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3《稳态与环境》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学案及答案
展开课题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教学目标[来源:学*科*网]
课标
内容
说明稳态的生理意义
复习
目标
1、说明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简述稳态的调节机制。
2、关注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
3、尝试解释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
复习重点
1、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复习难点
1、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教学过程及主要教学内容
教法学法
/
学习记录
【知识梳理】
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及细胞外液成分
1.细胞外液(内环境)
(1)组成: 、 、淋巴等。
(2)概念: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内环境。
(3)三者关系:
2.细胞外液成分比较
(1)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 。
(2)最主要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 ,而组织液和淋巴中 含量很少。
提醒:(1)血浆是血液的一部分,是血细胞直接生活的液体环境,属于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液体成分——血浆: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血浆蛋白等
血液
有形成分——血细胞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2)血浆中水来源:组织液、血细胞、淋巴,还有消化道吸收。
二、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及作用
1.理化
性质
酸碱度:血浆的pH为 ,维持稳定的缓冲对为 和 。
温度:一般维持在 左右。
概念:溶液中 对水的吸引力。
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中溶质微粒的 。
来源:主要与 、 的含量有关,其中细胞外液渗透压90%以上来源于 。
渗
透
压
2.作用:内环境是 进行 。
提醒:(1)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相对稳定的,不是恒定不变的。
(2)血红蛋白存在红细胞内部,不属于内环境成分,血浆蛋白存在于血浆属于内环境成分。
三、内环境稳态
1.概念:正常机体通过 作用,使各个 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 状态叫做稳态。
2.调节机制: 调节。
3.实质:内环境的 保持 状态。
4.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 。
【难点精析】
一、细胞外液的内涵与外延:①“细胞外液”属于多细胞动物的一个概念,单细胞生物无所谓“细胞外液”;②细胞外液即内环境,二者内涵与外延相同,只是侧重点不同——细胞外液相对于生物细胞的生活环境,而内环境相对于外界环境。 ③人的呼吸道、肺泡腔、消化道、泪腺等有孔道与外界相通的液体应算作人体外部环境,如尿液、原尿、消化液等不是细胞外液。
二、内环境的成分:①水;②蛋白质;③无机盐;④血液运送的各种营养物质,如脂质、氨基酸、维生素、葡萄糖、核苷酸等;⑤血液运送的各种代谢废物,如尿素、尿酸、氨等;⑥血液运送的气体、激素,如O2、CO2、胰岛素等;⑦其它如维
生素、神经递质等。
三、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①血红蛋白;②载体蛋白;③呼吸酶;④H2O2酶;⑤DNA复制、转录、翻译有关的酶;⑥突触小泡内神经递质。
四、特殊细胞的内环境:①毛细血管壁细胞——血浆和组织液;②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淋巴和组织液;③组织细胞(指除血细胞、淋巴细胞和上述两种细胞之外的其它细胞,如肝脏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消化道上皮细胞、皮肤表皮细胞等)—组织液。
五、能在内环境中发生的化学反应:①血浆pH 的调节;②抗体与抗原的识别及结合;③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④组织胺使毛细血管扩张。
六、内环境——细胞和外界环境交换的媒介
1.图示
内环境作为细胞与外界环境间的媒介,与体内各系统间发生密不可分的功能联系,如图:
2.析图
物质类别
转移途径
相关系统
穿膜层数
养料(如葡萄糖)
消化(外环境)→吸收(内环境)→血液循环→组织液→组织细胞
消化系统循环系统
进上皮细胞(2)+进出毛细血管壁细胞(4)+组织细胞(1)=7层
废物(如尿素)
组织细胞→组织液(内环境)→血液循环→泌尿系统或皮肤→体外
循环系统泌尿系统
出组织细胞(1)+进出毛细血管壁细胞(4)+出肾小球细胞(1) =7层
O2
肺泡→肺毛细血管→血液循环→毛细血管→组织液→组织细胞
呼吸系统循环系统
出肺泡细胞(2)+进出毛细血管壁细胞(4)+进出 红细胞(2)+进组织细胞(1)=9层;若被利用+进线粒体(2)= 11层;CO2运输不经红细胞,所以相应减少2层膜
CO2
与O2的转移途径相反
循环系统呼吸系统
提醒:①代谢废物包括CO2、尿素、多余的H2O和无机盐,首先到达的场所——组织液。相关系统及功能:循环系统负责运输;呼吸系统排出CO2和少量H2O(以气体形式);泌尿系统排出尿素、H2O和无机盐;皮肤排出部分H2O、无机盐和尿素。涉及到代谢废物排出有关的系统为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有关器官主要为肺、肾脏和皮肤。
②体内所有细胞直接获取营养物质的场所都是内环境,不能直接从外界获取。如皮肤表皮细胞不能从空气中直接吸收利用O2而必需从组织液中获取。
③一切与外界相通的管腔、囊腔(如消化道、呼吸道、膀胱、子宫等)及与外界相通的液体(如泪液、汗液、尿液、消化液等)都不可看作内环境,因而其内所含物质也不可看作存在于内环境中的物质。
④CO2、O2浓度最高部位分别是组织细胞、肺泡;最低部位相反,沿运输途径方向浓度依次降低,如O2浓度,血浆>组织液,CO2则相反,因为气体通过自由扩散顺浓度差运输。
七、组织水肿:组织水肿是由于组织液增多造成的,其水分可以从血浆、细胞内液渗透而来。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过敏反应中组织胺的释放引起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高,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其浓度升高,吸水造成水肿。
(2)毛细淋巴管受阻,组织液中大分子蛋白质不能回流至毛细淋巴管而致使组织液浓度升高。
(3)组织细胞代谢旺盛,代谢产物增加时,引起组织液浓度升高。
(4)严重营养不良引起血浆蛋白减少,渗透压下降。血浆渗透压受血浆蛋白含量影响较大,任何使血浆蛋白减少的因素都会引起血浆透压下降,组织液回流减弱,组织间隙液体增加。
(5)肾脏病变引起细胞内外液体交换失衡。急性肾小球肾炎(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降低)、慢性肾小球肾炎(大量肾单位被破坏,肾小球滤过面积减少)等均能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引起水滞留。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后
记
2024届人教版高中生物一轮复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学案(不定项) (2): 这是一份2024届人教版高中生物一轮复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学案(不定项) (2),共23页。
2024届人教版高中生物一轮复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学案(不定项): 这是一份2024届人教版高中生物一轮复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学案(不定项),共17页。
2024届人教版高中生物一轮复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学案(多项版): 这是一份2024届人教版高中生物一轮复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学案(多项版),共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