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3 宇宙的边疆(练)高一语文同步精品课堂(提升版)(必修3)(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5932296/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专题13 宇宙的边疆(练)高一语文同步精品课堂(提升版)(必修3)(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5932296/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专题13 宇宙的边疆(练)高一语文同步精品课堂(提升版)(必修3)(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5932296/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必修三13 宇宙的边疆综合训练题
展开恒星考古:发现原始巨星踪迹
①科学家们通过模拟早就预测到,第一批恒星中的某些恒星是非常巨大的,质量超过太阳质量的100倍,在仅仅几百万年的时间里就经历了生存和死亡——这个时间在宇宙中相当于一眨眼的功夫。但天文学家们一直没有发现第一批恒星存在的迹象。他们只能推测,那些恒星可能是在宇宙大爆炸发生之后最初的几亿年里形成的,由氢、氦和微量的锂构成。随着那些恒星作为超新星爆炸之后,产生了第一批重元素,通过这些重元素演化出了后来的星系和恒星。
②目前,利用一项被称为“恒星考古”的技术,日本国家天文台的青木和光及同事发现了这种恒星的首个迹象,这种迹象保存在其远古后代的化学成分中。第一代恒星的遗迹存在于一颗叫做SDSS J0018-0939的恒星中,其中的化学成分表明该恒星形成于一个气团,气团是由一颗非常巨大的恒星爆炸后所产生的材料构成的。
③第二代恒星燃烧较慢,已经存在了大约130亿年,它们中含有微量较重的元素,这表明这些恒星是由一种气体聚结而成的,以前的一颗或数颗超新星产物使这种气体丰富起来。“这就像柜橱里层的罐子中所盛的豆子,它们永远在那里呆着,但你可以随时打开。”剑桥市麻省理工学院的天体物理学家安娜•弗雷贝尔说,“通过研究,科学家们能够将形成恒星的气团成分搞清,进而可以了解哪些成分以及其中有多少成分来自于第一代恒星。”
④跟铁之类的较重元素相比,恒星SDSS J0018-0939中碳、镁和钙等较轻元素的丰度很低。研究者称:对于这种特性,最有可能的解释就是一种叫做“不稳定对超新星”的特大质量恒星发生了爆炸。
⑤当恒星的核心温度变得非常高时,成对的光子变成成对的电子和正电子,这时就会形成不稳定对超新星。结果,外表压力下降引起恒星产生明显的塌缩,发生巨大的热核爆炸。青木称,这种爆炸会将恒星撕裂,产生研究小组发现的高浓度铁和少量的较轻元素。对此,弗雷贝尔说:尽管外层被炸掉,但较重的元素仍被吸回核心处,形成黑洞。
⑥这个研究成果是令人兴奋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理论家们就可以宣告胜利了。目前,这只是一颗恒星,而且这并不意味着所有这些恒星都是以这种方式爆炸的。
⑦研究人员正在观察更多恒星的化学特征,进一步搜寻其他的例证。如果这种恒星如此普遍,使用定于2018年发射的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或者利用下一代的大型地面望远镜,未来的天文观测通过来自最遥远星系的远古光线,甚至能够直接观察到这种巨型恒星作为超新星死亡的现象。
1.下列关于第一代恒星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第一代恒星中的某些恒星体积巨大,质量超过了太阳,但一眨眼工夫就完成了由生到灭的过程。
B.第一代恒星是在宇宙大爆炸之后最初的几亿年里形成的,其主要成分为氢、氦和微量的锂元素。
C.第一代恒星存在的首个迹象是由日本科学家青木和光与其同事率先使用“恒星考古”技术发现的。
D.第一代恒星的遗迹在于由一颗非常大的恒星爆炸后所产生的材料构成的气团所形成的恒星中。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根据对文意的理解,找到论述第一代恒星的语段,然后将选项带入进行比较分析,A.第①段1~3行,“一眨眼”相对于宇宙演变而言,非实指。B.第①段4~5行,原文为或然判断“可能”;“主要成分”不正确。C.第②段1~2行,“率先”无中生有。所以选D。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下列关于“恒星考古”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所谓恒星考古是围绕一颗叫做SDSS J0018-0939的恒星中保存的化学成分展开的。
B.科学家试图通过搞清第二代恒星的气团成分来了解来自第一代恒星的成分及比例。
C.对恒星考古目前的研究成果应持谨慎乐观态度,因为这些研究成果不具有普遍性。
D.借助两种望远镜同时进行天文观测,恒星考古就会在2018年后取得更大成果。
【答案】D
【解析】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二段中的“这种恒星”与第三段中的“这些恒星”都是由一种气体聚结而成的,这种气体如同“柜橱里层的罐子中所盛的豆子”。
B.一种叫做“不稳定对超新星”的特大质量恒星发生了巨大的热核爆炸,似可解释SDSS J0018-0939中较轻元素的丰度很低的原因。
C.麻省理工学院天体物理学家弗雷贝尔认为,外表压力下降引发恒星爆炸,尽管外层被炸掉,较重的元素仍被吸回核心处形成黑洞。
D.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未来的天文观测通过来自最遥远星系的远古光线,甚至能直接观察到第一代巨型恒星作为超新星死亡的现象。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筛选信息的分析能力。解答此题,可将选项带入进行比较分析,A项,“这种恒星”指第一批恒星,它形成于气团,“由一种气体聚结而成”无依据。所以选A。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物理的挑战
科技在中国古代很发达,物理的记录也相当早。早在唐朝(公元758年),杜甫就写下了“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身”的诗句。“细”,即仔细观察,讲怎么做实验;“推”,精密推理,讲怎么做研究科学、试验和理论。“须行乐”,人要高兴,不要想能不能得诺贝尔奖,你必须本身有一种乐趣。我们中国古代,科学和艺术是很联合的,要不,杜甫怎么了解物理呢?
太阳是一个庞大的氢的核反应堆。瞬间在周边发生爆炸的星,我们叫新星。它的亮度要比太阳大几万倍。如果它一下子产生相当大的亮度,比太阳亮100万倍,那叫超新星。新星的寿命一般一两个星期,超新星的寿命差不多两年。全世界最早关于新星的记录是商朝,这是在一篇甲骨文中,记录了公元前1300年,也就是3000多年前的一个新的大星在星座出现,10天以后没有了。关于超新星,全世界最早的记录也是中国,是在北宋的宋仁宗年间,即1054年8月27日。它的纪录是这样的:突然间在白天冒出一个很大的星,大如鸡蛋;它每天有多大多大,一直记录到1056年7月。这是到目前为止全世界对超新星最长时间的记录。现在我们知道它是蟹状的星云生成,在它中间有一个中间星,也叫脉冲星。所以新星和超新星的最早最完整记录,都是我们的老祖宗做的。
我们的老祖宗一向遵崇天圆地圆,黄道赤道。公元前2500年,屈原有17个文卷现在留下来了,里面有一卷是天文,说天是圆的。屈原是大诗人,想象力丰富:天是圆的,地假如是平的话,就会相交,相交显然不合理;既然天是圆的,地一定也是圆的;所以中国是黄道、赤道,是两个弯儿。屈原再问,天地是圆的,还是椭圆的?他说东西是经度,南北是纬度。是经度这边长一点,还是纬度这边长一点?赤道是6378公里,南北是6356公里,相差22公里。屈原没有求出来。不过,这个充分解释的能力跟天圆地圆有关联,这在公元前5世纪,真是了不起,同时屈原的文章也写得好。科学与艺术的共同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它们追求的目标就是真理的普遍性,它们像一枚硬币的两面,是不可分割的。所有的科学艺术之间的关系都是这样的。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化而为鸟,其名为鹏”,“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这是庄子对宇宙的看法,这里的“怒而飞”就是宇宙最初的大爆炸。炎黄文化有悠久的历史,就像宇宙大爆炸一样,它会永远扩大,发展,永无止境。
(选自李政道《物理的挑战》,有改动)
4.下列关于“新星”“超新星”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新星不是新产生的星体,而是在太阳周边发生爆炸的老恒星。
B.新星和超新星在爆炸的过程中,都会产生比太阳更大的光亮。
C.超新星是由蟹状的星云生成的,又叫脉冲星。
D.据记载,新星的寿命一般一两个星期,超新星的寿命差不多是两年。
【答案】C
【解析】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5.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作者引用杜甫的诗句在于告诉我们,科学和艺术是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
B.商朝关于新星的记录和北宋关于超新星的记录说明我国古代的科技十分发达。
C.我们的老祖宗一向遵崇天圆地圆,大诗人屈原的作品就反映了这种观念。
D.庄子用寓言的形式再现了宇宙最初大爆炸的情景,这是艺术和科学结合的典范。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庄子关于鲲鹏的寓言故事主要说明“有待”,并非逍遥游,作者引用这个故事在于说明炎黄文化有悠久的历史,会永远扩大,发展,永无止境。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6.依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杜甫用形象的诗句说明了研究物理的具体方法和态度,对于科学工作者来说,在今天仍然有现实意义。
B.我们的老祖宗用甲骨文和方块字记录了天文物理现象,我们更应该用更好的形式来记录当今的天文物理现象。
C.中华民族是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科学成就卓著的伟大民族,无论是文化或科技,只要发扬光大,在不久的将来,就一定会走在世界的前列。
D.杜甫和屈原不是科学家,但是他们“了解物理”,懂得“天圆地圆”,我们今天要培养既懂科学又懂艺术的全才。
【答案】C
【解析】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7.阅读下面文字,列出实现太空旅游的四个条件。(每点不超过8个字)(4分)
【2008年×月×日电】举世闻名的霍金4月将在美国体验仿太空失重的“零重力”飞行,为他2009年真正畅游太空做前期准备。这让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对漫步太空跃跃欲试。目前,好些国家的商业机构已开始参与太空旅游业的竞争。未来的太空旅游可望向旅游者提供灵活的服务项目,更诱人的是,每个人的太空旅行费用将降低到不超过2000英镑。然而,宇宙也还不是每一个普通人都能到的地方,因为不是人人都可以承受超重或失重给身体带来的不适,只有通过“上天”前包括微重力、超重力在内的各种测试的人,才能承受在太空中的种种新挑战。为了提高太空旅行的可靠性,科学家们花费了许多心血,对火箭、飞船的生产和操作运行制订了一系列严格的规范措施,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地加以改进完善。太空中的各类生活设施还要进行不断的改良,如卫生间设备的改良,使之更能适用于没有经过宇航特殊训练的普通人。我们相信,太空漫步的“宇航员特权时代”将会过去,越来越多的普通人能冲出地球,走向茫茫宇宙。
答:① ② ③ ④
【答案】①旅行费用相宜;②身体符合条件;③旅途安全可靠;④生活设施便利。 【答对一点给1分】
【解析】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压缩语段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
8.给下面的这则新闻拟一个标题。(不超过20个字)
中新网11月20日综合报道,在科学家们再次进行了一系列实验证明后,一条重要的物理定律可能真的要被改写,光速并不是宇宙速度的极限。
科学家们的新实验证实了9月份的引发全球科学家目光的实验结果。今年9月22日,意大利格兰萨索国家实验室下属的一个名为“OPERA”的实验装置,接收到来自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中微子。经测算,中微子在跑过这段732公里距离所用的时间,比光还快了60纳秒(1纳秒等于十亿分之一秒)。
这一结果给科学界带来了巨大困惑,因为这与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中光速是宇宙速度的极限,没有任何物质的速度可以超越光速的理论相悖。
10月,欧洲核子研究中心优化了实验方案并开始复核中微子超光速实验,最终“新的测量方法没有改变最初的结论”。
但欧洲核子研究中心也表示,在中微子速度超越光速这一结论被驳倒或者被证实前,还需要进行更多的实验观察和独立测试。
标题:
【答案】科学家再次证明(2分)中微子速度超越光速(3分)(共5分)
【解析】
试题分析:给新闻拟标题时,先看清新闻的结构,如果第一段是导语的,可以不用看后面,只要将第一段概括成一句话,形成一个新闻标题,本题要求该标题不能超过20个字,这个字数限制要注意。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压缩语段”, 能力层级为E级。
美文欣赏
同样一种慈悲,金刚怒目,菩萨低眉;同样一轮明月,依山则小小,依水则皎皎;同样漫天风絮,有人见之则喜,有人闻过则悲。正像这窗外的风景不变,只是窗内的人心各异,才使得世间横生出万千姿态。故曰:吾心即宇宙。心之所向,即是造化。使我们的心不断充盈,兼容并包,做出一番事业来。
鲲鹏欲想张开翅膀,必须先有一番广阔的天地任其飞翔。故然,欲成大事,必先拓展我们的视野。
冰心曾言:“墙角里的花啊,当你孤芳自赏时,天地就小了。”这美丽的诗也恰恰映照过一代中国人。近代的中国一度闭关锁国而令国家衰败,正见于此,魏源等人提出了:“开眼看世界”的口号,倡导人们学习西方,将眼界开阔。正是魏源的“开眼之举”才令中国迈开了前进的步伐。而身处现代的我们应拒做“井底之蛙”,令自己的心境开阔,这样我们才会达到一个足够发展飞翔的空间。如果不然,必定固步自封,无法自强。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改变我们看待事物的角度,我们也会体验到不同的感受,我们心灵也必将更有力量。
曼德拉是南非的首位黑人总统,他的光辉岁月深深折射着世界的发展。他曾经因反对种族歧视在监狱里遭受到了非人的折磨。然而当他出狱时,他却十分感激这场磨难,也正是在监狱里的遭遇使他学会了协商与冷静的处理事情。是啊,同样一份人生重担,对于平凡的人来说就是一场折磨,但对于曼德拉的一类人来说,苦难就是一笔财富。生活中的我们在处理事情时也应像曼德拉一样用积极的角度思考问题。记得,挫折更能使心灵坚强,创造下一个美好。
世界之所以多姿,是因为它的多彩,心灵的宇宙之所以美丽,是因为心灵懂得包容与慈悲。
其实,同样一种风景是因为人心不同而有雅俗动静之分。可是谁又能说“阳春白雪”就一定比“下里巴人”要动听,“静若处子”就一定比“动若脱兔”要美丽呢?同样一种美好,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而世界不也正是因为不同而显得更多姿吗?尤其在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强盛的今天,求同存异愈发重要。所以,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应该在充实心灵的同时包容他人的声音,让这个世界更加多彩。
吾心即是宇宙,故而,请打开视野,从多种角度看待世间百态,以一颗宽大慈悲的心去对待他人,对待世界。我相信,世界一定将会因我们的心灵升华而更加美丽。
现代的一切太浮躁,太常看到大喜大悲起起落落。好像成功的人窗外一定是鲜花万朵碧海蓝天,失败的人窗外一定是枯枝败叶污浊泥淖。试着用平静的心去生活,你会发现生活既不是面目可憎的彪形大汉,也不是倾国倾城的绝代佳人。
其实,飞沙无法席卷你的心灵,大雪也冰冷不了你的温度。吾心似秋月,窗外自澄明。既然无处可逃,不如喜悦;既然没有净土,不如静心;既然没有如愿,不如释然。此时此刻,你的窗外,正是最好的风景。
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三13 宇宙的边疆测试题: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三13 宇宙的边疆测试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语言运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13 宇宙的边疆综合训练题: 这是一份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13 宇宙的边疆综合训练题,共2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三10 过秦论达标测试: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三10 过秦论达标测试,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后面各题,阅读下文,完成第后面题,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5b3db8a16b5d6587ba18abcf3fc66c64.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