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19*一棵小桃树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19*一棵小桃树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作者简介,扫除阅读障碍,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梳理结构,再读课文,理解内容,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科 目
语文
年级
七年级
课型
自读课文
设计者
课 题
《一棵小桃树》
两个课时
教学目标
1.理清脉络,概述小桃树的生长过程。
2.品析描写小桃树的语句,体会作者对小桃树的独特情感。
3.了解明暗线交织,比较小桃树和“我”的人 生经历,学习托物言志的手法。
4.理解作者借小桃树所抒写的情志,了解作者追求人生美好理想的勇气和信心。
教学重点
理清课文明暗线交织的写作思路,了解小桃树的成长过程以及作者的情感变化。
教学难点
学习运用托物言志的方法写作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在诗人笔下,春天的桃花是美丽娇艳的,“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燃”,似乎只有桃花才能代表春天的美丽。
然而,当代作家贾平凹却一直对一棵弱小的、可怜的小桃树念念不忘,这是为什么呢?我们今天就来欣赏他的散文《一棵小桃树》。
二、作者简介:
贾平凹,当代作家。1953年出生于陕西农村。1972年以偶然机会进入西北大学学习汉语言文学。1975年任陕西人民出版社文艺编辑、《长安》文学月刊编辑。1982年后从事专业创作。主要作品有小说《废都》《浮躁》《秦腔》,散文《爱的踪迹》《心迹》《朋友》《我的小桃树》等。
他是我国当代文坛屈指可数的文学奇才,被誉为“鬼才” 。
三、扫除阅读障碍:
1.读读写写
2.记记背背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梳理结构:
1.通读课文,完成填空:
本文从 雨中的小桃树 开始写起,接着回忆好多年前的秋天 自己种下小桃树 ,第二年春天 小桃树破土而出 ,“我”去城里上学后奶奶常给它浇水,最后再次描写 雨中的小桃树 。
2.梳理文章结构:
眼前的小桃树(2)
回忆小桃树(3——8)
眼前的小桃树(9——14)
3.第一段有什么作用?
①交代“我”写小桃树的缘由,②暗示小桃树的特殊,③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五、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1.按时间顺序概述小桃树的生长过程:
好多年前的秋天:“我”种下小桃树
第二年春天:小桃树破土而出
春天过后:小桃树长上二尺来高
过来一些年:小桃树有院墙高了
如今:小桃树第一次开花
2.伴随着小桃树的生长过程,它有着怎样的经历?
好多年前的秋天:“我”种下小桃树(种在院子的角落)
第二年春天:小桃树破土而出(被忘却、委屈、瘦黄、没出息)
春天过后:小桃树长上二尺来高(长得慢,及猥琐)
过来一些年:小桃树有院墙高了(被猪拱,险被砍)
如今:小桃树第一次开花(遭受风雨摧残)
六、品读课文,体会作者对小桃树的独特情感:
1.眼前遭受风雨的小桃树,花朵全都凋谢了吗?
2.面对着小桃树顶端的这一个花苞,作者的情感是怎样的?
3.作者对待小桃树的情感一直都是这样的吗?
4.“蓄着我的梦”的桃核长成了树,而且真的开了花。作者仅仅在写花吗?
七、布置作业:
1.完成《学习辅导》18课的基础练习。
2.上网阅读贾平凹的《丑石》并写一篇读后感。
聆听并思考
看图片,听介绍
认读课后词语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学生思考并填空
齐声朗读第一段并思考
学生小组合作探究
小组合作探究
学生思考并探究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语文七年级下册19*一棵小桃树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第一板块,第二板块,第三板块,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19*一棵小桃树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第二课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19*一棵小桃树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抛砖引玉,指点迷津,学海导航,写法鉴别,小结,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