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1 发达的古代农业学案
展开
一、选择题(每题4分,12小题,总共48分.)
1.当代农学家周昕根据唐代陆龟蒙撰写的《耒耜经》复原的曲辕犁,与当代农村中的常见的铁辕犁很相似,厦门大学收藏的唐三彩“抗犁陶俑”及与之配套的陶牛也与复原曲辕犁一致。这说明
A.唐朝以后我国犁耕技术没有变化
B.《耒耜经》是我国最早的农书
C.《耒耜经》的记载比较准确可靠
D.曲辕犁在唐代得到普遍推行
【答案】C
【解析】gkstkgkstkgkstk.Com]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唐朝曲辕犁
2.魏晋时期寺庙庄园经济迅速发展,庄园里的依附农民被称为“佛图户”。他们丧失了原有受政府监管的户籍,世代在庄园里务农,把生产的大部分农副产品上交给佛寺的高级僧侣,还要为佛寺劳作服役,从事各种杂务,不准随意离开。“佛图户”的大量存在导致了
A.政府赋役征发受到影响
B.生产耕作方式的改进
C.农副业产品逐渐商品化
D.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化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从材料“丧失了原有受政府监管的户籍,世代在庄园里务农,把生产的大部分农副产品上交给佛寺的高级僧侣”,从而影响了政府的财政收入,A正确;材料没有反映生产耕作方式的改进,排除B项;材料“大部分农副产品上交给佛寺的高级僧侣”,没有体现农副产品商品化,排除C;在中国古代主要的社会阶级就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排除D项。所以选A。gkstk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租佃关系
3.南宋诗人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云:“下田戽(汲)水出江流,高垄翻江逆上沟;地势不齐人力尽,丁男长在踏车头。”该诗句能够反映出当时
A.耕犁技术取得重大进步gkstkgkstkgkstk]
B.灌溉工具用于农业生产
C.筒车已经用于农业灌溉
D.水排冶铁提高生产效率
【答案】B
【解析】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古代农业•技术成就(翻车)
4.《管子·乘马》记载,春秋时期“是故夜寝早起,父子兄弟不忘其功,为而不倦,民不惮劳苦”。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开始使用金属工具
B.井田制已彻底瓦解
C.赋税制度重大改革
D.重农抑商政策推动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反映的是春秋时期,民众劳动积极性提高的情况。结合材料出自《管子》相关篇目,推材料反映的情况与管仲春秋时期在齐国推行的改革相关。金属工具早在商周时期就已开始使用,故A项错误。春秋时期是井田制逐渐瓦解的时期,并非彻底瓦解,故B项错误。管仲的改革改变了西周按井田以户征收的赋税制度,以土地好坏和产量,按土地等级征税。这种做法既增加了财政收入,又有利于社会公平、公正,使农民生产积极性极大提高,于是出现了材料中所说的“为而不倦,民不惮劳苦”,故C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重视农业的发展,但是并没有抑制商业的发展。就管仲的改革而言,其采取的是重商政策,且通过将商业置于国家垄断,增强了齐国的国力,故D项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土地制度•赋税制度
5.《秦律·厩苑律》规定:借用官府的铁制农具,因原器破旧而损坏,农民以文书上报官府即可,官府回收原农具而不令赔偿。这一规定主要说明了
A.秦国力雄厚疆域辽阔
B.秦律规定覆盖面广
C.秦政府鼓励发展农业
D.秦铁农具储备充足
【答案】C
【解析】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秦朝的农业措施
6.在古代史家的笔下,大江之南的乡村社会,“家给人足,居则有室,佃则有田,薪则有山,艺则有圃……婚媾依时,闾阎安堵,妇人纺织,男子桑蓬,臧获服劳,比邻敦睦”。该材料反映的农业经济状况是
A.土地过度集中
B.有田者无力可耕
C.小农户个体经营
D.地权与劳动者契合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农业经济状况。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乡村”社会、“家”给人足等字眼体现的是农村的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户个体经营的经济状况,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未涉及土地过度集中的问题,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体现的是有田者有力可耕而非无力可耕,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中的劳动者是租田,地权与劳动者并未契合,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gkstk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农业经济状况
7.姚余栋在2011年1月出版的《重燃中国梦想:中国经济公元12049年》一书中指出:公元11839年是“辉煌时代”,中国以技术成就农业经济的辉煌,但也陷入“高水平动态均衡”的陷阱。这里的“‘高水平动态均衡’的陷阱”的含义是中国古代农业
A.是世界上最发达的
B.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C.是高技术投入下的低效率生产
D.是简单协作的循环再生产
【答案】C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古代农业发展·农业生产的特点
【名师点睛】掌握四个重点。一是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二是古代中国手工业的突出成就;三是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况;四是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2)运用两种方法。一是联系的方法,了解古代中国经济情况需联系当时的政治发展情况;二是辩证的方法,对古代中国的小农经济,既要看到它的辉煌成就,又要看到它蕴含的消极因素。
8.南宋诗人范成大途经槠洲县(今湖南株洲)作《槠洲道中》一诗道:“桃间红树迥,麦里绿丛高。客子叹游倦,田家甘作劳。”材料反映出当地
A.农业已相当发达
B.湖南出现稻麦轮作
C.农民生产的艰辛
D.经济重心发生南移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南宋时期农业发展相关概况知识点。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判断选项:A项“相当发达”的说法不符合材料的描述,排除;题干信息没有体现生产的艰辛,排除C;南宋时期经济重心的确完成了南移,但题干主旨不是在强调经济重心南移,排除D;B项表述准确,符合材料信息,正确。故选B。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发展·南宋时期的相关概况
9.祈盼“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这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哪一特点
A.古代人们有家畜养殖的传统
B.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C.牛耕完善了精耕细作生产模式
D.采用“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
【答案】B
【解析】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gkstkgkstkgkstk]
10.“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这两句歌词反映了我国小农经济状态下的生活情境。下列有关古代小农经济基本特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自给自足
B.一家一户为生产单位
C.男耕女织
D.无需交纳赋税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你耕田来我织布”反映的是“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小农经济是中国古代农业的基本模式,其主要特点是:自给自足,故A项排除。还有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故B项排除。此外还有男耕女织,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故C项排除。小农经济下的农民需要向国家和地主缴纳赋税并承担繁重的徭役,故D项不正确。gkstk
考点:中国古代经济结构的特点·中国古代的农业·小农经济
11.《史记·河渠书》里记载:汉武帝时“发卒万馀人穿渠,自徵城引洛水至商颜山下。岸善崩,乃凿井,深者四十馀丈。往往为井,井下相通行水……东至山岭十馀里间。”对此记载解读正确的是
A.郑国渠开凿成功
B.西汉时期已经创造了“井渠”
C.体现了中国古代新疆人民的智慧
D.为四川地区变成千里沃野创造了条件gkstkgkstkgkstkgkstk]
【答案】B
【解析】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发达的古代农业•“井渠”
12.《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
A.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
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C.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gkstkgkstkgkstkgkstk]
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春秋战国时期铁、牛应用推广,私田逐步增多,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形成,故A项正确。C项是原因而不是结果,颠倒因果。B项反向干扰,农业的发展会带来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农业收益的增加会固化小农土地所有制,但是土地兼并、大土地所有制的流行是以后的事情,故D项错误。所以答案选A。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
二、非选择题(每题12分,1小题,总共12分.)
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依据材料概括西周至战国时期农业变革的趋势。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这一历史阶段农业变革的影响。
【答案】(1)趋势:生产工具由原始农具发展为铁犁牛耕,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经营方式由井田制下的集体劳动到战国小农户个体经营,封建生产关系形成并发展;农业技术进步,精耕细作。
(2)影响:促进农业生产发展;推动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转型。
(2)影响,结合其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作答即可。gkstk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农业生产方式演变
版权所有:学优高考网(www.gkstk.com)
高中历史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 经济史1 发达的古代农业导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 经济史1 发达的古代农业导学案及答案,共7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 经济史1 发达的古代农业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 经济史1 发达的古代农业学案设计,共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重难点“精讲”,素质拓展,解题技巧指导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历史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 经济史1 发达的古代农业导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 经济史1 发达的古代农业导学案,共7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知识精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