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三登高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内 容 与 过 程
作业设计
课 题
《登高》
课标要求
了解诗歌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了解作品所涉及的有关背景材料,用于分析和理解作品。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作者的有关背景,学会知人论世的赏析方法。
2.分析文中的意象,学会意象分析的赏析方法。
3.反复诵读,在诵读中体味作者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
1.熟读诗歌,疏通大意,整体感知诗歌的感情基调,整体把握诗歌的意境,感受诗人复杂的人生情感。2.以探讨的方式,让学生对文本进行研习。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感受杜甫心系苍生、情寄邦国、忧国忧民、兼济天下的博大情怀。
教学重点
赏析本诗情景交融的手法
教学难点
理解杜甫在本诗中流露的深沉的苦痛
教学方法
朗读法、品读法、讨论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
课
堂
小
结
与
板
书
设
计
一、导入:诗人为什么要写诗歌?
教学过程
齐读杜甫的《登高》。
知人论世。
杜甫今天借“登高”来抒发自己的悲、独之情,请问这“登高”是一场怎样的活动?
这样的一场活动当中,何以见得杜甫之悲、独之情,全诗又是如何抒发这样的情怀的?
5.学了全诗,我们能明白杜甫之所以悲、独的原因了吧?
三、艺术评价
检
查
评
价
教
研
组
应备: 节,实备 节,超备 节。
质量评价: 20 年 月 日
教
学
主
管
20 年 月 日
教学环节与内容
反思 补充
一、导入:诗人为什么要写诗歌?——为了抒发心中的情感(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言为心声”,也叫做“诗从肺腑出”。);这肺腑之言怎样表达呢?——手法;用什么表达呢?——内容。
二、教学过程
今天也有一位诗人想给我们吐吐心声,我们先一起来读读他的诗作,感受一下他的肺腑之声。——齐读杜甫的《登高》。
1.你读出诗人怎样地肺腑之声?
明确:悲、独。
2.此刻的作者为何是悲、独的情感?谁能说说你对杜甫的理解?——知人论世。
明确:《登高》一诗写于大历二年(767)秋天。当时,持续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已经结束,但边患未消,战乱四起,唐朝局势动荡不安。杜甫原倚靠好友严武居于蜀中,但严武于永泰元年(765)去世。四川军阀混战,杜甫难以存身,于是离开成都沿江东下,于大历元年(766)到达夔州,滞留于此,时年55岁。诗人长期漂泊,备尝艰辛,晚年多病,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的相继辞世,自己又壮志难酬,种种悲苦郁积心头,于大历二年秋天重阳节独自登上了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登高临眺,百感交集,望中所见,激起意中所触,萧瑟的秋江景色,引发了他身世飘零的感慨,渗入了他老病孤愁的悲哀。于是,就有了《登高》这首被誉为“古今七言律诗第一”的旷世之作。
3.杜甫今天借“登高”来抒发自己的悲、独之情,请问这“登高”是一场怎样的活动?
明确:登高是重阳节一家人登高祈求长寿的活动。
4.这样的一场活动当中,何以见得杜甫之悲、独之情,全诗又是如何抒发这样的情怀的?
——再次齐读品味,并找到答案。
明确:内容:自然之悲象;人生之艰难。手法:借景抒情。(我们把这些寄寓作者情感的景物叫做“意象”。)
⑴ 诗人借用了哪些自然之悲象?
明确:风、天、猿啸、渚、沙、鸟、落木、长江。
⑵ 在这自然之象中如何读到悲、独之情怀?
——学生相互探讨。
明确:首联:
①风急:秋气逼人,使人感到非常冷,同时使人心里感到凄凉
②天高:在广阔的天地间,更使人感到渺小和孤独
③猿啸哀:为景物蒙上了一层悲怆、凄凉的色彩
由“两岸原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可知,猿声无所谓哀与不哀,只是诗人的内心哀伤,所以猿声听起来才哀伤
④渚清沙白:颜色上给人一种清冷的感觉
⑤鸟飞回:为何是盘旋着的鸟?
可能因为风大,风的猛烈,其实诗人的处境与在急风中低徊盘旋的鸟是何等的相似啊!
此诗中的鸟是一只还是一群好呢?
都可以:一只鸟正好是诗人的化身;一群,鸟的一群正好反衬诗人的孤单
——指导朗读(感情基调:沉郁顿挫)——哀婉孤独
颔联:⑥落木萧萧下:落木即落叶。
一叶落而知天下秋!而纷纷飘落的叶子让人感觉似乎所有的树木都进入了生命的秋季,这肃杀之景不得不使身心交瘁的诗人想到自己的处境,自己的人生也进入了秋季!由此自然感慨生命的短暂啊!
在动荡的社会中,诗人就像这飘零的落叶,四处漂泊,而黄叶飘落,落叶归根,可是诗人却在他乡,年老了却没有回乡,这更添了一层悲凉之情!
⑦不尽长江滚滚来:落叶给人生命短暂之感,那么长江呢?
这亘古如斯、日夜流淌、永不停息的江水,便给人时间无穷之感!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在无穷、永恒的时间前,更显得诗人的渺小!
——-指导朗读(感情基调:沉郁顿挫)——-沉郁高昂
(3)宋人罗大经评颈联十四字之间含八重愁苦,你可有发现?——学生探讨。
明确:万里,地之远也;秋,时之惨凄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暮齿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
——指导朗读(感情基调:沉郁顿挫)——-愁苦沉痛
(4)如果说“登高之意悲九重”的话,还有一重悲指什么?
明确:想为国事尽力而不能,想借酒浇愁而不得——让杜甫悲愁郁结,不得排遣,更是悲上加悲。
——指导朗读(感情基调:沉郁顿挫)——忧愤无奈
5.学了全诗,我们能明白杜甫之所以悲、独的原因了吧?
明确:登高不是为了祈求长寿,而是为了抒发自己内心浓郁的悲愁。
大而言之的国家:国运衰微——国难
小而言之的家运:羁旅之愁——漂泊之苦
再小而言之的自我:功业无成——壮志难酬
杜甫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抱负,他的忠君爱国是真心实意的,骨子里的!儒士认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而杜甫是无论如何穷困潦倒都要心系天下,为国家担心!所以大家都尊称杜甫为“诗圣”。
三、艺术评价
当为古今七言律第一,不必为唐人七言律第一 。”——明人胡应麟
高浑一气,独步古今,当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清·杨伦
杜甫的这首登高为何会得到如此高的评价?
明确:律诗的特点是颔联和颈联对仗,可是杜甫在本诗中却是每联都对仗,句句照应,可见杜甫诗歌写作技巧的高超,因此本诗也被称为“古今七律之冠”,但我想对杜甫诗歌的评价之所以这么高,不仅有技巧,还有情感的感人!——再次让我们以肺腑之声来传达杜甫的肺腑之言。
作业要求
无才无以立足,不苦不能成才。
A层:
1.背诵全诗
2.完成练习册P30第9-16题
B层:
1.背诵全诗
2.完成练习册P30第9-14题
人教版 (新课标)第二单元5 杜甫诗三首登高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第二单元5 杜甫诗三首登高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三维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具准备,课时安排,教学过程,文章背景,阅读鉴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学年登高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2021学年登高教案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学习设想,教学时数,课前阅读准备,教学步骤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三登高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三登高教案,共1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设置情境,导入新课,整体感知,知人论世,诵读感悟,赏析探究,请同学们诵读,并点评感情的把握,艺术特色,迁移延伸,提高能力,作业布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