行实验探究,提前准备了新鲜猪肝研磨液(含有过氧化氢酶)、FeCl3溶液、过氧化氢溶液等,然后进行以下实验步骤:
①取2支洁净的试管,编号为1、2,并各注入3mL适宜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
②向1号试管内滴入2滴适宜浓度的FeCl3溶液,向2号试管内 ;
③观察并记录两支试管产生气泡的情况。
在以上探究的基础上,该同学又完成了“探究温度对猪肝研磨液和FeCl3催化效率的影响”实验。实验结果如图1所示。图中代表猪肝研磨液催化效率的曲线是哪一条,为什么? 。
(2)FeCl3除了能催化过氧化氢分解,FeCl3溶液也能与SO2反应,相关实验装置如图2(夹持装置已略去)。D装置中倒置漏斗的作用是 。
四.解答题(本大题共14分)
11.(8分)家里蒸馒头用的纯碱中含有少量的碳酸钠,课外探究小组的同学欲测定纯碱中碳酸钠的含量.他们取该纯碱样品11.0g,全部溶解在100.0g水中,再加入氯化钙溶液141.0g,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干燥后,称得沉淀质量为10.0g.请计算:
(1)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
(2)反应后所得滤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12.(8分)随着终端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手机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在不停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手机锂电池的工作原理是:锂(Li)跟MnO2作用生成LiMnO2.从物质分类的角度看,LiMnO2属于 (选填“氧化物”、“碱”或“盐”)。
2020年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6小题,满分18分)
1.(3分)2020年美国流感疫情再次进入紧张局势,达菲(奥司他韦,分子式为C16H28N2O4•H3PO4)作为治疗流感的首选药,再次出现 断供的情形。以下关于奥司他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每个奥司他韦分子中含有一个磷酸分子
B.奥司他韦的分子量为410
C.奥司他韦中共有58个原子
D.奥司他韦是一种特效药,我们可以多吃一些以预防流感
【分析】A.根据分子结构来分析;
B.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方法来分析;
C.根据物质的结构来分析;
D.根据药物的使用方法来分析。
【解答】解: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所以奥司他韦分子中不含磷酸分子,选项说法错误;
B.奥司他韦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16+1×28+14×2+16×4+1×3+31+16×4=410,选项说法正确;
C.奥司他韦是由分子构成的,而不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选项说法错误;
D.药物要按照说明服用,不能过多服用,以免危害人体健康,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2.(3分)如图示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③物质的化学式可以写成CH6O2
B.反应前后H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C.④属于氧化物
D.参加反应的物质①和②的分子个数比为1:1
【分析】观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根据微粒的构成分析物质的类别、分子的种类等,根据微粒的变化分析分子、原子的变化等。
【解答】解: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由一氧化碳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好C2H6O和水,化学方程式为2CO+4H2C2H6O+H2O。
A.由分子结构模型可知,③物质的化学式可以写成C2H6O,选项说法错误;
B.在反应物中,氢元素存在与单质中,其化合价为0,在生成物中,氢元素存在与化合物中,化合价不为零,选项说法错误;
C.④是水,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属于氧化物,选项说法正确;
D.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物质①和②的分子个数比为2:4=1:2,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3.(3分)将一定量的铜锌混合粉末放入盛有硝酸银溶液的烧杯中,不断搅拌,充分反应后过滤。向得到的滤渣和滤液中分别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均无现象,则滤渣中( )
A.一定有银,可能有铜和锌
B.一定有银,可能有铜,一定没有锌
C.一定有银和铜,可能有锌
D.一定有银和铜,一定没有锌
【分析】根据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锌>铜>银,将一定量的铜锌混合粉末放入盛有硝酸银溶液的烧杯中,不断搅拌,锌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了硝酸锌和银,当锌反应完后,铜再与硝酸银反应生成了硝酸铜和银。向滤渣和滤液中分别滴加稀盐酸均无明显现象产生,说明不含能与稀盐酸反应的金属、不含硝酸银溶液;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由于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锌>铜>银,将一定量的铜锌混合粉末放入盛有硝酸银溶液的烧杯中,不断搅拌,锌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了硝酸锌和银,当锌反应完后,铜再与硝酸银反应生成了硝酸铜和银。向滤渣和滤液中分别滴加稀盐酸均无明显现象产生,说明不含能与稀盐酸反应的金属、不含硝酸银溶液。所以滤渣中一定含有银,可能含有铜,一定没有锌。观察选择项B正确。
故选:B。
4.(3分)20℃时,将等质量a、b两种固体,分别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甲,升温到50℃时,现象如图乙,a、b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图甲a、b溶液中的溶质质量相等
B.图乙a、b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图丙M表示a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D.30℃时a、b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相等
【分析】A、根据图甲a中有剩余固体,b中无剩余固体解答;
B、根据溶解度曲线进行解答;
C、图甲中2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分别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甲有固体剩余,说明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结合图3完成解答;
D、根据图3可知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因此30℃时,甲乙的溶解度都比20℃时大,且30℃时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进行解答。
【解答】解:A、20℃时,将等质量的a、b两种固体,分别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a中有剩余固体,b中无剩余固体,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a应小于b,故A错误;
B、图乙中的b不是饱和溶液,在50℃时,a的溶解度大于b的溶解度,所以a肯定也不是饱和溶液,故B正确;
C、根据图甲中信息可以知道20℃时a的溶解度小于b的溶解度,而图3中在20℃时,N曲线的溶解度大于M曲线的溶解度,故M表示的是a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故正确;
D、根据图丙可知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因此30℃时,a、b的溶解度都比20℃时大,且30℃时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当a中的物质完全溶解时,溶质的质量分数就会相等,故D不正确。
故选:BC。
5.(3分)在一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质量变化如表,其中未知数据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B.经过计算,a参加反应的质量为20g
C.③为22.5g
D.④为77.5g
【分析】反应后质量增加的属于生成物,反应后质量减少的属于反应物,反应后质量不变可能属于催化剂,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b的质量减少了60g﹣0g=60g,故b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为60g。
A、该反应不一定有元素化合价的改变,不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由反应前与反应中a、b的质量关系,参加反应的a、b的质量比为(60g﹣36g):(60g﹣12g)=1:2;完全反应后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为60g,则完全反应时参加反应的a的质量为30g,故选项说法错误。
C、由反应前与反应中b、c的质量关系,参加反应的b与生成的c的质量比为(60g﹣12g):(18g﹣0g)=8:3,则完全反应后生成的c的质量为60g×=22.5g,则③为22.5g,故选项说法正确。
D、根据反应物的改变量等于生成物的改变量,完全反应后生成d的质量为30g+60g﹣22.5g=67.5g,则67.5g+0g=67.5g,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6.(3分)某固体由Ba2+、Cu2+、Na+、Cl﹣、CO32﹣、SO42﹣中的几种离子构成,取一定质量的该固体样品,进行如下实验:
①将固体溶于水得无色透明溶液,加入足量BaCl2溶液,过滤后得到5克白色沉淀。
②在沉淀中加入过量稀硝酸,仍有3克白色沉淀。
③在滤液中滴加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则该固体中一定含有( )
A.Na+、CO32﹣、SO42﹣B.Cu2+、CO32﹣、SO42﹣
C.Cl﹣、CO32﹣、SO42﹣D.Na+、Ba2+、Cl﹣
【分析】根据题意,将固体溶于水得无色透明溶液,加入足量BaCl2溶液,过滤后得到5克白色沉淀,说明固体中可能含有硫酸根离子、碳酸根离子等;在沉淀中加入过量稀硝酸,仍有3克白色沉淀,说明存在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在滤液中滴加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生成了不溶于稀硝酸的氯化银沉淀,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将固体溶于水得无色透明溶液,说明不含铜离子;加入足量BaCl2溶液,过滤后得到5克白色沉淀,说明固体中可能含有硫酸根离子、碳酸根离子等;在沉淀中加入过量稀硝酸,仍有3克白色沉淀,说明存在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即说明5克白色沉淀中含有硫酸钡、碳酸钡;滤液中含有过量的稀硝酸,在滤液中滴加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生成了不溶于稀硝酸的氯化银沉淀,说明滤液中存在氯离子,由于加入足量BaCl2溶液,所以无法确定原固体中是否含有氯离子;钡离子和铜离子都不存在,故该固体中一定含有Na+、CO32﹣、SO42﹣。
故选:A。
二、解答题(共2小题,满分6分)
7.(2分)温室效应(英文:GreenhuseEffect),又称“花房效应”,是大气保温效应俗称,而二氧化碳是数量最多的温室气体,约占大气总容量的0.03%,其分子式为CO2,化学结构式为:16O=C=16O;最近据国外媒体报道,“火星快车”号和“金星快车”号探测器日前分别在火星和金星大气层中发现了一种非常特殊的气态化合物,这种化合物的存在不但会导致金星上的温室效应被成倍的放大,而且可能会在火星上也诱发温室效应的产生。它的结构式为:16O=C=18O,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作答:
(1)16O=C=16O与16O=C=18O互为同位素吗?为什么? 不是互为同位素;16O=C=16O与16O=C=18O不是互为同位素,因为它们不是同种元素的不同原子 ;
(2)相同质量的16O=C=16O分子与16O=C=18O分子所含的氧元素质量之比为 184:187 。
【分析】(1)根据同位素是指具有相同质子数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之间的互称进行解答;
(2)根据二氧化碳中氧元素的质量进行解答。
【解答】解:(1)同位素是指具有相同质子数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之间的互称,所以16O=C=16O与16O=C=18O不是互为同位素,因为它们不是同种元素的不同原子;故填:不是互为同位素;16O=C=16O与16O=C=18O不是互为同位素,因为它们不是同种元素的不同原子;
(2)相同质量的16O=C=16O分子与16O=C=18O分子所含的氧元素质量之比=:=184:187.故填:184:187。
8.(4分)实验室采用还原法制备新型材料纳米级铁粉,其流程如图所示
(1)纳米级Fe粉在空气中易燃烧,其生成物名称是 四氧化三铁 。
(2)实验中通入N2的目的是 排尽空气,防止生成的铁粉被氧化 。
(3)Ⅱ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H2+FeCl2Fe+2HCl 。
【分析】(1)纳米级Fe粉在空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后在高温条件下容易发生爆炸,进行分析解答。
(3)Ⅱ中氢气与氯化亚铁溶液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氯化氢,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纳米级Fe粉在空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
(2)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后在高温条件下容易发生爆炸,氢气具有可燃性,为防止发生爆炸,实验中通入N2的目的是排尽空气,防止生成的铁粉被氧化。
(3)Ⅱ中氢气与氯化亚铁溶液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氯化氢,Ⅱ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FeCl2Fe+2HCl。
故答案为:
(1)四氧化三铁;
(2)排尽空气,防止生成的铁粉被氧化;
(3)H2+FeCl2Fe+2HCl。
三.实验探究题(10分)
9.(4分)小明设计了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为分离A装置中反应排除的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他又设计了如图2的装置(铁架台、铁夹等固定装置已经略去,a、b为活塞)。请回答:
(1)试验前要检测装置的气密性,并检验气体纯度,再对图1装置进行加热,加热之前还要进行的一步操作是 先通一会一氧化碳 。
(2)为了分离得到CO和CO2,应该对图2装置进行怎样的操作? 先关闭b,打开a,可以得到CO气体;再关闭a,打开b,通入稀硫酸可得CO2
(3)对于A装置中反应后得到的红色固体(此时氧化铜已全部反应完),小明进行了以下探究:
【查阅资料】
①氧化铜经一氧化碳还原不仅能生成铜,还可能生成中间产物氧化亚铜(Cu2O)。
②Cu2O是不溶于水的红色固体,在酸性溶液中,可发生反应生成Cu2+和Cu。
【提出猜想】氧化铜经一氧化碳还原所得到的红色固体中除Cu外还可能含有Cu2O。
【进行实验】小明设计了一个最简单的实验方案。
【分析】(1)根据一氧化碳和空气的混合气体受热时可能发生爆炸分析;
(2)根据要分离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混合物,可以先使其中的二氧化碳转化为其他的物质,得到一氧化碳,然后再加入物质生成二氧化碳解答;
(3)根据氧化亚铜与铜的性质差别进行确定是否含有氧化亚铜解答。
【解答】解:(1)由于一氧化碳和空气的混合气体受热时可能发生爆炸。故先通入一氧化碳,排净玻璃管中的空气;
(2)由于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了碳酸和水,碳酸钠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了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一氧化碳与氢氧化钠不反应,所以为了分离得到CO和CO2,应关闭活塞b,打开活塞a时,通入的混合气体中的二氧化碳会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从而将二氧化碳除去,分离得到一氧化碳,关闭活塞b,打开活塞a时,通入的混合气体中的二氧化碳会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从而将二氧化碳除去,分离得到一氧化碳;
(3)由于氧化亚铜能与硫酸反应生成蓝色的铜盐溶液,而铜不与硫酸反应所以实验的步骤、现象和结论为:。
答案:(1)先通一会一氧化碳;
(2)先关闭b,打开a,可以得到CO气体;再关闭a,打开b,通入稀硫酸可得CO2。
(3)见上表。
10.(6分)人体代谢产生的过氧化氢,对人体有毒害作用。人体肝脏中的过氧化氢酶能催化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和水。某同学查阅资料发现,FeCl3也能催化过氧化氢分解。
(1)为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Cl3催化效率的高低,该同学在28℃环境下进行实验探究,提前准备了新鲜猪肝研磨液(含有过氧化氢酶)、FeCl3溶液、过氧化氢溶液等,然后进行以下实验步骤:
①取2支洁净的试管,编号为1、2,并各注入3mL适宜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
②向1号试管内滴入2滴适宜浓度的FeCl3溶液,向2号试管内 滴入2滴适宜浓度的新鲜猪肝研磨液 ;
③观察并记录两支试管产生气泡的情况。
在以上探究的基础上,该同学又完成了“探究温度对猪肝研磨液和FeCl3催化效率的影响”实验。实验结果如图1所示。图中代表猪肝研磨液催化效率的曲线是哪一条,为什么? 乙,酶的活动性受温度影响,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增长,酶的活动性增强;超过适宜的温度范围,酶的活动性会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弱 。
(2)FeCl3除了能催化过氧化氢分解,FeCl3溶液也能与SO2反应,相关实验装置如图2(夹持装置已略去)。D装置中倒置漏斗的作用是 使气体充分吸收,防止溶液倒吸 。
【分析】(1)根据对比实验的条件要求分析解答。根据图中信息进行分析;
(2)根据物质的性质来分析。
【解答】解:(1)在对比实验中,相同条件可以多个,但不同条件只有一个,所以第2个试管中滴加猪肝研磨液的量应该是相同的;故填:滴入2滴适宜浓度的新鲜猪肝研磨液;
根据酶的性质可知,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较大,图中代表猪肝研磨液催化效果的曲线是乙;理由是:酶的活动性受温度影响,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增长,酶的活动性增强;超过适宜的温度范围,酶的活动性会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弱。故填:乙,酶的活动性受温度影响,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增长,酶的活动性增强;超过适宜的温度范围,酶的活动性会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弱;
(2)因尾气易溶于NaOH溶液,则倒置漏斗的作用为防止NaOH溶液倒吸,故填:使气体充分吸收,防止溶液倒吸。
四.解答题(本大题共14分)
11.(8分)家里蒸馒头用的纯碱中含有少量的碳酸钠,课外探究小组的同学欲测定纯碱中碳酸钠的含量.他们取该纯碱样品11.0g,全部溶解在100.0g水中,再加入氯化钙溶液141.0g,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干燥后,称得沉淀质量为10.0g.请计算:
(1)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
(2)反应后所得滤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分析】根据氯化钠、碳酸钠的性质,氯化钠不能与加入的氯化钙发生反应,碳酸钠与氯化钙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根据生成沉淀碳酸钙的质量可计算样品中所含碳酸钠的质量;
恰好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为氯化钠溶液,此时溶液中的溶质氯化钠由原固体中的氯化钠和反应后生成的氯化钠两部分构成,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可使用质量守恒定律的方法进行解决,以简化分析.
【解答】解:设恰好完全反应时参加反应的碳酸钠的质量为x,反应生成的氯化钠质量为y
Na2CO3+CaCl2═CaCO3↓+2NaCl
106 100 117
x 10.0g y
x=10.6g
y=11.7g
反应后所得滤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00%=5%
答:(1)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10.6g;(2)反应后所得滤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
12.(8分)随着终端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手机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在不停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手机锂电池的工作原理是:锂(Li)跟MnO2作用生成LiMnO2.从物质分类的角度看,LiMnO2属于 盐 (选填“氧化物”、“碱”或“盐”)。
【分析】碱是指在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盐是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且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解答】解:LiMnO2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
故答案为:盐。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日期:2020/6/19 11:03:24;用户:金普初化;邮箱:dljky4@xyh.cm;学号:37255221物质
a
b
c
d
反应前
60g
60g
0
0
反应中
36g
12g
18g
①
反应后
②
0
③
④
实验步骤
取少量该红色固体放入盛有 的试管中,振荡
实验现象及结论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
60g
60g
0
0
反应中
36g
12g
18g
①
反应后
②
0
③
④
实验步骤
取少量该红色固体放入盛有 稀硫酸 的试管中,振荡
实验现象及结论
溶液变蓝,有Cu2O;溶液不变蓝,则没有Cu2O
实验步骤
取少量该红色固体放入盛有稀硫酸的试管中,振荡
实验现象及结论
溶液变蓝,有Cu2O;溶液不变蓝,则没有Cu2O
浙江省杭州市杭州萧山区2023年九年级二模科学卷: 这是一份浙江省杭州市杭州萧山区2023年九年级二模科学卷,共12页。
2022-2023学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化学专项突破仿真模拟试卷(一模二模)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化学专项突破仿真模拟试卷(一模二模)含解析,共4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35 0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浙江省杭州市2022-2023学年中考化学专项突破仿真模拟试卷(一模二模)含解析: 这是一份浙江省杭州市2022-2023学年中考化学专项突破仿真模拟试卷(一模二模)含解析,共4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水是生命之源,陈醋是纳溪特产,以是泸州品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