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1年广东省中考物理复习专练(广州专版)(5)——质量和密度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1年广东省中考物理复习专练(广州专版)(5)——质量和密度01
    2021年广东省中考物理复习专练(广州专版)(5)——质量和密度02
    2021年广东省中考物理复习专练(广州专版)(5)——质量和密度03
    还剩2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1年广东省中考物理复习专练(广州专版)(5)——质量和密度

    展开
    这是一份2021年广东省中考物理复习专练(广州专版)(5)——质量和密度,共25页。

    2021年广东省中考物理复习专练(广州专版)(5)——质量和密度
    一.选择题(共7小题)
    1.(2020春•黄埔区校级期中)如图为甲、乙两种物质的m﹣V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
    B.甲物质的密度比乙的密度小
    C.甲、乙质量相同时,乙的体积是甲的2倍
    D.体积为20cm3的甲物质的质量为10g
    2.(2020•越秀区校级二模)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m﹣V关系图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的密度是乙的密度2倍
    B.甲的质量比乙的质量大
    C.体积为20cm3的甲物质的质量为10g
    D.乙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
    3.(2020春•广州期末)甲、乙两个实心物体(均为正方体)放在横梁已平衡的天平上,指针刚好指在分度盘的中间位置,如图所示,则(  )

    A.甲物体的质量较大 B.两物体的质量相等
    C.乙物体的密度较大 D.两物体的密度相等
    4.(2021春•越秀区校级月考)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密度不同的两个物体,其质量一定不同
    B.铁的密度比铝的密度大,表示铁的质量大于铝的质量
    C.铜的密度是8.9×103kg/m3,表示lm3铜的质量为8.9×103kg
    D.一块砖切成体积相等的两块后,砖的密度变为原来的一半
    5.(2020秋•白云区期末)将一被压瘪但未漏气的乒乓球泡在热水里,乒乓球慢慢恢复原状,此过程中乒乓球内的气体的质量、体积和密度的变化是(  )
    A.质量不变,体积缩小,密度增大
    B.质量增大,体积减小,密度增大
    C.质量不变,体积增大,密度变小
    D.质量减小,体积减小,密度不变
    6.(2020•荔湾区一模)下列物理量的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
    A.成年人散步的速度大约是4m/s
    B.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50g
    C.一名普通中学生的体积约为5m3
    D.一个普通矿泉水瓶的容积约为500L
    7.(2019秋•白云区期末)某医院急诊室的一氧气钢瓶中装有密度为5kg/m3的氧气,给急救病人供氧用去了一半。病人需要冰块进行物理降温,取450g水凝固成冰后使用(ρ冰=0.9×103kg/m3)。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瓶内剩余氧气的密度是5kg/m3
    B.在水凝固成冰的过程,温度会一直下降
    C.水全部变成冰后,质量变成500g
    D.密封的水袋变成冰袋,显得鼓起来
    二.填空题(共8小题)
    8.(2020春•越秀区校级期中)在影视剧拍摄中,常用“巨石”道具从高处落下将演员砸成“重伤”,呈现出惊险的情景,这些“巨石”道具的材料密度   真实石头密度(选填“大于”、“等于”或者“小于”)。
    9.(2020春•越秀区校级月考)(1)容积为0.5m3的钢瓶内装有密度为9kg/m3的氧气,某次电焊中用去了其中13,则钢瓶内剩余氧气的质量为   kg,剩余氧气的密度为   kg/m3。
    (2)很多物质都是热胀冷缩,但水比较特殊,水在0﹣4℃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体积   ,密度   。(填“变大”、“变小”、“不变”)
    10.(2020春•越秀区校级月考)(1)使用天平前,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   ,再调节   ,直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使用时,把被测物体放在天平的   盘,用   向右盘加减砝码,并移动游码,直到横梁恢复平衡。这时砝码的质量加上游码的示数就等于被测物体的质量。
    (2)若天平的配套砝码生锈了,测量结果   ;若把锈用砂纸磨掉,测量物体质量时,结果   。(“偏大”、“偏小”、“准确”)
    11.(2020春•黄埔区期末)点燃两支长度不同的蜡烛,将其固定在桌面上,如图所示。如果用玻璃杯将两支蜡烛罩在里面,发现较长的一支蜡烛先熄灭,这是由于燃烧产生的高温的二氧化碳气体的密度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空气密度,二氧化碳气体   (选填“上升”或“下降”)的缘故。根据这个实验结果,在房间发生火灾时,人应该尽量   (选填“往高处走”或“贴近地面”)离开房间。

    12.(2019•增城区一模)下表记录了干燥空气在不同气压和温度时的密度,请依据表中的相关数据回答问题:
    气压(Pa)密度温度(℃)(kg/m3)

    93300

    96000

    101000

    104000
    5
    1.17
    1.20
    1.27
    1.30
    10
    1.15
    1.18
    1.25
    1.28
    15
    1.13
    1.16
    1.23
    1.26
    20
    1.11
    1.14
    1.21
    1.24
    (1)当温度为10℃、气压为101000Pa时,干燥空气的密度为   kg/m3。
    (2)气压为104000Pa时,干燥空气的密度与温度的关系是   。
    13.(2020秋•白云区期末)如图表示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关系、物质的密度跟体积的关系,由甲图可知,120克D物质的体积是   ;从乙图中可见斜线部分S的面积表示物质的   ,其值为   。

    14.(2020•荔湾区校级二模)如图,一氧气钢瓶的容积为0.2m3,内储有气态的压缩氧气(简图如图1所示,图中黑点表示气体分子)已知此时氧气密度为3kg/m3,瓶外空气密度为1.09kg/m3,求:

    (1)求出图1中氧气的质量为   kg。
    (2)若恰好使用了一半的氧气,此时气体分子图象应该是   ,(选填“A”、“B”、“C”、“D”)剩余氧气的质量应当是   kg。剩余氧气的密度是   g/cm3。
    15.(2020春•荔湾区期末)据报道,我国科学家造出世界上最轻材料“全碳气凝胶”,这种材料密度仅为0.16mg/cm3,据此信息,请回答
    (1)“0.16mg/cm3”表示的物理含义是   。
    (2)一个中学生体积约为50L,则与中学生体积相同的“全碳气凝胶”质量为   。
    三.实验探究题(共10小题)
    16.(2020秋•天河区期末)小明想知道甲液体的密度,于是他和小红用天平和量筒做了如下实验:

    (1)水平放置的天平如图1所示,在使用前必须进行的调节是:首先将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接着调节   使横梁平衡。
    (2)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装了甲液体的瓶子质量如图2所示,则瓶子和甲液体的总质量为   g,将甲液体一部分倒入量筒中(如图3所示)。倒入量筒中甲液体体积为   cm3,剩余液体和瓶子的质量为130g,则甲液体密度为   kg/m3。
    (3)小红再将甲瓶连同剩余的液体放在天平左盘,用规格相同的瓶子装了乙液体放在天平右盘,天平静止时如图4所示,通过分析,比较甲、乙液体的密度大小:   。
    17.(2020春•越秀区校级期中)在做测量液体密度的实验中,小明想知道食用油的密度,于是他用天平和量筒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
    a.此操作中存在的问题是   ;
    b.该同学改正错误后,在重新调节天平平衡时出现了如图甲所示的现象,他需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平衡螺母。
    (2)天平调节平衡后,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28g,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食用油,测出烧杯和食用油的总质量如图乙所示,将烧杯中的食用油全部倒入量筒中,食用油的体积如图丙所示,则烧杯中食用油的质量为   g,食用油的密度为   kg/m3。
    (3)小明用这种方法测出的食用油密度与真实值相比   (选填“偏大”或“偏小”)。
    (4)同组的小华认为不用量筒也能测量出食用油的密度,他进行了如下实验操作:
    ①调好天平,用天平测出空烧杯质量为m0;
    ②把烧杯中装满水,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m1;
    ③把烧杯中的水倒尽,再装满食用油,用天平测出烧杯和食用油的总质量为m2。则食用油的密度表达式ρ=   。(已知水的密度为ρ水)

    18.(2020•花都区校级模拟)如图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肥皂,小明想知道肥皂的密度,已知有肥皂、量杯、量筒、水、沙子、天平(带砝码),请你帮他设计实验方案。
    (1)实验目的:   ;
    (2)实验原理:   ;
    (3)实验器材(若需要可补充器材):   ;
    (4)实验步骤(可画图或文字表述)。

    19.(2020春•荔湾区期末)小源利用学校实验室的器材测量一个工件的密度:
    (1)如图甲所示,小源将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游码调零后,他调节天平横梁上的平衡螺母,使指针静止时指在分度盘的   处,就说明天平的横梁平衡了;根据甲图,请指出小源在天平的调节时的错误?   .
    (2)小源改正错误,重新调节好天平后,测量出工件的质量为m;
    (3)因为工件放不进量筒中,所以小源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测量工件的体积:
    ①他向量筒内装入足够多的水,测出水的体积为V1;
    ②他将工件轻轻放入装满水的烧杯中,工件静止时如图乙所示,可以判断出工件的密度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水的密度ρ水,再用细长针将工件慢慢压入水中浸没;
    ③再从烧杯中取出工件,将量筒中的水倒入烧杯中,当烧杯中的水被填满时,量筒中剩余水的体积为V2;
    由此就可以测量出工件的体积,这种方法测量的结果比工件体积的真实值偏   (填“大”或“小”).
    (4)综上所述,工件密度的表达式:ρ=   .(用所测及给出的物理量符号表示)

    20.(2020•越秀区一模)小明想粗略测量两块不同种类的石块(不吸水)的密度,暂时找不到一个合适的量筒,用足量的水(水的密度为ρ水)、油性笔及如图1所示的器材进行实验。

    测量石块A的密度实验步骤如下:
    (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移至标尺的   ,并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
    请在空白处补充后面的实验步骤   (在不添加实验器材的前提下,可用文字或图来描述实验步骤,所测量的物理量用相关的字母表示)。最后,可算出石块A的密度ρ石=   (用上述的字母来表示)。
    小明根据所测数据,在图2上描出一个对应的点A,接着他又换用另一石块B重复了上述实验,将所测数据在图上又描出了另一个对应的点B,若ρA、ρB分别代表石块A和石块B的密度,则ρA   ρB(选填“>”、“=”或“<”)。
    21.(2020春•黄埔区期末)小亮同学用以下方法测量一粒花生米的密度,实验过程如图所示,请在下列空格中填写适当内容。

    (1)如图甲,选择一粒饱满的花生米放入装有适量水的透明烧杯中,发现花生米下沉至杯底,此时花生米受到水的浮力   花生米的重力。(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往烧杯中逐渐加盐并充分搅拌,直至观察到花生米处于悬浮状态,如图乙所示,此时F浮   G.(选填“>”“<”或“=”)
    (3)取出花生米,用调好的天平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为   g(如图丙)。
    (4)将烧杯中的部分盐水倒入量筒中,用天平测出剩余盐水和烧杯的质量为59g,量筒中盐水的体积为   mL(如图丁)。
    (5)用以上测得的数据可以算出盐水的密度为   kg/m3.因本实验用的花生米在此盐水中悬浮,根据   ,可知本实验中花生米的密度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此盐水的密度。
    22.(2020•白云区校级一模)德化盛产陶瓷,小李同学想测量一块不规则瓷片的密度。

    (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瓷片的质量,所用砝码的个数和游码的位置如图1所示。
    (2)他发现瓷片放不进量筒,改用如图2所示的方法测瓷片的体积。
    a.往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把瓷片浸没,在水面到达的位置上作标记,然后取出瓷片;
    b.先往量筒装入40ml的水,然后将量筒的水缓慢倒入烧杯中,让水面到达标记处,量筒里剩余水的体积如图3丙所示,则可以测出瓷片的体积。
    (3)用密度公式计算出瓷片的密度ρ为   g/cm3。
    (4)根据以上步骤,你认为小李同学测出的瓷片密度值   (选填“偏大”或“偏小”)。
    (5)物理兴趣活动小组的同学利用一只小玻璃杯、一个量筒和适量的水也测出瓷片密度请你补充如下实验(已知水的密度ρ水,小玻璃杯的重力不计):

    (a)在量筒内倒入水。
    (b)   。
    (c)将瓷片放入小玻璃杯中,让小玻璃杯漂浮在量筒内的水面上,如图乙所示,读出此时体积记为V2。
    (d)取出小玻璃杯,将瓷片沉没在量筒内的水中(如图丙所示),此时水面与V3刻度线相平。
    (e)瓷片的密度表达式为   (用上述的物理量符号表示)。
    23.(2019秋•白云区期末)小明将早餐来不及喝的酸奶带到实验室,突然萌发了测量酸奶密度的想法。他准备了标有量程为5mL的针筒、塑料杯和天平(如图所示)。请你帮小明:

    (1)写出测量酸奶密度的实验步骤(步骤中测量的量用符号表示)。
    (2)酸奶密度的表达式。
    24.(2019春•海珠区校级期中)小翠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当他得到一小块制作奥运奖牌余下的玉石材料后,立即着手利用家里的弹簧测力计、烧杯和足量的水(密度为ρ水)测这种材料的密度。请你和小翠一起来完成这个实验。请简要写出实验步骤(测量的物理量用字母表示出来),并用题目所给及实验所测物理量的字母推导出玉石密度的表达式。
    (1)实验步骤:①   ;②   。
    (2)玉石密度表达式ρ玉=   。

    25.(2020•黄埔区一模)2020年3月在疫情防控“停课不停学”期间,老师通过网络平台组织同学们复习《(质量与密度》,要求同学们利用家里物品测量家里某种固体或液体的密度,小刚同学想估测苹果的密度,他找到了一些工具:电子秤(量程为0﹣2000g),三角尺,水杯和水果刀,请你就小刚找到的工具设计一个可以估测苹果密度的实验方案。
    (1)实验原理:   ;(可用公式或文字)
    (2)实验步骤:   ;
    (3)估算苹果密度表达式:   。(用所测物理符号表示)
    四.计算题(共1小题)
    26.(2020春•广州期中)小明利用砝码盒、边长为0.1m的正方体有盖铁皮罐、细线、沙石、水等物品测量盐湖中盐水的密度。实验方法如下:(g取10N/kg)

    ①用刻度尺测出铁皮罐一半高度位置,并作记号。
    ②在铁皮罐内加入适量沙石并加盖密封,使之漂浮时一半浸入水中。
    ③在铁皮罐上加砝码,直至铁皮罐恰好浸没在水中。
    ④将该铁皮罐放入盐水中,加砝码,直至铁皮罐怡好浸没在盐水中。问:
    (1)铁皮罐的体积为多少m3?
    (2)铁皮罐和沙石的总重有多大?
    (3)盐水的密度有多大?
    (4)比较③、④步骤中铁皮罐受到的浮力的大小,写出你的依据。
    五.解答题(共5小题)
    27.(2020•广州)据说某电子秤可测液体体积,小明进行以下两个实验,验证这种说法是否真实。
    实验一:实验过程如图,质量为50.0g的水,该秤显示的体积为50.0mL.
    实验二:质量为50.0g的油,该秤显示的体积也为50.0mL。
    结合水、油的密度,小明发现该秤可以测出水的体积,不能测出油的体积。
    小明猜想:该电子秤不能测出密度不等于水的液体的体积。
    利用该电子秤和某种液体(ρ液≠ρ水且ρ液未知),设计实验验证小明猜想是否正确(若需要,可补充器材)。
    写出实验步骤和判断小明猜想是否正确的依据。
    28.(2020•白云区模拟)“十一”黄金周,珍珍和妈妈到无锡旅游,买了一只紫砂壶,她听说这种壶是用当地特有的泥土材料制成的,很想知道这种材料的密度,于是她先用天平测出茶壶盖的质量为44.4g,再把壶盖放入装满水的溢水杯中,测得溢出水的质量为14.8g,问:
    (1)茶壶盖的体积是多少?
    (2)这种材料的密度是多少?
    (3)若测得整个空茶壶的总质量为159g,则该茶壶所用材料的体积为多大?
    29.(2020•广州一模)小刚利用一个烧杯、天平和水,测量一个不规则小石块的密度。请将他的步骤补充完整。
    (1)把托盘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将标尺上的游码移到   处,调节天平的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2)用天平测量小石块的质量,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和标尺上的游码如图1所示,则小石块的质量为   g。
    (3)如图2所示,
    A.往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把小石块浸没,在水面到达的位置做上标记;
    B.取出小石块,测得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122g;
    C.往烧杯中加水,直到   ,再测出此时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142g。
    (4)计算出小石块的体积为   cm3。
    (5)用密度公式计算出小石块的密度为   kg/m3。
    30.(2020春•越秀区校级月考)用天平和量筒测量酱油的密度。
    (1)用天平测得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m总为140g.图(a)显示的是将烧杯中一部分酱油倒入量筒后,烧杯和剩余酱油的总质量m,则m=   g;
    (2)图(b)显示的是从烧杯中倒入量筒内的酱油的体积V,则V=   cm3;
    (3)酱油的密度ρ=   g/cm3。

    31.(2020秋•白云区期末)小明在学校运动会上获得一枚奖牌,他想测出这枚奖牌的密度。先从实验室取出一个量程适合的量筒(内有适量的水),但因奖牌体积较大,放不进量筒。请你帮助小明想办法:
    (1)还需什么实验器材;
    (2)写出实验步骤(可画图说明,要测量的物理量用其相应符号表示);
    (3)用测量物理量的符号写出奖牌密度的表达式。

    2021年广东省中考物理复习专练(广州专版)(5)——质量和密度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7小题)
    1.【解答】解:
    A、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则乙物质的密度不会随质量的改变而改变,故A错误。
    B、由图象可知,当甲和乙两种物质的体积相同时,甲的质量大,根据ρ=mV可知甲的密度大于乙的密度,故B错误。
    C、甲、乙质量相等时,比如图中甲、乙质量都是10g时,甲的体积是10cm3,乙的体积是20cm3,则乙的体积是甲的2倍,故C正确。
    D、根据图象可知,当甲物质的体积是20cm3时,甲物质的质量是20g,故D错误。
    故选:C。
    2.【解答】解:A.由图象可知,当体积都为20cm3时,甲的质量是20g,乙的质量是10g,由 ρ=mV可知,甲的密度是乙的密度2倍,故A正确;
    B. 由图象可知,相同体积时,甲的质量比乙的质量大,但选项中没有说明“体积相同”,故B错误;
    C.由图象可知,甲物质的体积为20cm3时,其质量是20g,故C错误;
    D.由图象可知,乙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线性关系,且图象过原点,说明乙物质的质量与其体积的比值,即乙物质的密度不变,与质量大小无关,故D错误。
    故选:A。
    3.【解答】解:(1)由题意,指针刚好指在分度盘的中间位置,天平处于平衡状态,此时游码读数为零,则天平左盘与右盘中的质量相等,即甲、乙两个实心物体的质量相等,故B正确,A错误。
    (2)由图可知,V甲<V乙,由ρ=mV可知,甲物体的密度较大,故CD错误。
    故选:B。
    4.【解答】解:A、密度不同的两个物体,由m=ρV可知,若体积相同,其质量一定不同,若体积不同,则质量关系不确定,故A错误;
    B、铁的密度比铝的密度大,表示相同体积的铁和铝,铁的质量大于铝的质量,故B错误;
    C、铜的密度是8.9×103 kg/m3,表示体积为1 m3的铜质量为8.9×103 kg,故C正确;
    D、密度是物质的一种性质,密度的大小与质量和体积无关,一块砖切成体积相等的两块后,砖的密度不变,故D错误。
    故选:C。
    5.【解答】解:压瘪但未漏气的乒乓球泡在热水里,乒乓球慢慢恢复原状,体积变大,含有物质的多少不变,气体的质量不变。
    根据ρ=mV得,质量不变,体积变大,气体的密度减小。
    故选:C。
    6.【解答】解:
    A、成年人散步的速度在1m/s左右,故A不符合实际;
    B、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50g,故B符合实际;
    C、人体密度接近水的密度,在1.0×103kg/m3左右,中学生的质量在50kg左右,
    其体积约为V=mρ=50kg1.0×103kg/m3=0.05m3,故C不符合实际;
    D、一个普通矿泉水瓶的容积约为500mL,故D不符合实际。
    故选:B。
    7.【解答】解:
    (1)一瓶氧气的密度为5kg/m3,给人供氧用去了一半,质量减半,而体积保持不变,
    根据ρ=mV可得氧气的密度变为原来的一半,则剩余氧气的密度为ρ′=2.5kg/m3,故A错误;
    (2)冰属于晶体,水结冰过程中放出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故B错误;
    水结冰后状态改变,所含物质多少不变,所以质量不变,仍然是450g,故C错误;
    冰的密度小于水,水结冰质量不变,密度变小,由公式V=mρ知,体积变大,所以水袋变成冰袋,显得鼓起来,故D正确。
    故选:D。
    二.填空题(共8小题)
    8.【解答】解:根据密度公式ρ=mV得m=ρV,当道具的巨石和真实的巨石体积相同时,密度越大质量越大,对人产生的伤害越大,所以采用密度小的泡沫之类的物质,质量也小,对人不会产生伤害。
    故答案为:小于。
    9.【解答】解:(1)由ρ=mV可得,原来钢瓶内氧气的质量:
    m=ρV=9kg/m3×0.5m3=4.5kg,
    一次电焊用去13,则瓶内剩余氧气的质量:
    m剩=(1-13)m=23m=23×4.5kg=3kg;
    剩余氧气的体积不变,则剩余氧气的密度:
    ρ′=m剩V=3kg0.5m3=6kg/m3。
    (2)水在0﹣4℃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体积变小,而水的质量不变,故根据ρ=mV可知,其密度变大。
    故答案为:(1)3;6;(2)变小;变大。
    10.【解答】解:(1)首先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用镊子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度;
    调节横梁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到分度盘的中央位置或左右偏转的格数相同。此时横梁平衡。
    称量物体质量时,物体放在天平的左盘,往天平的右盘从大到小依次用镊子添加砝码或移到游码,直到横梁重新平衡。
    (2)利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时,天平平衡后,物体质量等于砝码质量加游码对应的刻度。
    若砝码已经生锈,则砝码质量等于砝码的实际质量加上杂质的质量,因此砝码质量增加,而读数时仍然按照物体质量等于砝码质量加游码对应的刻度,没有计算杂质的质量,所以偏小;
    把锈用砂纸磨掉,相当于砝码的质量减小了,但是上面所标的数值还没变。在称量物体时所加的数目就多了,砝码的实际质量还等于物体的质量,只是所标的数值相对于实际质量偏大了,所以测量结果偏大了。
    故答案为:(1)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横梁两端的平衡螺母;左;镊子;(2)偏小;偏大。
    11.【解答】解:常温下二氧化碳气体的密度大于空气密度,但蜡烛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温度高,所以密度小于空气密度,上升到顶部,较长的蜡烛因缺氧气而熄灭。
    发生火灾时,燃烧产生的有毒气体温度较高,密度较小而上浮,会分布在房间上方,所以为了避免吸入燃烧时产生的有毒气体,应该贴近地面爬行。
    故答案为:小于;上升;贴近地面。
    12.【解答】解:由实验数据知,
    (1)当温度为10℃、气压为101000帕时,干燥空气的密度为1.25kg/m3;
    (2)由表格数据知,在气压为104000Pa时,干燥空气的温度越高,干燥空气的密度越小,故可以得出当气压相同时,温度越高,密度越小。
    故答案为:(1)1.25;(2)气压相同时,温度越高,密度越小。
    13.【解答】解:(1)对于D物质,其质量是60g时的体积是100cm3,所以该物质的密度是ρ=mV=60g100cm3=0.6g/cm3;
    故当其质量是120g时的体积是:V′=m'ρ=120g0.6g/cm3=200cm3;
    (2)分析图象乙中的横坐标和纵坐标,能看出其横坐标表示体积,纵坐标表示密度,故此时斜线部分的面积即为ρV,即为该物质的质量;
    所以此时斜线部分的面积表示物质的质量,该物质的质量是m″=ρ″V″=4g/cm3×2cm3=8g。
    故答案为:200cm3;质量;8g。
    14.【解答】解:(1)由ρ=mV可知,图1中氧气的质量:
    m=ρV=3kg/m3×0.2m3=0.6kg;
    (2)用去瓶内氧气一半,质量减少,还剩12m,即0.3kg,气体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且能充满整个空间,所以体积不变,故瓶内剩余氧气分布如图C所示;
    此时剩余氧气质量为12m,剩余氧气的体积始终等于氧气瓶的容积V不变,
    根据公式:ρ=m'V=12mV=12×3kg/m3=1.5kg/m3=0.0015g/cm3。
    故答案是:(1)0.6;(2)C; 0.3; 0.0015。
    15.【解答】解:(1)“全碳气凝胶”的密度“0.16mg/cm3”表示的物理含义是体积是1cm3的全碳气凝胶质量为0.16mg;
    (2)由ρ=mV得,与体积为50L中学生相同的“全碳气凝胶”质量为:
    m=ρV=0.16mg/cm3×50×1000cm3=8000mg=8g。
    故答案为:(1)体积是1cm3的全碳气凝胶的质量为0.16mg;(2)8g。
    三.实验探究题(共10小题)
    16.【解答】解:(1)使用前,将天平放在水平面上,将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然后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2)由图2知,瓶子和甲液体的总质量为:m1=100g+50g+2g=152g,
    如图3所示,量筒分度值为2mL,则量筒中液体的体积为20cm3;
    量筒中甲液体的质量为:m=m1﹣m2=152g﹣130g=22g,
    甲液体的密度是:
    ρ=mV=22g20cm3=1.1g/cm3=1.1×103kg/m3;
    (3)由图4知,天平平衡,说明甲乙液体的质量相同,由图知甲液体的体积小于乙液体的体积,由密度公式ρ=mV知甲液体密度大于乙液体的密度。
    故答案为:(1)平衡螺母;(2)152;20;1.1×103;(3)甲液体密度大于乙液体的密度。
    17.【解答】解:(1)a、此操作时,游码没有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
    b、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上,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右侧,说明天平的左端上翘,平衡螺母向上翘的左端移动,直到横梁平衡。
    (2)空烧杯的质量:m1=28g,
    烧杯和食用油的总质量:m2=50g+10g+1.2g=61.2g,
    烧杯中食用油的质量:m=m2﹣m1=61.2g﹣28g=33.2g。
    食用油的体积:V=40ml=40cm3,
    食用油的密度:ρ=mV=33.2g40cm3=0.83g/cm3=0.83×103kg/m3。
    (3)由于烧杯中的食用油不能全部倒入量筒,导致食用油的体积测量值偏小,根据密度公式ρ=mV,可以判断食用油密度测量值偏大。
    (4)烧杯中装满水和装满食用油,烧杯中水的质量:m水=m1﹣m0,烧杯中食用油的质量:m食用油=m2﹣m0,
    因为水和食用油的体积相等,
    所以,V水=V食用油,
    所以,m1-m0ρ水=m2-m0ρ食用油
    解得,食用油的密度:ρ食用油=m2-m0m1-m0ρ水。
    故答案为:(1)a、游码没有移动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上;b、左;(2)33.2;0.83×103;(3)偏大;(4)m2-m0m1-m0ρ水。
    18.【解答】解:(1)实验目的:测肥皂的密度;
    (2)实验原理:ρ=mV;
    (3)实验器材:肥皂、量筒、沙子、天平(带砝码);
    (4)实验步骤
    ①将肥皂切下大小合适的一块(在能放入量筒的前提下体积尽量大一些),用天平测量出其质量m;
    ②在量筒中装适量的沙子(能将切下肥皂“浸没”),然后摇动量筒,使沙面相平,记下沙子的体积V1;
    ③将沙子把切下肥皂全部“浸没”,再将量筒内沙子摇平,记下此时沙子和切下肥皂的体积V2;
    ④切下肥皂的体积:V=V2﹣V1;
    肥皂的密度:
    ρ=mV2-V1。
    故答案为:(1)测肥皂的密度;
    (2)ρ=mV;
    (3)肥皂、量筒、沙子、天平(带砝码);
    (4)如上所示。
    19.【解答】解:(1)由图甲可知,小源将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游码调零后,他调节天平横梁上的平衡螺母,使指针静止时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就说明天平的横梁平衡了;
    由图甲可知,调节天平时,游码没有调至零刻度线处;
    (3)如图乙所示,工件漂浮在水面上,所以工件密度小于水的密度;
    拿出工件时会沾有水,所以倒入烧杯中的水的体积变大,即测量的工件的体积偏大;
    (4)测量出工件的质量为m;工件的体积:V=V1﹣V2,
    工件的密度:ρ=mV=mV1-V2.
    故答案为:(1)中线;调节天平时,游码没有调至零刻度线处;(3)小于;大;(4)mV1-V2.
    20.【解答】解:(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移至标尺的零刻线处,并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
    (2)根据给定的实验器材,再结合实验原理ρ=mV设计实验步骤如下:
    ①利用天平测出石块A的质量m1
    ②烧杯内放入适量的水,并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m2
    ③用细线系住石块A,使A完全浸没在烧杯内水中,不要碰到容器的底和侧壁,此时天平
    的读数记为m3
    根据②③可知A完全浸没排开水的质量:m3﹣m2,
    石块体积V=V排=m3-m2ρ水,
    石块A的密度ρ石=m1ρ水m3-m2;
    (3)密度是物质的特性,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成正比,据此得到AB两种物质的质量体积关系图如下:

    如图所示,体积相同时,A物质的质量大于B物质的质量,所以ρA>ρB;
    故答案为:(1)零刻线处;(2)①利用天平测出石块A的质量m1;②烧杯内放入适量的水,并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m2;③用细线系住石块A,使A完全浸没在烧杯内水中,不要碰到容器的底和侧壁,此时天平的读数记为m3;ρ石=m1ρ水m3-m2;(3)>。
    21.【解答】解:(1)如图甲,选择一粒饱满的花生米放入装有适量水的透明烧杯中,此时花生米受到重力和浮力作用,花生米下沉,则花生米受到水的浮力小于花生米的重力;
    (2)往烧杯中逐渐加盐并充分搅拌,直至观察到花生米处于悬浮状态,如图乙所示,此时F浮=G;
    (3)取出花生米,用调好的天平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100g+10g+1g=111g;
    (4)量筒中盐水的体积为:50mL=50cm3;
    (5)倒出的盐水的质量m=111g﹣59g=52g,盐水的密度ρ=mV=52g50cm3=1.04g/cm3=1.04×103kg/m3;
    因本实验用的花生米在此盐水中悬浮,据物体在液体中悬浮的受力情况和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有:F浮=ρ盐水gV排=G花生=ρ花生gV花生并且V花生=V排,可知本实验中花生米的密度此盐水的密度
    故答案为:(1)小于;(2)=;(3)111;(4)50;(5)1.04×103,F浮=ρ盐水gV排=G花生=ρ花生gV花生并且V花生=V排;等于。
    22.【解答】解:(1)盘中砝码的总质量是20g+10g=20g,游码在标尺上对应的刻度值是2g;则被测物体的质量是20g+2g=32g。
    (2)由图可知,量筒中液体的凹液面的底部与26mL刻度线相平,所以瓷片的体积:V=40mL﹣26mL=14mL=14cm3。
    (3)瓷片的密度为:ρ=mV=32g14cm3≈2.29g/cm3=2.29×103kg/m3;
    (4)因为取出瓷片时,瓷片上会沾有水,因此倒入水的体积大于瓷片的体积,由ρ=mV可知,测量结果偏小;
    (5)在量筒内倒入水,读出水的体积为V1;将瓷片放入小玻璃杯中,让小玻璃杯漂浮在量筒内的水面上,如图乙所示,读出此时体积记为V2;由于小玻璃杯的重力不计,则瓷片排开的水的体积为:V排=V2﹣V1;
    由于瓷片和小玻璃杯是漂浮的,则瓷片的重力G=F浮=ρ水V排g=ρ水g(V2﹣V1);
    瓷片的质量为:m=Gg=ρ水g(V2-V1)g=ρ水(V2﹣V1);
    瓷片的体积为:V=V3﹣V1;
    瓷片的密度为:ρ=mV=ρ水(V2-V1)V3-V1。
    故答案为:(3)2.29×103;(4)偏小;(5)读出水的体积为V1;ρ=ρ水(V2-V1)V3-V1。
    23.【解答】解:(1)①将酸奶倒入塑料杯子中,用调好的天平测量出酸奶的塑料杯的总质量为m1;
    ②用针筒抽取体积是V为5ml酸奶,测量烧杯和剩余酸奶的总质量m2;
    (2)用针筒抽取的酸奶质量:m=m1﹣m2,
    用针筒抽取的酸奶V=5mL=5cm3,
    则酸奶的密度:ρ=mV=m1-m25cm3。
    故答案为:(1)①将酸奶倒入塑料杯子中,用调好的天平测量出酸奶的塑料杯的总质量为m1;
    ②用针筒抽取体积是V为5ml酸奶,测量烧杯和剩余酸奶的总质量m2;
    (2)ρ=m1-m25cm3。
    24.【解答】解:(1)由于测力计能直接测出物体的重力,然后求出物体的质量;需要根据称重法和阿基米德原理间接测出物体的体积;
    所以,设计实验步骤为:
    ①将玉石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待玉石静止后读出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
    ②烧杯中装适量的水,将玉石完全浸没在水中,待玉石静止后读出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2.
    (2)玉石的重力G=F1;则玉石的质量m=Gg=F1g;
    根据称重法F浮=G﹣F示可知玉石完全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F浮=G﹣F2=F1﹣F2,
    根据F浮=ρ液gV排得:
    物体的体积V=V排=F浮ρ水g=F1-F2ρ水g,
    所以,玉石密度ρ玉=mV=F1gF1-F2ρ水g=F1F1-F2ρ水。
    故答案为:
    (1)①将玉石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待玉石静止后读出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
    ②烧杯中装适量的水,将玉石完全浸没在水中,待玉石静止后读出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2.
    (2)F1F1-F2ρ水。
    25.【解答】解:(1)测密度实验的实验原理为我们所学的密度公式:ρ=mV;
    (2)①用水果刀将苹果切成规则的,且适当的长方体;
    ②用三角尺分别测出长方体苹果的长l,宽w,高h,并记录;
    ③用电子秤称量长方体苹果的m,并记录。
    (3)苹果的质量,我们已经用天平称量出为m;苹果的体积为lwh。
    所以苹果的密度可以粗略表示为:ρ=mlwh。
    故答案为:(1)ρ=mV;
    (2)①用水果刀将苹果切成规则的,且适当的长方体;
    ②用三角尺分别测出长方体苹果的长l,宽w,高h,并记录;
    ③用电子秤称量长方体苹果的m,并记录。
    (3)ρ=mlwh。
    四.计算题(共1小题)
    26.【解答】解:(1)由②图可知:一半浸入水中漂浮时受到的浮力为:F浮1=ρ水V排1g=ρ水×12V罐g,
    在铁皮罐上加砝码铁皮罐恰好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为:F浮2=ρ水V排2g=ρ水×V罐g,
    由于铁皮罐处于漂浮,则有:F浮1=G罐,F浮2=G罐+G砝码1,
    所以,F浮2﹣F浮1=G砝码1,
    即ρ水×V罐g﹣ρ水×12V罐g=G砝码1,
    则V罐=2G砝码1ρ水g=2×5N1×103kg/m3×10N/kg=1×10﹣3m3;
    (2)一半浸入水中漂浮时受到的浮力为:F浮1=ρ水V排1g=ρ水×12V罐g=1.0×103kg/m3×12×1×10﹣3m3×10N/kg=5N,
    由于铁皮罐漂浮在水面上,则铁皮罐和沙石的重力为:
    G总=F浮1=5N;
    (3)将该铁皮罐放入盐水中,铁皮罐恰好浸没在盐水中时处于漂浮,则根据漂浮条件可得:
    F浮3=G罐+G砝码1+G砝码2,
    即:ρ盐水V罐g=G总+G砝码1+G砝码2,
    所以ρ盐水=G总+G砝码1+G砝码2V罐g=5N+5N+2N1×10-3m3×10N/kg=1.2×103kg/m3;
    (4)两图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相同,根据F浮=ρgV排得,当gV排相同时,盐水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所以在④中浮力较大。
    答:(1)铁皮罐的体积为10﹣3m3;
    (2)铁皮罐和沙石的总重为5N;
    (3)盐水的密度为1.2×103kg/m3;
    (4)比较③、④步骤可知,两图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相同,根据F浮=ρgV排得,当gV排相同时,盐水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所以在④中浮力较大。
    五.解答题(共5小题)
    27.【解答】解:实验步骤:①取一量筒,向量筒中倒入一定体积的某种液体(ρ液≠ρ水),读出量筒的示数V1;
    ②将该电子秤放在水平台上,其上放一烧杯,按“清零”键调零;
    ③将量筒中的一部分液体倒入烧杯中,使电子秤显示液体体积,记下其示数V2;
    ④读出量筒中剩余液体的体积V3;
    判断依据:比较V2和V1﹣V3大小关系,若V2=V1﹣V3,则小明猜想错误;若V2≠V1﹣V3,则小明猜想正确。
    28.【解答】解:(1)溢出水的体积即为壶盖的体积:
    V盖=V水=m水ρ水=14.8g1g/cm3=14.8cm3;
    (2)这种材料的密度:
    ρ壶=ρ盖=m盖V盖=44.4g14.8cm3=3.0g/cm3;
    (3)该茶壶所用材料的体积:
    V壶=m壶ρ壶=159g3g/cm3=53cm3。
    答:(1)茶壶盖的体积为14.8cm3;
    (2)这种材料的密度为3.0g/cm3;
    (3)该茶壶所用材料的体积为53cm3。
    29.【解答】解:(1)托盘天平使用时放在水平台上,将标尺上的游码移到零刻度处,调节天平右端的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2)标尺上的分度值是0.2g,游码左侧与2g刻度线对齐,因此小石块的质量是50g+2g=52g。
    (3)C、通过石块排开水的体积得知石块的体积,所以往烧杯中加水,直到水面与标记相平;
    (4)由题意知,V=V排=m排ρ水=142g-122g1g/cm3=20cm3;
    (5)小石块的密度ρ=mV=52g20cm3=2.6g/cm3=2.6×103kg/m3。
    故答案为:(1)零刻度线;(2)52;(3)水面与标记相平;(4)20;(5)2.6×103。
    30.【解答】解:(1)根据天平的读数方法,剩余酱油和烧杯质量=砝码质量+游码对应的刻度值=105g+1.4g=106.4g,所以倒入量筒内酱油的质量为m=
    m总﹣m余=140g﹣106.4g=33.6g;
    (2)根据量筒的读数方法,视线与凹面低处平行,量筒内酱油的体积V=30cm3;
    ρ酱油=mV=33.6g30cm3=1.12g/cm3。
    故答案为:(1)106.4;(2)30;(3)1.12。
    31.【解答】解:(1)还需要天平,细线,记号笔,烧杯;
    (2)主要实验步骤:
    ①用天平测量出奖牌的质量m;
    ②在烧杯中放入适量的水,保证能浸没奖牌而又不溢出,用细线挂着奖牌浸没到烧杯的水中,用记号笔记下水面的位置,再取出奖牌;
    ③记下量筒中水的体积V1,把量筒中的水倒入烧杯中,使水面到达记号的位置,再记下量筒中水的体积V2。
    (3)由实验步骤可知,奖牌质量为m,奖牌体积V=V1﹣V2,由ρ=mV,奖牌密度为:
    ρ=mV1-V2。
    故答案为:(1)天平,细线,烧杯,记号笔;(2)如上;(3)ρ=mV1-V2。


    相关试卷

    2021年广东省中考物理复习专练(广州专版)(12)——电路基础: 这是一份2021年广东省中考物理复习专练(广州专版)(12)——电路基础,共28页。

    2021年广东省中考物理复习专练(广州专版)(8)——浮力: 这是一份2021年广东省中考物理复习专练(广州专版)(8)——浮力,共27页。

    2021年广东省中考物理复习专练(广州专版)(4)——物态变化: 这是一份2021年广东省中考物理复习专练(广州专版)(4)——物态变化,共25页。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